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上)年级 (语文)学科教案 主备人:如皋市实验初中 柳兵
教学内容
春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的句、段;
2.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的语言。
2. 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课前预习
1. 搜集有关“春”的古诗词名句、成语等,比比哪个搜集得多。
2. 了解作者。
3. 阅读课文,了解作品写作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由有关“春”的古诗词名句、成语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
(最近天气转凉,让我们着实感受到了丝丝寒意,不过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先收起对冬天的敬畏,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同学们课前收集了哪些关于春天的诗词名句或者成语呢?
生:
师:从同学们积累的诗词成语中我们已经感受了浓浓的春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领略如画的春景。)
2.作者介绍:
学生自由发言、补充,再齐读作者简介。
3.活动一:配乐轮读,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
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感情,语气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第一小节齐读,2-7各组派一个代表轮读,最后三小节再齐读,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听了刚才的朗读我们犹如走进了美好的春天,听了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评价朗读)
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写作思路来结构全文的呢?
盼春——绘春——赞春
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急切盼望春天的到来?
春天来了,作者又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怀着喜悦之情描绘出了哪些春天的景色呢?让我们进入活动二。
4.活动二:浏览课文,给春景图命名。
活动要求:找出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语段,给这几幅图命名。
(活动方式:浏览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语段,给这几幅图有创意地命名→全班展示)
5.活动三:赏读课文,欣赏优美语句。
过渡语: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之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那和煦的春风,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请你反复品读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春草、春花、春风三幅图画,赏析好词好句,体会景物特点。
活动要求:选择春草、春花、春风三幅图画中的一幅,赏析好词好句,体会景物特点。
(活动方式:品读语段→抓住景物特点批注赏析→小组交流确定展示段落→朗读品析演练→全班展示→补充、质疑)
(助学提醒:批注赏析可抓住一些动词、形容词;比喻、拟人等等修辞手法;不同感觉角度;紧扣景物特点来进行。)
6.活动四: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要求:从春草、春花、春风三个段落中选择一段有感情地诵读,深刻体会作者表现的景物特点和感情。
(活动方式:选择段落有感情诵读→小组交流确定朗读展示方式→全班配乐展示朗读)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
2.活动一:赏读课文,欣赏优美语句。
请你反复品读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春雨、迎春两幅图画,赏析好词好句,体会景物特点。
活动要求:选择春雨、迎春两幅图画中的一幅,赏析好词好句,体会景物特点。
(活动方式:品读语段→抓住景物特点批注赏析→小组交流确定展示段落→朗读品析演练→全班展示→补充、质疑)
(助学提醒:批注赏析可抓住一些动词、形容词;比喻、拟人等等修辞手法;不同感觉角度;紧扣景物特点来进行。)
3.活动二:跳读课文,体会景中之人。
过渡语:在这些优美的春景中,“人”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请你找出文中与“人”的活动相关的句子,品读,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活动要求:找出文章景物中与“人”的活动相关的句子,品读,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活动方式:画出句子→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展示)
4.活动三:探究主旨,朗读回味。
活动要求:细读文章最后三段,读出作者感情,说说本文主题。
(活动方式:有感情朗读最后三段→思考句子含义,体会文章主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补充、质疑)
5.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语文配套练习》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