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童年季羡林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
2、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二、检查预习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诞生 孤苦伶仃教 谕 龙肝凤髓 溺爱 蹿房越脊浑浑噩噩 习以为常 光大门楣 椽子三、感知课文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四、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
3、年的感受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五、合作探究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六、品味语言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例如:“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 ”虽无过多的描述也只是平平淡淡的记述事实,都让人读来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