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数学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23611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已经学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正确把握和理解平移、旋转等内容本章既不同于“变换几何”中的平移、旋转变换,也不是单纯的平移、旋转现象的欣赏,而是先通过观察具体的平移、旋转现象,分析、归纳并概括出平移、旋转的整体规律和基本性质,然后在平移、旋转的图案设计、欣赏和简单的应用中,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的理解和认识重难点分析本章的重点知识是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以及分析组合图案的形成,难点是分析组合图案的形成过程组合图案的形

2、成过程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有些较复杂图案仅仅用一种变换方式几乎不可能实现,往往要涉及多种变换的使用,所以学生极易产生混淆与错误利用经典的题目特别训练再辅以动态的演示应该成为突破难点的好方法学情分析实际上学生已对诸如翻折、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只是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没有正式出现罢了,但这些变换的意识学生已经有了学生学习了本章知识后对平移与旋转以及轴对称这三种常用的全等变换有了系统的认识,但学生把握这些全等变换的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对组合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分析是学生把握不好的地方,应加强训练二、复习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从事图形平移、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操作技能,增强审美意识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能够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三、复习思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首先利用一组基本练习复习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以及利用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旋转作图,通过分析简单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化关系,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通过简单的图案设计,将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融合在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活动之中;然后,利用学生已积累的知识解

4、决一些常见的与全等变换有关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运用“Z+Z”技术进行动态演示,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维四、复习过程知识梳理及要点归纳说明:其中平移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以及组合图案的形成分析是需要加强的要点;其中图案设计可以适当地弱化活动单元设计活动单元一 基本知识练习通过这样的一组练习,使学生对于教材上最为基本的知识作一系统的复习与整理,尤其是需要加强的要点知识如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和组合图案的形成分析作为练习的重点(1)如图,ABC平移后成为ABC,说出在这两个三角形中你所知道的关系通过此题单纯复习平移性质采用了师生问答结合动态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5、(2)如图,已知ABC中,线段DE是ABC平移后边AB的对应线段,请作出平移后的DEF.利用平移性质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尺规作图完成该题,学生板演此题(3)、观察下面的图案:a.这个图有什么特点?b.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c.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本题继续复习平移性质,利用z+z技术动态展示平移的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准确地把握平移的性质,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完成该题(4)找出下列图形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以及旋转的“基本图案”利用该题对旋转的性质进行再训练,使学生对于旋转的要素做到熟练地把握,另外利用了z+z技术动态演示旋转过程有效地

6、突破了难点(5)如图,转动的圆盘上标有“a,b,c,d,e,f”六个等格a.如果转盘顺时针旋转,字母“a”旋转( )度时,才能转到字母“e”的位置;字母“c”旋转( )度时,才能转到字母“f”的位置;b.如果转盘逆时针旋转,字母“f”旋转( )度时,才能转到字母“d”的位置. 本题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所以使用了超级画板的动态实验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学生独立思考后借助于课件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如图,AOB绕O点旋转得到COD,在这个旋转中:a. 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多少?b.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c.AO与C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DO呢?

7、d.AOC与BOD有什么大小关系?本题继续复习了旋转的性质,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7)如图,已知ABAC;ADAE;AB=AC,AD=AE,BD交AC、EC于点P、E,AD与EC交于点Q,问图中是否存在一个图形是由另一个图形旋转后得来的?若存在,请指出它的旋转中心及旋转角本题较以前的几题稍难了一点,主要是多了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思维步骤本题是建立在了七(下)第五章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思考的量大了些,但还是较为顺利的再结合z+z技术的使用就更加好理解了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较为合适(8)如图,有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和正五边形,若正五边形按逆时针方向开始旋转,而它上面的正方形按顺时针方向一边对着一

8、边旋转,则直到正五边形的AE边和正方形的c边重合为止,正方形旋转了多少圈?本题主要是把旋转的知识附加了一个新的背景,小正方形旋转的圈数实际上就等于4与5的最小公倍数20与其边数4的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我使用了z+z技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一番就迎刃而解了(9)如图,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所得,则旋转的次数与每次旋转的度数为( )A、8次、45 B、8次、90 C、4次、45 D、3次、90Z+Z技术可以给学生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采用“猜想-实验验证”的方式进行教学本题学生理解起来较难,一旦使用了超级画板动态演示学生再思考就容易多了(10)下面的图案(如图)可以看作是以一个什么图案

9、为“基本图案”形成的?试用三种方法分析它的形成过程本题有多种分析方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案用z+z技术动态演示出来,一方面对学生的解答作一验证,另一方面学生解答不出来时可以作一提示,对学生的思考给予帮助(11)利用如图所给的图形进行图案设计,并说明设计的含义本题采用学生在计算机上拖拽拼图的方式进行Z+Z技术的辅助作用在这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体现活动单元二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1)如图,设O是等边三角 形ABC内一点,已知AOB=115,BOC=125,求以线段OA,OB,OC为边构成的三角形的各角本题最为经典之处在于巧妙地使用了旋转变换把本不在同一三角形中的三条线段聚合在了同一三角形中,在实

10、现等线段转移的过程中利用了z+z技术动态地展示了旋转的过程以及辅助线的作法(2)如图1,点M是线段AB上任一点,点N是线段AB外任一点a.将线段AB绕点M顺时针旋转90,旋转之后的线段与原线段的位置有何关系?b.将线段AB绕点N逆时针旋转90,旋转后的线段与原线段的位置有何关系?c.由上,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并试猜想: * 将一个三角形绕旋转中心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有何位置关系? * 若将一个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0180),则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夹角为多少度?本题考查了判断推理,联想猜想、探索发现的能力值得提出的是:任意一个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0

11、180),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夹角均为或180-;掌握这个结论会给解题带来方便、快捷(3)(阅读理解题)课本69页“随堂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可以看作是一个菱形通过几次旋转得到的?每次旋转了多少度?”事实上这类图形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绕着某一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0180)后,都能与自身重合,我们称这种图形为旋转对称图形,如图1绕中心旋转60后,能与自身重合,而且绕中心旋转120或180后,都能与自身重合,因而该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再如:正三角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120(图2),能够与原来的正三角形重合,因而正三角形也是旋转对称图形在下列图形中(图3-图10)中

12、,哪些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如果是,他们至少需要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 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他要求用归纳的方法从具体、特殊的事实中探究其存在的规律,把潜藏在表面现象中的本质挖掘出来,并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思想过程(4) 如图,在RtABC中,C=90,ABC=60, ABC以点C为中心旋转到ABC的位置,使B在斜边AB上,AC与AB相交于D,试确定BDC的度数在旋转变换中要充分利用:被旋转的元素(角、线段等)旋转前后保持不变,这一很直观但又很有价值的性质(5)已知: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和G, 是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正方形绕点旋转探索:两个正方形的重叠部分与正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本题主要是考察

13、旋转过程中的不变量,无论正方形旋转到什么位置其重叠部分的面积始终占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借助于z+z技术动态展示旋转的过程以及提示部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课后训练(布置作业)如图,四边形ABCD中,AD BC,B与C互余,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试用数学道理说明MN= (BC-AD).平移变换与旋转变换一样,是常用的几何变换本题利用一组平行线构造平移,是本题中“转化”的精彩之处五、反思与自评本节课从复习基本知识入手,把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以及组合图案的形成过程、图案的设计等知识作了较为系统的再训练,其中z+z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然后通过一组综合练习把本章的重点的知识串联了起来,在这种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中主要是借助于z+z技术突破了难点Z+z技术在本节复习课中被多次使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我想如果不用z+z的话学生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容易理解彻底的本节课尽管力求在分析组合图案的形成过程上有所突破,但限于题目与题目间的差异性不能做到更好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认为诸如图案设计和组合图案的分析等知识应该在后续学习中再一次加强训练,循序渐进地把这一难点顺利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