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七年级数学上册7.3(1)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 浙教版u 教学目标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2、 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 理解线段和、差的感念及画法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u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u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u 教具准备 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投影片、圆规、直尺u 教学过程u 创设情境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必有一头对齐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一) 新课教学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
3、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做一做”P168(1、2(采用接龙形式回答)(注意:2(2)可先让学生观察,再回答。说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培养严谨的推理习惯)“想一想”问题一:已知线段a(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图2: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
4、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画法; 先作一条射线AC 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 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同时指出线段和的感念(强调;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变式:画一条线段d,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差。由学生自己讨论合作完成,教师作评价。“做一做”P170 课内练习1、2课外题:(有时间可选做) 做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长短? u 谈谈收获:(由学生总结)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线段的和、差的感念及画法u 布置作业:作业题P170(B组视学生定,可选做)u 课后反思:在前一学段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表示方法以及线段长度比较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特别注意“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这个抽象的过程。首先,教科书强调实物原型的作用,引入了大量实物模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其次,教科书重视图形语言的作用,对于对象的文字和符号描述,都是紧密联系图形,使抽象与直观结合起来,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其他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