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中國中古文學史》的一個片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1336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4.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中國中古文學史》的一個片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中國中古文學史》的一個片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中國中古文學史》的一個片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 中國中古文學史的一個片段顧農【摘要】庾信()前半生在南朝梁爲宫廷文人,所作詩賦皆爲“宫體”;後半生不得已而在北,儘管北周的高層人士對他非常尊重客氣,但他内心深處總是有些矛盾和痛苦,並融化而進入其詩賦和文章之中。作爲使節他在被扣留之初,曾遭軟禁三年,其時的作品傷心賦小園賦枯樹賦飽含痛苦的心情,也流露了行將轉身的意向。後來作於天和四年()的哀江南賦,則深刻地總結了蕭梁王朝由盛而衰以至於滅亡的歷史教訓,文辭曲折典雅,歷來得到很高的評價。他詩和文也都達到很高的水準,其中同樣隱含了他對自己轉身的解釋和哀歎。當年的時代主潮在於民族融合,庾信認同鮮卑族主導的北周政權,肯同他們合作,是

2、正常的;而不斷抒發其鄉關故國之思,則表現了對華夏文化大流的熱愛與眷念,深刻地符合中古歷史發展的大方向。要瞭解其時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波瀾與漩渦,庾信的作品包括那些諛墓諸文都具有很高的價值。【關鍵詞】庾信小園賦枯樹賦哀江南賦詠懷詩墓誌文民族融合南北朝時期重量級大作家庾信(字子山,)的一生分爲兩大段:前半在南朝梁爲宫廷文人,後半不得已而在北。他初入北時還是西魏,但很快就改朝换代而爲周,儘管北方政權的高層人士對他非常尊重客氣,他在這裡的官位也比過去要高得多,但故園是回不去了,内心深處總是很有些矛盾和痛苦,不免都融化而進入其詩賦和文章之中。分裂時代的複雜經歷,使庾信的創作能够“窮南北之勝”(倪璠注釋庾集題

3、辭),在文學史上留下了相當濃重的痕跡。一庾信乃是庾肩吾之子,本來注定有一個穩定而輝煌的前程,但後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祖籍在南陽新野(今屬河南省),其先輩於西晉永嘉之亂時南遷,落户於江陵,漸漸有人在南朝當官,但地位似乎並不甚高。到他父親庾肩吾(字子慎,)地位大爲上升,成了名聲煊赫的文學侍從之臣 他是後來的太子蕭綱()的老師,從天監八年()蕭綱七歲的時候起就在他手下任職,此後長期追隨這位王子。中大通三年()蕭綱被立爲太子後,他在這裡擔任通事舍人,除中間一度到蕭綱的七弟蕭繹那裡去效勞之外,長期同蕭綱在一起,是著名的御用文人。梁書庾肩吾傳 寫道:初,太宗(按指蕭綱)在藩,雅好文章士。時肩吾與東海徐

4、摛、吳郡陸杲、彭城劉遵、劉孝儀、儀弟孝威,同被賞接。及居東宫,又開文德省,置學士,肩吾子信、摛子陵、吳郡張長公、北地傅弘、東海鮑至等充其選。齊永明中,文士王融、謝朓、沈約,文章始用四聲,以爲新變。至是轉拘聲韻,彌尚麗靡,復逾於往時。可知其時庾肩吾同蕭綱的另一位資深文學侍從之臣徐摛(字士秀,)等人在宣導一場詩界革新,他們的下一代庾信、徐陵等人作爲文德省學士緊緊跟上,都以追求新變著稱。他們寫詩講究聲律與辭藻之美,大有爲藝術而藝術的氣息。徐摛和庾肩吾的新詩,以及他們那些同樣講究聲韻和辭藻的駢體文、辭賦,當時被稱爲“徐庾體”,該體自然也包括小徐、嶺南學報復刊第十六輯所以他在 哀江南賦序 裡只是含糊地説

5、:“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爲族;經邦佐漢,用論道而當官。禀嵩、華之玉石,潤河、洛之波瀾。居負洛而重世,邑臨河而晏安。逮永嘉之艱虞,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於牆壁,路交横於豺虎。值五馬之南奔,逢三星之東聚。彼淩江而建國,始播遷於吾祖。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嶽而胙土。誅茅宋玉之宅,穿徑臨江之府。”小庾在内。那時正是蕭梁王朝的盛世,“五十年中,江表無事”,“於時朝野歡娛,池臺鐘鼓。里爲冠蓋,門成鄒、魯。連茂苑於海陵,跨横塘於江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爲柱。橘則園植萬株,竹則家封千户。西贐浮玉,南琛没羽。吳歈越吟,荆豔楚舞。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庾信哀江南賦)蕭綱手下文士雲集,年輕的庾信、徐陵

6、在這裡充當抄撰學士,春風得意,“父子在東宫,出入禁闥,恩禮莫與比隆每有一文,都下莫不傳誦”。太子蕭綱的詩文之風與所謂“徐庾體”毫無二致,由於他地位更高,這種新體被稱爲“宫體”,亦即東宫之體或太子體。宫體詩的主題涵蓋了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庾信這時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其間他曾經出使東魏,同北方作家討論過辭賦問題,“盛爲鄴下所稱”(周書庾信傳)。可惜一場突如其來的侯景之亂把蕭梁王朝完全搞垮了。時任建康令的庾信被派去把守朱雀門,阻止叛軍進入首都,而他完全没有這方面的訓練和能力,手下又是一群同樣絲毫不懂軍事的官僚,他們只能退卻逃跑。北史庾信傳 寫道:侯景作亂,梁簡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餘人,營於朱雀航。及景

7、至,信以衆先退。台城陷後,信奔於江陵。南史賊臣傳 則提供了若干細節:(太清)二年八月,(侯)景遂發兵反(九月)既而景至朱雀航蕭正德先屯丹陽郡,至是率所部與景合。建康令庾信率兵千餘人屯航北,及景至徹航,始除一舶,見賊軍皆著鐵面,遂棄軍走。南塘遊軍復閉航度景。皇太子以所乘馬授王質,配精兵三千,使援庾信。質至領軍府與賊遇,未陣便奔。景乘勝至闕下。而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十一太清二年()條下寫道:梁興四十七年,境内無事,公卿在位及閭里士大夫罕見兵甲,賊至猝迫,公私駭震辛亥,(侯)景至朱雀桁南,太子以臨賀王(蕭)正德守宣陽門,東宫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學士新野庾信守朱雀門,帥宫中文武三千餘人營桁北,太子命

8、信開大桁以挫其鋒,正德曰:“百姓見開桁,必大驚駭,可且安物情。”太子從之。俄而景至,信帥衆開桁,始除一舶,見景軍皆著鐵面,退隱於門。信方食甘蔗,有飛箭中門柱,信手甘蔗,應弦而落,遂棄軍走。南塘游軍沈子睦,臨賀王正德之黨也,復閉桁渡景。太子使王質將精兵三千援信,至領軍府,遇賊,未陳(陣)而走。臨賀王蕭正德乃是與侯景互相勾結的内奸,而庾信以及王質都是根本不能領兵作戰的,於是放棄陣地不戰而奔,使梁王朝失去守住首都的最後的防線,放叛亂者直接到達皇宫的門外。侯景之亂使得以建康爲中心的蕭梁政權迅速土崩瓦解,臺城陷落後,庾信逃出建康,歷盡艱險,逃往上游的重鎮江陵(今湖北荆州)。在戰亂中,庾信有二子一女死於非

9、命,讓他悲痛至極。關於他這一次流亡的經歷,現在看不到多少具體的材料,只知道歷時甚長,非常辛苦,中間多次出現險情。他後來在哀江南賦中有大段的文章寫他這一段經歷(由“於是桂林顛覆,長洲麋鹿”到“才子並命,俱非百年”)。作者習慣於用繁多的典故來暗寫,而具體情形卻不易確悉,只是可以大體知道以下三點:其一,建康臺城陷落,蕭梁諸王紛爭不已,武帝蕭衍和簡文帝蕭綱都死於非命,庾信自己走投無路,只好向江陵方向逃亡。其二,當時路上非常混亂,充滿危險,自己詐稱奉皇帝之命出使,勉强混過了一路的盤查,因爲到底没有正式的公文,過程非常艱辛。第三,最糟糕的是侯景部下的水兵進攻郢州(今湖北武漢),與蕭繹部下的王僧辯在長江上惡

10、鬥,幸虧躲避及時,否則很可能要丟掉性命。先前庾氏家族南遷之初就是落户江陵的,庾信在這裡應當可以找到族人。這時他的父親庾肩吾也逃回了江陵,於是他們都在“承制”(已繼任國家元首,尚待完成稱帝的手續)的蕭繹(蕭衍第七子,後史稱梁元帝)手下任職,庾肩吾任江州刺史,庾信爲御史中丞。稍後庾肩吾死,承聖三年()四月庾信以梁散騎常侍的身份作爲梁元帝蕭繹的使節出使西魏。可是就在此後不久,西魏即出兵攻佔了江陵,梁元帝蕭繹被殺,江陵的一批官員及其家屬被押解到長安,成爲俘虜和人質。就是在庾信到達長安後不久,西魏執政者、丞相宇文泰(後北周追認爲太祖,)命于謹等人率五萬大軍猛攻江陵,與梁元帝蕭繹矛盾很深嶺南學報復刊第十六

11、輯的蕭詧(蕭統之子)與魏人配合,也出兵攻江陵。當年年底,西魏攻佔了江陵,殺掉梁元帝蕭繹,這讓使節庾信失去原先的依託,處境十分尷尬;這一年庾信四十二歲,從此留滯北方,直到六十九歲死在那裡。關於西魏方面攻打江陵一役,周書太祖紀 有下列簡要的記載:梁元帝遣使請據舊圖以定疆界,又連結於齊,言辭悖慢。太祖曰:“古人有言天之所棄,誰能興之,其蕭繹之謂乎!”冬十月壬戌,遣柱國于謹、中山公護、大將軍楊忠、韋孝寬等步騎五萬討之。冬十二月癸未,師濟於漢丙申,謹至江陵,列營圍守。辛亥,進攻城,其日克之。擒梁元帝,殺之,並擄其百官及士民以歸。没爲奴婢者十萬餘,其免者二百餘家。這二百餘家自應是上層人物之家,庾信的家小也

12、在其中。江陵淪陷,庾信失去了歸路。宇文泰是一位精明强幹的政治家,非常注意籠絡利用南方士大夫,當拿下江陵、一批梁的官員向北方投降並被帶到長安以後,他高興地説:“昔平吳之利,二陸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賢畢至,可謂過之矣。”(周書王襃傳)他對原屬南方的高級人才非常客氣,給予禮遇,要求他們安心在此效勞。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庾信自然也在大力籠絡的名單之内,但由於他曾經是帶著蕭繹的强硬立場來談判的代表,所以也不能一下子就過於客氣,先被軟禁了起來。由江陵擄來的家屬允許同他生活在一起 這種人性化的安排有助於讓庾信轉變立場。庾信被西魏當局軟禁在某一小園子裡面。北方在等待庾信明確表明態度。庾信的 小園賦、枯樹賦 皆

13、作於此時,這些作品表明他願意同北方當局合作,同時也感慨係之。北方先給了他使持節、撫軍將軍、右金紫光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稍後庾信得以與其家屬會合,這就是倪璠在庾子山年譜中所説的“信本江陵名士,特爲太祖所知,推恩禮送,故信老幼皆在長安”。隋書藝術傳庾季才傳:“周太祖(按即宇文泰,西魏、北周易代後被追認爲太祖)一見季才,深加優禮,令參掌太史。每有征討,恒預侍從。賜宅一區,水田十頃,並奴婢牛羊什物等。謂季才曰:卿是南人,未安北土,故有此賜者,欲絶卿南望之心。宜盡誠事我,當以富貴相答。”他這種坦率的談話乃是理解庾信等入北之士的重要背景材料。禄大夫等一堆空洞的頭銜,把這位並未明確表示投誠的南方使節、大才

14、子安頓下來,但一時並無實際職能 這在庾信看來無非是把他軟禁在這裡,尚處在某種“妾身未分明”的狀態。三年後,北周取代了西魏,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上臺當了皇帝,庾信爲新王朝效力的態度也明朗了。先前江陵的蕭梁政權亡於西魏,現在西魏已由宇文周取代,所以庾信仕於北周在政治倫理上的精神障礙已經消除,於是他接受了新的實際的職務,先後爲司水下大夫、弘農郡守,也獲得更多的禮遇,武成二年()他回到長安擔任麟趾學士,校刊經史,此後除了一度出使北齊,又擔任過洛陽刺史之外,大部分時間在京供職。北周時代的庾信作爲作家的名聲很大,許多高官同他來往,學習他的詩文風格,又敦請他撰寫重要的應用文,特别是上層人物的墓誌。但庾信始終未

15、嘗參與朝政機密,他與許多權貴特别是大塚宰宇文護()、趙王宇文招(宇文泰之子,?)、滕王宇文逌(宇文泰之子,?)關係雖然密切,但大抵只是文字之交。他的實際地位始終低於另一位由南而北的名流王襃。到大象元年(),庾信因病退職,兩年後()病逝。而就在這一年,楊堅“接受”北周的禪讓,稱帝,隋王朝開始了。雖然庾信在北周的官場升沉混多年,地位甚至比在南朝時還要高,同若干宇文氏皇室成員關係也很良好,但他總還是有一股强烈的鄉關故國之思,經常流露於筆端。南方故土永遠是他的心頭之痛。“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之一),他後期的作品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庾信入北以後的作品由滕王宇文逌於大象元年

16、()編成二十卷,到第二年,宇文逌、宇文招就都因爲政治原因被丞相楊堅殺掉了;再下嶺南學報復刊第十六輯 周書明帝紀:“及即位,集公卿已下有文學者八十餘人於麟趾殿,刊校經史,又捃採衆書,自羲、農以來,訖於魏末,叙爲世譜,凡五百卷云。”北史庾季才傳:“武成二年,與王襃、庾信同補麟趾學士。”周書宗懍傳:“世宗即位,又與王襃等,在麟趾殿,刊定群書。”庾信參與這裡的工作,曾在詩裡提到。據宇文逌 庾開府集序,他編的這個二十卷本,收的全是庾信寫於北方的作品;等到隋平定了陳以後,得到了庾信若干先前的作品,補入該集,成爲二十一卷(見隋書經籍志);這些本子均已亡佚。現在看到的庾集都是明朝人的輯録本,詩集有正德十六年(

17、)朱承爵刊本庾開府集 四卷、嘉靖間朱曰藩刊本六卷,詩文合集有萬曆間屠隆評點本十六卷(有四部叢刊影印本)本。後來通行清人倪璠的 庾子山集注十六卷,四部備要曾據以排印,今有許逸民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年版。一年庾信去世 這固然是因爲老作家庾信年高久病,而政局的重大變化恐怕也促成了他的終於不起。二庾信的創作以辭賦水準爲最高,現存十多篇,前後期的作品大約各占一半。他早年的賦屬於宫體,大抵是在東宫裡奉和同題之作,如春賦燈賦 對燭賦 七夕賦 鏡賦 鴛鴦賦 蕩子賦等等,往往採用五、七言詩加駢文的路數,綺麗而清新,技術嫺熟而内容無非是宫體的一套,寫風景和女性的體態和心理頗有可觀,但没有多少社會意義。舉兩個片段

18、來看: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裡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并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横路。春賦前日漢使著章臺,聞道夫婿定應回。手巾還欲燥,愁眉即剩開。逆想行人至,迎前含笑來。蕩子賦到後期,更成熟的技術與新的處境新的感受結合在一起,寫出了非常燦爛的篇章,他的 小園賦枯樹賦傷心賦竹杖賦邛竹杖賦愁賦 哀江南賦 都是賦史上聲名顯赫的篇章。這裡有一批作品,包括傷心賦小園賦枯樹賦皆作於庾信已獲得一些空洞官銜而實際上被軟禁的三年期間。這三年北方内部正在醖釀政治格局的變化(北周取代西魏),庾信則被掛了起來,庾信在哀江南賦序 中稱爲“三年囚於别館”,而在 傷心賦裡則説

19、成是“流寓秦川,飄颻播遷,從官非官,歸田不田。對玉關而羈旅,坐長河而暮年。已觸目於萬恨,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關於庾信入北之初的官銜,周書庾信傳 説是:“來聘於我。屬大軍南討,遂留長安。江陵平,拜使持節、撫軍將軍、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尋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孝閔帝踐阼,封臨清縣子,邑五百户,除司水下大夫,出爲弘農郡守。”而北史庾信傳則謂:“聘於西魏。屬大軍南討,遂留長安。江陵平。累遷儀同三司。周孝閔帝踐阼,封臨清縣子,除司水下大夫,出爲弘農郡守。”比較這二者繁簡之不同,就可以知道所謂“使持節、撫軍將軍、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以及“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是一些空洞的榮譽性的頭銜,没有

20、實際職務,也没有什麼實際意義。只有後來那個不那麼光彩耀目的“司水下大夫”纔是具體的職事官。更傷心於九泉”。這是庾信特别痛苦的三年,也是他創作獲得豐收的三年。就在庾信尚處於前途不明朗之際,他又有一個女兒、一個外孫不幸死亡,這使他萬分痛苦,於是寫下了 傷心賦。小園賦 則直接描寫他被軟禁之處。這是一所“弊廬”,有幾間窯洞(“窟室”),都非常矮小(“簷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礙眉”),外面有一個院子,其中有“榆柳三兩行,梨桃百餘樹”。作者就在這裡過自己一家淒涼暗淡的生活:“薄晚閑閨,老幼相攜,蓬頭王霸之子,椎髻梁鴻之妻。燋麥兩甕,寒菜一畦。風騷騷而樹急,天慘慘而雲低。聚空倉而雀噪,驚懶婦而蟬嘶。”庾信住在

21、這樣一個偏遠(“人外”)隱蔽(“撥蒙密兮見窗,行欹斜兮得路”)而且荒涼(“草樹混淆,枝格相交。山爲簣覆,地有堂坳。藏狸並窟,乳鵲重巢”)的地方,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當江陵的蕭繹政權覆滅之初,庾信作爲蕭繹派往西魏的使者忽然間失去歸路的時候。這個小園不是隱逸之士的安身處,而是他政治身份未獲確定之時的軟禁之所。枯樹賦 裡説起自己的這段經歷,有云:“況復風雲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没荆扉,既傷摇落,彌嗟變衰。”這裡所説的“窮巷”“荆扉”,應當也是指小園賦裡描寫過的小園。北方要給他一點苦頭吃一吃,等待他明確轉變立場,然後再給他上好的待遇。枯樹賦中的“枯樹”在小園賦中也曾提到:“心

22、則歷陵枯木,髮則睢陽亂絲。非夏日而可畏,異秋天而可悲。”“歷陵枯木”一句暗示自己有可能作一華麗的轉身。歷陵在豫章郡,這裡有一株著名的大樟樹,久枯之後“忽更榮茂”(宋書五行志),庾信在賦裡特别提到這樣的奇跡,不是没有用意的。小園 枯樹 二賦呼應甚密,自是同一時段的作品。被軟禁在這裡的庾信痛苦不堪,心亂如麻,他設想過保持節操,堅守這小園死不屈服,回歸自然;但他下不了這樣的決心,他想起自己早年的生活,那時何其得意,何等舒服,而一場侯景之亂把一切都毁了,曾經形勢一片大好的蕭梁王朝今已覆亡,自己無家可歸,還能有什麼作爲!小園賦最後部分寫道:昔草濫於吹嘘,藉文言之慶餘。門有通德,家承賜書。或陪玄武之觀,時

23、參鳳凰之墟。觀受釐於宣室,賦長楊於直廬。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盜潛移,長離永滅。摧直轡于三危,碎平途於九折。荆軻有寒水之悲,蘇武有秋風之别。關山則風月悽嶺南學報復刊第十六輯愴,隴水則肝腸斷絶。龜言此地之寒,鶴訝今年之雪。百齡兮倏忽,光華兮已晚。不雪雁門之踦,先念鴻陸之遠。非淮海兮可變,非金丹兮能轉。不暴骨於龍門,終低頭於馬阪。諒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渾渾。下面應該還有些意思要説,但此賦寫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他還有些意思另寫入 枯樹賦裡。按庾信的思路,他作爲一棵大樹,確實是已經枯死了,往事不堪回首;但自己的木料還是好的,還可以在新的形態裡發揮作用,儘管這樣做實出於無奈。不久庾信終於正式接受了北

24、周方面的安排,開始了新的生活。枯樹賦 亦作於他陷入西魏不能南歸之初。此賦不長,全文如下:殷仲文者,風流儒雅,海内知名。世異時移,出爲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歎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柢盤魄,山崖表裡。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爲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谷,曲抱雲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熊虎顧盼,魚龍起伏。節豎山連,文横水蹙,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劂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槎枿千年。秦則

25、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或低垂於霜露,或撼頓於風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爲關,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則長松繫馬。豈獨城臨細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若乃山河阻絶,飄零離别。拔本垂淚,傷根瀝血。火入空心,膏流斷節。横洞口而欹卧,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千尋瓦裂。戴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睗睒,山精妖孽。況復風雲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没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唐朝人張鷟 朝野僉載 卷六載:“梁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於後無敢言者。”初至北方的提法值得高度重視。此賦既可顯示自己的才華,

26、也足以爲了表明自己現在的態度。枯樹賦 自當作於庾信陷於西魏不能南歸之初,即梁承聖三年(西魏恭帝元年,)秋冬或其稍後。荆扉,既傷摇落,彌嗟變衰。淮南子云:“木葉落,長年悲。”斯之謂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桓大司馬聞而歎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摇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唐朝詩人張説在 過庾信宅一詩提起他的作品,專門舉出這篇枯樹賦;而後來研究辭賦的專家也批評過此賦,指出典過多,脈絡不那麼分明,但這並不影響它在庾信作品中的地位,世紀年代中葉甚至成了一時的大熱門。枯樹賦 從東陽太守殷仲文這裡寫起,殷仲文(?)是大軍閥桓温的女婿,當桓温幼子

27、桓玄攻入首都準備取代東晉、自立爲帝的時候,他迅速拋棄原先的官職新安太守跑到首都來爲桓玄效力,新的楚王朝建立後他當上了侍中,大肆納賄;不久劉裕起兵打敗桓玄,楚政權迅即結束,這時殷仲文又來投靠劉裕,並幻想在這裡仍然官居高位,把持朝政;精明的劉裕先穩住他幾天,然後很快就把他打發到東陽去當太守,稍後更以謀反罪將他殺掉,其時他還不到四十歲。世説新語黜免 第八則載:桓玄敗後,殷仲文還爲大司馬諮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聽(廳)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與衆在聽(廳),視槐良久,歎曰:“槐樹婆娑,無復生意!”殷仲文失去了桓玄當政之時的地位,精神有點恍惚,看大司馬府廳前的那棵老槐樹,覺得它枝葉偃息傾

28、側,已經没有生氣了 這無非出於一種移情作用,表明在他看來前大司馬桓温和他的接班人桓玄已經完蛋了;嶺南學報復刊第十六輯張説 過庾信宅全詩如下:“蘭成追宋玉,舊宅偶詞人。筆湧江山氣,文驕雲雨神。包胥非救楚,隨會反留秦。獨有東陽守,來嗟古樹春。”祝堯 古賦辯體 卷六評 枯樹賦 云:“庾賦多爲當時所賞,今觀此賦,固有可采處,然喜成段對用故事以爲奇贍,殊不知乃爲事所用,其間意脈多不貫串。”毛澤東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裡,非常關注庾信這篇枯樹賦,根據他的要求先後出現了兩種注釋本,詳見駱玉明 枯樹賦 的解讀及其他,悦讀第卷,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年版;柏寒 桃李滿園人已去,終將情采壯山河 深切懷念吳小如先生,書品

29、年第輯;孟繁之 蘆荻談往,東方早報年月日 上海書評。按此是辭賦中常用的一種辦法,著名的先例如南朝宋謝莊的 月賦,就托之於王粲與曹植。而庾信卻借來抒發自己關於大樹將枯的感慨。殷仲文對此槐樹歎氣時尚未去東陽當太守,庾信大約有點記錯了,或故意加以改造。他是在寫賦,本無須講究十分精確。枯樹賦 裡用了許多關於樹的典故,令人應接不暇;末了的幾句正與開頭遥相呼應:“桓大司馬聞而歎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摇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桓大司馬就是桓温,故事的原本也在世説新語,見於 言語 之第五十三則: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爲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30、賦中也對原始材料有所改造。在 枯樹賦的這一頭一尾中間,有三個小段,分别寫枯樹的三種前途,庾信本人看好的是其中的第一種。故國覆亡後身陷於北方的庾信處境很困難,他的使者身份已經自行消亡,在北方十分尷尬,他得面對現實,重新安排自己的前程。所以這篇賦表面看是詠物,而實爲寫志,甚至帶有某種表態的意思。至於欲借此顯露才華,壓住北人一頭,則尤爲重要的當務之急。庾信自己覺得,在當時北方的政局中他一時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坐標。先前由南朝叛逃去北方的官僚和文人也很有些人,一般都受到禮遇,甚至還有得到重用的,但自己的情況不同,他是作爲使節而來的,從道義上説他不能叛逃,而且故國已亡,也無所謂叛逃了。從實際情形看去,他得

31、另想辦法,用一個合適的理由在這裡呆下去。由於他使節的身份,也由於他早已建立起來的文壇聲譽,此時他並非普通的階下囚,而是得到某種規格待遇(實爲軟禁)的上層人士 這就是後來他在 哀江南賦中所説的“囚於别館”這顯然不合於他的心思和需要。外面好看,内裡甚苦,年紀漸老,壯志成空,進退皆難,走投無路。所以庾信在 枯樹賦 之末寫道:“風雲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没荆扉。既傷摇落,彌嗟變衰。”蕭梁中興道消,自己無從感會風雲,奮其智勇,失去使節的身份,卻仍然憂懼讒言,(詩經王風有采葛 篇,鄭箋云:“桓王之時,政事不明,臣無大小使出者,則爲讒人所毁,故懼之。”)只能在長安“食薇”,這樣一種

32、特殊的處境促使文學家庾信在枯樹上找到了寄託感慨的客觀對應物,即以此作爲發洩感情的突破口。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這新枯之樹曾經很是興旺,但現在其根已死,至少也是半死,生意盡矣。復活是不可能的,看來它唯一的前途是作爲木料進入一個新的生存狀態。他期待著這上好的木料在加工的過程中獲得華麗的轉身:“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劂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這大約應當理解爲他本人對於未來的希冀。庾信是一個較之堅守教條更講究實際的人,他固然不勝感慨地哀歎現在,同時也已經著手規劃自己的未來。當下的“匠石”和“公輸”亦即識貨的高人在哪裡?庾信入北之初專門將 枯樹賦 公

33、之於衆,言外似乎表明他相信自己未必没有翻身之日。當然,這一層意思他並没有也不便過分强調,通篇仍以哀歎爲主,他有他的身份,他的尊嚴,而長期以來形成的“流連哀思”(蕭繹語,見 金樓子立言篇)的審美趣味也在發揮作用。庾信清醒地看到,這枯樹也就是他自己也很可能並没有什麼好的前途,相反將遭到輕重不等的摧殘:輕一點的將是“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或低垂於霜露,或撼頓於風煙”;重一點則是“山河阻絶,飄零離别。拔本垂淚,傷根瀝血。火入空心,膏流斷節。横洞口而欹卧,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千尋瓦裂。戴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睗睒,山精妖孽”。總之,在此水土不服,前途未可樂觀,只能抒寫不幸,拭目以待未來。换

34、言之,現在存在好和壞兩類前途,壞前途中又可分爲輕重兩種情形。未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或者説多種可能性,在這個意義上庾信正與這新枯之樹異質而同構。大樹已枯,舊我已死,未來將走向何方?枯樹賦的原旨大體在此。至於後來的讀者怎樣理解,那是另一問題,完全可以就其一點大加發揮,這裡海闊天空,略無掛礙。庾信後來在一首詩中寫道:“倏忽市朝變,蒼茫人事非。避讒應采葛,忘情遂食薇。懷愁正摇落,中心愴有違。獨憐生意盡,空驚槐樹衰。”(擬詠懷 其二十一)“中心愴有違”就是現在人們常説的内心矛盾,精神痛苦。這首詩與 枯樹賦 正好互爲注釋。儘管西魏特别是此後的北周都非常看重庾信。庾信的鄉關之思雖然至死不能泯滅,但留北之初迫

35、切希望有“匠石”和“公輸”之流來關注自己的意思,是因爲問題已經順利解決而自然消亡了。於是枯樹賦在他就成了過時的絶唱,而同時也就成爲文學史上空前絶後的名篇。庾信後期辭賦中最著名的篇章是他的哀江南賦。這篇將近四千字的大賦寫於何時曾經多有分歧,陳寅恪先生論定此賦作於年(北周宣嶺南學報復刊第十六輯政元年,南朝陳太建十年),他的主要根據是 哀江南賦 中這樣幾句話:“中興道消,窮於甲戌。”“天道周星,物極不反。”“況復零落將盡,靈光巋然。日窮于紀,歲將復始。逼切危慮,端憂暮齒。踐長樂之神皋,望宣平之貴里。”甲戌(西魏恭帝元年,梁元帝承聖三年,),是西魏滅梁之年,以歲星紀年,十二年一個來復,由年下數十二年,

36、是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陳文帝天嘉七年),但這年庾信纔五十出頭,不能稱爲“暮齒”,與庾信同被扣留在北方的另一名流王襃(?)尚健在,他也還不能自稱“靈光巋然”所以須再等一個來復,即由年再下數十二年,那就是年了。這樣來推算固然不爲無據,但似乎尚難成爲定論。甲戌()確實是一個歷史的分界線,也是庾信本人發生命運巨變的重大節點 他作爲蕭梁出使西魏的使者從此無家可歸,不得不長期留滯北方,並終老於此。但推算“天道周星”的起點,其實不能放在甲戌(),而應略晚幾年,因爲 哀江南賦序 一開頭就説得很清楚: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塗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消,窮於甲戌。三

37、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别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先是年(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佔領了首都金陵(今江蘇南京),然後是年(甲戌,西魏恭帝元年,梁元帝承聖三年),梁被西魏所滅,元帝蕭繹被殺。作爲使臣的庾信被西魏軟禁于長安,雖然事實上他已經降於西魏,但總要等到三年後的北周代西魏(,北周孝閔帝元年)以後,他的處境纔得到充分的改善。“天道周星”一句在原作中列於“三年囚於别館”之後,可見起算點應在甲戌的三年之後。按庾信自己的叙述,哀江南賦 應作於甲戌()之後的十五年,也就是年(北周武帝天和四年,陳宣帝太建元年)左右,其年庾信五十七歲。哀江南賦 末段寫道:日窮於紀,歲將復始。逼切危慮,端憂暮齒。踐長樂之神皋,望

38、宣平之貴里。渭水貫於天門,驪山回於地市。幕府大將軍之愛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見鐘鼎於金、張,聞絃歌於許、史。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將軍,咸陽布衣,非獨思歸王子!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這一段的意思是説,現在自己在長安,年紀越來越老,不免多有憂思。但這裡到底是偉大的首都,多有貴人住在這裡;當權的大將軍、丞相對自己很關愛,此外來往的也都是高門。我本來早就是將軍,至今也還思念我的江南故土。這裡應當注意的是“幕府大將軍”“丞相平津侯”二語,按之當時的官場情況,其人應指北周王朝的開創者、太祖文皇帝宇文泰()之侄、權傾一時的宇文護()。他在西魏時已頗立軍功,周初拜大司馬,孝閔帝宇文覺(,宇文泰第三子)以其權

39、勢太重,打算幹掉他,不料他發動政變,殺掉閔帝,另立宇文毓(,宇文泰長子)爲帝(明帝),於是宇文護的權勢幾乎達到頂點,爲大塚宰、太師,一度攝政;明帝中毒身死(此事的幕後指揮還是宇文護)後,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繼位(武帝),大塚宰宇文護爲都督中外諸軍事,更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保定四年()他出征北齊吃了敗仗,風頭稍減;後來到建德元年()三月,武帝“誅大塚宰、晉公(宇文)護及其子柱國、譚公會大赦,改元”(北史卷十 周本紀下),從此大權纔全歸武帝本人。宇文護手握北周大權許多年,其人乃是庾信的重要靠山。庾信深知有一個高端靠山無比必要,就他本人當時的身份而言尤其是如此。作 哀江南賦 時,宇文護尚在臺上。

40、哀江南賦 深刻地總結了蕭梁王朝滅亡的教訓,至今讀來仍覺很有意味。既然已經歸順了北周,而且南方的政權也已經由陳取代了梁,所以當庾信來回顧蕭梁政局的歷史教訓時,已經没有多少顧忌,説話可以比較大膽;當然,他始終堅持用繁複的典故和華麗的辭藻來表達。從 哀江南賦 看,庾信認爲本來相當繁榮的蕭梁王朝忽然以驚人的速度走向滅亡,有兩大原因,留下了兩大教訓:一是居安而不思危,讓一些潛在的問題發展到很危險的地步,侯景之亂引爆了危機之後,又拿不出有力的對策來,於是迅速崩盤。庾信寫道:於時朝野歡娛,池臺鐘鼓。里爲冠蓋,門成鄒、魯。連茂苑於海陵,跨横塘於江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爲柱。橘則園植萬株,竹則家封千户。

41、西贐浮玉,南琛没羽。吳歈越吟,荆豔楚舞。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五十年中,江表無事。王歙爲和親之侯,班超爲定遠之使。馬武無預於甲兵,馮唐不論於將帥。豈知山嶽闇然,江湖潛沸。漁陽有閭左戍卒,離石有將兵都尉。天子方删詩書,定禮嶺南學報復刊第十六輯樂,設重雲之講,開士林之學。談劫燼之灰飛,辨常星之夜落。地平魚齒,城危獸角。卧刁斗於滎陽,絆龍媒於平樂。宰衡以干戈爲兒戲,縉紳以清談爲廟略。乘漬水以膠船,馭奔駒以朽索。小人則將及水火,君子則方成猿鶴。弊箄不能救鹽池之鹹,阿膠不能止黄河之濁。既而魴魚赬尾,四郊多壘。殿狎江鷗,宫鳴野雉。湛盧去國,艅艎失水。見被髮於伊川,知百年而爲戎矣!承平日久,偃武修文,

42、歌舞昇平,清談誤國,没有任何打仗的準備。一旦出乎意料的侯景之亂爆發,上上下下驚慌失措,一籌莫展,迅速走向危亡;雖有幾個忠臣志士,亦不能挽狂瀾於既倒。這是多麼沉痛的教訓!二是國有内鬼,皇室離析,内戰不斷,互相殘殺,這些都是極可怕的事情。賦中説“雖借人之外力,實蕭牆之内起”。侯景這個罪魁禍首就是由梁武帝蕭衍的義子蕭正德引進來的,而武帝卻相當信任他們,給予實權,後來吃了大虧:“王子召戎,奸臣介冑。既官政而離逖,遂師言而洩漏。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窮寇。”内奸蕭正德爲了滿足個人的權勢欲,與侯景聯手攻入建康,犯下了很大的罪行。等到蕭衍餓死於臺城,太子蕭綱繼位(史稱梁簡文帝),僅僅一年就被侯景所殺;蕭衍的

43、另外幾個兒子蕭繹、蕭綸()、蕭紀()等人爲爭權奪利互相惡鬥,最後蕭繹勝出,在荆州稱帝(史稱梁元帝),而國家的元氣已經斲喪殆盡;再加上前太子蕭統()的兒子蕭詧()也參與混戰,甚至不惜求助於西魏的軍事力量,於是蕭繹很快就戰敗被殺。稍後蕭繹之子蕭方智()被弄出來充當傀儡皇帝,在南京重建梁王朝的政權,但很快就被手握軍權的陳霸先取代了。陳霸先是蕭梁王朝政治危機的最後獲利者。哀江南賦寫道:“用無賴之子弟,舉江東而全棄。惜天下之一家,遭東南之反氣。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爲而此醉!”在南朝算是最爲穩定繁榮的蕭梁王朝就這麼灰飛煙滅了。庾信的辭賦大量運用典故,具有極强的“互文性”,而其底文來源又五花八門,簡直令人目迷

44、五色。當時的士人固然會很過癮,佩服作者的淵博;而今天讀來則非常吃力,非借助於詳密的注釋不可。這種“徐庾體”或曰宫體的寫作路徑在當年曾經風靡一時,影響深遠,餘波甚長。對於中古時代作家的這種行文習慣,我們除了寬容忍耐之外别無良法,只好克服困難,取其精華。哀江南賦 的精華主要不在其文辭之曲折典雅,而在其中總結了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深刻的歷史教訓。哀江南賦 正文之前有一小序,是非常好的駢文,其傳誦的程度甚至高於正文,尤其是該序的後半: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荆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横階,捧珠盤而不定。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

45、,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孫策以天下爲三分,衆纔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藩籬之固。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將非江表王氣,終於三百年乎?是知併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嗚呼!山嶽崩頽,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悽愴傷心者矣!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庾信是真動了感情

46、,雖然用典甚多,而讀起來卻十分流暢有力,個人的命運和故國的興亡都令他歌哭無端,許多話不欲明言,也只好通過典故來稍稍發露一點;這同常見的堆砌辭藻無病呻吟的駢文完全不同。庾信又有 擬連珠 四十四首,内容與哀江南賦可以互證之處甚多;另外一些應酬性的駢文雖然内容大抵並不重要,但就寫作技巧而言,在六朝時代總歸屬於一流,這就是 四庫全書總目 所説的“集六朝之大成,而導四傑之先路”,杜甫對於庾信一再給予崇高的評價,不單是充分肯定他的詩,也包括高度評價他的辭賦和駢文;既看好他的清新,更重視他的老成和蕭瑟。庾信作品後來在文學史上擁有的經典地位,同杜甫的評論關係很大。嶺南學報復刊第十六輯杜甫 春日憶李白:“清新庾

47、開府,俊逸鮑參軍。”戲爲六絶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縱横健筆意淩雲。”詠懷古跡 之一:“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三庾信同他的父親庾肩吾原來都是蕭梁王朝的宫廷詩人,極受“宫體”文學運動領袖、太子蕭綱()的愛重。庾信早年的詩作多爲在東宫裡的奉和同題之作,如 奉和同泰寺浮圖 奉和初秋 和詠舞等等,講究聲律和辭藻,内容大抵是宫廷生活,充滿了鮮花、美酒、女人和豔情,離開實際社會生活相當遥遠;但庾信的藝術水準確實很高,他在形式上的探索也是大有貢獻的,例如其 烏夜啼:促柱繁絃非子夜,歌聲舞態異前溪。御史府中何處宿,洛陽城頭那得棲。彈琴蜀郡卓家女,織錦秦川竇氏妻。詎不自驚長淚落,到頭啼烏恒夜啼。又

48、如作於江陵時的 燕歌行:代北雲氣晝昏昏,千里飛蓬無復根。寒雁邕邕渡遼水,桑葉紛紛落薊門。晉陽山頭無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屬國征戍久離居,陽關音信絶能疏。願得魯連飛一箭,持寄思歸燕將書。渡遼本自有將軍,寒風蕭蕭生水紋。妾驚甘泉足烽火,君訝漁陽少陣雲。自從將軍出細柳,蕩子空牀床難獨守。盤龍明鏡餉秦嘉,辟惡生香寄韓壽。春分燕來能幾日,二月蠶眠不復久。洛陽遊絲百丈連,黄河春冰千片穿。桃花顔色如好馬,榆筴新開巧似錢。蒲桃一杯千日醉,無事九轉學神仙。定取金丹作幾服,能令華表得千年。内容都是寫寂寞女性的哀傷,完全合於宫體詩派講究表達“流連哀思”(金樓子立言篇)的審美趣味,並無多少特異之處;但這兩首詩的形式卻

49、大可注意,因爲正如劉熙載早就指出的那樣,烏夜啼 已經“開唐七律”,而 燕歌行則“開初唐七古”,“其他體爲唐五絶、五排所本者,尤不可勝舉”(藝概詩概)。在並無戰爭的太平時代寫燕歌行這樣代思婦立言的篇章雖然略近於無病呻吟,但藝術形式上的探討仍然是有意義的。在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没有什麼緊迫任務的時候,充分利用餘裕來磨練技巧和形式,也是很好的事情。這一時期作品的標題中多有“賦得”“奉和”字樣,無非是主人蕭綱命題寫詩,或者他先來一首,讓周圍的文士群起而和之,例如蕭綱先寫一首山池,庾肩吾、庾信、徐陵、王台卿、鮑至等人紛紛奉和,庾信的一首是:樂宫多暇豫,望苑暫回輿。鳴笳陵絶浪,飛蓋歷通渠。桂亭花未落,桐

50、門葉半疏。荷風驚浴鳥,橋影聚行魚。日落含山氣,雲歸帶雨餘。描寫宫廷花園裡的假山、水池以及這裡的花樹魚鳥,小巧而美麗,“荷風驚浴鳥,橋影聚行魚”二句尤爲纖細。雖然用了許多典故,卻簡直看不出痕跡。這是典型的宫廷文學。這種主人與清客聚會作詩的情形在先前曹丕的時代已經盛行,至此更是變本加厲。因爲在内容上没有多少腦筋可動,便致力於聲韻和對仗,有不少作品的平仄已經非常接近後來的律詩,而對仗精工,亦堪稱“五律之始”(李調元 雨村詩話)。等到侯景之亂爆發,政局發生巨變,庾信的生活來了一個大變化,他的詩歌創作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他的詩裡仍然有大量的宫體風格的作品;在北方也有身份很高而一味風雅的主人,例如對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