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土地资源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2.举例说出土地资源的类型。3.了解一些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4.学习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对策。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2.了解土地资源的类型。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望无垠的西南林区,这些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土地资源,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它们的特征及土地资源的类型。 (呼伦贝尔大草原) (西南林区)讲授新课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绝对数量较
2、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1%,排在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1.4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的40%。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土地分布是山地多,平地少,海拔小于500米的土地面积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7.1%。特别是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90%以上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地区。在全部的耕地中,高产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20%,中产田占40%,低产占32%。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严
3、重不足。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约为2亿亩,真正可以开发为耕地的只有1亿亩左右。(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2、耕地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北方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目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乱占耕地等使得耕地减少,人口的增加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的势头难以逆转。(北方的旱田)(南方的水田)3、林地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
4、林等各种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占用的土地。林地存在的问题:流转程序不规范,遗留问题处理难。流转的价格或费用偏低,农民缺乏积极性。造成林地资源闲置现象时有发生。交易平台运作不规范,流转缺失公平性。解决林地问题的对策: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对林地流转工作的指导。规范林地流转程序。加强法治建设。(成片的林地)4、草地草地是生长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并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土地。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世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2,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基地。草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是:过度放牧。解决过度放牧的主要措施是: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
5、场,培育优良牧草。(云南大草原)5、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经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土地荒漠化 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土地沙化已经超过1/7。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万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草场退化 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也因而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牧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
6、减少 。砍伐森林 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到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一倍,而同期我国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五、板书设计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3.我国北方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4.草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是过度放牧。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了解耕地和建筑用地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土地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