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第2节 气候基本特征【课型】 新授课 【课标及解读】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冬季风和夏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教学模式】 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问题探究、交流合作、展示点拨、当堂达标【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教学媒体】中国季风区及非季风区分布图、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及部分地区降水资料图【教学过程】一 、课前预习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探究自学学生活动: 认真研读助学中本课时学习目标,依次完成:1、依据助学P29学习过程的步骤和
2、要求,研读教材P3032,用心思考,标划重点明确难点,理解记忆。2、同步适度完成助学P2930学习过程。3、学生依据自学成果,将本课学习过程中重点习题形成自己的结论,并注重将结论与相应图表相联系,将知识落实到图中,利用地图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好上课的心理、知识、语言准备。4、学生适度完成助学P31知识结构,梳理归纳知识。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助学P2930学习过程按步骤进行课前探究自学,这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形成静读、独思的学习习惯。二 、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课堂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儿冬季和夏季常刮什么风吗?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以下问题。1、
3、展示问题:幻灯片(2),并提供一幅中国空白板图,让学生画出冬、夏季风风向。2、小结导入:同学们的体验很准确,以上知识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这种风我们称之为季风,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题。请同学们明确一下学习的目标。3、展示目标:幻灯片(3)。4、解读目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回答:(1)冬季常刮 风、 夏季常刮 风。(2)冬季刮风时感觉 、 夏季刮风时感觉 。(3)冬季雨水 、 夏季雨水 。(4)标注箭头、表示风向。明确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识记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冬、夏季风:源地、性质及对生产生活影响。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联系生活经验熟悉我国东部地
4、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3、研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影响因素。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资料图,对比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联系生活设计导入新课的3个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季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的机会,从而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学习目标和重点,教学生学会把握学习目标和重点,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法、 巡视指导:1、展示图221:让学生在图中标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判断两种箭头的指向、明确风
5、向。仔细观察对比灰箭头覆盖区和红箭头覆盖区,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对比两种区域距海的距离和各刮几种风,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海陆差异和盛行季风的差异。联系生活经验推测两种区域的降水,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简化记忆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阴贺巴冈)。联系生活经验对比两种季风:风向、源地、气温、降水、月份。2、展示图222:出示图片简要讲解锋面和锋面雨。角色扮演锋面雨带的推移:找两同学扮演冷暖空气,从教室南边推移到北边再回到南边,经过之处即是雨带,学生演示、教师点拨。再演示分析三种推移情形分析南北方降水的变化:A、进慢退快;B、夏季风过强;C、夏季风过弱。3、图223:出示1998年
6、特大洪水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从图中找出1998年北京的降水量,推测当年南北方降水的情形。4、展示图224:让学生在图中标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对比图例中的颜色明确降水量与颜色的关系。将方位与颜色结合起来,描述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明确800mm、400mm、200mm三条等降水量线的位置。5、图225:在图224明确四地的空间位置对比蓝柱子总量印证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每地中找出降水最多的三个月,归纳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6、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对照图212分析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对照图221分析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对照图222分析季风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学生:合作探究学习:1、读课本P
7、30图221,完成下列要求:(1)表示 ,风向 ; 表示 ,风向 。(2)黄色区域只有,表示只刮 风,为 区;绿色区域有和,表示受 和 的影响,为 区。所以季风区是 风所能影响到的区域。(3) 绿色区域为 区,位于 ,降水 ; 黄色区域为 区,位于 ,降水 。两区域的分界线为: 。(4)填表:季风风向源地冷暖干湿季节2、读课本P31图222,在图中“ ”填上适当的月份,将下列各月雨带推移示意图排序:(59月)(1)58月为雨带北 ,9月为雨带南 ,所以雨带进 退 。(2) 夏季风过强:6月份雨带分布如图 所示,北方降水 ,南方降水 。(3) 夏季风过弱:7、8月份雨带分布如图 所示,则北方降水
8、 ,南方降水 。3、 读课本P31图223,1998年北京降水量偏 ,那么当年全国雨季的降水形势应如图 所示。4、 读课本P32图224,完成下列要求:(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 一线;最粗的等降水量线是 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和 。5、读课本P32图225,完成下列要求:(1)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城市的空间分布是从 到 。(2)依据蓝柱子总量可以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四地降水最多的三个月大都在 ,得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6、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教师提供学习方法,让学生以助学的学习过程为提纲,进行
9、对本节课主要问题探究学习,并对学生进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联系生活经验、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季风。让学生知道本地区就是季风区。两幅图相结合,引导学生推理雨带的推移和全国的降水形势。让学生演示降低理解的难度。以1998年为个例,让学生推理,加深理解雨带的推移。指导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指导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数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小结,总览本课所有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有的放矢的掌握。衔接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合作探究,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解决呢,请停下来,我们开始展示一下学习成果。课堂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1、 课本P30图22
10、1: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冬夏季风,由感性到理性;季风区的实质是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2、课本P31图222:主持两个学生演示,创设情境,点拨:(1)58月为北进,9月为南退;(2) 夏季风过强的情形;(3) 夏季风过弱的情形。3、课本P31图223: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1998年北京降水的数据。4、课本P32图224:让学生沿上图中红箭头描述年降水量变化;在图上指出等降水量线:800mm、400mm。5、 课本P32图225: 让学生沿上图中红箭头描述四个城市年降水量的变化。 6、展示中国地形图: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学生:交流展示、订正知识。1、 解读课本P30图221:学生
11、讲解上面的问题:(1)表示冬季风,风向偏北; 表示夏季风,风向偏南。(2)黄色区域只有,表示只刮冬季风,为非季风区;绿色区域有和,表示受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为季风区。所以季风区是夏季风所能影响到的区域。(4) 绿色区域为季风区,位于东南部沿海,降水多; 黄色区域为非季风区,位于西北部内陆,降水少。两区域的分界线为:大阴贺巴冈。(4)填表:季风风向源地冷暖干湿季节偏北内陆冷干冬季偏南海洋暖湿夏季2、解读课本P31图222:(1)58月为雨带北进,9月为雨带南退,所以雨带进慢退快。(2)夏季风过强:6月份雨带分布如图C所示,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3)夏季风过弱:7、8月份雨带分布如图B所
12、示,则北方降水偏少,南方降水偏多。3、 解读课本P31图223: 1998年北京降水量偏少,那么当年全国雨季的降水形势应如图B所示。4、 解读课本P32图224:(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2)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最粗的等降水量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和长城。5、 解读课本P32图225:(1)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城市的空间分布是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2)蓝柱子总量代表年降水量,可以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3)四地降水最多的三个月大都在59月之间,得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降水集中于5
13、9月、夏秋季节。6、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海陆位置、季风。利用媒体展示相应图片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精讲点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知识成果。同时也检验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施加压力。检验和订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知识点。 检验和订正锋面雨带的推移知识点。 引导学生运用锋面雨带的推移知识点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衔接过渡通过大家的展示交流,可以发现大家对本课的内容掌握效果良好,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请同学们补全下面的一段话把本课主要知
14、识点复述一下。课堂小结这节课,咱们探究学习了我国季风的相关知识: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分别是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状况是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分别是 、 ;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引导鼓励学生将知识结构由框架形式转化为语段形式,看空白助学复述出来,检验学习效果。当堂达标第二节 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第1课时) 班级 姓名 得分 读图、回答问题:(5分钟、21分)1、 右图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1) 区域:A 、B 。(2) 分界线: 。(3) 受偏南风影响的区域是 ,终年刮偏北风的区域是 ,有锋面雨带活动的区域是 。(4)在图中画出箭头表示我国冬夏季风的风向。2、右图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回答:(1) 填空:(2) 雨带的移动:A 月B 月 C 月D 月。3、 右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为: 。(2)我国东北地区的雨季大约在每年的 月。【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设计应用了本校长期以来实施的校用“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利用助学为有利抓手,结合地图册和填空图册,联系生产生活和媒体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究自学,课上合作交流、积极展示,规范学生的学习程序和学习步骤,形成适用于地理具有地理特色的教学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