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即要通过事实来说明生物确实是进化而来的,而非神创造的这一观点。基于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形成生物进化观点,教材将生物进化的最科学、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放在第一个问题来处理,安排合理、恰到好处,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学生能理解了化石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地层之间的关系,则化石能证明“生物是进化来的”这个观点也就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了,从而也就证明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这段内容的学习可借助教材的插图,应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来;也可用化石实物来导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成学习目标。教材中又用了两个实例不同生物间的“同源器
2、官”、不同生物间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大小比较,分别从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两方面来分析了生物是进化来的。这两方面证据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已建立起来的观点“生物是进化来的”。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教师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利用课件不断设疑,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投影图片、化石标本;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生物进化的证据附课堂达标检测题:A
3、类:1.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A.分子生物学B.比较解剖学C.细胞学D.化石2.在某地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越往下挖,出土的生物化石越有可能是( )。A.越来越高等 B.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简单C.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D.陆生生物的化石增多3.形成同源器官形态和功能差异的原因是( )。A、环境不同 B、进化水平不同 C、祖先各异 D、变异方向不同B类:1.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C类: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化石。化石显
4、示它的个体大小如同雏鸽,满身披有羽毛,这些特征像鸟类;但它的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嘴的外形像鸟喙但其内长有牙齿,尾长并有一长串尾椎骨,这些特征又像爬行类。(1)“始祖鸟”像爬行类特征有_,像鸟类的特征有_。(2)始祖鸟的化石属于( )。A.遗迹化石 B.遗体化石 C.遗物化石 D.现代生物 (3)从这段资料中,你得出的结论是_。板书设计: 化石证据(最直接的)生物进化的证据 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 分子生物学证据(细胞色素C)教学反思:化石证据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因此在处理本部分内容时,我安排了两处小组讨论活动。第一处小组讨论活动是化石的含义、成因和分析始祖马进化成现代马的的过程中各部分
5、结构的变化情况,经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化石的含义、成因;并明确始祖马与马的关系。从“点”这个角度来理解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第二处小组讨论活动是分析不同年代的地层与该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明确“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的结构越简单,越晚近的地层中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的结构越复杂。”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这两部分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进一步证明“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这两部分内容也较简单易理解,因此,这两部分内容在处理时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涉及到人的上肢骨的一些专门术语,由于学生以前没学过,因此,学生只要答对意思即可,教师可提示这些名词。关于反馈训练,我把重点放在了化石这一部分内容上,因此练习中与化石有关的题目较多;课后题第1题,通过“始祖鸟”这段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始祖鸟是一种过渡类群”的结论。从而让学生从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的进化关系,更加理解现代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我把课后第1题改编成了一个分析题给学生做。 但一课时显得时间太紧张,有些知识处理的比较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