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简述基因型和生物性状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基因和等位基因等相关概念的关系;2.通过活动认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辨认出一对基因在染色体得位置;学会根据生物的性状表现,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3.学会根据生物的性状表现,写出生物的基因型。4.通过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5.通过认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使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和学生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位基因;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活动:制作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使其明白一对等位基因在一对染
2、色体上的位置。2.难点: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关系一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位置。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四、课前准备:一瓶浆糊、一叠彩色纸、剪刀、大小写字母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活动一:找亲人,看谁找得又准又快通过设置学生所熟悉的名人(成龙、邓小平、刘亦菲、周杰伦)使学生明白亲代的性状能在子代遗传,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也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2.通过播放一副全家福的相片和四只颜色各异的鹦鹉,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两家子一个长得很像,一个却形态各异。问题和PPT图片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环节二:激发兴趣,
3、学习新课1.展示学习目标(1)简述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2)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3)区别基因型和表现型;(4)区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5)区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2.向学生介绍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3.通过展示染色体和一系列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观察一对染色体。系例问题:(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基因位于细胞的什么地方?(3)什么是一对染色体?(4)什么叫做一对等位基因?4.找一找,数一数。巩固本环节的知识点。环节三:寓教于乐,自主学习1.给我们AA,aa这样两个相同的基因取个名字吧?引出“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知识点。2.表现型和
4、基因型的概念基因型: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aa等用字母表示的,叫做这个个体的基因型。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有耳垂、无耳垂等用文字表示的,叫做这个个体的表现型。3.图解显性性状与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关系。4.总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5.配子的分配规律。环节四:课外知识,课外延伸1.通过学生展示近期内人类在基因工程方面所取得的成绩。2.想一想,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因为小明是双眼皮,所以小明一定没有单眼皮基因。(2)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其基因型一定相同。 3.通过述说一个有关形状遗传的生物现象,在这个过程之中为后面的教学过程设疑:人的有耳垂
5、和无耳垂现象:一对夫妇,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生的子女有耳垂,子女没有继承母亲的基因吗?而另一对夫妇都有耳垂,却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女儿,难道女儿不是亲生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的状态。4.学习精卵细胞结合及其中染色体分配的情况环节五:巩固练习,总结反思知识大PK(巩固练习)1.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生物学家在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 )。A.达尔文 B.孟德尔 C.袁隆平 D.林奈(2)一个人是有耳垂还是无耳垂,决定于这个人的( )。A.基因组成 B.染色体组成C.DNA组成 D.蛋白质组成2.填空题。小明对家庭成员性状进行调查时,发现自己无酒窝,而他父
6、母都有酒窝。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那么有酒窝基为 ,无酒窝基因为 。 (填显性基因隐性基因)(2)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那么小明的基因型为 。(3)控制小明无酒窝的基因一个来自 ,一个来自 。3.判断题。(1)隐性性状是指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2)能够遗传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 )(3)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其表现型有可能相同。 ( )教师和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课后反思1.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后反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尝试着说出和背诵本节课的生物概念2.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复习本节的学习内容。(1)说出一对等位基因(2)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环节六:课后练习,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周周清十七2.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