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的遗传(第2课时)年级_ _八年级_ 学科 生物 时间_ 3.1 课题第1节 生物的遗传(第2课时)地点办公室教 学目 标1.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3)说出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教学方法2.能力目标:1)尝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其包含的生物学本质,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2)尝试运用逆向推导法,探讨基因的传递。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尝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2)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教材分 析重点染色体、
2、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教 学 过 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1.复习提问:(1)(展示细胞核、染色体、DNA的关系图)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哪里?(2)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举例说明。(3)设问:生物的性状与遗传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代的呢?二.小组讨论与交流(兵教兵,互相解惑)1. 孟德尔的实验课件播放视频:孟德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认为通过孟德尔的实验可以推导出什么结论?2. 认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针对孟德尔的实验进一步提问:这个因子是什
3、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并概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3. 认识染色体(1)课件播放:人的染色体、果蝇(雌)染色体、兔的染色体和番茄的染色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生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否相同?(2)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从以上几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什么?举例说明。(3)课件播放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的组成。.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播放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基因存在于哪里?(2)基因的实质是什么?(3)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否也成对存在?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1.课件播放人的染色体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的f
4、lash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1)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有什么变化?(2)在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有什么变化?(3)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是怎样随着生殖过程传递的?2.自主探究:卡片游戏组织学生活动:模拟一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规律。探究方法:用成对的长条状卡片,卡片上不连续的片段表示基因。蓝色卡片代表雄性的一对染色体,红色卡片代表雌性的一对染色体,其生殖过程中产生一条蓝色卡片和一条红色卡片分别代表精子和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而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染色体则由一条蓝色卡片和一条红色卡片表示。3.引导学生讨论:(1)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何处?(2)尝试解释自己与父亲和母亲相像的性状是如何得来的?四.自主小结归纳(学生谈收获与困惑)启发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五.当堂练习与拓展见课课练集体交流意见 或个人备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