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年级上册《音乐》.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602526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音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1第一课时 歌表演大鹿1第二课时 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糖果仙子舞曲2第三课时 知识“音的高低”、 “柯尔文手势”3第四课时 唱歌小红帽4第二单元 快乐的游戏6第一课时 读童谣花蛤蟆、唱歌数蛤蟆6第二课时欣赏布老虎舞龙6第三课时 唱歌猜谜谣8第四课时 欣赏舞龙8第五课时唱歌大头娃娃9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12第一课时 欣赏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片段)12第二课时唱歌理发师12第三课时唱歌种玉米13第四课时歌表演猴子蒸糕14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15第一课时唱歌动物说话15第二课时读童谣小鸭子、欣赏鸭子拌嘴(片段)15第三课时 唱歌小动物回家16第四课时欣赏小狗圆舞曲17第

2、五课时歌表演小猫钓鱼18第六课时欣赏龟兔赛跑18第五单元 动画城20第一课时唱歌我们的家园20第二课时欣赏三个和尚20第三课时 唱歌大风车21第四课时 活动跟着队长走23第五课时 欣赏猫和老鼠25第六单元 下雪啦26第一课时唱歌冬天的故事、欣赏江雪26第二课时欣赏雪撬26第三课时唱歌雪花27第四课时唱歌小动物告别会28第五课时歌表演小动物告别会291第一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第一课时 歌表演大鹿教学内容: 1. 学习歌曲大鹿. 2. 创编歌表演。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 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

3、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 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表现二拍子的韵律。 教学难点: 歌曲中最后一句的节奏要唱的清晰、准确:xx xx | xx xxx | xx xx | x |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头饰等。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认识许许多多的朋友。“早晨,森林里一片宁静。太阳出来了,给森林带来了光亮,小草舒展舒展身子,大树伸了伸懒腰,准备迎接一天得到来。小动物们也起来了,小鸟们在枝头欢快的叫着,他们在快乐的玩耍着。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

4、小动物?老师想偷偷的告诉一位同学,然后让他表演出来,介绍给大家。(不能出声音) 小猫: X X | X X X | 喵 喵 喵 喵 喵 小猫不同的叫声,长声、焦急的短声,引导学生不同的节奏。 小白兔:怎样走来的? X X X X | X X X X | 蹦 蹦 跳 跳 蹦 蹦 蹦 跳 X X X X | X X X X X | 听老师读词,找不同,呼吸 蹦 蹦 跳 跳 蹦 蹦 蹦 跳跳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 X- | 蹦 蹦 跳 跳 蹦 蹦 蹦 跳跳 蹦 蹦 跳 跳 跳 三、新课(注意音准、用引导性的语言教学) 1.师:“就在小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在林子里

5、游玩的时候,来了一个狡猾的猎人,他正向小动物们靠近。接 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出现了人物?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认真仔细的听。 师范唱。 师:林子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啊?生回答。 2.师:同学们再仔细听一听,大鹿和小兔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 ,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出示歌词、加谱子。有节奏的读歌词(用双响筒伴奏),学习演唱 (分组,形式多样)。 大鹿看见了什么?(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出示歌词、加谱子学习演唱 ,(分组,形式多样)。3.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大鹿和小兔都说了些什么,仔细听一下,等会告诉老师。小兔 小兔边敲门边说了什么?(鹿

6、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 出示歌词,加谱子。 体会心情:焦急、着急的、紧张。 音准,焦急、声音高一点,引导学生音高。 大鹿 勇敢的大鹿怎么说的?(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出示歌词,加节奏,加谱子。 “咱们”清晰、弱起、 “手把手”处音准、低下来,用手势引导,在下方握手。 完整唱歌曲。师:完整的听一下这首歌曲,体会大鹿和小兔的情绪的变化。 大鹿:站在房子内悠闲、自在。 看到跑来的小兔着急。 小兔:害怕、紧张。 逐句找感觉,速度、语气,跳跃感、气息,完整演唱。 四、创编表演(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师发现典型,上台表演,起引导作用)师:歌曲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学们想不想走进小林子,来表演一

7、下这首歌曲。咱们先来热一下身, 模仿小兔、猎人和大鹿的动作。 1.集体表演 2.分组上台表演,房子、大鹿、小兔、猎人。 五、课堂小结 师:学习完了这首歌曲,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大鹿:善良勇敢、乐于助人、有爱心。 小兔:遇到困难不畏惧,想办法自己战胜困难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第二课时 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糖果仙子舞曲教学内容 1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歌曲)2欣赏糖果仙子舞曲 教学目标: 1.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进一步增进对童话人物的了解、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随录音哼唱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副歌部分。 3聆听乐曲糖果仙子舞曲

8、,认识钢片琴并感受其音色。 4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以及抒情、优美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 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可采用谈话法由童话故事人物引入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 2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聆听歌曲 (2)教师提示学生:歌曲中有哪些童话人物?同学们知道这些童话故事吗? (3)聆听歌曲,听辨歌曲的两个乐段,感受歌曲两个乐段的情绪有何不同。 (4)随录音哼唱歌曲副歌部分。 (5)学生可分组自选童话歌曲演唱或表演,比一比哪个组演唱或表演的童话歌曲又好又多。 3欣赏乐曲糖果仙子舞曲 (1)教师介绍胡桃夹

9、子故事情节有及乐曲在舞剧中表现的场景。 (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 (3)教师出示钢片琴图片,结合音响,向学生介绍钢片琴。 (4)聆听、记忆第一主题。 (5)完整聆听,听辨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6)教师播放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曲相关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并对芭蕾舞的结合,并对芭蕾舞有初步了解。第三课时 知识“音的高低”、 “柯尔文手势”教学内容 1知识“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 教学目标: 1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 2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 教学过程 1知识“音的高低”(1)教师可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

10、对比。 教师与同学或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 长颈鹿妈妈与小长颈鹿的个子高低对比。 两幢建筑物的高低对比。 (2)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模仿小鸟与老牛的叫声、小猫与狗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与火车鸣笛声、闪电与打雷声音。 (3)教师请学生说一说以上各组声音,音色上有什么区别。(小鸟、小猫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以及闪电的单色具有尖、细、明亮等特点;而老牛、狗的叫声、火车鸣笛声以及打雷的单色具有低沉、厚重、浑厚等特点。) (4)小鸟的叫声比老牛的叫声高,小猫比狗的叫声高,自行车铃声比火车鸣笛声高,闪电比打雷的声音高。 (5)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其他组的同学听辨。

11、 (6)学生聆听几组乐器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小提琴与大提琴;小号与大号;鼓与三角铁等) (7)认识唱名。 音乐中,“音的高低”用“1234567”(简谱)来表示(五线谱则以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来表示),由低到高排列。 教师带领学生模唱唱名,边唱边用手势模仿爬楼梯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 (1)教师向学生介绍“音的高低”也可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 (2)教师边唱边示范柯尔文手势。 (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1.第四课时 唱歌小红帽教学内

12、容 唱歌小红帽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3. 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好歌曲,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引导学生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琴、小红帽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小红帽的故事你们听过吗?谁能给大家讲讲小红帽的故事? 出示小红帽的图片: 谁能告诉大家小红帽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机智、勇敢、不怕困难、亲切、善良、善恶分明的孩子),你喜欢她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小红帽。 三、播放歌曲 1

13、、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小红帽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拍手和旁边的同学击掌,我看谁打的节奏最准确。 教师示范击掌的方式,学生模仿,教师播放歌曲。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听完回答问题。 师:这首歌的情绪。速度是怎么样的?(请同学回答) 2)读歌词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读一遍歌词。 3)听范唱跟唱全体跟琴唱。 师: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唱的同时请注意坐姿了。 3歌曲处理 1)以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的情绪是非常轻快,活泼的,那我们现在就带着这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吧。 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分组唱。3)全体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带有感情的演唱。

14、 四、跟着老师唱唱名 师:请你们跟着老师来唱一唱音名,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师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由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 分男,女同学来唱。 五、舞蹈创编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除了唱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那你想用跳舞的方式表现什么样的小红帽呢? 教师播放小红帽舞蹈视频,学生模仿。 教师做,学生模仿。 请大家带上你们手中的小红帽,一起舞蹈吧。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舞蹈。 师:挑选一组好的,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希望你们能够学习他们的优点。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小红帽是一个可爱聪明、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还孩子,我们要不要学习她?今天

15、虽然没有大灰狼,但是如果我们在遇到坏人的时候,也要学习像小红帽这样不怕困难精神,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第二单元 快乐的游戏第一课时 读童谣花蛤蟆、唱歌数蛤蟆教学内容1读童谣花蛤蟆2唱歌数蛤蟆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2能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3能随音乐用动作表演。教学教程1导入(1)朗读童谣花蛤蟆。认识并学习“XX X”“ XXXX”两种节奏型的读法。(2)首先用手敲击童谣的节奏,然后边敲击节奏边读童谣。这既是对童谣节奏的学习,也是为后面舞龙编创节奏做准备。2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数蛤蟆,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2)学生模唱曲谱前

16、10小节,教师指导学生分辨旋律的相同与不同:第3、第4小节是第1、第2小节的重复;第7、第8小节与第9、第10小节相同;第11、第12小节与第13、第14小节相同。(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0小节。先练好“XXXXX XXXX ”节奏,然后再模唱旋律。(4)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曲谱。找出第9、第10小节与第7、第8小节是完全重复;第13、第14小节是第11、第12小节的完全重复。练习第7-14小节节奏,然后模唱旋律。(5)演唱歌词。注意第7-14小节的歌词比较密集,吐字要求清晰,不要“赶”。“水”“年”“梭”“漂”字要唱够一拍。老师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击拍,或教师用双响

17、筒伴奏(一拍一下),以使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6)“太平年”“荷儿梅子梭”“花儿梅子梭”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实际意思。(7)完整演唱歌曲。3表现歌曲(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可分领唱与齐唱。(2)编创歌词演唱。如“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等。把歌曲中的“蛤蟆”换成其他动物唱一唱。(3)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手轻轻敲击歌曲节奏。4拓展欣赏(1)民歌中有许多唱动物 的歌曲,童谣花蛤蟆就是根据山东民歌花蛤蟆改编而成。教师可用山东方言演唱花蛤蟆)。(2)欣赏独奏曲小青蛙。第二课时欣赏布老虎舞龙教学内容1欣赏布老虎(管弦乐合奏)2欣赏舞龙(民族打击乐合奏)教学目标:1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

18、三个乐段。2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3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4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打击乐器演奏、动作)。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布老虎教师出示布老虎实物或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布老虎的形状等特点,然后提示学生聆听音乐时,应重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布老虎的不同形象。2初听乐曲(1)完整聆听乐曲。(2)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3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乐段。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威武”主题。学生用“梆”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浑厚“的声音,表现布老虎威严的样子。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2

19、)欣赏第二乐段。聆听第二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温顺“主题。用“噜”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柔美的声音表现布老虎温顺的样子。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3)欣赏第三乐段。聆听第三乐段,请学生说说听出了哪段旋律。教师总结:在这个乐段里,出现了“威武”和“温顺”两个主题,而且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布老虎不同的音乐形象。复听第三乐段,用图示表示老虎两个主题的进行。4完整欣赏(1)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2)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5导入欣赏舞龙(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国民间

20、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舞龙。6聆听全曲(1)聆听乐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乐曲中了哪几件打击乐器。(2)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加了热烈的气氛。7复听乐曲(1)请同学们分辨主,听出了什么样的节奏?教师可提示第一课花蛤蟆中的几种节奏。(2)教师总结:乐曲的节奏非常复杂,有几种经常出现的节奏,如“XX”“XXXXX ”“XXX”“X.X XX XO”。8编创舞龙(1)师生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合作编创自己的打击乐合奏舞龙。(2)学生演奏师生合作编创的节奏。可分组演奏一种节奏,也可全体一起演奏。用

21、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水桶代替大鼓,用鼓棰或手掌敲击;桌子代替小堂鼓,用筷子敲击;铁制铅笔盒或铁盒代替小镲,用小棍敲击;用拍手代替大锣。第三课时 唱歌猜谜谣教学内容唱歌猜谜谣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2.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用猜谜导入新课2初听歌曲(1)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请学生聆听歌曲唱到了哪些动物?(2)复听歌曲,熟悉歌词。3学唱歌谱(1)模唱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曲谱。两个乐句曲谱基本相同,但是又有个别音不同,学生容易混淆。可以两个小节为单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不同然后模唱。其中“25”四度音程不容易唱准。可通过模唱“5 2 5

22、”四度连接演唱的方法解决。(2)视唱歌曲第三、第四乐句。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曲谱,找出相同的旋律。第9、第10小节和第13、第14小节只有一个音不同,先听教师的弹奏,再观察曲谱,找出是哪个音不同,然后模唱。其中还要注意“i 3”六度音程的音准。(3)第四乐句的第2小节第一拍,学生易将“i”唱成“3”,教师可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4)完整演唱曲谱。4填词学唱(1)这首歌曲的歌词比较密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声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2)分句填词学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3)演唱时可加入声势伴奏。5表现歌曲(1)请两位同学领唱, 一问一答,其他同学演唱齐唱部分。(2)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唱

23、完后加上声势或锣鼓伴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第四课时 欣赏舞龙教学目标体会舞龙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舞龙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合作团结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 导入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儿歌)同学们知道这首儿歌是写哪个节日的吗?在这一天,在北方,人们都吃饺子,穿新衣,孩子们放鞭炮;在南方,人们则要舞龙。(板书课题)2、简介舞龙。(课件出示图片资料)二、初读感知1、听赏歌曲,了解歌曲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2、再听歌曲,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场景?3、这场舞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板书:热闹 喜庆)三、分析歌曲(一)学习

24、第一段。1、听赏第一段并思考。(1) 找出描写龙和队员的乐段并画出来。(2) 哼一哼,说一说龙和队员有什么特点。2、哪几段是描写舞龙场面的?从中可以看出舞者有什么样的气势?3、哪几段是描写队员的?队员有什么特点?(二)学习第二乐段。1、听赏第二段,感受舞龙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1)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哼唱表现舞龙场面的句子。(2)旋律和第一段比有什么不同?2、反复听,感受舞龙的紧张和激烈。(三)体会现场观众的心情。自由发言。(四)体会感悟想一想舞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书:团结合作)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还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发扬齐心协力,力争上游的精神。第五课时唱歌大头

25、娃娃教学内容唱歌大头娃娃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室,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2)教师简介大头娃娃。2学唱曲谱(1)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3)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可通过没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还可用稍强的力度演唱“5 . ”,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4)用视唱法

26、学唱第三乐句。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指导顿音的唱法。其中“6 4 6 ”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5)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个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书演唱第四乐句。(6)完整演唱曲谱。3学唱歌词(1)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在每个乐句结束处换气。(2)第三乐句时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3)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4)请几名同学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评价。(5)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4表现歌曲(1)教师

27、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2)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不能因为动作忽略了声音的美感。第六课时 欣赏士兵进行曲教学内容欣赏士兵进行曲(钢琴独奏)教学目标:1感受并能说出士兵进行曲坚定雄壮的情绪。2能用行进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六个乐句。3随音乐做声势表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从玩具兵进行曲导入,复听乐曲引起学生的回忆,在有趣音乐中进入士兵进行曲的学习。2聆听第一乐段(1)教师播放乐曲,学生感受并能说出乐曲坚定、雄壮的情绪。(2)随音乐模唱第一乐段旋律。(3)在模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辨第一乐段有几个乐句,有什么

28、相同与不同。(4)完整模唱第一乐段。3聆听第二、第三乐段。(1)聆听第二乐段,学生分辨音乐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注意音区的变化。(2)聆听第三乐段,引导学生听辨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4完整欣赏(1)完整欣赏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音乐形象。(2)教师总结: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既有对比也有重复。音乐形象坚定、有力。5表现乐曲(1)乐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节奏规整,表现了木偶兵整齐而有些机械的动作。学生聆听乐曲,随音乐走步,每个乐句以不同的方向表示乐曲的几个乐句,同时要表现出木偶兵的威武姿态。(2)教师指导学生用“嗒”读乐曲低声部的节奏并拍手,四分休止符读“嘶”同时两手向外打开,八分休止符要读

29、得短而轻巧。(3)教师指导学生承音乐按教科书呈现的声势做动作。6编创动作在学生能随音乐做声势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编创动作。教师可请动作编创较好的同学到前面表演,全体同学一起随音乐做动作。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第一课时 欣赏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片段)教学内容1欣赏劳动最光荣(歌曲)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管弦乐合奏)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编动作,随歌曲劳动最光荣表演。3聆听乐曲森林中铁匠,记忆音乐主题。4聆听乐曲,感受并描述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导入新课,提示学生聆听

30、动画片里的歌曲。2欣赏劳动最光荣(1)聆听歌曲。教师提问: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2)聆听歌曲。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向哪几种动物学习,为什么?(3)聆听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5)学生编创表演动作。(6)学生随录音边唱歌曲边做动作。3欣赏森林中的铁匠(片段)(1)初听乐曲:听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你能联想到什么劳动场面?(2)教师播放乐曲,结合教科书的插图,简介铁匠打铁的过程。(3)学生随音乐模仿打铁的动作。(4)聆听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体会劳动者的快乐心情。(5)教师带领学生模唱乐曲主题(低八度)。(6)为主题旋律编配打击乐器伴奏。(7)再

31、次聆听乐曲,听辨主题目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当主题出现时用“当”模唱。(8)乐曲最后,速度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受?(9)随音乐完整表现(打击乐器、动作等)。第二课时唱歌理发师教学内容唱歌理发师教学目标:1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在聆听乐曲、节奏表演过程中学会歌曲。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在学会歌曲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带领学生进行二部合唱的练习。教学过程1 听音乐进教室。(1)教师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2导入教师播放影片幽默的理发师片段,学生欣赏艺术化的生活场景。3学习歌曲理发师(1)模仿歌曲节奏。要求:只有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入下

32、一个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教师出示理发师各乐句节奏。教师范唱第一乐句,学生模仿节奏(用模仿剪刀的象声词)。教师范唱第二乐句,学生模仿节奏(用模仿刮胡刀的象声词)。教师范唱第三乐句,学生模仿节奏(用模仿吹风机的象声词)。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学生模仿节奏(用模仿喷雾的象声词)。(2)教师出示课题理发师,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演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3)聆听歌曲,学生用“啦”模唱。(4)跟着老师模唱旋律(唱名)。(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哼唱歌词。(6)随伴奏录音,学生演唱歌曲。(7)练习简单的二部合唱。4表现歌曲(1)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2)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3

33、)教师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演唱(也可以几位同学合唱),师生共同评价。第三课时唱歌种玉米教学内容唱歌种玉米教学目标:1 在学习、表现种玉米过程中,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2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3通过演唱,表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老师敲击节奏,学生随教师的节奏做动作。2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种玉米伴奏,随音乐走步。(2)随歌曲伴奏练习声势。3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范唱。教师提问: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劳动?给歌曲起个名字。(2)歌曲范唱,随歌曲做动作。4学唱歌曲(1)教师分句教唱歌曲。(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附点八

34、分音符的时值,可以适当加强演唱时的力度。(3)随录音伴奏完整演唱歌曲。5表现歌曲(1)教师启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控制的力度和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分组为歌曲编创表演动作。(3)小组合作表现歌曲(演唱、声势、表演动作等)。第四课时歌表演猴子蒸糕教学内容歌表演猴子蒸糕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2与同学合作,大胆编创,主动参与音乐表演。3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猴子蒸糕插图,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2聆听歌曲。(1)聆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3学习歌曲(1)有表情地读歌词,注意角色的不同语

35、气。第一、第二段歌词是由什么角色演绎的?第三、第四段歌词中新出现了什么角色?(2)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第一、第二段歌词。(3)为第一、第二段落歌词编创表演动作。(4)随歌曲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段歌词)。(5)聆听歌曲第三、第四段歌词。(6)随范唱轻声哼唱歌曲第三、第四段歌词。(7)学生分角色表演第三、第四段歌词。(8)分组汇报表演。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第一课时唱歌动物说话教学内容唱歌动物说话教学目标:1学习“XX XXX ”的节奏型,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2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动物说话这首歌曲,并歌曲中爱环境、爱动物的情感。3创造地参与音乐活动,尝试进行音乐编创活动,感受编创活动的乐趣。教学过

36、程1节奏学习(1)模仿教师拍手,学习“XX XXX ”的节奏型。(2)播放歌曲伴奏录音,学生用“XX XXX ”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第一遍:接龙,老师拍两小节,学生拍两小节。第二遍:接龙,教师变换动作,看谁学的准确认真。2聆听歌曲(1)听一听,歌曲中唱到了哪几种小动物的叫声?(在黑板上贴上这四种动物的图像)(2)再听歌曲第一段歌词,完成歌曲间奏处的声势。(拍手、点头)3学唱歌曲(1)在教师指导下,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间奏处的声势一定要准确。(2)教师用琴教唱,注意学生的音准。(3)学生跟录音范唱模唱歌曲,培养音乐的记忆力。(4)学唱歌曲的第二段歌词,注意间奏处的声势变化,编创鸭子的动作。(5

37、)以此方法,学习歌曲的第三、第四段歌词。(6)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不同设计,为歌曲编创动作。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在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4唱好歌曲(1)教师鼓励同学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为歌曲编创动作。(2)同学、小组之间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和相互学习的机会。(3)通过小组唱、教师与学生接龙唱、一人唱大家接唱等不同方式,确保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准确地演唱这首歌曲。第二课时读童谣小鸭子、欣赏鸭子拌嘴(片段)教学内容1读童谣小鸭子2欣赏鸭子拌嘴(打击乐合奏)教学目标:1学习童谣小鸭子/练习固定节奏与童谣的配合,为学习两声部做准备。2听赏乐曲鸭子拌嘴,听辨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3感受乐曲表现的形象,能用动

38、作表现音乐的部分内容。教学过程1读童谣(1)教师用“带读”的方式带领学按节奏读歌谣。(2)集体背诵童谣,指导学生掌握童谣的韵律和节奏。(3)为童谣伴奏。利用“X X ”节奏为童谣第二句伴奏利用“XX XXXX X”节奏型为童谣第三句伴奏。学习童谣第一句和第四句。完整读童谣小鸭子。2欣赏鸭子拌嘴(片段)(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2)欣赏鸭子拌嘴片段(引子)教师提问:有几只鸭子?老鸭怎么叫?小鸭怎么叫?教师出示图片,介绍主要打击乐器所代表的角色:小镲小鸭、水钹老鸭。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鸭子在干什么?用动作表现乐曲。(3)欣赏鸭子拌嘴片段(拌嘴)教师提示: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教师启发学生想

39、象:鸭子在干什么?用动作表现鸭子拌嘴、嬉戏的形象。(4)表现乐曲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场景片段,编创动作,表现音乐。分组随音乐表演。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自制的简易打击乐器)编创鸭子拌嘴第三课时 唱歌小动物回家设计思路:孩子们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活动中,了解了动物的明显习性。他们发现小白兔是跳着走的,小鸽子是会飞的,小泥鳅只会在水里游,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语言活动小动物回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兴趣。活动目的:1、 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

40、程中,学生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2、 学生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活动过程:一、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引导语:1、 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2、 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学生学说对话。)(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

41、学生学说对话。)(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2、学生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引导语: 小熊会和谁一起回家呢?为什么?3、学生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学生的想象。三、 欣赏故事,学生自由跟讲角色对话。四、 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1、 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2、 教师找一名学生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3、 请个别学生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

42、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学生游戏)4、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五、教师小结,引起学生再学习兴趣。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第四课时欣赏小狗圆舞曲教学内容小狗圆舞曲(钢琴独奏)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地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观察力。2通过聆听和身体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所表现的情绪。3通过听赏培养学生们的爱心,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首乐曲的曲名吗?乐曲中的

43、小猫形象是怎样的?(优雅、高贵、自信、快乐)2聆听小狗圆舞曲(1)教师提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2)你感觉这首乐曲描写的小动物应该是什么形象?(快乐、俏皮、淘气)(3)教师介绍小狗圆舞曲及其创作背景。3分段欣赏(1)A段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什么?用画旋律线条的方式,理解音乐形象:小狗欢快地追逐、玩耍。(2)B段这段音乐跟刚听过的A段音乐比较,速度有什么不同?小狗在做什么?(在跳舞、在主人怀抱里撒娇)(3)再现段这段音乐跟前面哪一段相似?结尾处音乐的力度是怎么的?请学生想象小狗在做什么。(4)完整欣赏小狗圆舞曲学生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第五课时歌表演小猫钓鱼教学内容歌表演小猫钓鱼教学目标:1用活泼、欢快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