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各具特色的民居,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组,第1页,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民居?,第2页,北京胡同,第3页,上海石库门,第4页,陕西窑洞,第5页,江南水乡民居,第6页,无锡民居,第7页,四川羌寨民居,第8页,云南版纳傣族民居,第9页,云南瑞丽傣族民居,第10页,客家围屋,第11页,各具特色的民居,第12页,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习惯称呼,作为住房民居在人们日常生活建筑
2、中占有极为主要位置。我国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感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因为我国版图辽阔,各地域自然地理条件不一样,56个民族格调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两个。,导语,第13页,闽:,福建省别称。,粤:,广东省别称。,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愈加美好。,奇葩:,奇:罕见、特殊、非常;葩:花。,营垒:,军营和四面围墙。,夯筑:,夯:砸实地基用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岭中扎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土楼。,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八卦:,我国古代一套
3、有象征意义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么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事物。,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词语理解,第14页,(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客家民居。,(2)营垒式住宅。,(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土楼。,(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5)土楼围成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1.找出最能反应客家民居特点语句。,想一想,第15页,客家围屋,第16页,2.那么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
4、1)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特点。,(2)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3)傣家竹楼还有“树满寨,花满园”特点。,(4)傣家竹楼结构简单。,(5)傣家竹楼也有别致美观特点。,(6)它还有“宽大和通风很好”特点。,(7)傣家建造竹楼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表达了傣族人民团结友好,也算是傣族盖房一大特点。,想一想,第17页,傣族竹楼,第18页,在闽西南和粤东北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客家民居。,这句话利用了打比喻和比较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
5、、罕见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住宅埋下伏笔。,重点句子,第19页,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作者用列数字、打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飞碟,地下冒出蘑菇”。,第20页,土楼围成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客家民居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表达了客家人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第21页,傣族人家
6、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习惯。,竹楼是傣族传统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一个特殊形式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能够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第22页,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能够说是“树满寨,花满园”。,第23页,相关链接,关于客家人,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域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含有“特殊身份”一群居民,在以后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步形成今天含有独特风貌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显著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第24页,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主要从事农业。寺塔和竹楼、竹桥显示出别具一格建筑艺术。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民族,“傣”为本民族自称。,傣族有自己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起源于梵文字母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绷、金平四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文字。,关于傣族,第25页,再见,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