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问答题复习材料【三级诊疗技能部分(知识题)】一、在对该求援者进行心理咨询时,怎样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三级技能P4-5,新P5-6,)1.该求援者积极提出的求援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测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能够依据心理测评成果的初步分析发觉问题,进行谈话。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深入诊疗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二、在咨询中应防止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三级技能P12)1、防止提问“为何”的问题。2、防止多重选择性问题。3、防止多重问题。 4、防止修饰性反问。 5、防止责怪性问题。 6、防止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
2、求援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标准?(三级技能P12,新P13)1.适合求援者的接收能力,符合求援者的兴趣。2.对求援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援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核心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援者的深层病因故意义。5.对求援者症状的判别诊疗故意义。6.对变化求援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协助求援者改进认知和正确了解问题有协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有效实行的核心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援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四、与该求援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三级技能P13,新P13-14)1.
3、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防止失误。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制止或转移该求援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援者的误解。五、怎样对该求援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三级技能P26-29,新P25-28)1.依照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标准,可知该求援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标准;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2.从求援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援者体现出强烈的
4、求治愿望而积极求医。3.从求援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援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处理。【三级咨询技能部分(知识题)】一、在咨询时,怎样和求援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三级技能P53,新P52)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2、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措施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二、针对求援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三级技能P60-61,新P63-64)正确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如下几点: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
5、的参考框架而进入求援者的参考框架。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体现共情要因人而异。4、体现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体现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体现共情应考虑到求援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三、怎样和该求援者约定咨询目标? (三级技能P63-75,新P68-77)1首先向该求援者简介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标准。2依照咨询目标的有效特性,按照属于心理学范围的、积极的、详细(量化)的、可行的、可评定的、双方接收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约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约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援者单方制定。4当求援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援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后
6、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能够进行修改。四、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性与求援者约定咨询目标?(三级技能P68,新P72)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援者共同约定1. 详细2. 可行3. 积极4双方能够接收5属于心理学性质6能够评定7. 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能够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约定。五、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容?(三级技能P68,新P72)1.详细 2.可行 3.能够评定 4.积极 5.双方能够接收 6.属于心理学性质 7.多层次统一 六、针对该求援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重要内容。(三级技能P73,新P81-82)1、
7、诊疗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2)进行心理诊疗(3)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行方案2、咨询阶段:协助求援者变化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3、巩固阶段:(1)布置家庭作业(2)约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3)做好咨询的回忆总结(4)巩固咨询成果(5)做好追踪研究七、怎样和该求援者约定咨询方案?(三级技能P74-75,新P82-84)1首先向该求援者简介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标准。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措施、评定、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量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约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约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援者单方制定。4最后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
8、认可,能够进行修改。八、咨询时与求援者约定的咨询方案重要包括什么内容?(三级技能P75,新P82-83) 包括如下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详细措施、过程和原理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伎俩6、咨询的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阐明九、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和求援者的常见矛盾。(三级技能P87-88,新P107-108) 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反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援者身上存在的矛盾。2、常见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十、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三级技能P88,新P
9、109)1、要有事实依据。2、防止个人发泄。3、防止无情袭击。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十一、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标是什么? (三级技能P87,新P108)1促进该求援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2激励该求援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该求援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4促进该求援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5给该求援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十二、简述阻抗的体现形式。(三级技能P98-104,新P161-163)1、阻抗是求援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10、,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2、体现形式:(1)发言程度上的阻抗,包括缄默、赘言等。(2)发言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3)发言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后暴露等。(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十三、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级技能P101-104,新P163-165)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援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2阻抗来自于功效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援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援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3阻抗来自于反抗咨询或咨询
11、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援者只具备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援者具备想证明自己与众不一样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援者并不具备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十四、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 (三级技能P111,新P125-126)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的行为成果(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4、实行强化5、追踪强化十五、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三级技能P112,新P125)1、行为主义以为一个习得行为假如得以连续,一定是被它的成果所强化。2、假如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
12、种措施就是阳性强化法。十六、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三级技能P111-112,新P126-127)1、靶目标越详细越好,应当能够客观测量与分析。2、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3、当求援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予以强化。4、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援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十七、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三级技能P115,新P132-141)1、心理诊疗阶段:寻找求援者的不合理信念。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自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2)求援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3)只有变化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1)与
13、不合理信念辩论。(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4)其他措施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十八、假如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三级技能P121, 新P132)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个心理治疗理论和措施,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变化求援者的非理性观念,处理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成果。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变化不合理的信念来变化、控制情绪及行为成果。十九、对本案例进行效
14、果评定,心理咨询师应当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三级技能P133,新P171-172)咨询成果的评定能够从如下几个维度进行:求援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求援者社会生活适应情况变化的客观现实。求援者周围人士的评定。求援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成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评定。二十、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定的时间和措施怎样把握? (三级技能P133,新P171-172)1对咨询效果评定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定;(2)在咨询结束前评定;(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定。2对咨询效果评定的措施:(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成果进行评定;(2)依照该求援者自我报告进行评定;(3)依照该求援者家人、朋友
15、、同事的报告进行评定;(4)依照该求援者社会生活适应情况的变化程度进行评定;(5)依照咨询师对该求援者各方面的观测进行评定。二十一、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个措施,其有效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三级技能P136,新无提到)1、咨询师与求援者之间建立的友好、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2、求援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措施。4、咨询师自身的特性。5、促进求援者的认知变化、情绪调整、行为改进。二十二、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三级技能P136,新无提到)1、宣泄疏导求援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2、激励求援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引。3、打听求援者的潜意识
16、并使求援者领悟。4、协助求援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6、协助求援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二十三、咨询对象一般应具备的特性有哪些? (三级技能P143,新P177)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适宜4、人格正常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二十四、假如心理咨询师缺乏协助此类求援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三级技能146,新P181)1、咨询师如发觉自己与该求援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首先征求该求援者的意见,向其阐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3、向该助者简介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4
17、、向新咨询师简介该求援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6、不能在该求援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措施、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案例有关问题(三级部分)】一、对该求援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阐明理由?(三级技能P14)1对该求援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性,也能够作为判别精神病的依据。2对该求援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性。3对该求援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4对该求援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5对该求援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二、还应搜集该求援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8、三级技能P9、P15-16, 新P10、P15-16)1该求援者的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2该求援者以往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3该求援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4该求援者对将来的希望。5该求援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有关情况。6该求援者的生活情况。7该求援者的社会交往情况。8该求援者的娱乐活动。9该求援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10该求援者的家族史。11该求援者的疾病史。12该求援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及心理测验情况。13. 该求援者的家庭组员关系。14该求援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三、对该求援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顿。(三级技能P16)1童年生活经历:(1)吃东西未洗手遭到母亲训斥;(2)身体健康
19、,未患过严重疾病;(3)父母感情融洽;(4)父母管教严肃,做事追求完美。2青少年期情况:(1)兴趣兴趣较少,极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2)大学时因同学患肝炎而担心被传染;(3)没有要好的朋友;(4)学习、就业很顺利。四、对该求援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效状态进行整顿。(三级技能P17)对该求援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整顿:1、精神状态:担心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2、生理功效变化:即躯体异常感觉:心慌、脖子僵硬、疲劳、食欲和睡眠问题3、社会功效情况:妨碍求援者恋爱、工作受到影响、 影响人际交往五、为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需对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临床资料相互印证比较,请将本案例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整
20、顿。(三级技能P23,新P22)1、求援者的主诉:近一年多焦虑、担心,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伴失眠2、家眷报告:求援者家庭优越,从小教育严格,懂事听话。性格较内向、胆小怕事,追求完美。学习成绩优良。3、摄入性谈话:(1)求援者一年前失恋,快毕业了,论文没有写完。骨折、耳聋、掉头发,什么都干不下去,失眠,一天睡两三个小时。(2)感到毕业渺茫,没心思找工作。(3)亲朋好友不能帮忙。最想处理的问题是治好病,准期毕业。4、临床观测:求援者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绪清楚,有礼貌。5、心理测验:SAS:70,重度焦虑EPQ粗分T分P840E735N2070L640EPQ的成果:经典内向、经典情绪不稳定SC
21、L-90的成果:躯体化3.8、抑郁3.2、焦虑3.9、敌对2.56、其他。六、一般心理问题的诊疗依据举例:对该求援者的诊疗是:一般心理问题。诊疗依据:1.依照病与非病的三标准,该求援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积极就医,并且没有体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能够排除精神病。2.因为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懊悔、自责、担心、焦虑。3.不良情绪连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4.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称程度的理智控制下,一直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5.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起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七、严重心理问题的诊疗依据举例:诊疗:严重心理问题。诊疗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标准,排除精神病。2、症状体现: 重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懊悔、委屈、生气、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重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因为现实性冲突所引起。5、病程:症状连续时间长,六个月左右。6、严重程度:求援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效,有泛化、回避出现。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