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课、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了解“自传”的特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旧社会穷苦无奈的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好好学习。三、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教学重点】学习课文选材的方法,通过调动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叙述的童年情景。【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文本学习,懂得今昔对比、感悟生活。【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
2、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二、作者生平简介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3、”,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他他待人十分谦和。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该书分为为“
4、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请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三、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诞(dn)生 孤苦伶仃(lng dng) 教谕(y)腌(yn)咸菜 龙肝凤髓(su) 谷穗(su)私塾(sh) 蹿(cun)房越脊(j)椽(chun)子 溺(n)爱 光大门楣(mi)琐(su)事 发酵(jio) 浑浑噩噩()收割(g) 万象更(gn
5、g)新2、词语解释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万象更新:世间所有的事物无象的,有象的,都发生了变更,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万象:所有事物;更新:新的替代旧的。更:改变,改换(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家徒四壁: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浑浑噩噩:形容质朴天真,亦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浑浑:质朴淳厚。噩噩:严肃的样子。光大门楣:光耀门庭,光宗耀祖。门楣,门庭,门第。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
6、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教谕:学官名,始设于宋代。四、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节)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五、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2、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
7、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作者出生的家庭极度贫穷,一年到头,只能“啃红高粱饼子就哭咸菜”,偶尔吃一回白面馒头如同吃
8、“龙肝凤髓”一般;为吃一块白面饼子,竟被赶到水坑中。作者在6岁时便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也是极为残酷的事情。这些都是作者童年苦难生活的表现。六、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1、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横线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课后研讨与练习二)2、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例如:“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
9、,概可想见。 ”虽无过多的描述也只是平平淡淡的记述事实,都让人读来心酸。本文语言朴实无华,作者就像拉家常一样把自己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时代虽然遥远,却让人历历在目,给人以无限启迪。例如,“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这几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家庭的特年时期生活的贫苦。3、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横线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1)、这些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作者认为童年的“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能给人无限启迪,使人明白人生的道理,明白如何做人。当然“受用不尽”。(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竟”字有出乎意料之意,表达出作者对自己的伙伴成为“英雄”感到意外,也有作者感叹世事难料的意味。这里的“骄傲”有特定的含义,局限于当时的时代,在作者看来,“哑巴小”的所作所为给自己灰黄色的童年增添了一点儿传奇色彩。(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宁愿”一词,表明了作者对故乡以及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七、思想感悟: 拿自己的童年跟作者的童年相比,请同学说说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好好学习,做个合格的中学生。八、布置作业:完成校本作业。九、板书设计:见涂色部分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