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G 1113-2015水表检定装置-(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167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0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1113-2015水表检定装置-(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JJG 1113-2015水表检定装置-(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JJG 1113-2015水表检定装置-(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JJG 1113-2015水表检定装置-(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JJG 1113-2015水表检定装置-(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1 1 1 32 0 1 5水 表 检 定 装 置V e r i f i c a t i o nF a c i l i t yf o rW a t e rM e t e r s 2 0 1 5-0 4-1 0发布2 0 1 5-1 0-1 0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水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V e r i f i c a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o fV e r i f i c a t i o nF a c i l i t yf o rW a t e rM e t e r sJ J G1 1 1 3

2、2 0 1 5代替J J G1 6 42 0 0 0中“水表检定装置”部分 归 口 单 位:全国流量容量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宁波明泰流量设备有限公司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杭州天马计量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流量容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G1 1 1 32 0 1 5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孟 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赵建亮(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李 晨(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张祖明(宁波明泰流量设备有限公司)李 宁(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马 天(杭州天马计量科技有限公

3、司)吴伟龙(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G1 1 1 32 0 1 5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1)3.1 收集法(1)3.2 流量时间法(1)3.3 量器定值机构(1)4 概述(1)4.1 用途(1)4.2 组成(1)4.3 工作原理(2)5 计量性能要求(3)5.1 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3)5.2 装置主标准器的重复性(3)5.3 换向器引入的不确定度(3)5.4 装置流量稳定性(3)6 通用技术要求(3)6.1 铭牌和标识(3)6.2 管道系统(3)6.3 工作量器(3)6.4 称重系统(4)6.5 换向(或实验启停)设备(4)6.6 流量设定设备或

4、方法(4)6.7 密封性(5)6.8 自动读数设备(5)6.9 装置用水及供水系统(5)7 计量器具控制(5)7.1 检定条件(5)7.2 检定项目(5)7.3 检定方法(6)7.4 检定结果的处理(1 1)7.5 检定周期(1 1)附录A 活塞式装置标准容积检定(1 2)附录B 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1 4)J J G1 1 1 32 0 1 5引 言 本规程依据J J F1 0 0 22 0 1 0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编写,结合水表检定装置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将J J G1 6 42 0 0 0 液体流量标准装置中水表检定装置部分进行单独修订,除本规程中注明引用

5、J J G1 6 42 0 0 0中的部分检定方法外,本规程将替代J J G1 6 42 0 0 0中水表检定装置相应内容。对于标准表法水表装置的检定应依据J J G6 4 3 标准表法流量标准装置的有关规定执行。此外,本规程主要针对的是冷水水表检定装置。与J J G1 6 42 0 0 0相比,本规程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引言,说明了规程修订的依据、修订前后主要技术变化、所替代规程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等;调整了水表装置的分类方法,将水表检定装置分为收集法、流量时间法及标准表法;明确了只有一个准确度等级,0.2级;增加了对装置流量稳定性的要求;取消了对启停效应的检定;细化了对金属

6、量器的通用技术要求,标尺长度、主示值的最小值等;增加了质量法装置中密度测量的要求;简化了计时器检定的要求;将工作量器容积检定按照是否需要重新刻线分为2种情况,分别规定了检定内容及方法;增加了对水表自动读数设备的检查;修改了对瞬时流量指示器的检定要求,改为对装置流量设定功能的检查;修改了衡器的检定方法,增加了对皮重、使用下限等的要求,减少了检定点,可以只检定加载过程;增加了水表活塞式检定装置的检定方法;在检定周期中增加了对衡器使用中检验的要求;修改了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J J G1 1 1 32 0 1 5 水表检定装置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 J G1 6 28 5 水表及其试验

7、装置;J J G1 6 42 0 0 0 液体流量标准装置。J J G1 1 1 32 0 1 5水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收集法和流量时间法的水表检定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2 引用文件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J J G1 6 2 冷水水表J J G1 6 4 液体流量标准装置J J G2 5 9 标准金属量器J J G6 4 3 标准表法流量标准装置G B/T7 7 8.32 0 0 7(i d t I S O4 0 6 4:2 0 0 5)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 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

8、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3 术语3.1 收集法 c o l l e c t i o nm e t h o d在检定过程中将流经水表的水收集在一个或多个容器中,用容量法或称重法确定水量。3.2 流量时间法 f l o w r a t ea n dt i m em e t h o d在检定过程中流经水表的水量通过流量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来确定。可以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或多次流量的重复测量来实现,但要避免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非恒定流量区进行瞬时流量测量。3.3 量器定值机构 v o l u m ep r e s e td e v i c

9、 e安装在量器内的光电或电触点等感应水位的传感器,量器中的水位上升到预设位置时,发出反馈信号到装置操作系统以停止装置介质的流动,实现自动操作和标准体积值的确定。4 概述4.1 用途装置是对封闭管道用水表进行流量量值传递的标准,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冷水水表的检定、校准和测试方法研究。4.2 组成装置一般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J J G1 1 1 32 0 1 5(1)供水系统(水池、水泵、稳压系统等);(2)管道系统(工艺管道、测量段、夹表器等);(3)瞬时流量指示器;(4)换向(或启停)机构;(5)换向信号同步及自动读数、计时仪表(如有必要);(6)主标准器(工作量器、衡器、活塞等);(7)密度测量

10、部分(如有必要);(8)水温测量仪表;(9)水压测量仪表。为实现自动试验的功能,装置可配置水表读数传感器、量器定值机构或液位传感器、水表刻度盘摄像系统等设备。根据需要,装置可一体化配置水表的其他性能检验设备,如压力损失测试设备、静压力测试设备等。4.3 工作原理装置产生的流量流过安装于装置管路系统内的被检水表,装置测量一段时间内流量的标准值,基于连续性方程,比较该时间段被检水表示值与标准值以确定水表的误差。以收集法装置为例,装置如图1所示,将被检水表4安装到装置的测量段管道上,启动控制系统,水泵1 1将水泵送至管路,使水流经被检水表4和工作量器7,同时读取被检水表4和工作量器7的示值,将被检水

11、表的示值与装置的标准值相比较,从而确定被检水表的示值误差。收集法装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启停容积法、静态容积法、启停质量法及静态质量法。图1 启停容积法装置示意图1稳压容器;2进水阀门;3夹表器;4水表;5流量调节阀;6瞬时流量指示器;7工作量器;8放水阀门;9管路系统;1 0水箱;1 1水泵。2J J G1 1 1 32 0 1 55 计量性能要求5.1 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5.1.1 装置的准确度等级为0.2级。5.1.2 装置主标准器累积体积流量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1%。5.1.3 对于流量时间法装置及其他时间参数需要参与水表检定结果计算的装置,其计时器的误差不超过0.0 5%。5

12、.2 装置主标准器的重复性装置主标准器的重复性应优于主标准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5.3 换向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对于使用换向器的装置,由换向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应小于0.0 5%。5.4 装置流量稳定性收集法装 置 流 量 稳 定 性 应 不 大 于1.0%;流 量 时 间 法 装 置 流 量 稳 定 性 应 不 大于0.2%。6 通用技术要求6.1 铭牌和标识装置应有铭牌。一般应注明如下信息:(1)制造厂名称;(2)产品名称及型号、规格;(3)出厂编号;(4)制造日期;(5)公称通径范围;(6)最大工作压力;(7)流量范围;(8)准确度等级。6.2 管道系统6.2.1 安装水表的测量段

13、应配有与被检水表内径一致的上、下游连接管,且连接轴线也应一致。6.2.2 测量段中应不包括任何引起空化或流体扰动的管件或设备。6.2.3 流量调节阀应安装在装置测量段的下游管段之后,阀门开度设定后,实验中开度应无明显变化。6.2.4 夹表装置应动作灵活,夹表的力度应适中,既保证试验时的测量段的密封性,也不致使水表(特别是塑壳水表)明显变形。6.2.5 对于启停法装置,其管路设计应能保持实验前后出水管水面处于同一水平状态。6.2.6 装置的承压部件应有足够的耐压强度,在工作压力范围内不产生刚性变形,弹性变形引起的内容积变化应能忽略不计。6.3 工作量器3J J G1 1 1 32 0 1 56.

14、3.1 工作量器的主体材料应用不锈钢或经镀层的碳素钢制造,外壁应平整、光滑,内壁应经抛光处理。6.3.2 工作量器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在最大负载下,应不发生明显变形,壁厚应满足J J G2 5 9 标准金属量器中的要求,其支撑台架应无明显变形。6.3.3 工作量器应垂直安装在牢固的基座上,安装时工作量器下面应留有一定空间,以便观察排水阀的密封性。量器或台架上有水平泡的,应按装置说明书控制在水平状态。6.3.4 工作量器的主示值一般按装置适用水表规格的需求定位整数值的体积,如1 0L、2 0L、5 0L、1 0 0L、5 0 0L、10 0 0L等。工作量器可以采用隔板式或葫芦式以增多每个量器的主

15、示值数量。主示值的最小值设计应满足J J G1 6 2 冷水水表中水表检定的最小用水量要求。6.3.5 标称容量的液位刻度应位于计量颈的中部。工作量器计量颈标尺的长度应按照使用要求确定,通常建议计量颈的标尺范围应至少为量器主示值的3%,如果量器用于检定水表分界流量或最小流量下示值误差的,则该标尺范围应至少为量器主示值的6%。6.3.6 在计量颈读数区域应装有一个液位管;液位管应采用无色透明硬质玻璃制造,管内径一般应在8mm1 6mm之间且均匀一致,管表面应无妨碍观测液面的缺陷。6.3.7 计量颈标尺应平直,刻线清晰,采用容积值刻度的标尺最小分格值一般不大于主示值的0.1%。6.4 称重系统6.

16、4.1 衡器应有足够的测量分辨力。在其使用量程范围内,其分辨力应不大于称量值的0.0 5%。6.4.2 衡器的基础应牢固并有良好的抗振性能。在衡器的最大称量状态下,应不发生明显变形;在装置运行且称重容器非进水状态下,衡器示值应稳定。6.4.3 称重容器应在衡器台面上居中放置,其本体重量加上最大检定用水量的重量应不超过衡器的最大称量值(预置皮重后);容器支架位置应不影响衡器示值误差检定或使用中检查时放置砝码。6.4.4 称重容器的连接管路、气动管路和电缆等不应对称重结果产生附加影响。6.4.5 质量法装置应能正确获取装置实验状态下的实验介质密度值,其误差应不超过0.0 5%,相关计量仪表应具有有

17、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6.5 换向(或实验启停)设备6.5.1 换向器(含换向阀)工作时应保证不溅水,无分流现象,在最大流量下换向时所产生的压力波动对流量的影响应是定值。6.5.2 启停法装置在装置最大流量下关断流量时,水锤现象不应对测量产生明显影响。6.6 流量设定设备或方法装置应有流量指示设备或瞬时流量的设定方法,相关仪器设备应是可溯源的。收集法装置中,管道系统中一般应安装瞬时流量指示器,相对示值误差一般不超过4J J G1 1 1 32 0 1 52.5%。6.7 密封性6.7.1 在工作压力下,装置管路系统(自水泵出口至主标准器前管道出口部分)的各个部件及其连接处不应有泄漏现象。6.7.

18、2 收集法装置的量器或容器应在最大负荷下,液位管连接处、底阀应无渗漏。6.7.3 流量时间法装置,如采用步进电机与活塞,则在最大试验压力和流量下,活塞系统应无渗漏。6.8 自动读数设备6.8.1 液位自动读数设备对于配备量器定值机构或标尺上安装移动摄像头读取液位的收集法装置,应工作正常,且在检定工作量器时,应使用装置上所配备的量器定值机构或摄像头。6.8.2 水表自动读数设备对于配备色差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摄像静态读数、摄像比对等设备,能够自动读取水表的指针或字轮读数的装置,水表读数应准确、可靠。6.9 装置用水及供水系统装置所用水质应清洁。如果水是循环使用的,则应经过过滤并防止含有危害人体、

19、损坏水表或影响水表工作的有害物质进入。稳压容器、水塔和水池要便于清洗。7 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7.1 检定条件7.1.1 检定设备7.1.1.1 检定用标准量器检定用标准量器的扩展不确定度应不大于工作量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检定用标准量器的量限一般应不小于被检工作量器容积的1/5。标准量器组的容积与被检工作量器的计量颈分度值检定需要配套,准确度优于或等于二等。7.1.1.2 检定衡器使用的标准砝码的扩展不确定度应不大于被检衡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7.1.1.3 超声测厚仪:最大允许误差优于0.1mm。7.1.2 环境条件一般要求环境温度:

20、(1 03 0);大气相对湿度:(1 58 5)%;大气压力:(8 61 0 6)k P a。7.2 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的项目分别列于表1中。5J J G1 1 1 32 0 1 5表1 检定项目一览表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外观、结构和功能检查+附属设备及随机文件检查+工作量器壁厚检验+-密封性检查+主标准器累积流量误差检定工作量器+-衡器+活塞系统+-主标准器重复性+-换向器检定+-流量稳定性检定+注:“+”表示应检项目;“-”表示可不检项目。7.3 检定方法7.3.1 外观、结构和功能检查用目测的方法检查装置,其结果应符合本规程6.16.5及6.9的要求。7

21、.3.2 附属设备及随机文件检查7.3.2.1 流量设定设备或方法检查。检查用于流量设定相关计量仪表的证书或现场对流量设定效果进行测试,检查结果应满足6.6的要求。7.3.2.2 对于流量时间法装置及其他时间参数需要参与水表检定结果计算的装置,计时器应具有检定(或校准)证书,且在有效期内,其误差应满足5.1.3的要求。7.3.2.3 密度测量检查适用于质量法装置。使用密度计的装置,密度计应具有检定(或校准)证书,且在有效期内,其误差应满足6.4.5的要求;采用查询水密度表方法的装置,用于水温测量的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应优于0.2。7.3.2.4 水表自动读数设备检查。在装置上安装好水表,现场对自

22、动读数功能进行检查,应满足6.8.2要求。7.3.3 工作量器壁厚检验用超声测厚仪检测金属量器圆筒体的壁厚,应符合6.3.2中有关壁厚的要求。7.3.4 密封性检查7.3.4.1 管道系统密封性启动控制设备,使流体流经装置各部件并运行5m i n,用目测方法检查装置各连接处;关闭流量调节阀,使管道系统处于装置最大工作压力下,用目测方法检查装置管道系统各连接处,不应有渗漏现象,其结果应符合本规程6.7.1的要求。7.3.4.2 工作量器或称重容器密封性适用于收集法装置。先关闭主标准器底阀,将工作量器或称重容器充满水。待水位稳定后,记下工作量器水位高度或衡器的读数;1 0m i n后再次观测记录工

23、作量器水位6J J G1 1 1 32 0 1 5高度或衡器示值,两次读数之差不大于主标准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则认为满足本规程6.7.2的要求。注:在两次读数之间的这段时间内,工作量器内的水温变化不应超过2。7.3.4.3 流量时间法装置密封性若流量时间法的标准流量是由测量段前的活塞系统产生,则应在装置最大流量和最大工作压力下运行装置,满足本规程6.7.3的要求。如果标准流量是由收集法装置和计时器测量得到的,则参照7.3.4.2进行检查。7.3.5 装置主标准器示值误差检定主标准器具备检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的,其最大允许误差应满足5.1.2的要求;无检定证书的,容积法装置按照7.3

24、.5.17.3.5.3进行,其中有液位自动读数设备的装置检定应按照6.8.1进行操作;质量法装置按照7.3.5.4进行。7.3.5.1 对于需要重新刻线的工作量器容积示值工作量器容积零点具有容积零点刻度的工作量器,检定时对工作量器进行三次充满水和三次排空水试验,每排空一次,自水断续滴流起停留3 0s,读取标尺零点刻度,其重复性应不超过其工作量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对于没有容积零点刻度的工作容器,可按其检定时确定容积零点的方法进行。一般可向工作量器充水到使用段高度,以开阀排水到关阀之间的时间间隔定为容积零点初始条件。首先测量标准量器中的液温t3(),并按标准量器规定的操作方法,向工作量器

25、注水至各使用段的主示值容积进行检定。记录各检定点的液位值,并同时测量室温t1()和工作量器中的液温t2()。工作量器检定时,如果水温在(2 05)以外或水温变化超过2,应按照公式(1)计算工作量器2 0时的容积值:V2 0,i=Vs1-1(t1-2 0)-22(t2-2 0)+33(t3-2 0)+(t2-t3)(1)式中:Vs 标准量器注入工作量器中水的名义容积值,m3;1、2、3 分别为工作量器标尺材料、工作量器材料、标准量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温度为t3时液体的体膨胀系数,1/。每使用段主示值容积检定次数应不少于3次,以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检定结果。7.3.5.2 工作量器计量颈分度

26、容积对于需要重新刻线的工作量器还应进行计量颈分度容积检定。视被检工作量器计量颈容量,选择相应容量的标准量器并注水至刻线位置;将检定用水注入被检工作量器至Ha刻线位置,再将标准量器中的水注入工作量器计量颈中,读取被检工作量器液位Hb(Ha至Hb的高度应不小于标尺总长的2/3),由公式(2)计算得出计量颈的分度容积Vf:7J J G1 1 1 32 0 1 5Vf=VdHb-Ha(2)式中:Vf 计量颈分度容积,m L/mm;Vd 用于计量颈分度的标准量器的容量,m L;Ha 第一次读取的计量颈液位高度,mm;Hb 第二次读取的计量颈液位高度,mm。计量颈分度容积应进行3次测量,取3次平均值作为计

27、量颈分度容积的检定结果。工作量器容积读数分辨力Vr可按公式(3)计算:Vr=Vfhr(3)式中:Vr 工作量器容积读数分辨力,m L;hr 工作量器标尺读数分辨力,mm。工作量器容积读数分辨力应符合6.3.7的要求。当量器的示值用容积刻度时,其检定方法可参照本条执行。7.3.5.3 对于已刻线的工作量器容积示值检定操作与7.3.5.1相同,主标准器(工作量器)容积相对示值误差计算按公式(4)进行:Ei j=Vi j-(Vs)i j(Vs)i j1 0 0%(4)式中:Ei j 第i检定点第j次检定主标准器(工作量器)的相对示值误差;Vi j 第i检定点第j次检定工作量器容积的指示值,m3;(V

28、s)i j 第i检定点第j次标准量器容积值,m3。如果检定水温在(2 05)以外时,公式(4)中工作量器及标准量器容积值应按公式(5)进行修正:Vt=V2 01+(t-2 0)(5)式中:Vt 在t时量器的容积;量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取n次测量相对示值误差的平均值作为该检定点主标准器(工作量器)的相对示值误差,如公式(6)所示:Ei=1nnj=1Ei j(6)式中:Ei 第i检定点主标准器(工作量器)的相对示值误差;n 第i检定点的实验次数。相对示值误差的检定结果应符合5.1.2的要求。8J J G1 1 1 32 0 1 57.3.5.4 衡器在衡器使用范围内大致均匀地选择5个检定点,

29、其中应包括衡器使用范围的上限及下限,用标准砝码从衡器使用范围下限开始,按照加载顺序依次对各检定点进行检定,每点检定次数应不少于3次,每个检定点单次测量的相对示值误差按公式(7)计算:Ei j=Mi j-(Ms)i j(Ms)i j1 0 0%(7)式中:Mi j 第i检定点第j次检定的衡器示值,k g;(Ms)i j 第i检定点第j次标准砝码的质量(折算质量),k g。取n次测量相对示值误差的平均值作为该检定点衡器的相对示值误差,如公式(6)所示,相对示值误差的检定结果应符合5.1.2的要求。注:在有条件时,衡器检定时应包含称量容器,清零操作包含称量容器;对于检定时需移除称量容器的,应先加载与

30、称量容器等质量的替代配重,再进行清零操作;衡器的使用下限一般应不低于衡器满量程的1/31/5;衡器的检定过程可以只检定加载过程,若包括减载过程,每点检定次数应不少于6次。7.3.5.5 活塞式装置标准容积检定方法见本规程附录A。7.3.6 主标准器的重复性对于检定主标准器示值误差的,该检定点的重复性按公式(8)计算,当每个检定点重复n次实验时:(Er)i=(Ei)m a x-(Ei)m i ndn(8)式中:(Ei)m a x、(Ei)m i n 分别为第i检定点的最大、最小示值误差;dn 极差系数,其值见表2。表2 极差系数表n34567891 0dn1.6 92.0 62.3 32.5 3

31、2.7 02.8 52.9 73.0 8 对于直接标定主标准器示值的,如7.3.5.1,该检定点的重复性按公式(9)计算:(Er)i=(Vi)m a x-(Vi)m i nVidn(9)式中:(Vi)m a x、(Vi)m i n 分别为第i检定点的最大值、最小值;Vi 该检定点检定结果的平均值。主标准器的重复性应满足本规程5.2的要求。7.3.7 换向器7.3.7.1 换向器应按台位,在最大流量、常用流量和最小流量下进行检定,取各流量点中不确定度的最大值作为该台位换向器的不确定度,应满足本规程5.3的要求。9J J G1 1 1 32 0 1 57.3.7.2 选择下述方法之一进行换向器检定

32、:流量计检定法按检定流量计的方法测量1次,记录衡器或工作量器读数值B1 1、测量时间t1 1和流量计脉冲数N1 1;在与t1 1大致相同的时间内操作换向器,使换向器换向m(m1 0)次,记录衡器或累积读数值B2 1、累积测量时间t2 1和流量计累积脉冲数N2 1。完成1次检定。重复进行n(n1 0)次检定,记录B1i、B2i、T1i、T2i、N1i和N2i(i=1,2,n)。第i次时间差Ti按公式(1 0)计算:Ti=T1i(N1i/N2i-B1i/B2i)(m B1i/B2i)(T1i/T2i)-N1i/N2i(1 0)式中:T1i 第i次检定中连续测量的测量时间;T2i 第i次检定中断续测

33、量的测量时间;N1i 第i次检定中连续测量的流量计脉冲数;N2i 第i次检定中断续测量的流量计脉冲数;B1i 第i次检定中连续测量的衡器读数;B2i 第i次检定中断续测量的衡器读数。平均时间差T按公式(1 1)计算:T=1nni=1Ti(1 1)A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1 2)计算:s1=1Tm i nni=1(Ti-T)2n-11/21 0 0%(1 2)式中:Tm i n 装置检定水表时的最短测量时间。B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1 3)计算:u1=T2Tm i n1 0 0%(1 3)行程差法:将流量调至换向器检定流量,稳定1 0m i n。操作换向器,使换向器换向n(n1 0)次,

34、分别将换入和换出时间记作TEi和TOi(i=1,2,n),平均值TE、TO按照公式(1 4)、(1 5)计算:TE=ni=1TEin(1 4)TO=ni=1TOin(1 5)01J J G1 1 1 32 0 1 5 式中:TEi 第i次换出的时间;TOi 第i次换出的时间。A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s2=1Tm i nni=1(TEi-TE)2n-11/21 0 0%(1 6)s3=1Tm i nni=1(TOi-TO)2n-11/21 0 0%(1 7)B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2=|TE-TO|4Tm i n1 0 0%(1 8)7.3.7.3 换向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D i v按照公式(1

35、 9)或(2 0)进行合成:uD i v=u21+s2112(1 9)uD i v=u22+s22+s2312(2 0)7.3.8 装置流量稳定性7.3.8.1 装置流量稳定性检定应在最大检定管线和最小检定管线的最大流量及最小流量下分别进行。7.3.8.2 流量稳定性检定按照J J G1 6 4中各累积时间之间流量稳定性检定及计算方法进行,应满足本规程5.4要求。注:对无计时器的装置,应在装置上安装响应好、带瞬时流量指示功能的流量计进行实验,按照J J G6 4 3中各累积时间内流量稳定性检定及计算方法进行,应满足本规程5.4要求。7.4 检定结果的处理检定合格的装置发给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的

36、装置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格式见附录B。在使用中检查时,如出现衡器示值误差超差或工作量器密封性检查不合格,应在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后,对装置进行重新检定。7.5 检定周期装置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对于质量法装置,在每个检定周期内至少对使用的衡器进行1次使用中检查,操作方法按照7.3.5.4;装置在周期检定时应提供使用中检查报告。11J J G1 1 1 32 0 1 5附录A活塞式装置标准容积检定A.1 适用范围适用于流量时间法中用活塞作为主标准器的容积检定,这类装置一般为小口径水表检定装置。A.2 活塞标准容积检定方法活塞式装置及其标准容积标定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A.1所示。

37、图A.1 活塞式装置及其标准容积标定系统组成示意图1驱动电机;2滚珠丝杠;3标准活塞缸;4活塞;5标定用阀门;6量入式二等标准金属量器;7回水阀;8储水箱;9过滤网;1 0浮子流量计;1 1流量切换阀;1 2出口温度、压力传感器;1 3水表读数采样或动态图像处理器;1 4被检串联水表;1 5入口温度、压力传感器;1 6出水阀;1 7光栅尺。A.2.1 标准容积可采用容积法或称量法校准。活塞系统的体积输出信号可由其位移信号传感器转换得到。A.2.2 检定容积大致取活塞标准有效容积值的1/3,并接近实际检定水表时所设定的容积值。用容积法检定时,若无专用量入式二等标准金属量器,检定容积应符合J J

38、G2 5 9中关于标准量器容积的规格,且一般不应少于1L。A.2.3 装置活塞的标准容积可大致分为三段(如前段、中段、后段,以i=1、2、3表示),每段每个容积各检定3次(以j=1、2、3表示)。A.2.4 活塞标准容积检定过程(以使用标准量器进行检定为例)1)当装置一个行程运行完毕后,操作活塞退回至起始点。将校准口用适当管路连接,并设置一个鹅颈或折弯形顶部,使出水稳定导入量入式二等标准金属量器。21J J G1 1 1 32 0 1 52)调整标准量器水平。3)在装置操作系统中设置适当的标定流量。4)每次检定时,操作活塞运行1 0s左右(模拟水表检定前的排气过程)或使活塞处于需检定的部位后,

39、停止装置运行。通过校准口排出一些水,停止后,检查出水口处应无滴流。量入式二等标准金属量器处于零基准状态。5)设定标定容积(Vo)i j和流量,启动电机系统运行活塞,将活塞系统腔内的水导入标准量器内,读出液位并计算出标准量器容积示值(Vs)i j,同时监测水温ti j处于稳定状态(温度变化应小于0.5)。6)重复4)、5)步骤,得到各段三次的容积值。A.2.5 活塞每段容积的示值误差计算如公式(A.1)所示:Ei j=(Vo)i j-(Vs)i j(Vs)i j1 0 0%(A.1)式中:Ei j 第i容积段、第j次检定的相对示值误差。检定结果应符合本规程5.1.2的要求。A.2.6 重复性计算参照本规程7.3.6,检定结果应符合本规程5.2要求。J J G1 1 1 32 0 1 5J J G1 1 1 32 0 1 5附录B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B.1 除通用规定要求内容外,检定证书内页还应注明以下信息:表B.1 检定证书内页信息表项 目检定结果台位编号适用水表口径范围/mm外观检查附属设备及随机文件检查流量设定设备或方法计时器密度测量自动读数设备密封性检查主标准器类型型号出厂编号使用量限或范围示值误差重复性换向器检定(检定方法:)型式型号合成不确定度流量稳定性(%)(检定方法:)B.2 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要求同上,需指明不合格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