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虽短,但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却很突出,它对中国历史最突出的贡献体现在
A.结束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次统一
B.励精图治,隋朝经济比前朝有了极大的发展
C.开凿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D.改革前朝制度,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2.
材料中的“吾”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姚崇
4.“唐朝发明的这种农业工具既可翻土,又可控制深浅,轻便灵巧,回转省力适应小块土地耕作”,如图,这种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秧马 D.抽水机
5.
这首诗描绘的是
A.隋朝的繁荣 B.贞观之治的繁荣 C.武则天的统治 D.开元盛世的繁荣
6.人们称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里的“贞观”“开元”年号分别属于
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武则天 C.武则天、唐玄宗 D.唐太宗、唐玄宗7.下面的诗句反映了
A. 唐朝的民族关系很融洽
B.唐朝的对外政策很开明
C.唐朝的经济很繁荣
D.唐朝的科技很先进
8.下面的三则材料都与那一制度有关
C.科举制 D.行省制
9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
A.《大唐西域记》 B.《贞观政要》 C.《丹经》 D.《金刚经》
10.从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
①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③ 唐朝只和日本、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往来
A.① ② 正确 ③ 错误 B.① 正确 ② ③ 错误
C.① ③ 正确 ② 错误 D.① ③ 错误 ② 正确
1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那一句出自“诗仙”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2.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 朝鲜 B. 印度 C. 日本 D. 印度尼西亚
1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描述的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哪座桥?
A.玉带桥 B.赵州桥 C.泸定桥 D.卢沟桥
14.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在中国北宋时期的( )出现的。
A.四川 B.北京 C.广东 D.上海
15.宋、辽对峙时期,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这说明
A.生活在辽境的汉人都成为了契丹人
B.生活在辽境的汉人已经没有了爱国之心
C.生活在辽境的汉人在契丹的高压下不敢表露心迹
D.辽统治者推行汉法,革除弊政,受到生活在辽境的汉人欢迎
16.宋朝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这一机构主要管理
A.军事作战 B.农业生产 C.城市商业 D.对外贸易
17.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8.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4年是西藏地区和平解放63周年。西藏在唐朝时被称为( )
A.赞普 B.匈奴
C.突厥 D.吐蕃
19.我国民众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20.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那么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看阎立本作画 D.到东京城内的瓦子中看演出
21.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9分)。
(1)上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运河是 (皇帝)在位时开凿的(2分)
(2)在图上填出大运河的三点和四段(7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①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②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④文化辉煌,⑤科技发达。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列举一则史实来证明材料中的观点。(10分)
①治世、:
②盛世:
③国内民族融合:
④文化辉煌:
⑤科技发达:
(2)唐朝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朝代,它继承了隋朝的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并逐步发展完善。,一种是三省六部制,另一种是什么?(2分)请说出它诞生与完善的人物(5分)
(3)请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唐朝历史的特点。(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唐朝的海陆并举,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路线图
(1) 仔细观察上图,材料一图中数字①②③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其中②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那么①和③分别是今天的哪两个国家?(2分)分别列举这两个国家与中国(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各一例。(4分)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杭州设市舶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材料二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宋代闻名的大商港是 和 等(4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4. (18分)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从材料中找出两点即可)(4分)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5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A
A
D
D
A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B
C
B
A
D
D
A
D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21、(9分)。(1)隋炀帝(2分)
(2)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7分)
22(19分)(1)、①贞观之治(2分);②开元盛世(2分)
③西北各部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首领(任意1则,2分)
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唐朝乐舞十分发达,涌现出许多音乐家;敦煌艺术,魅力无穷。(任意1则,2分)
⑤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了火药(任意1则,2分)
(2)、科举制(2分)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5分)
(3)繁荣与开放。(2分
23、(14分):(1)①印度(1分) ③日本(1分)
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2分)
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等)。(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2)广州(2分) 泉州(2分)
原因:宋代农业 ,手工业, 商业繁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朝政府的鼓励(言之有理即可)(4分)
24. (18分)(1)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
(言之有理,答对2点即可)(4分)
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3分)
(2)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言之有理即可)(2分)
原因:科举制影响了西方国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言之有理即可)
(4分)
(3)科学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言之有理即可)(5分)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