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数的减法和加法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3、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2、有理数加法满足什么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3、填空:(-10)(-8)= . (-6)(6)= . (-37)0= . (-)+(+ )
2、= .4、分组练习:计算:(1)9+(-6.82)+3.78+(-3.18)+(-3.78)(2) 3+(-5)+(-2)+(-32)(3) 1+(-2)+ (4)+(-0.75)+0.375+(-2)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1】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那么这一天的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是多少? 【问题2】思考:(1)怎样理解:4-(-3)=7 (2)想一想:4+ =7(3)观察(1),(2)两个等式得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从结果中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4)思考:对于其他的数,这个猜想还成立吗?【问题3】将上式中的4换成0,-1,-40-(-3)= . 0+3= .(-1)-
3、(-3)= . (-1)+3= .(-4)-(-3)= . (-4)+3=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4】减去一个正数,还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吗?举例说明9-8= . 9+(-8)= .15-7= . 15+(-7)= .由以上式子可知,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相互讨论,指定代表发言。得出结论: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注意:在减法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
4、生变化。用字母表示法则 a-b=a+(-b)有理数减法转化成加法,使得有理数的加减法统一为加法。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P.24例5计算:(1)0(3.18) (2)(10)(6) (3)解:(1)0(3.18)03.183.18(2)(10)(6)(10)64(3)1补充例题:计算:(1) 5.3-(-2.7); (2)0-7(3)(-3 )-6 (4)(-3)-(-5)3、课内练习:P.24练习1-2、3四、总结反思(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改变减数的符号,最后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五、作业 P27习题1.4A组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