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
2、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与洋泾中学数学教研组长牛阿凤老师跟班听课、学习随感海南八所中学 李立仁如何看待教材?怎样使用教材?这是我蹲点上海洋泾中学
3、跟班听课、学习以来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在与牛老师的交流、学习中,让我发现真正优秀的教师一般都持有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即对教材的理解为:教材不是“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服务;教材不仅负载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手段,实现学生的一般发展为目的;教材是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拥有自主改造教材的权利;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之一,而非唯一的教学资源。一个多月的跟班听课、学习,让我深深体会:牛老师她不再是课程的单纯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结合高二(8
4、)班和(14)班学生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调整、补充,最后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并付诸实施。面对上海的二期课改,牛老师认真贯彻课改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数学教学获得良性发展。她对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有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她比较“注重”和“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问题引导,关注“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形成过程”。在讲“数列的极限”这个单元时,她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对“数列a的极限”这一概念及“数列的运算法则”有了很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以便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OQBAP2、注重情景设计,关注“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在讲“向量的运算”时,她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设P、Q是
5、线段AB的三等分点,若,试用表示和,并判断与的关系? OBAA1A2A3这道题的答案和结论很快就让学生找到并掌握。而牛老师并没有对问题结束,却以此情景设计,让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更加关注。接着她又给出:受上题的启发,如图,点、是线段AB的n(n3)等分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证明你的结论。学生通过对此题的分析和解答,既实现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又能从课内走向课外,开拓了视野。3、注重教材的整合,关注“知识体系的完善”。在讲“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时,牛老师花了很大功夫先讲附录上的“向量”知识,再回头讲“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解析几何里,她先讲了“圆锥曲线”中的“曲线与方程”,再回头讲“坐标
6、平面上直线”。通过这样对教材的整合,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连贯性的理解和掌握。4、注重作业书写的规范,关注“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在试卷分析和作业讲评中,牛老师对学生的规范书写要求很高,她以高考阅卷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的规范书写,如果在关键点上出错,她将给以“重扣”。如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步骤一是递推的基础,步骤二是递推的依据,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就很难得到保证。牛老师就是在不断地教学中用“活”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今的她,正在为数学教研组的校本教材研发努力工作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使用新教材育英学校刘丽娟目前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
7、的铺开,教材的多样化让教师开阔了视野,教学资源也丰富了很多,打破以前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教材,全国的教师拿着同样的书去教不同省份、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局面。新课程改革给予教师和学生选择的空间很大。选择什么样的教材?什么版本的教材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北京市高中化学使用的新教材一般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学科的教材还有“江苏教育版”、“山东科技版”。今后还可能有新的版本出现,同时也鼓励教师自己开发新的教材。在教材版本多样,教学资源丰富,使用、开发教材的灵活性很大的前提下,我们不能呆板地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也不能眼花缭乱地面面俱到,更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地拿着新教材讲着老教材。这
8、种情况下怎样使用教材就成为很重要的课题。一、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解1关于新教材的栏目使用新教材除了正文之外,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使用和理解教材,增添的一些栏目来丰富教学和学习资源。“人教版”主要有:科学视野、思考与交流、科学史话、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等。这些栏目的出现让新教材鲜活起来,的确引导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对知识的学习不是只学结论,而是探究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些栏目既开阔视野,又体现知识的时代性。以下是“科学视野”栏目在不同内容中的处理。如:“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科学视野”内容是“成盐元素卤
9、素”。该部分内容是帮助学生形成卤素性质递变规律的,不能轻视,教师要启发、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原子结构递变性引起卤素单质性质的递变性,为下一学段的元素周期律学习奠定基础。如:“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中,“科学视野”内容是“火箭为什么能上天”,既让学生了解氮的化合物的应用,又在航天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让学生了解高科技,知识的时代性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崇尚科学的情感。该部分内容可读性强,不用在课堂上讲述,在课后阅读即可。再如:“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科学视野”内容是:设计铁与水蒸汽反应,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在
10、探究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水的反应中,该“科学视野”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铁的性质的了解,同时,最重要的是给学生设计实验搭建了平台。经过学生的讨论,找出该实验设计的关键是:1.产生水蒸汽2.高温加热铁粉3.收集气体并验证。对刚上高一的学生,设计实验是难了一些,但是为学生设立台阶,抓住时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是最中要的。学生设计的几个例子:教材上的原理和装置:3Fe+4H2O(g) = Fe3O4+4H2现象化学方程式铁丝保持红热肥皂泡燃烧3Fe+4H2O(g)Fe3O4+4H2以下是学生设计装置:新教材栏目多了是好事,如果每个栏目都在课堂上学习讲授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栏目的设置是为教学和学生学习
11、服务的,因此栏目的使用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选择的、有效的使用。2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灵活设计授课内容“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中探究影响“平衡移动因素”的内容部分就没有“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而改变外界条件判断化学平衡是否发生移动的试题多数涉及的都是气态体系,压强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很重要,且分为化学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和不相等两种情况讨论,这样才能完善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在明确了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后,可采用归纳法,突破对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中“减弱这种改变”含义理解上的困难: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没有出现是教材设计的缺漏,应该及时补充上。其他
12、版本对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完整。教师不能书上有的就讲,书上没有的就不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条理而系统,从而逐渐形成知识结构。对于“等效平衡”的内容,普通的学生只需知道等效的含义即可,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挖掘的太深太难。对基础实、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渗透等效平衡的计算。3要批判的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在近几年刚刚开始,编辑人员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个人的学识、教学经验和借鉴国内外的做法来编写新教材。教材的开发正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有对教学和学生不太适合的地方,可以大胆的取舍,为的是有利于教学,有效教学。如:“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13、中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关于乙烯的内容是通过“科学探究”栏目引出的。目的是通过石蜡油高温裂解实验,产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的不同于烷烃性质的气体。先不说该实验要求的温度高加热的时间长,学生探究危险且不易实现,就是实验很成功,烷烃裂解产生的不饱和的物质都是烯烃吗?笔者认为,该实验对授课内容“乙烯”的引入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真正意义的探究乙烯的性质,对本节教学的意义不大,就要敢于舍弃。如:“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双氧水的催化分解装置”,目的是探究使用催化剂后H2O2分解速率加快,手段是在
14、使用催化剂前后带余烬的木条是否复燃。原理:2H2O2H2O+O2四个相同的装置排列着好像是很烦琐的实验,其实是很简单的试管实验,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在试管里做实验效果很明显,没有必要在锥形瓶里,又用漏斗,又插玻璃管,该装置不足之处是装置装配麻烦、在漏斗下插入直的带余烬的木条不好操作(漏斗下是斜的,而木条是直的)、锥形瓶的空间大,得用大量的双氧水才能产生浓度较大的氧气,木条复燃的效果才能好。故,不如试管实验简便、省时、省药品、效果明显。化学实验的理念是:原理科学、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安全无污染。再如:“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内容中有关“平衡常数”是否书写单
15、位就不明确。人教版对单位避而不谈,其实,大学教材中平衡常数是有单位的,而且不同的化学方程式求得的常数有所不同。中学教材其它版本的平衡常数也有单位。“人教版”对此问题没提也没写没有明确要求。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好。中学教学和高考既注重主干知识又注重细节,高考考查也很细腻,所以,对知识的教与学的要求不能摸棱两可。不如明确的说:“常平衡常数较难,其单位不要求写了”。二、依托教材落实“新课标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质量是生命,关注教与学的质量主要是关注学生的落实、关注教学的实效。在实际教学中就存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在以前的高考要求是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很好的按教材
16、教高考就会出好成绩。而新课改的要求是实现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是就不能死板的教教材。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理解新课标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综合几种版本、不同专家对对新课标的理解,以教材为蓝本,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中探究影响“平衡移动因素”的内容部分,教材上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平衡体系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原理科学、实验简单、现象明显。教材设计的非常好。例如:已知K2Cr2O7 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r2O72-+H2O 2CrO42-+2
17、H+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编号12步骤滴加310滴浓H2SO4滴加1020滴6mol/LK2Cr2O7 溶液该内容的设计与Fe3+3SCN- Fe(SCN)3 形成互补,分别用改变反应物浓度和产物浓度的方法来探究浓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规律。一方面是学,学生更应该很好的使用教材。现在的学生比较浮躁,踏踏实实读书的越来越少了。课前预习教材不能一贯坚持,课后复习教材也不能每天落实,多数学生满足于上课听懂,于是就忙于作业和做课外题。好像学生上学的主要任务是写作业和做题。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打折
18、的吸收,落实教材上的内容比较难,在学生看来,看书不如做题解渴。不会读书,或者说读书没什么效果成为学生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落实好教材。最好的办法就是教材知识习题化。例如: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中关于温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可以把教材这部分内容设计如下习题: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mL 6mol / L的盐酸溶液烧杯乙中盛放100mL冷水,现向烧杯甲中加入7.2g镁条,同时向烧杯乙中加入10g氯化铵和20g氢氧化钡晶体,搅拌使之溶解。(1)A瓶中气体颜色 ,理由
19、是_ (2)B瓶中气体颜色 ,理由是 _ 三、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习题和例题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都不是很难,但是对知识的落实十分有效。利用好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来教会学生学会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理解例题和习题是基础,变化、拓展后的例题和习题学生能解决才使学生的能力上升一个层次,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其实这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听课高兴、做题难过的事情,学生听课明白,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一做题就有畏难情绪。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学会知识容易应用知识很难。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就是适时建立知识与应用的桥梁,学好用好教材上的习题和例题是教会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最好的途径。而
20、且,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往往作为母题,其它资料和考试题一般都是教材上试题的改造和变形,是子题。教材上的试题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教材上的试题太简单、太少而被忽视。殊不知教材上的试题才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基础没打牢就忙于补充大量的课外习题会导致学生的“消化”不良。举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材上图说了能量守恒和反应热。其实学生识图的能力就是汲取信息的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然而,这也是学生薄弱。一般表现在:不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不清楚起点、交点、落点的含义,不明白符号表示的意义。在教学中要深化学生对图示信息的理解,
21、是学生的能力螺旋上升。1稍做变化练习:思考并在图上填空:(帮助学生理解图式的含义) _物H0_物2教材上课后习题: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拓展:通过该图解,对你有什么启发,总结出来。)学生一般都会得出结论:可逆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就是吸热反应,而且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3.变化方式再练一练:(根据图示来判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高低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2 A (g) + B(g)2 C (g)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g)+ B(g)=2C(g);H=a(a0)B.2A(g)+ B(g)=2C(g);H=a(a0)C.2A + B=
22、2 C;H=a(a0)D.2C=2A +B;H=a(a0)4拓展练习: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原因是_:(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E2_(填“增大”“减小、”“不变”)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通过解题过程吸取营养、积累知识、总结规律,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多总结经验。试题的拓展不是很复杂的事情,把试题稍微做改动或从不同角度设问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试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符合由浅入深
23、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觉到教材上的知识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由学懂到学会再到熟练,达到学习有效的目的。我们在使用一种版本的教材的同时,以“新课标”为准绳,参阅其他版本的教材,充分汲取营养为我所用,服务于教学,帮助完善新教材也是一种责任,让老师和学生越来越感觉到新教材越来越严谨、实用,有利于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思考天津市北辰区教研室 李云娜摘要:本文针对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模糊认识提出,在实施本模块教学中要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的联系,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时深广度的把握、教学方式和活动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就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与生活
24、模块教学内容及课标要求、化学与生活模块合理教学顺序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关键词:化学与生活;课标;教学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希望通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引领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有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化学课程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社会问题。”天津市高中化学目前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教材,所选教材为必修1必修2选修1选修4和选修5模块。在课改实践中
25、发现,有关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相关内容无论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还是在高中必修教材及选修教材中都有所体现。针对这一基本是全新组合的模块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系列模糊认识:如何将这些教材中的内容整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与生活模块时,既对以前学过的内容有所了解,又有新的教学生长点而不感到是重复内容;化学与生活模块是强调化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判断和解释有关生活问题、是重视具体的生活现象和事实的记忆,还是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观念的养成、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还是全面认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本模块教学是安排在高二还是安排在高三更加合理等。二、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
26、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及课标要求当今化学科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化学积极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渗透,如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等等,在这些学科的发展中,化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因此化学与生活内容在中学化学各阶段教材中都具有突显体现,但教学要求不尽相同。下表列举各阶段教材中部分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及课标要求,以示对比。化学与生活模块内容课标要求其他模块相关内容课标要求糖类 油脂 蛋白质1.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九年级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
27、有机物(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合金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九年级第八单元 课题1金属材料(二)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了解几种重要的合金:铝合金、钢铁及其制品的成分和应用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感
28、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知道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九年级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了解废旧电池对土壤的污染选修4 第四章 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改善大气质量1.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2.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三)保护空气、资料(空气质量日报);第六单元课题3中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CO;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
29、料对环境的影响1.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2.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3.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认识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修5第二、三章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结合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的影响爱护水资源通过典型的水污染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能说出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肥1.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2.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
30、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必修1第三章P59资料卡片;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必修2 第四章第二节(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水解(三)盐类水解应用认识盐类水解原理,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垃圾资源化1.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法2.根据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举例说明废水处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九年级第八单元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2.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必修2 第四
31、章第二节(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对上述内容的要求是:初步形成、懂得、知道、初步认识等;在高中阶段的要求则是:形成、讨论、体会、举例说明、解释、应用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拓展诸如: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的情况、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实验探究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调查或实验食品中的膨化剂、查阅有关常用药物成分的结构与疗效资料等内容,要求大多高一个层次。即: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又体现了中学各阶段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是层层深入、步步拓展的。因此只有教师熟悉全套教材及课标要求并充分理解,到才能
32、做到使每个阶段达到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化学与技术模块中也大量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这里不再赘述)。三、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的联系及落实知识技能目标时深广度的把握化学与生活模块在培养学生生活素养的同时,也承担着落实一定的化学知识的目标。对于同一个化学知识,在义务教育课程、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课程中可能都会涉及,但其要求的深广度和侧重的角度是不同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全面了解教材、体会编写意图和课标要求,避免一步到位的现象发生。下面以“明矾净水”为例说明。九年级上册教材第54页写道,“在某些乡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
33、吸附,使杂质沉淀来达到净水的目的”。这里只是将“明矾净水”作为一个物理净化水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吸附、沉淀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必修1第三章第59页资料卡片中介绍了明矾的化学组成及明矾在水中可生成Al(OH)3胶体,是Al(OH)3胶体使水中悬浮物沉降的道理,这里没有给出胶体的生成过程。在化学与生活模块第87页介绍混凝法处理污水时,讲解明矾在水中可发生反应:Al3+ + 3H2OAl(OH)3(胶体) +3H+, Al(OH)3(胶体)带正电荷,水中悬浮物大多带有负电,二者相遇发生凝聚,这里没有讲解水解反应原理,而只是进一步给出化学知识和发生凝聚的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57页关于盐类水解的应用部
34、分,“许多盐在水解时,可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当生成的氢氧化物呈胶体状态且无毒时,可用作净水剂,如铝盐、铁盐等。”虽然在这里没有使用多少文字,但课标要求却是认识盐类水解原理,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至此只有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原理以后,再结合前面三本教材所讲内容,才能将明矾净水的原理全部知识讲透。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如治疗胃酸过多的问题、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等内容的处理等。由此,特别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全新课程结构,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组织编排从线形到螺旋上升、分流处理的原则。即对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程模块中都可能出现,但组织的线索和思路以及系统性和深广度又有所不同。2.选择多样化
35、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科学实践活动机会,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的设计思路。不能仅通过灌输来向学生直接传递,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化学与生活模块是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调查探究、课堂交流、查找资料的内容较多。教师宜结合实际教学资源,明确哪些内容以探究活动为主、哪些内容以课堂交流为主、哪些内容以课外调研为主、哪些内容则以媒体展示为主。也可优化组合多种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对于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大型活动,教师可将相关的课题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不同方面分析所调查的问题,从而达到一次调查解决众多问题的目的。
36、又如对于玻璃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学为主较好;对于化学与环境保护专题知识宜采用复习、归纳、拓展方法;对于塑料的热固性和热塑性以及维生素的还原性等,则以学生动手实验来认识为好。在课标的落实中真正体现知识与实际结合、实例与一般原理结合、实践与思考结合,让化学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即能对环境现象产生好奇心,提出能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针对探究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有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达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目的。3.避免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科普化和纯知识化本模块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现象、事实,
37、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应用化学知识判断和解释有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获得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获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转变生活态度和观念,学习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实施本模块时发现,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大多有两种倾向。第一种是将教学内容“科普化”。这些教师认为本模块知识上没有太多新内容,且许多内容都已经在初中或高中前一阶段教学中有所体现(如前所述),学生自己看书就能完成;第二种是将教学内容“纯知识化”,有的教师习惯于采取原有的化学知识传授方式,使内容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讲解过难,超出课标的要求造成学习困难。要避免这两种倾向的发生,既需要教师认真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又需要深入探讨生动的
38、、具体的、真实的生活问题,挖掘其中的化学原理。这里也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事实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问题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首先处理好这个“度”。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设计并多开展具有驱动性的活动(如真实的任务),使学生认识到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在思想或观念上产生冲击,也就达到了培养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情感和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四、化学与生活模块合理教学安排的探讨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安排在高中(理科)哪个阶段进行,在我们的实践中也各有不同,各种安排既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不足的
39、方面。1.安排在必修1和必修2后进行高二第一学期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第一、二章所涉及的有机化学知识比较多,虽然在必修2中也学习了一章有机化合物知识,但涉及的内容比较少,此时学习化学与生活模块,学生相应的有机化学知识和其他综合知识贮备少,教学过程中教师难教,学生对一些化学知识也比较难以理解。相对来讲费时、费力,效果欠佳。但比较有利的是高二文科、理科如果同时开设本模块,教师比较好安排。2. 打乱教材内容,穿插在各个模块中进行高一、高二各学期一些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的重点中学,尝试着将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分散到必修1、必修2、选修4、选修5的相关章节中进行教学。如将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穿插在选修5有机化学
40、基础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中进行;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中的合金、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内容则结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化学能与电能进行教学;第三章中的玻璃、陶瓷、水泥以及塑料、纤维和橡胶则分别安排在必修1的第四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选修5的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中有关材料部分进行教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则分散到必修1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必修2中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进行讲解。此做法优点是节省时间,将本模块教学内容分散到其他教材中进行,既对其他模块的教学任务没有过多负担,又增加了可拓展的内容;既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又对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
41、质量的积极作用,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做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本模块学分认定要与其他模块一同进行;二是打乱了本模块“大胆凸现社会生活问题中心” 的课程设计取向,使本模块围绕的生存环境、健康饮食、生活中的材料、生活能源、安全使用化学品等生活中的问题一级主题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如果设计不妥则不能很好的达到模块的三维教学目标。即:3. 安排在必修1、必修2、选修4、选修5后进行高三第一学期天津市2006年暑期进行的高中课改,大部分学校都是按照此种顺序安排的课程,这种安排的优点比较显著。一是学生学科和综合知识贮备充足,化学知识的教学能够很顺畅进行,探究活动的安排也能够充分展开
42、,对综合应用内容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本安排的不足之处是造成部分教师教学负担过重。高二年级开始文、理分班,文科的学生要学习化学与生活,而理科的学生按顺序应该学习化学反应原理。一些学校的教师如果既教文科班课,又教理科班课,则人为造成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另外,学生、教师从高三年级开始就有尽快完成新课开始高考复习的心理,所以部分教师对本模块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探究、调研等,造成要求形同虚设。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化学教科书(全套 人教版)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化学教科书(上下册 人教版)3王磊、胡久华主编,必修课教与学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磊、刘克文、支瑶等主
43、编,选修课教与学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使用探讨山西省临汾二中 高婷 前几天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提到的“会学习的教师不只要有一桶水,还必须是活水”的话让我想起了以前常提的一句话老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尤其是处于新课改第一年的我,对于很陌生的新教材“如何用?怎么用?用多少?”。新课改的亲身经历再结合研究生期间学习的相关新课改理论、新教育理念使我对于如何使用新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首先,以课标为基准。新课改改变了以往一套人教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实施了一套课标三套教材的现状。最早实施课改的山东地区出现了三套新教材、一套旧教材同时教的现状,最
44、后出现了教师累学生累的境况。在我们实施课改的第一年,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境况,教师对化学必修模块知识过多的扩充,导致了学生厌学化学的现状。国庆图画展中的一幅漫画中,学生看到满黑板的化学符号元素名称化学理论时头晕脑涨的图像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如何改变老师害怕学生吃不饱最后导致学生被填怕的现状呢?以课标为基准。作为教材的处理者我们不应该“教教材”而是要“结合课标用教材”,在教学中结合课标中的要求借鉴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包括对教学内容前后编排、对知识框架进行适当调整,对教学内容的难度把握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新教材中添加的内容难度的把握要严格按照课标的难度要求。例如在化学平衡常数、电离
45、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等出现在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中的科学视野中,而在课标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对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都没有要求,只是出现“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科学视野栏目出现的相关内容只是对化学平衡理论在溶液中应用的简单介绍,以及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溶度积的具体计算没有做要求,只是列举出常见物质的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我在处理这一内容时通过学生阅读相关表格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大小和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以及不同温度下常数的不同以加强化学平衡移动理论的理解。其次,适当增删内容,提高学生
46、学习化学的兴趣。课标版的三套不同教材首次都出版于2004年,使用期间有过不同层次的修改,但是大多对教材的内容修改较少,时代性较差一些。同时由于有单独设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这两模块将化学中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单独编成选修教材,使得其他必修选修模块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少。尤其是高中理科所必修的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理论知识集中难度较大,而与日常生活关联较少。比较枯燥的化学理论学习减弱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材内容的陈旧、日常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缺乏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符合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的总体目标相违背。化学要与时俱进,增加时代性生活性较强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文科生的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大量添加时代性、生活性的知识。例如在保护大气质量、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