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限时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全仗”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上镶嵌着八幅汉白玉浮雕,第一幅主题反映的是1839年6月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幅浮雕应是( )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3.这本书以浩繁的叙述和几十幅世界地图拓宽了中国人的视野,该书的“师夷”思想激发着中国知识分子去探索西学、救亡图存。这本书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制碱》
D.《呐喊》
4.《南京条约》中的哪一项规定,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
A.开放通商口岸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赔款2100万银元
D.协定关税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6.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一名英国人来到中国,他在中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A.在天津开办一家纺纱厂
B.在香港岛上建一座医院
C.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任外交官
D.乘坐军舰到重庆观光
8.下列条约中,赔款数目最大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10.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 )
A.鸦片战争失败
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D.洋务运动失败
11.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
12.新疆有一种柳树,枝叶茂密,被称为“左公柳”,这是称赞下面那一位人物的( )
A.曾纪泽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13.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14.《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明显的不同点是(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开设工厂的特权
15.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权益是( )
A.开埠通商
B.割地
C.赔款
D.驻兵
1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收复新疆
B.为平定叛乱
C.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D.为反击阿古柏侵略军
17.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18.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 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③邓世昌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⑤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9.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当时的国力衰弱,远远落后于日本
B.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C.清朝的军人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
D.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
20.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3)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22.阅读下列材料:
从1840年到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清朝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2)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史。请说出对你影响最深的两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
(3)从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对比材料中开辟通商口岸的内容,你认为列强在侵略中国方面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3)简述材料二所指条约对当时历史产生的影响。
24.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中左边的书是________,其作者是右边的人物________。
(2)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著名观点?
(3)试说明这本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第一单元限时检测
1.A
2.A
3.A
4.B
5.A
6.D
7.C
8.D
9.A
10.C
11.C
12.D
13.A
14.答案:D
解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而开设工厂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15.C
16.C
17.B
18.B
19.B
20.答案:A
解析:《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21.(1)“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反入侵”的斗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台湾人民抗击日军、保卫台湾的斗争等。
(3)略
22.(1)鸦片战争。
(2)林则徐、邓世昌。
林则徐: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他严厉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进行了著名的虎门销烟,这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他勇敢地率中国的致远舰冲撞敌舰“吉野”号,不幸壮烈牺牲,充分显示了其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3)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府腐败,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革命。
在当时,要想改变中国命运,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应该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宣传革命思想,痛斥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侵略罪状,组织起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发动革命斗争,推翻清朝的统治,赶走帝国主义。
23.(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2)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开始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马关条约》突出地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时代特征,是继《南京条约》以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新阶段的标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国家实力并为以后的侵略扩张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日本由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小国迅速崛起为东亚的霸主;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和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清王朝更加没落,面临无休止的内忧外患,直到灭亡。
24.(1)《海国图志》 魏源
(2)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3)《海国图志》出版后风行海内,并对日本影响很大。当时中国人还不了解西方,日本当时也面临着与中国类似的情况。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视,因此其主张也没有得到实施。这是因为当时清政府自甘落后,把西方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加以排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