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教案(1) 新人教版一、 学生起点分析: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二、教学任务分析:1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2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单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算理,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能力目标:体验探求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三、 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共设计了六个环节:温故育新实例引入探索规律及时训练延伸拓展随堂测评.第一环节:温故育新活动内容:教师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幂的运算性质问题1:前面学习了哪些幂的运算?运算法则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分别用语言和字母表示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等于积中各因数乘方的积. (n是正整数)(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1)(a5)5 (2) (a2b)3 (3) (2a)2(3a2)3 (4) (y n)2 y n-1活动目的:因为单项式乘法最终落脚于幂的运算,所以通过两个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幂的运算性质,这是正确进行整式乘法的前提.问题1让学生从语言和字
3、母两个方面来叙述幂的运算性质,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增强符号感.练习2的四个小题需要用到幂的三个运算性质,其中第4小题含有字母,目的是通过练习发现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巩固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 实际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较熟练的说出幂的三条运算性质,并会用字母表达.通过练习发现学生易混淆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和幂的乘方法则,不会灵活应用积的乘方法则,所以学生普遍存在只是死记硬背法则、不理解算理的现象,出现计算错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订正错误,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第二环节:实例引入:活动内容:提出学生身边的
4、一个实例,引出问题:七年级三班举办新年才艺展示,小明的作品是用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的两幅剪贴画,如右图所示,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 米的空白.(1) 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二幅呢?你是怎样做的?(2) 若把图中的1.2x改为mx,其他不变,则两幅画的面积又该怎样表示呢?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得出第一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1.2x米、x米,第二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1.2x米、米,即米,学生利用矩形面积公式可得到: 第一幅画的面积是:,第二幅画的面积是:再利用前面幂的运算性质,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接着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有了刚才的做题经验,学
5、生很容易得到第一幅画的面积是:,第二幅画的面积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代数式进行分析: 和,这是什么运算?你能表示出最后的结果吗?因为因式都是单项式,学生能够回答出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也就是说也就是,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写成,再根据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得出这一结果,即=.类比老师的分析,学生马上自己动手探索出=,教师请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旨在理解其中的算理.由此引入新课:我们知道,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从这节课起我们就来研究整式的乘法,先学习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活动目的:以上设计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了单项式乘法,使学
6、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通过不断地追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展示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两个问题的设置体现了由数到字母的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追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表示图画面积的式子是两个单项式的积,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再次追问单项式的定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单项式是由字母因数和数字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为后面概括单项式乘法法则做好铺垫.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以上探究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性,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实际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对于单项式的概念还不很明确,所以此时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利用实际问题中出现的单项式或
7、者再举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单项式,让学生分别说出他们的系数和次数,特别是对于单项式中字母次数的认识更加重要,否则学生在单项式乘法的运算中容易出错.第三环节:探索规律活动内容:在刚才的数学活动基础上,教师再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 3a2b2 ab3和(xyz)y2z又等于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 问题2: 如何进行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以四人为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全班共同交流,得出单项式乘法的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得出法则后,教师再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
8、进行反思,明确算理,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活动目的:实际教学中,视学生情况而定,以上三个问题可同时给出,也可以逐一给出.教师通过问题1,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探究中发现和总结出规律,获得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等知识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并理解算理,在探究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项式乘法的法则.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而不是仅仅背过法则,使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解答问题1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前面的活动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差异,有
9、的学生得出的结果没有达到最简,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此时教师就适时提出讨论题,以上结果都对吗?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哪种结果是最简的?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利用运算律将结果运算到最简.实践证明,问题3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的理论依据,避免了解题的盲目性,提高认识水平.同时也发现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概括法则时语言不够规范到位,教师要注意加强渗透.第四环节:及时训练活动内容:教师通过例题,使学生明确利用单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虽然是例题,但是教师先不讲解,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板书示范.同时教学中应通过恰
10、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运算的依据.例1 计算: 以上四个题目分为两组,先让学生完成前两个,安排学生板演,让学生进行评价,发现自己或同伴出现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订正及示范.在总结解题经验、明确正确方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完成具有较大难度的第3、4题. 在学生充分参与计算、讨论活动后.教师再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单项式乘法运算的步骤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反思总结,升华提高,再有目的的进行练习.随堂练习:计算:(1) (2) (3)(4) (5) (6) 活动目的: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法则后,及时通过一组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法则的应用及每一步的算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用单项式乘法法则
11、时,注意以下几点:(1) 进行单项式乘法,应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把同底数幂分别相乘,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将系数相乘与相同字母指数相加混淆;(2) 不要遗漏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要将其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3) 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4)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为单项式.这样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乘法法则,而且学会反思,积累解题经验,发展他们有条理的思考能力.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较好地把握运用单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自己以及同伴出现的解题失误,积累了解题经验,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随堂练习能够较顺
12、利完成,正确率较高.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活动内容: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交流讨论.一家住房的结构如图示,房子的主人打算把卧室以外的部分全都铺上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转?如果某种地砖的价格是a元/平方米,那么购买所需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元?活动目的:本环节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道题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训练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找到已知线段的长,列出算式,利用单项式乘法、加法法则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实际教学效果:对于题目提供的房屋平面图,多数学生能从图例中得出有关边长的信息,并正确列出算式解题.但有部分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将整式加减法的合并同类项与乘法混淆,所以适当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很必要. 第六环节:随堂测评活动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活动目的: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明确算理,准确作答,为下节课学习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打好基础,否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因此通过一组随堂巩固题进行检测.题目在难度上有一定层次,覆盖面较广,综合考查学生对于幂的运算性质以及单项式乘法的应用 课堂小结: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探索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课后作业:1.习题1.62.拓展探究:四、 教学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