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 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 (1)、阐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2)、阐明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3)、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
2、吃饿得慌”。你早(中)饭吃了什么? 二、温故知新提问:大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提问:怎么鉴定淀粉?三、探求新知引导学生思考:大米的淀粉哪里来的?绿叶中有淀粉吗?怎么鉴定绿叶中的淀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干扰的“绿色”?加快酒精的溶解叶绿素的速度?能直接加热吗?学生动手完成实验示课件,结合视频提问:1、实验的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2、有办法把自己的头像印在绿叶上吗?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介绍。提问:叶制造的淀粉怎样到达种子等器官呢?四、巩固新知提问:叶片的哪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总结学生回答,进一步介绍有叶绿体的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
3、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提问:简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提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进一步介绍组织、器官、植物体所含的成分。提问: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动物细胞基本结构主要成分。提问:动物细胞能制造有机物吗?它的有机物哪里来的?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有机物是构建生物体的材料。介绍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问: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哪里来的呢?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
4、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示课件:习题讨论、回答:米饭、馒头等。思考、回答:淀粉思考、回答:用碘液思考、讨论、回答:“绿色”干扰了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颜色反应。思考、回答:用酒精思考、回答:隔水加热。动手思考、回答:叶子变成黄白色。滴加碘液后变成蓝色。思考、回答:通过筛管运输。思考、回答:叶肉细胞、保卫细胞。思考、回答: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思考、回答: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思考、回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思考、回答:捕食思考、回答:有机物思考、回答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前面知识引入新知识理解实验过程的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5、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体是个统一整体温故知新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检测教学效果五板书设计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3、实验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二、光合作用1、条件:光2、场所:叶绿体3、产物:淀粉等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意义:产生有机物构建生物体的原料;为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为生物的生命活
6、动提供能量。检测案1、下列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D)A、海带 B、苔藓 C、小麦 D、蘑菇2、如右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分析回答:(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_蓝 色。(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淀粉_;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_未见光_,C_无叶绿体_(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_。3、某同学在探究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三株完全相同的植株进行暗处理后,分别同时用40W、100W、200W的白炽灯等距离照射。23小时后,在三个植株上分别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同时脱色、染色处理后,发现叶片都呈现蓝色,但深浅不同。请分析回答:(1)、你认为染色后蓝色最深的叶片应该是_200W白炽灯照射的那株;导致三个植株上的叶片颜色深浅不同的原因是_光照强度不同_;(2)、该同学的这一实验可以说明_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_。反思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