1、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教材分析: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
2、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物基本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
3、象四、课前准备1、 课前指导学生对各自性状的自我观察。比如:眼睛的单双,有无耳垂。五、教学设计1、情境导入,设疑自探以班上同学为例,提问大家这位同学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是有酒窝还是无酒窝。-形态特征。让一位同学说话,请学生辨认是谁的声音。-生理特征引出名词:性状的概念学生设疑两个问题:A 相对性状的概念B 遗传和变异现象2、解疑合探。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进行疑难解答,点拨指导。充分发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对话),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一个问题:相对性状的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观察老师和具有典型性状的学生作为模特,并及时展示成对相对性状的图片。让学生指出
4、明显的相貌特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 。让学生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教师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点评找出其中错误的例子。第二个问题:遗传和变异现象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和他的父母之间的性状进行纵向对比,他们之间的性状存在什么关系。用几张动物的亲子图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释所听到俗语中的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从而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3质疑再探。教师诱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深层次、具有挑战性、独创性的问题,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课堂小结能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4运用拓展。教师指导学生
5、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巩固新知、拓展延伸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加以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六、板书设计一、 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二、 相对性状: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三、 遗传:亲子之间的性状相似性-副板书,多个例子四、 变异:亲子之间的性状差异-副板书,多个例子七、教学反思以上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安排。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的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整个教学过程,能有效的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