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2不等式基本性质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领悟归纳得出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2、 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进一步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二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3
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展示表格 课堂前测
四 教学过程
(一) 认知冲突,激发兴趣
这是真得吗?“2<1”
小军从不等式a<0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形,最后得出了“2<1”的结论?
两边都加上a,得a+a<0+a,即2a<a,
两边都除以a得,2<1.
同学们,你们觉得呢?---点明变形是否正确,在于变形是否有依据?进入课题
(二) 创设线索,导入性质
课前前测1导入
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可以反应不同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你能把a<b b<c这两个不等式在数轴上表达?
直观观察得到a<c.追问a,b,c可以表示什么数?(正数,负数,0)实数
概括:不等式基本性质1:a<b,b<c⇒a<c (不等式的传递性)让学生明白传递的是原来的小于关系.
直接说等式的基本性质1:a=b,b=c⇒a=c (等式的传递性)
问七年级我们还学了等式的哪些性质?
那么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点明这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内容?
(三) 两种方法,获得性质
问: 1、在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时,结果怎么样?
假设a<b,比较a+c与b+c大小关系?c有什么要求?你能举例说明?
如举例:年龄为a与b,5年后?7年前?
当a<b,你能在a+c,b+c在数轴上表示?运用几何画板演示
先在数轴上出现a、b,你同学先想一下a+c,b+c可能出现的位置,再在数轴上演示.
问学生从图中你判断a+c与b+c大小关系?如果换成a-c与b-c大小关系?
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不等式仍成立
适时巩固
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1) ∵0 1
∴a a+1( )
(2) ∵(a-1)2 0
∴(a-1)2-2 -2( )
(3) 若a<-b,则a+2 2-b
让学生感受思考的顺序是1、不等式两边如何变形2、依据什么?加深对性质中“仍成立”是指原来的不等关系仍成立,即原来的不等号仍适用.
继续研究
讨论
3、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时,结果怎么样?
当a<b时,思考ac与bc的大小关系?
小组合作
1、在白纸上用记号笔写下a,b,c的值,
通过计算判定ac与bc的关系
2、多写几组找找规律.
3、写下结论.
小组代表展示
数轴直观演示,利用除法可转化为乘法,数轴上的任何一个数(除0外)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它的倒数.得出在不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时,结论一样.
得出不等式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所得的不等式成立.获得代数性质常用的方法:举实例归纳,运用数轴
判断以下各题的结论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
(1) 如果a>b,且c>0,那么ac>bd;
(2) 如果a>b,那么ac2>bc2;
(3) 如果ax>b,且a≠0,那么x< ;
再次回到这是真得吗?“2<1”,找到问题第两次变形时两边都除的a是负数,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例:已知a<0 ,试比较2a与a的大小.
比比赛赛,哪组最先交流,哪组方法最多.
(四) 题组训练,加深理解
1.填 空
(1)若x+1>0,两边都加上(-1),得 (依据: )
(2)若2x>-1,两边都除以2 ,得 (依据: )
(3)若-3x>2,两边都乘(-3),得 (依据: )
2.设a>b,用不等号连结下列各题中的两式:
(1)a-3 b-3;(2)-a -b (3)2a-3 2b-3 (4) 5-6a 5-6b
3. 若a>0,且(1-b)a<0,则b 1
若x<y,且(a-3)x>(a-3)y,则a 3
若不等式(a-5)x<a-5可变形为x>1,则a 5.
(五) 课堂小结,优化结构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学习,……
学生边说边完成知识框架图,同时对比等式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
预设:
同:都有传递性,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式子仍成立.
异:等式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不为零的数)时不用讨论,而不等式需要讨论,特别是负数时,要先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才行.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