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线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基于广州与其他城市的对比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6007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线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基于广州与其他城市的对比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线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基于广州与其他城市的对比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线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基于广州与其他城市的对比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7期(总第612期)区 域 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NO.7,2023General NO.612一、引言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是目前国内经济社会活动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对于在经济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业,四大一线城市也同样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文通过与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比较,试图找出广州金融业与上述三大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进而提出促进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广州金融业发展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毅成(2015)从经济总量的扩张、产业结构的变动、行政规划的带

2、动等不同视角,解释特大城市间金融发展差异化存在的客观原因,研究发现上海、北京、深圳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邱亿通(2017)认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是广州实现绿色发展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州金融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周权雄(2019)借鉴世界三大湾区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客观分析广州金融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并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培育金融交易平台和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林瑶鹏(2020)探讨金融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广州金融业的发展,认为广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异质性、创新集聚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功能分工研究”(2019A1

3、51501209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湾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研究”(2023GZYB60)。收稿日期:2023-06-15作者简介:谢丽娟,女,江西于都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供职于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丁焕峰,男,湖北孝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供职于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一线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基于广州与其他城市的对比视角谢丽娟1,2丁焕峰1(1.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1442;2.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521)摘要:得益于率先改革和对外开放,广州金融业发展长

4、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然而,近些年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对比发现,广州金融业发展大部分指标处于下风,而且差距尚在继续扩大。文章从金融业产值、金融总部企业、金融交易平台、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金融功能区和金融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比较四大一线城市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并从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完善金融发展措施等三方面提出未来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一线城市;金融业;金融科技;高层次人才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77(2023)07-0079-07-79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实务州应进一步推动金融

5、科技改革,加强金融科技研发,提升金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梁小敏和肖邵方(2021)选择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环境和商业环境三个维度对各城市的投融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广州金融业的发展能级、金融集聚水平相对较低。本文以四大一线城市金融业发展比较为视角,系统研究和探讨金融业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作用,研究表明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建设全国性金融交易平台、培育优质企业上市、科学推进金融功能区建设、提升本土金融企业竞争力和注重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是一线城市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一是分析了广州与京、沪、深城市金融业发展的主

6、要差距;二是揭示了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金融业相对落后的原因;三是提出了促进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二、广州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得益于改革开放,金融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2 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 2569.15 亿元,占 GDP 的9.2%,同比增长4.1%,实现税收超520亿元,经济支撑作用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提升广州的存贷款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2022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8万亿元,达到80495.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7万亿元,达到78640.85亿元。信贷资金为广

7、州支柱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外贸进出口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对广州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提高。(二)资本市场稳健发展1993年,珠江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是较早登陆 A 股的广州上市公司。截至 2022 年末,广州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总数增至244家,总市值达到3万亿元,其中境内A股上市企业145家,总市值1.98万亿元;当年新增A股上市企业15家。在国内A股市场和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广州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方面也卓有成效。广州是我国较早申请新三板挂牌试点的城市之一,2015年,广州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100家,累计达到179家,

8、总市值达到625亿元。截至2022年,广州市新三板挂牌公司228家,累计发行融资221.76亿元。广州地区信用债累计发行规模4913.92亿元。广州市累计证券交易额达到23.66万亿元,同比增长9.54%,其中,股票交易额13.08万亿元,同比下降11.3%。广州市期货营业部累计代理交易额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三)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实现突破2012年,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成立,累计挂牌企业135家,全部为广州地区的企业。同年,经重新整合的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取,成为广东(除深圳市外)唯一合法的区域性股权运营机构,并且落户广州,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州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实力,

9、并提升了其全国影响力。截至2022年末,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和展示企业达到24018家,数量跃居全国同类交易所前列,累计融资总规模超过1400亿元,市场规模及业务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此外,广州金融资产交易所、广州航运交易所、广州物流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等市场交易平台也相继成立并稳步运行,大大提升了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截至2022年末,广州碳排放配额的累计成交量约2.6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56亿元,居全国首位,并且成为国内首个配额现货交易额突破50 亿元大关的试点碳市场,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5%。广州期货交易所的设立,弥补了广州缺少全国性重大金融基础设施的短板,极大地提升

10、了广东乃至全国的大宗商品战略安全性(陈颖,2021)。(四)金融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作为国家最早的一批金融开放城市,广州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前沿的先发优势,率先实行金融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较早入驻广州。截至2021年末,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地区设立了71家银行机构,其中营业性机构65家(包括26家外资法人银行分行,9家外国银行分行,30家支行)以及代表处6家。广州地区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2408.46亿元,累计实现盈利16.97亿元。2002年,广州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开办粤港港币支票双向结算业务,迈出了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截至2021年底,广州市累计办理跨境人民

11、币结算业务-80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实务5.71万亿元,占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19%。与港澳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5866.78亿元,占广州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60.6%。国际金融论坛永久落户广州、广州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等基本情况对扩大广州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广州的对外开放形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国际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广州金融业发展与京、沪、深城市的比较在充分肯定广州金融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通过与京、沪、深等城市的比较,更能看出广州与其他一线城市的差距。(一)金融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贡献度比较广州金融业总体规模虽然在国内大城市中居于前列,但与国内金融

12、业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表1所示,以2022年为例,广州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596.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0%,而同一时期,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为8196.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9.7%;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为 8626.3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19.3%;深圳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1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9%。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低于北京10.7个百分点、上海10.3个百分点,深圳6.9个百分点。近年来,金融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2022年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在四个城市中最大,金融业对地方财政收

13、入和地方级税收的占比均超过1/5。金融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经济结构中占比较高、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产业。2022年上海金融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速1.5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9.3%,金融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2022年深圳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13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5.9%,占全市总税收的25%左右,居各行业首位。从金融业对深圳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深圳金融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二)金融总部企业与本土金融机构综合实力比较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广州金融机构法人数量偏少,资产规模、综合实力等指标差距较大。表22022年广州市与京、沪、深

14、持牌金融机构比较指标持牌金融机构(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家)广州32959北京900800上海1736400深圳713200以珠江三角洲区域内的广州与深圳两个中心城市对比来看,如表2所示,2022年,深圳市拥有持牌金融机构达到713家,其中银行业法人机构35家,银行机构资产总额为12.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三位;保险业法人机构27家,总资产6.4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二位;证券业法人机构22家,总资产2.22万亿元;深圳市金融业总资产超过20万亿元。深圳市金融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广州除了持牌金融机构少于北京、上海、深圳外,还缺少知名度大、资金实力雄厚的本土法人金融机构。深圳的

15、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均已进入全球500强企业。广州本土金融企业实力相对较弱,行业知名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广州的金融总部企业与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也存在差距。截至2022年末,北京总部级法人金融机构突破900家,金融资产总量占全国一半。北京地区拥有法人银行机构124家、证券公司18家、期货公司19家、基金管理公司36家(北京注册21家)、保险总公司44家。在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中,北京不仅金融业发展程度高,而且金融业总部企表1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金融业增加值比较城市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指标年份金融业增加值(亿元)占GDP(%)金融业增加值(亿元)占GDP(%)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16、占GDP(%)金融业增加值(亿元)占GDP(%)20151628.719.04365.5019.04052.2616.22542.8214.520161800.409.24267.0017.14762.5017.32876.8914.820171998.769.34634.5016.65330.5417.73059.9813.620182079.469.15951.3018.05781.6317.03067.6312.720192041.878.66544.8018.56600.6017.33667.6313.620202234.068.97188.019.97166.2618.54189.6

17、315.120222596.29.08196.719.78626.319.35138.015.9-81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实务业集聚数量多,金融机构实力领先、竞争力强。截至2021年末,上海拥有207家银行法人机构、保险法人机构57家、总部设在上海的证券公司31家、期货公司35家、基金公司61家,外资代表处39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多类主要金融机构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以此构成了全国重要的金融市场主体“方阵”。截至2022年末,上海拥有的外资金融机构539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三)交易平台建设与金融中心功能作

18、用比较在京、沪、广、深四大城市中,广州现有的全国性的金融交易中心和全国性的投融资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而上海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拥有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拥有北京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受交易品种所限,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广州金融业发展在总体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等方面相对落后,广州金融业综合实力与京、沪、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010年,北京市成立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2013年1月,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揭牌运营,继上海、深圳之后,北京成为第三个具有全国资本市场交易功能的城市。随着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全

19、面建设和运营管理机构的正式落地,北京金融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因此不断提升,从而也极大增强了知名机构、优质企业、先进技术和金融人才、金融资本的聚集与融合。2021年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注册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市金融业发展基础设施。上海除了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外,还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等。由于全国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优势突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得到显著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上海各类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25%左右,其中保险资产管理规模、公募基金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已超过 30%。2022 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

20、额达到2932.98万亿元,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千亿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达到7家,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较为完备的城市之一。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金融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2022年,深圳证券市场成交金额达到194.04万亿,其中股票成交金额达到128.25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三。截至2022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74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32.42万亿元。深圳辖区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超过 13 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5%。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展成效显著,已进入全国金融资产交易所前列。(四)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与企业上市数量比较截至2022年末,

21、广州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总共有218家,其中在A股上市的企业145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近1.98万亿元。根据国内城市排名,从上市企业数量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均排在广州前面,其中北京市A股上市企业总数为460家,位列全国城市首位。上海、深圳A股上市企业分别为422家和405家,分列二、三位。杭州、苏州跻身前五,两市A股上市企业分别为215家和198家,均超过了广州,广州A股上市企业数约为杭州的67.4%、苏州的73.2%。从各城市A股上市企业数量增长情况看,如表3所示,20172022年,深圳增加132家,上海增加143家,北京增加154家,杭州增加86家,苏州增加94家,广州增

22、加48家。显然,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内GDP总量前四的特大城市,上市企业数量增长情况已经落后于部分国内发展较好的城市。这与广州的城市地位不匹配,也极大影响和制约了广州金融业的良性发展。表3国内主要城市A股上市企业情况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广州2017年上市企业(家)30627927312910497总市值(万亿元)17.075.676.541.920.821.742018年上市企业(家)31628728513210899总市值(万亿元)14.524.695.421.360.601.222019年上市企业(家)346308299146120111总市值(万亿元)17.246.068.

23、152.040.861.632022年上市企业(家)460422405215198145总市值(万亿元)21.1612.4216.368.191.083.28近年来,各地在发动组织科创板上市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从而促进了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上海、北京、苏州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数量上占据了前三位,其中上海81家,北京69-82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实务家,苏州48家。深圳、杭州、合肥、成都分别位居第四至第七位,广州排名第八,只有1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在创业板上市数量上,广州排在第六位,与国内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广州在高科技企业、高成长创业

24、型企业方面都有许多代表性企业,但在组织这些企业上市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五)功能区建设与金融业对外开放比较国内金融业较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金融功能区都相对集中,而且成效比较显著。北京市主要是集中力量打造北京金融街和北京商务中心区,着力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国家级金融机构、区域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进驻。2022年末,北京金融街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近1900家,总部企业达到175家;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132.7万亿元,超过全国金融资产规模的1/3;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约3279亿元,约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40%。北京中央商务中心区集聚了5万多家企

25、业、10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还有455家总部企业和238家高端领域龙头企业,就业人数已超过40万人,产值超过1600亿元,已成为全球排名前列的顶级商务中心区。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50多栋金融大厦,集聚了87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等交易所,形成了较完备的金融体系。此外,还集中了国内50%以上的外资法人银行、外资私募机构以及资管机构,吸引了 115 家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总部。2022年,陆家嘴经济总量超6300亿元,其中金融业增加值约占上海金融业的一半。陆家嘴已经成为国际一流的金融城,

26、并且正在打造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世界级金融功能集聚高地。深圳福田中央商务区是位居国内综合实力第三的中央商务区。该区作为深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核心商务区,总部经济集聚优势显著,集聚了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14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总部或分支机构,这里还集聚了超过深圳全市50%的风险投资机构、70%的物流总部和70%以上的工业设计总部,历年培育上市企业120余家。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位于福田区,这里集中了深圳70%的持牌金融总部机构,总数达到265家。2022年,福田中央商务区已集聚总部企业428家,世界500强企业170家。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2000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近一

27、半;辖区金融业完成税收近千亿元,占深圳全市金融业税收的比重达64.7%。金融业支柱地位凸显,引擎作用强劲,是深圳名副其实的金融核心区域。广州市金融集聚成效较为显著的区域是天河中央商务区。目前,天河中央商务区聚集了120家总部企业,超过200个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有33家外资银行地区总部。从持牌金融机构集聚数量、金融业增加值等指标看,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与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和深圳福田中央商务区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六)金融业转型升级与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比较京、沪、深等城市抓住金融科技这一技术变革的后发优势,通过发展金融科技进而推动金融业改革转型、构筑普惠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

28、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国内金融科技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根据 2022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 显示,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广州排名全球第十四位,在国内上榜城市中排名第五。北京市已经明确提出金融科技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金融科技创新与服务中心,从而形成“首都特色、全国辐射、国内示范、国际标准”的金融科技创新示范体系。上海市金融科技的发展目标则是力图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打造全球最优金融科技生态圈,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打造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人才汇集高地和标准形

29、成高地以及监管创新试验区。深圳市把金融科技作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推进深港合作的重要内容,提出力争在3年内将深圳市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金融科技示范区,在5年内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启示:必须认真剖析广州金融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尽快制定并出台广州市金融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明确金融科技发展的目标、定位、方向、任务与措施,以确保广州市金融科技良性发-83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实务展,持续提升广州金融科技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北京、上海、深圳拥有多家全国性或区域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集聚了大量的金融业总部企业,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靠前,无论是商业

30、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由此也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高端金融人才。北京市一直非常重视金融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2011年启动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2015年北京市金融局等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人才发展的意见,开展金融高级人才奖励资助、金融人才培训项目,不断加强对金融人才工作的统筹组织。截至2021年底,北京金融街人才总数达到23.69万人,近2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2022年北京市金融人才数量居全国第一,高端金融人才数量也是全国首位。由于金融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人

31、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深入实施“金才工程”,重点吸引和培育海外金才、领军金才、青年金才三类人才,金融人才培养开发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政策不断完善。上海市金融人才整体学历水平居全国首位。2022年,上海市金融从业人员已达47万人,核发的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证已达5万份,引进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深圳市人社局官网数据显示,近年来深圳市引进海归人数不断增加,其中金融业成为在深圳就业海归较为青睐的行业。深圳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大学毕业生,也吸引了许多海外留学生。深圳市金融从业人员总数超过了杭州和广州,紧随上海和北京,位居国内城市第三位。综合考察评估和比较的结果显示,广州在吸

32、引金融高端人才方面,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虽然近年来广州加大了金融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并且从2014年开始出台了 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截至2020年度累计评出近2000名高层次金融人才,但属于新引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所占比例不高。从已明确的新引进人才看,2015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累计评出1104名高层次金融人才,其中新引进人才108名,占全部高层次金融人才的9.78%。可见,广州在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四、促进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根据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业比较,结合广州金融业发展的优势,提升广州金融业发展质

33、量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营造良好股权投资环境,做强私募股权区域市场广州已经具备较好的股权投资环境。广州既有实体产业基础好、创新创业企业扎堆等优势,也有金融机构集中、社会资本集聚等优势,支撑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比较充分。广州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有优势,扬长避短,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扶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做强做大私募股权区域市场。依照做强实力、做大规模的思路,广州应进一步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环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在广州市落户,全力打造风险投资之都。积极探索基金份额转让交易,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募投管理全流程服务,建

34、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私募股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广州实体经济,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平台效应,促进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引导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广州市企业和项目发展。(二)推动金融科技加快发展,促进传统金融转型升级广州必须紧紧抓住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机融合、推进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金融创新联动发展的重大机遇,结合当前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动态和监管现状,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广州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政策指引和统筹协调,厘清金融科技业务边界和责任划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对标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较好的先进城市,加快构筑系统性的金融科

35、技地方性法规,完善金融科技监管办法与措-84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实务施,为金融科技企业合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桂成等,2022)。(三)完善金融发展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广州金融特色根据世界先进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金融中心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打造自身特色,做强、做大、做优自己的金融特色。1.全力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对标国内金融业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深圳以及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较快的杭州、成都等城市,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城市促进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找差距、补短板,进一步完善金融业扶持政策。参照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对广州市已经实施了多年的金融业发展奖励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36、充实和完善,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广州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广州金融创新奖和金融科技专项奖,对金融改革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成果显著的金融企业、金融监管机构和有关人员,特别是对广州重点发展的私募股权投资、期货交易市场、绿色金融、航运金融等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者,应加大奖励力度。2.扶持广州本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广州必须积极培育扶持本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进而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积极支持市属金融机构加快业务发展,推动其提高战略定位,对标国内成功金融企业,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通过扩充资本金,或鼓励和支持市属金融企业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

37、股等综合改革,鼓励市属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相互持股,将市属金融机构发展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率良好、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金融企业。3.引进和培育金融高级专业人才。人才是金融改革发展和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条件,国际金融、现代金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具有足够的国际金融和现代金融知识与技能的金融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广州金融改革、创新和进一步开放及整个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高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引进、培养高端金融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王知桂和陈家敏,2023)。制定完善的金融人才保障机制,实施便利化支持政策。

38、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保障机制,重点研究并落实高端金融人才户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生活质量、幸福感、法律保障和人文环境等配套政策,通过各种扶持保障机制,吸引海内外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广州,为广州金融业发展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宋毅成.我国特大城市金融差异化发展研究 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2邱亿通.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探索绿色金融“广州模式”J.清华金融评论,2017,47(10):31-33.3周权雄.国际湾区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及对广州的启示 J.探求,2019,254(02):24-30.4林瑶鹏.浅析以金融科技创新推动广州金融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J.商讯,2020(21):72+74.5梁小敏,肖邵方.广州市金融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J.新经济,2021,548(12):16-25.6陈颖.广州将建商品期货交割中心 N.南方日报,2021-11-03(A01).7桂成,高昂,唐栋,等.科技金融投入、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J.区域金融研究,2022(1):67-74.8王知桂,陈家敏.人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U”型关系 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3,36(2):60-77.(责任编辑:肖丹然)(校对:潘玉黄颖)-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