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苏教版必修化学1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周炳兴,8月5日,第1页,此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重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灵活性、发展性,使课程内容含有更加好基础性,为学生全方面发展、个性发展、连续发展、深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使课程内容含有更强时代性,综合表达化学学科发展、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对高中,化学课程需要;与国际水平接轨;多样化课程设计取向,使课程结构含有更强选择性,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化学,不一样学生学习不一样化学,使课程实施含有更强灵活性,以探究为关键多样化教学方式;各种资源
2、整和与综合利用;开放灵活管理确保选择性,使课程评价含有更强发展性,第2页,整体系统改革,局部改革,目和观念,政策和规划,课程与教材,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教师培训,第3页,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试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连续发展,化学与生活,第4页,三个阶段中学化学课程,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模块 高中选修模块,科学探究 认识化学科学 试验化学,化学试验基础,身边化学物质 常见无机物 有机化学基础,及其应用,物质组成奥秘 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化
3、学改变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可连续发展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第5页,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经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主编:宋心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山东版,主编:王磊,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版,主编:王祖浩,第6页,教材,人教版,山东版,江苏版,栏目名称,思索与交流,交流、研讨,交流与讨论,学与问,联想、质疑,你知道吗?,科学探究、试验,活动、探究,活动与探究,归纳与整理,概括、整合,整理与归纳,回顾与总结,科学视野,化学前沿,拓展视野,科学史话,历史回首,化学史话,教材是怎样表达三维目标,1、设置栏目不相同,但功效大致一样,第7页,必修化学课程标
4、准在,必修化学1,中“认识化学科学”和“常见无机物性质和应用”主题中渗透了:,“物质量及其相关知识”、“物质分类、胶体”、“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酸、碱、盐电离”等基本概念。,第8页,在,必修化学2,中设置了两大约念原理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详细包含: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程度(平衡)、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化学反应热效应、原电池等关键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第9页,新课程最大挑战,科学探究与教学方式转变,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课程多样性、选择性落实,第10页,必修模块实施提议,高中化学必
5、修课程依据学习时序分成,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总计4 学分,每个课程模块各为2学分。一个课程模块课堂教课时间是36课时,每七天2个课时,加上复习考试时间总共占用近20周时间。按照教育部当前要求,化学1和化学2需要分别进行学分认定。,第11页,教学提议:,重视关键观念、基本方法和主动态度培养,引导学生进入化学科学世界,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深广度,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选择关键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有效使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每七天2课时教课时间,提升单元教学整体效益,第12页,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在实施中有两点需要尤其注意:,第一,总课时数非常有限,所以必须彻底转变现行教学中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
6、制知识内容深广度。,第二,必修课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所以,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面发展;,在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多样化教学方式;,在评价上,必须开展促进学生发展多样化评价策略。,第13页,教学活动过程新理念,教学活动开放性,信息交流多向性,学生活动优先性,教师参加多样性,突出探究活动基本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提升和进步,第14页,化学1教材内容体系,(苏教版),化,学,1,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从 矿 物 到
7、 基 础 材 料,硫、氮和可连续发展,化学1模块教材内容体系,第15页,栏目功效分析,【交流与讨论】【信息提醒】,【你知道吗】【练习与实践】,【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索】【调查研究】,【化学史话】【拓展视野】【资料卡】,【整理与归纳】【问题处理】,第16页,创造性地利用栏目,信息提示、资料卡、拓展视野、化学史料、回顾与总结等栏目功能适时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习;,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实验、科学探究)、交流与讨论(思考与交流)栏目实施组织学生回顾、思考、讨论、实验(观察、操作、分析、设计);,调查研究(实践活动)、问题解决(学与问)、练习与实践等栏目运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应用所
8、学知识。,第17页,江苏版目录(必修1),专题1 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化学物质,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试验方法,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专题2 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第18页,江苏版目录(必修1),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二单元 铁、铜取得及应用,第三单元 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专题4 氮、硫和可连续发展,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性质及应用,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第19页,专题,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络,学科知识体系,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用化学家眼光,看世界,学习研究化学
9、方法思绪,专题二:,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身边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相关物质宏观性质,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四:,硫、氮和可连续发展,必修1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联络,第20页,立足学科与展现价值观整合协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融合:,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21页,主要内容,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物质世界,第二单元,研究物质试验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1)物质分类及其转,化,(2)物质量,(3)物质聚集状态,(4)物质分散系,(1)物质分离和提纯,(2)常
10、见物质检验,(3)溶液配制及其分析,(1)原子结构模型演变,(2)原子组成,第22页,(1)物质分类及其转化;,(2)物质量;,(3)物质聚集状态;,(4)物质分散系。,1.第一单元教材包括主要内容,:,第23页,2.各部分知识点联络,物质之间转化,物质之间定量关系,物质量,物质四个角度分类,物质聚集状态分类,化学反应分类,混合物分类,纯净物分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非)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液体和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不一样聚集态物质结构,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计算,胶体性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第24页,3.本单元教材内容编排意图,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1、世界,认识宏微观相互转化,对初中知识总结和深化,后阶段学习奠定基础,第25页,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基本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一样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转化进行分类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依据物质存在状态、依据分散质粒子大小、依据物质导电情况等进行分类,掌握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能依据化合价改变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物质量,并利用物质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不一样聚集状态物质一些特征,了解影响气体体积主要原因,初步学会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计算。,能用电解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导电原因。,了解分散系含义,知道胶体区分于其它分散系本质特征和判别方法。,4.,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第2
12、6页,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发展要求:,物质量利用于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关系。,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不宜拓展提醒:,对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会判断,不要对其它概念(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进行扩展,也不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相关内容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胶体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一样于溶液特征,对胶体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4.,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第27页,物质分类及转化(1课时),物质量(1.5课时),物质聚集状态(1.5课时),物质分散系(1课时),物质分类与改变 1课时,物质量 2课时,物质聚集状态 2课时,物质分散系 1课时,本单元复
13、习与测试 2课时,教育行政部门提议课时,依据学校实际,提议课时,4.,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第28页,教学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合理控制教学难度,(2)做好各类知识衔接,(3)精心创设问题情景,(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29页,物质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检验,溶液配制及其分析,1.第二单元教材包括主要内容,:,第30页,2、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点联络,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配制,定性分析,一些离子检验,物质提纯,物质分离普通方法,物质分离试验技能,定量分析,物质量浓度计算,物质量浓度测定,化学家研究物质普通思绪,第31页,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试验方法。,初步
14、学会NH4+、Cl-、SO42-、Na+、K+检验方法,能用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试验方案,探究常见物质组成。,知道物质量浓度含义,初步学会溶液配制试验技能,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主要作用。,发展要求:,物质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普通标准。,物质量浓度应用于溶液中化学反应中计算。,3.,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第32页,物质分离与提纯(1课时),常见物质检验 (1课时),溶液配制及分析(1课时),物质分离与提纯 1课时,常见物质检验 1课时,溶液配制与分析 2课时,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2课时,教育行政部门提议课时,依据学校实际,提议课时,4.,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第33页,5、教学中需要注意几个
15、问题,(1)做好复习指导工作,(2)引导学生动手试验,(3)帮助做好归纳总结,(4)指导设计简单方案,第34页,1、第三单元教材包括主要内容,(1)原子结构模型演变;,(2)原子组成。,(1)教材编写目在于:,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化学学习和研究必须进入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其次为后续专题中有关钠、镁、氯、溴等元素及化合物内容学习作准备。,2、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点联络,第35页,(2)明确不一样时期原子结构模型及主要观点,道尔顿,结构模型,汤姆生,结构模型,卢瑟福,结构模型,波尔,结构模型,原子是不能再分粒子,,同种元素原子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原子是微小实心球体。,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球
16、体,带负电,电子镶嵌球体中;,正负电荷相等,从而形成中性原子;,电子质量是氢原子质量1/1836,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中心是带正电荷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空间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含有确定能量值;,核外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第36页,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学习相关原子组成基础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素,同位素概念,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关系,化学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第37页,3、本单元,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知道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程。,原子结构示意图,
17、(1)本知识点已在初中已学过,所以有必要在此能够适当补充,让学生回想并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2)让学生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了解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改变,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关系,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了解。,原子结构,可补充原子(离子)电性关系式、质量关系式。,(2)提议依据学校详细情况考虑是否增加元素原子量、近似原子量、原子量近似值等概念辨析。,课时安排提议,第38页,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原子组成 (共1课时),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原子组成 共1课时,本专题复习与练习 2课时,教育行政部门提议课时,依据学校实际,提议课时,3、本单元,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第39
18、页,4、教学中几个注意问题:,(1)合理控制难度,(2)加强阅读指导,(3)引导学生探究,(4)搞好专题整合,第40页,专题2,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教材分析及教学提议,第41页,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课程标准解读,本专题关键知识及展现方式,本专题在高中课程中地位和作用,教学提议,第42页,一、课程标准解读,1,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分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要求,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1)依据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或经过试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主要化合物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主要作用。,(2)经过试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主要化合物主要性质,,
19、认识,其在生产中应用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第43页,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要求,两大反应,主要有以下内容:,(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经过试验事物,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检验方法,(2)依据试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第44页,二、本专题关键知识及展现方式,编写思想:工业生产性质探究实际应用,关键知识:一个物质、两种反应,展现方式:详细物质制取和性质,关键知识,知识规律,工业过程,第45页,专题2编写思绪,工业生产,性质探究,实际应用,电解,食盐水,电解,氯化钠,海水,提镁,氯气,性质,侯
20、氏,制碱,钠,性质,镁,性质,碳酸钠,性质,海水,制卤素,溴、碘性质,生产和生活等领域应用,专题2 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建构:,学科发展+实际应用,第46页,专题2 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一个物质、两个反应),Cl,2,制备:电解食盐水、试验室制法,Cl,2,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化性,氯水成份:HClO性质,可逆反应,钠制备:2NaCl=2Na+Cl,2,钠性质:还原性 生成Na,2,O、Na,2,O,2,碳 酸 钠:,碱性 应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强弱电解质,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 相互转化,制备与应用,卤素,(以氯为主),碱金属,(以钠为主),通电,溴、碘性
21、质 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第47页,专题2 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详细物质制取和性质(化学反应):,氯气、次氯酸、漂白粉、溴、碘,关键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及其表示(电子得失),工业过程:,氯碱工业(电解)、溴和碘提取,第48页,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详细物质制取和性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氯化镁、镁,关键概念:,离子反应、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反应规律:,离子反应及其表示(离子反应条件)、,离子方程式,工业过程:钠制取、碳酸钠制取、镁提取,专题2 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第49页,课时分配提议
22、:,单元名称,内容,提议课时,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氯气生产原理,1,氯气性质,1,溴、碘提取,1,氧化还原反应,1,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性质与应用,1,碳酸钠性质及其应用,1,离子反应,1,镁提取及应用,1,专题小结和练习,2,累计,10,第50页,化学1中两大反应与选修层级发展关系,第51页,四、教学提议,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1、教学方法提议,2、,正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防止随意扩展内容,3、分析栏目功效,发挥教学价值,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充分发挥试验教育功效,5、注意联络生产、生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6、实施观念建构教学,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第52页,第
23、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1、教学方法提议,课标,对本单元学习提出以下要求和活动探究提议:,(1)经过试验,了解,氯等非金属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应用和对生态环境影响。,(2)依据试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氧化还原反应。,(3)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含氯化合物。,教材编写思绪,是在获取新信息同时,更重视探索获取新信息方法,强调经过学生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在轻松愉快气氛中,探寻处理问题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第53页,教学设计思绪,“氯气生产原理”可经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发觉和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处理问题方案学生实施探究
24、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思绪组织教学。,经过恰当方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发觉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在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处理好。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上素材,如天工开物书中海水晒盐图,当代海水晒盐录象资料等。,第54页,第55页,氯气生产原理(教学情境设计),关键问题,1、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是什么?,2、氯碱工业主要意义、现实状况和发展前景怎样?,3、试验室制备氯气基本原理、方法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4、试验操作中应怎样注意安全和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第56页,第57页,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58页,学习目标,1.了解地壳中铝元素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
25、在形式,了解工业上从铝土矿取得铝方法,从金属铝冶炼方法改变体验化学科学发展对人类生活影响。,2.知道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性质,了解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主要应用,深入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59页,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4.经过相关探究活动深入了解探究学习普经过程和方法。,5.尝试采取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惯用方法。,第60页,第一节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从铝土矿制备铝工艺流程,Al,2,O,3,(SiO,2,),NaOH,NaAlO,2,(Na,2,SiO,3,),Al
26、(OH),3,第61页,铝土矿,偏铝酸钠,氢氧化铝,氧化铝,铝,铝合金,学生讨论后写出生产过程中主要反应方程式,由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引出两性氧化物概念.,电解法适合冶炼哪些金属,性质和应用,第62页,第二节 铝性质,1.铝物理性质,联络生活中铝制物品,描述铝物理性质.,2.铝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如O,2,Cl,2,),(2)与酸反应,(3)与碱反应,(4)与盐反应(与硝酸汞反应长出“毛刷”,其主要,成份是疏松氧化铝),(5)钝化(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有何作用?),比较等量铝粉反应放出氢气量,第63页,铝在上述反应中均为还原剂,所以是一个较活泼金属.,(6)铝热
27、反应,作用,第64页,第三节 铝氢氧化物,探究一,氢氧化铝化学性质,两性氢氧化物,解释:Al(OH),3,两性,Al,3+,+3OH,-,Al(OH),3,H,+,+AlO,2,-,+H,2,O,铝盐与氢氧化钠溶液互滴试验现象及反应原理,探究二,结论:滴加次序不一样,现象不一样.,实质:物质量之比不一样,产物不一样.,第65页,探究三,明矾净水作用,复习胶体性质,试验:向浑浊泥水中加入明矾溶液,警告: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所以铝及其化合物使用须加以控制.,第66页,第二单元 铁和铜获取及应用,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存在形式,及常见冶炼方法,2.掌握 Fe,2+,、Fe,3+,性质及相互
28、转化,3.了解金属腐蚀利弊,学习目标,第67页,知识探究,本单元两种金属是学生所熟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由学生主动参加。,第68页,探究点1 铁、铜存在及使用历史,讨论1:人类历史上首先发觉并使用是铜还是铁?为何?,讨论2:你知道我国用铁和铜历史吗?,由学生查询相关知识并讨论,第69页,探究点2 从自然获取铁和铜,1.铁冶炼,原料,反应器,反应原理,工艺流程,2.铜制备,第70页,探究点3 铁化学性质,讨论:已知铁哪 些化学性质?,探究:铁能与水反 应吗?,总结 Fe Fe,2+,Fe Fe,3+,第71页,探究点4 Fe,2+,、Fe,3+,相互转化,问题,猜测,设计试验,探索研究,处理问
29、题,提出问题:不一样铁化合物在一定条 件下能够相互转化,Fe,3+,与 Fe,2+,转化需要什么条件?,推出:Fe、,Fe,2+,、,Fe,3+,相互转化关系,第72页,探究点5 化学性质总结,1.Fe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单质,与水,与酸,与盐,2.铁氧化物(FeO、Fe,2,O,3,、Fe,3,O,4,),比较:俗名、色态、铁价态、水溶 性、稳定性、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第73页,3.铁氢氧化物 Fe(OH),2,、Fe(OH),3,比较:试验室制备、性质、相互转化,试验探究:Fe(OH),2,制备,Fe(OH),2,Fe(OH),3,4.,Fe,3+,检验,加入KSCN溶液,第74页,探究点6
30、铜化学性质,由学生依据已经有知识总结,1.与部分非金属单质反应,2.与部分盐反应,铜腐蚀,第75页,探究点7 试验设计,探究:,1.Na、Mg、Al、Fe、Cu金属活性,2.写出试验步骤和试验过程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目标:总结知识体系,第76页,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学习目标,1.了解硅在自然界存在形式,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应用与人类文明发展亲密关系。,2.知道二氧化硅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硅制品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应用。,3.认识单晶硅使用给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重大影响。激发学生研究、发觉新材料意识。,第77页,第一节 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课前准备,学生寻找身边含硅物质实
31、物和资料,探究,自然界中硅存在形式,硅酸盐化学式,为何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两种形式怎样交换,讨论处理,1.硅酸盐矿物,原因,第78页,2,.硅酸盐产品,原料,成份,设备,水泥,玻璃,陶瓷,黏土,石灰石,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水泥回转窑,石英,纯碱,石灰石,Na,2,OCaO6SiO,2,(普通玻璃),玻璃熔炉,黏土,铝硅酸盐,砖窑,第79页,补充1.制普通玻璃原理(两个方程式),补充2.水泥沙浆:水泥、沙子和水混合物,混凝土:水泥、沙子和碎石混合物,(以钢筋做结构即为钢筋混凝土),3.拓展视野-分子筛,作用:
32、分离、提纯、催化剂及其载体,优点:性质稳定,能重复使用,第80页,第二节 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天然紫水晶和二氧化硅结构模型,第81页,探究,为何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反应方程式,结论:SiO,2,是酸性氧化物,1.二氧化硅性质,第82页,(1)与水反应,(2)与碱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盐反应,比较SiO,2,与CO,2,性质异同,第83页,2.二氧化硅用途,光导纤维,第84页,4.硅性质,5.硅用途(学生查资料获取信息),3.硅制备(三步反应),制高纯硅意义:有利于提升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第85页,课时提议,第86页,专题四,硫、氮和可连续发展,第87页,社会,
33、物质性质,应用,硫酸型酸雨,氮氧化物污染,二氧化硫,硫酸,硫酸盐,氮氧化物,硝酸,氨,铵盐,生产和生活等领域应用,本专题教材编写思绪,第88页,本专题关键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海水中取得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与可连续发展,背景,元素,详细物质,氯、钠,铝、铁、铜、硅,硫、氮,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亚硫酸、浓硫酸、硫酸盐,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铵盐、硝酸,本专题切入点:空气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89页,知识网络,第90页,“二氧化硫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二氧化硫,酸性氧化通性,(物质类别角度),中间价态,(氧化还原角度),特殊性,(,漂白性、毒性,),对环境污染酸雨,硫酸
34、型酸雨形成,酸雨危害,酸雨防治,物理性质,水中溶解性等,第91页,“硫酸制备和性质”知识体系,硫酸,FeS,2,(,或,S),SO,2,SO,3,稀硫酸通性,浓硫酸特征,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工业制硫酸原理,硫酸性质及应用,第92页,“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知识体系,Na,2,SO,4,H,2,SO,4,BaSO,4,SO,3,SO,2,S,H,2,S,FeS,HgS,H,2,SO,3,Na,2,SO,3,不一样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第93页,“氮氧化合物产生及转化”知识体系,雷电(自然固氮),NO,NO,2,HNO,3,空气中,N,2,化工、汽车尾气,雷雨发庄稼,光化学烟雾,第94页,“
35、氮肥生产和使用”知识体系,空气中,N,2,NH,3,溶解性,NH,4,+,弱碱性,氯化铵热分解,铵盐与碱反应,空气,合成氨意义,铵态氮肥使用,性质探究,铵态氮肥,第95页,“硝酸”知识体系,NH,3,NO,NO,2,HNO,3,物理性质,不稳定性、强酸性,强氧化性(浓、稀硝酸与铜反应,浓硝酸与炭反应,钝化),资料卡,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硝酸工业制法,硝酸性质及应用,第96页,几点思考,课标与书本,课标,是新一轮高中化学教材编写和教学根本。教材因为编写线索、切入方式、侧重点不一样,教材深度、广度也不相同,探究课题设计方式和应用素材也有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应该:,1、,应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要预
36、防这也想要,那也不想丢以知识为本教学思绪。,2、,以教材为本,但不但以教材为本,切不可认为把教材上内容教给学生,就是到达课标要求了。,3、转变教学观念,,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教学目标体系。,第97页,硫、氮知识点教学,1、新教材内容在覆盖面上与现行课程差异不大,3、内容组织线索、详细化合物知识内容选取以及处理深广度、学习重点和方式等都有较大改变,4、强调要关注学生已经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第98页,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目标,1、认识硫及其化合物主要性质和应用
37、,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造成空气污染方法,形成良好环境保护意识,3、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基本原理,了解浓硫酸特征和硫酸应用,4、经过对硫酸型酸雨形成试验探究,深入学习基本化学试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意义,5、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观念,第99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介绍酸雨,2、采集一些雨水样品,3、图片:酸雨危害,1、我们这里雨水是否是酸雨?,2、主要含有什么成份?,1.测定雨水pH,2、联络常见酸,猜测酸雨中可能含有成份,3、试验检验自己猜测是否正确,如:测定SO42-存在。,1.当地域酸雨可能主要是硫酸型酸
38、雨。,2.诧异于测定出雨水成份,从酸腐蚀性联想到酸雨危害。,3.疑惑于雨水中硫元素由来?,情境一:探究酸雨的成分与危害,第一课时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100页,情境二:SO2的性质和作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SO2演示试验,A、PH试纸,B、澄清石灰水,C、氯化钡,D、过氧化氢,E、氢氧化钡,F、碘水、淀粉,G、品红,2、视频、图片,二氧化硫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1.SO2与水反应,表示了可溶性酸性氧化物普通性质,作为酸性氧化物SO2还有哪些性质呢?,2.在SO2水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过程中,SO2发生了怎样改变?表示了什么性质?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SO2是否还有其它性质
39、?,3.SO2在食品领域使用表示了它什么性质?,1.经过回想,学生构建与原有知识酸性氧化物联络,并设计试验验证,2.从SO2中S元素化合价角度探讨SO2氧化、还原性,推测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设计试验验证,3.对SO2在食品加工领域中表示性质进行概括和评价,1.学生归纳并补充得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通性,2.联络酸雨形成概括SO2氧化性和还原性,3.SO2特殊性质,SO2检验方法,思索并比较几个不一样漂白剂漂白性差异,第101页,情境三: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展示图片或播放录象:我国含煤燃料燃烧、含硫金属矿石冶炼、硫酸生产等,2.提供信息:某校科技小组同学
40、在某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发觉伴随时间推移样品pH下降。,1.硫酸型酸雨中硫元素是从哪里来?,2.燃烧产生SO2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1.观察、讨论矿物燃烧过程中硫元素改变,2.分析SO2水溶液pH,思索硫酸型酸雨是否只是SO2溶于水而已?,3.探讨酸雨样品长久放置pH下降原因,4.总结归纳硫酸型酸雨形成过程,1.工业生产中大量含硫矿物燃料使用,使空气中SO2气体较多。,2.SO2水溶液显酸性是因为生成了亚硫酸,不是酸雨主要成份。,3.雨水中含有H2SO3和SO2不停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强酸H2SO4,所以随时间延长,H+浓度不停增大而pH不停减小,当全部H2SO3和SO2
41、被氧气氧化成H2SO4后,pH不再改变,第102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播放录像或阅读书本P90,清洁能源,钙基固硫,石灰石石膏,2.展示相关图片:实际生活中人们处理受酸雨污染土壤。,1.在提供两种脱硫技术过程中包括了怎样化学反应?,2.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采取什么方法改良受酸雨污染土壤?,3.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处理酸雨污染问题?,1.学生依据从材料中提取化学信息,联络SO2性质,完成相关方程式书写。,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当前采取预防酸雨方法,探讨环境保护构想。,1.学生得出两种脱硫技术发生反应:,(1)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或,SO2
42、+Ca(OH)2=CaSO3+H2O,2CaSO3+O2=2CaSO4,(2)SO2+2CO=S+CO2,(在铝矾土作用下),2.学生能从绿色化学角度对环境保护提出各种构想。,情境四:硫酸型酸雨的防治,第103页,第二课时 硫酸的性质和制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图片、动画、视频:硫酸工业制法,1.哪些基本原料?,2.工业制取硫酸化学反应有哪些?,3.哪几个生产阶段?,4、哪些主要设备?,3.怎样防治生产中:“三废”?,1.学生依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联络SO2性质,完成相关反应方程式书写,2.小组讨论工艺流程,1.概括总结:,三种基本原料,三个方程式,三个生产阶段,三个主要设
43、备,三个生产工艺,三废处理,情境一:硫酸的工业制法,第104页,情境二:浓硫酸的特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对照试验:在胆矾中分别滴加浓硫酸和稀硫酸搅拌,放置对照称量,饱和硝酸钾溶液,潮湿气体,2.对照试验:,纸上写字,实物:笔筒,1.胆矾晶体变白原因是什么?有何应用?浓硫酸怎样保留?,2.为何用浓硫酸写过会变黑?发生了什么改变?,3.观察到哪些现象?分别说明浓硫酸具备哪些性质?,4.在使用浓硫酸时应该注意些什么,1.讨论现象不一样原因并设计一些试验证实浓硫酸吸水性,2.分析讨论浓硫酸使纸和竹子发生了什么改变?,3.经过观察讨论原因并书写反应方程式,4.讨论注意事项,1.了解
44、浓硫酸有吸水性,应用,保留,放置后浓度改变,2、了解浓硫酸有很强脱水性,3、脱水性、强氧化性,能与非金属反应,安全使用处理方法,第105页,情境三:硫酸的性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对照试验:在浓硫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放入铜片,略加热,检验生成物、尾气吸收,2.图片:用铁罐运输浓硫酸,3.判断氢氧化钡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是否相同,1.仔细观察反应现象并分析产生不一样现象原因是什么?,2.铁能够与浓硫酸反应,为何能够用铁罐装运浓硫酸?稀硫酸是否能够呢?,3.稀硫酸和浓硫酸性质主要差异是什么?,1.观察、讨论、分析反应原理,尝试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2.观察、讨论、分析反应原理,尝试写
45、出反应化学方程式?是否还有其它物质具备类似性质?,3.讨论归纳总结,1.稀硫酸不与铜反应(金属活动性次序)浓硫酸能反应,2.稀硫酸能铁、铝反应,铁铝碰到浓硫酸表面生成致密氧化物保护膜,3.吸水性,脱水性,酸性、强氧化性,第106页,第三课时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采用边复习、边整理、边学习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图片:自然界中硫元素,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方式?,2.不一样价态含硫化合物有哪些?,1.复习回顾、观察归纳,2.依照化合价规律画出相互转化关系图,1.自然界中含硫物质,单质、金属硫化物、硫酸盐,第107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3.视频
46、:二氧化硫、硫化氢制备,4.信息:试验室用硫磺除去不慎洒落汞,5.试验:检测长久暴露亚硫酸钠成份,3.相同价态含硫化合物之间普通怎样转化?,4.不一样价态含硫化合物之间普通怎样转化?,5.怎样检验亚硫酸钠是否变质?,3.讨论、尝试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4.从化合价出发,分析写出不一样化合价硫元素转化需要物质,5.设计一个试验测试亚硫酸钠是否变质,判断一下还有什么物质放在空气中会变质?,3.非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化合、分解,4.氧化还原反应,5.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变质原因总结,采用边复习、边整理、边学习的教学方法,第108页,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习目标,1、认识氮氧
47、化物、氨、铵盐、硝酸等含氮化合物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应用对社会生产主动作用和对自然环境影响。,2、知道氮肥性能和使用氮肥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意义,3、知道工业上生产硝酸基本原理,了解硝酸特征和应用,第109页,第一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资料:大气成份,2.图片:合成氨和氮肥使用,3.资料:硝酸型酸雨、水污染,4.图片资料: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5.动画:雷电发庄稼,1.说说你所知道含氮物质,2.汽车尾气和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什么物质造成?,3.普通氮气发生反应需要什么条件?,1.交流讨论,2.回顾氮气性质,分析氮气反应需要条件
48、,1.氮气、氨气、氮肥(铵盐),2.氮气性质稳定,放电:与氧气化合,高温高压催化剂:,与氢气化合,情境一: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110页,情境二:含氮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演示试验P97氮气和氧气放电试验,1.大气中NO主要起源有哪些?,2.为何雷电发庄稼?,3.硝酸型酸雨是怎样形成?,4.怎样防治氮氧化物污染,1.讨论、观察、总结,2.观察试验,描述现象、判断产物,写化学方程式,3.查资料,写汇报,交流讨论,1.大气中NH3氧化,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人类排放,2.NO和NO2性质,3.惯用预防和控制氮氧化物污染方法,第111页,第二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
49、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资料:氮肥使用意义、合成氨工艺产生历史,2.图片:商店出售氮肥,1.合成氨原料和原理是什么?,2.能否用氨水直接作氮肥?,1.讨论合成氨意义并写出化学方程式,2.讨论作为一个商品必须具备条件,1.氮元素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2.考虑到运输和使用问题必须注意产品状态、稳定性等,情境一:工业合成氨,第112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试验:,试验1,2.试验:,试验2,3.讲解:氨水呈碱性原因,4.试验:氨水和浓盐酸,1.通常情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2.观察试验现象从中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怎样检验氨气?,3.你知道物质呈碱性本质原因是什
50、么吗?,4.你认为氨水是强碱还是弱碱?,5.氨怎样才能制得铵盐?,1.体验氨气气味,2.观察现象、分析原因,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3.思索、推断氨水与水可能发生反应,4.猜测一下试验想象,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2.氨气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检验氨气,氨水易挥发,3.方程式:,4、氨水是弱碱,,氨水中存在微粒,氨水物质量浓度,5.与酸反应制得铵盐,(氮肥),情境二:氨的性质,第113页,情境三:铵盐的性质和氮肥的使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学习反馈,1.图片、视频氮肥保留和使用方法,2.试验探究:试验1、试验2,3.图片:常见氮肥,1.为何氮肥要保留在阴凉处而且不能与碱性肥料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