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祖国为师:叶荣钟与中国现代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5011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祖国为师:叶荣钟与中国现代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祖国为师:叶荣钟与中国现代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祖国为师:叶荣钟与中国现代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现代中文学刊陈仪:基层政治,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1944年;林天明:改进基层政治经济谭,个人刊,1944年;南京特别市执行委员会组训处编:中国国民党基层组织法规辑要,南京特别市执行委员会组训处印,1 9 4 6 年等。3程凯“群众创造”的经验与问题一一以“穷人乐)方向”为案例人间思想(第五辑):新人土地国家,台北:人间出版社,2 0 1 6 年。4胡宜:送医下乡:现代中国的疾病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 1 年。5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6沙、付蔷:实践中的人民性:“送戏下乡”与“群众艺人”的主体性一2 0

2、 世纪6 0 年代社会主义农村的戏曲民族志,开放时代2 0 1 8 年第5 期,第66一7 6 页;周晨书:“十七年”农村电影放映再审视:放映员的身体作为媒介,当代电影2 0 1 9 年第1 0 期,第5 4 一5 9 页。7参见张慧瑜:基层传播的理论来源与历史实践以2 0 世纪4 0 年代 解放日报)改版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核心,现代中文学刊2022年第3 期,第2 3 页。8、9、1 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第8 5 1 页;第8 6 1 页;第8 6 4 页。11程凯:从革命主体论及历史、现实的辩证关

3、系看讲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 0 2 2 年第5 期,第1 一2页。12、1 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第8 6 4 页;第8 6 6 页。14关于组织起来的分析,可以参见常利兵: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一一新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宏观机制及在地化实践,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 期,第7 2 一9 2 页;罗岗、张炼红、常利兵、毛尖、孙晓忠、朱康、张高领、吴娱玉、李芸、田延、吴明宗:“组织起来”:多学科视野下的乡村经验与历史书写一一关于西沟的阅读与讨论社会史研究2 0 2 2 年第1 期,第2 0 4 一2 3

4、9 页。15、1 6、1 7、1 8、1 9、2 0 毛泽东:组织起来,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年,第9 2 8 页;第9 2 9 页;第9 3 0 页;第9 3 1 页;第9 3 2 一9 3 3 页;第9 3 3 页。21拉瑞汉纳特编:一位富有激情的政治活动家: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李巍等译,济南:齐鲁书社,2 0 0 5 年,第2 5 6 页。22周文龙:周文龙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第1 8 3 页。23林迈可:抗战中的中共,杨重光、郝平译,李效黎校,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 0 0 5 年,第1 0 2 页。24刘佳、胡可等著:

5、抗敌剧社实录(1 9 3 7 一1 9 4 9),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 9 8 7 年。25张慧瑜:从“帐篷话剧”到华北电影队:1 9 3 0 一1940年代晋察冀根据地流动的文化传播实践,国际新闻界2 0 2 2 年第9 期,第2 8 页。26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1 6 年,第5 3 页。27陈乔:火线剧社漫忆,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冀中分会编:火线剧社在冀中,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第2 8 页。28、2 9 宣珍业:怎样教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6 月2 6 日第4 版。以祖国为师:叶荣钟与中国现代性徐秀慧(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

6、研究中心)叶荣钟(1 9 0 0 1 9 7 8)是日据时代台湾文化人中,唯一一个在国民党当局戒严统治时期,留下文字记录指出:台湾的将来只能“向中共认同”,“与八亿之中国人民同其命运”。这是他1974年到美国旅行探亲时写给林庄生的书信中透露的“永年郁积胸中之物”,并为“归台后就不能再写这种信,感到不胜调帐”。2叶荣钟晚年以书写台湾抗日民族运动史而闻名,他在日据时代因担任林献堂的秘书兼通译而参加废除“六三法案”的请愿运动、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担任台湾地方自治联盟的书记长,从事各项文化抗日的政治社会运15现代中文学刊动,这些抗日民族运动的亲身经历成为他晚年“著书留与后人看”的动力。

7、叶荣钟长期被定位“抗日右翼”,但是他与林献堂、蔡培火等地主资产阶级有显著的不同,除了参与政治社会运动,他还希望能借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而来的中国现代性以谋求台湾文化的可能性。中国新文学概观是他面对台湾文化协会左右分裂后,尝试以一己之力介绍五四新文学,他自己也开始介人新旧文学论战。无论是在台湾抗日民族运动史或文学史上,叶荣钟自有其重要的地位。叶荣钟出生在1 8 9 5 年乙未割台后,是典型的兼受新旧文化洗礼的台湾文人。林庄生认为这一世代的文人“汉文素样虽远不如一世,如洪弃生(1 8 6 7 1 9 2 9)、傅锡祺(1 8 7 2 1 9 4 6)林南强(1 8 8 0 1 9 3 9)、林献

8、堂(1 8 8 2 1 9 5 6),但足以作文议论、吟诗叙怀”。3 林庄生忽略了叶荣钟这一世代因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发,他们是日据时期能够运用白话文展现他们对中国现代性思想的共鸣,并且以五四新文化运动追求现代民族国家独立的新思想为师,作为革新台湾文化的方法,相较于父兄辈更能与时俱进,体现一种有别于“遗民”的“新民”思想。叶荣钟早期的作品堕落的诗人前辈的使命中展现他对那些耽溺于“击钵吟”与日本人唱和的媚日的、无所作为的父兄辈的批判。日据时代的“新民”思想源自于中国现代性,而中国现代性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张旭东指出透过五四运动的文化革命“带来的新文化和作为历史主体的“新人。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文化

9、与政治的融会贯通,中国才成为普遍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单位,但不是做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是作为文化主体与价值主体的新的主权国家,加人到世界历史的辩证运动中去”。4 日据时代台湾的文化抗日运动同样也是文化与政治一体化的实践,叶荣钟指出当时从事新文学运动者,“都是些社会运动家,或是抗日的革命份子”,与台湾的文化运动、民族运动有密切的关连。他们大约出生于乙未割台前后而不晚于1 9 1 0 年(1 9 1 0 年出生以后的世代,书面语已经变成日文),较为知名的有:王敏川(1 8 8 9 1 9 4 2)、陈虚谷(1 8 9 1 1965)、蒋渭水(1 8 9 4 1 9 3 1)、赖和(1 8 9 4

10、1943)庄垂胜(1 8 9 7 1 9 6 2)、洪炎秋(1 8 9 9 1980)、张我军(1 9 0 2 1 9 5 5)、朱点人(1 9 0 3 1949)、杨守愚(1 9 0 5 1 9 5 9)、杨云萍(1 9 0 6 2000)、王诗琅(1 9 0 8 1 9 8 4)其中不乏像洪炎秋、庄垂胜和叶荣钟有过日本留学经验者,但他们没有受到日本脱亚入欧的“近代化”(日语,现代化的意思)道路所影响。也有像谢南光(1 9 0 2 1 9 6 9)、许乃昌(1 9 0 7 1 9 7 5)为寻求台湾的解放奔赴祖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从梁启超、孙文、鲁迅以及瞿秋白的思想中汲取革新中国的方法与

11、道路,在报刊上以新旧文学论争、中国社会性质论争、文艺大众化论争等带有文化政治性的议题介人现实的改革。他们皆能洞察帝国主义现代性的剥削本质,批判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同胞的茶毒与压迫,并实际投人到各式各样的社会运动中,坚持走出一条将台湾内在于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的现代性道路。即便是比他们稍后出生,在日据时代用日语写作的吕赫若(1 9 1 4 一1951)、龙瑛宗(1 9 1 1 一1 9 9 9)也跟他们一样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作品中表现“皇民化”体制对台湾人的压迫。日据下的知识份子以中国现代性革故鼎新的道路寻求脱殖民地化企求和回归祖国的视野长期被遮蔽,主要是受到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性论述的笼罩

12、,加上两岸的隔阅,还有近年岛内“去中国化”论述的影响。岛内的“台独”论述的理论资源与知识谱系又长期受日本学界的影响甚大,日本学者藤井省三倡言日本殖民统治使台湾人产生了具有“想像共同体”的台湾意识或国族意识,并以此建构“台湾民族主义”的论述,陈映真与大陆学界都曾提出批判。7 但是,对岛内“台独论述”建构影响深远的若林正丈,他从1 9 8 0 年代以来就有系统地解构中国革命与台湾抗日民族运动史的关系,却没有受到质疑。他在台湾抗日运动史研究一书中想要论证的,无非是国共两党对于光复台湾长期缺乏相应的政策,国民党直到1 9 4 0 年美国可能对日参战后才有所转变,设立了台湾党部,中共受制于第三国际的政策

13、直到开罗会议之后才改变支持“台湾独立”的政策。“若林正丈的潜台词是,如果没有开罗宣言,台湾知识分子寄望于中国革命实现光复台湾的愿望可能不会实现。他着眼于国共两党迟迟没有收复台湾的政策,不过是想强化台湾作为“亚细亚的孤儿”的印象,以推论出台湾人应该寻求“民族自决”的道路。实际上,若林正丈对于台湾人奔赴祖国参与国共两党的研究,只是一些个案研究,对于从1921年到1 9 4 5 年台湾志士在大陆境内设立的4 0多个抗日团体,这些“祖国派”前赴后继的抗日复16现代中文学刊台行动与回归祖国的心理显然不是他关心的议题。他比较感兴趣的是参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地主资产阶级,此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显然跟战后因为

14、国民党的土地改革,地主资产阶级日后大都支持“台独”有关。为了诠释这种“祖国派”有可能走向“台湾民族自决”,他巧妙地挪用总督府警察沿革志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者分为“祖国派”与“待机派”的说法,并选择最早在台湾提倡白话文的黄呈聪(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描述他从“祖国派”变成“待机派”的过程,并诠释“待机”“只靠台湾人的力量根本无法脱离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唯有等待祖国的强大”的意义:中国革命的课题,是所谓拖着旧中国落后社会结构之沉重锁链,同时被逼着不得不随着近代前进,由此可知其情势严峻。(中略)台湾知识分子的精神理念的物质基础是来自于殖民地化,也就是敌人,带来的近代化一一尽管对他们来说这是畸形的发展。

15、这种吊诡的情势到今天依然持续。(中略)待机可能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也可能从民族自决的心理出发,走向民族精神自立的方向。今天,“钓运以来”所要重新厘清改革志向应该是属于后者。9引文最后一句话是他针对1 9 7 0 年代保卫钓鱼岛运动发展方向的论断。若林正丈借此把他对台湾抗日运动史的诠释跨越到1 9 7 0 年代。针对台湾抗日民族运动再兴的“钓运”提出要发扬“台湾的五四精神”,尤其是在乡土文学论战期间,陈映真指出日据时代的乡土文学是“整个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性格中光辉且不可分的一环”,陈少廷也认为日据时代“与抗日运动并进的新文学运动是中国五四运动的一环”,1 对此,若林正丈认为台湾想要等待祖国的强

16、大寻求解放,但因为中国的落后一直未能实现,而接受殖民带来的现代性物质基础与精神理念的台湾知识分子只有走向(台湾)民族自决才有出路。若林正丈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台湾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都是源自“西欧近代思想”民主与科学。他以为现代化只能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路径,对于日本明治维新提出“脱亚人欧”的“近代化”路径缺乏竹内好式的反省。为了建构“台湾民族”自决的学术知识谱系,若林正丈把叶荣钟的史传书定位为抗日运动右派的“文胆”,并且这些历史记忆传承给了1 9 8 0 年代后半在“党外”杂志接力的康宁祥、吴密察等人。1 2 然而,“钓运”世代郑鸿生则指出了当年他们从叶荣钟的抗日运动史中认识了日据时期的历

17、史整体观,“接合上这个藕断丝连的本土抗日民族运动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叶荣钟所追述受到梁启超影响而展开的一系列“以现代形式”来进行的台湾抗日民族运动,他们所秉持的祖国情怀、“民族气节”的精神遗产,是当下台湾面对两岸问题最重要的立足点,可以为我们完成中国民族解放的最后一役一台湾两岸问题的解决,提供香火传承。1 3此一香火就是叶荣钟对台湾“近代化”的看法,是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对抗帝国主义的路径,他在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的凡例开宗明义指出:“台湾近代民族运动以日帝国主义为对象”,“台湾民族运动的目的在脱离日本的羁,以复归祖国怀抱为共同的愿望,待无议论余地”。1 4 叶荣钟的著述,必须放在日据时代知识

18、分子如何参照中国现代性的方案以寻求回归祖国之道,给予重新的评价。对于叶荣钟而言,现代化除了物质基础的建设与欧美的新思潮,还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更生与发展,而不是舍弃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去接受殖民者引进的“现代化”,因为那是为了方便殖民者剥削的现代化。叶荣钟的文史著述,留下许多线索说明:即使是在被迫割让给日本的殖民地时期,台湾知识分子仍旧心怀祖国,以参照中国革命的方法,追求民族文化的更生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性在台湾的支脉。例如他评价台湾民报的功绩是白话文的输入与应用、祖国五四以后的民族精神与思想文化交流,“是台湾对祖国的文化的归宗”“介绍新思想、提倡新文学运动、妇女自觉运动等等,无宁是对祖国的运

19、动亦步亦趋,或者可以说是五四的台湾版”。1 5 可见叶荣钟完全是立足于中国人的立场来评价台湾抗日文化运动的现代性。叶荣钟身为日据时期台湾政治社会运动的参与者跟见证者,而得以在1 9 7 0 年完成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1 9 7 0 年在自立晚报连载时被大量删改,1 9 7 1 年出版时被迫与蔡培火、吴三连等五人联名改题名为台湾民族运动史。叶荣钟这部5 0 万多字的抗日运动史只花费了三年的写作时间,其实早在1 9 6 0 年出版的林献堂先生年谱就已经透过大量的“谨按”留下他对日据时代的历史批注,并陆续写作重要的历史人物传记(后集结为台湾人物群像),1968年完成日据下台湾大事年表后开始运动

20、史的写作。这些史传书写的基础,还奠基在他17现代中文学刊1960年代以政治经济学方法撰写的近代台湾金融经济发展史(原题彰化商业银行六十年,1967)。在战后言论管制、台湾殖民地的历史还被视为禁忌的“戒严”时期,他就企图对日据时代台湾的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展开全面性地梳理。叶荣钟对各种运动的评价展现出他以参照祖国新文化运动革新台湾的思想叶荣钟在叙述文化协会的活动时,特别推崇庄垂胜的中央书局以及蒋渭水的文化书局,他提到庄垂胜在北平、上海接触到五四运动后苗壮蓬勃的新文化空气与出版界的黄金时代,“就决心要办一间书局来介绍中国的书籍给台湾的智识阶级”。1 6 叶荣钟评论说:“在输入中文书籍这一点,对于

21、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与用中国人的眼光去接受新思潮、新文化的意义上是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1 7 对此“中国人的眼光”,他解释说:把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潮流导入这个和祖国隔绝已久(台湾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祖国隔绝的事实并不自日本据台起,在清廷统治下的台湾读书人,绝大多数只知有科举而不知有所谓思想学术)的台湾,这一点虽然不能说全系这两家书局的功劳(透过留学生的媒介也很有力),但至少是应予以相当的评价的。18叶荣钟认为台湾文化协会提升台湾文化的方法与目的,不仅要在日本统治者下“维系斯文于一线”,还要自翊为中国人接受五四以后的新思潮、新文化,对民族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型与更新。通览叶荣钟在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中

22、对于文化抗日运动群体的评价,也是以“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与用中国人的眼光去接受新思潮、新文化”为准绳的,在他的台湾史传书写中,针对影响台湾文化深远的群体、事件与人物往往以微言大义之笔进行春秋之评,并流露了他对社会改革的进步史观。例如他评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致命的弱点”是它的经济基础来源于地主士绅,因此是“含有浓厚的前近代的色彩”。1 9他认为台湾文化协会“不但启发了台湾人的民族的自觉,同时也播下台湾近代化的种子”。2 0“不但对于统治者是一项炽烈的民族运动,而台湾之社会本身,亦发生一种革命作用,就中尤以女子、农民、工人、店员之觉醒,有显著之提高,其他如迷信打破,卫生思想之普及,向学心之鼓励等

23、,均有相当影响。文学上有新旧文学之论争,在家庭有新旧思想之争辩。”2 1 有意思的是,他认为:“台湾议会运动,系受欧美之民族自决与民主主义之影响,而文化协会,则系受祖国三民主义与五四运动之影响较多。”2 2 两者并置来看,叶荣钟将受欧美民族自决与民主主义思潮影响,并且以地主资产阶级为主的议会设置请愿运动视为是“前近代的”,而将祖国三民主义与五四运动影响下的文化协会视为是台湾文化更新的现代性的开端。对比前文提到的若林正丈定义透过日本引进的欧美思潮带来了台湾现代化的开端,深受日本殖民压迫之苦的叶荣钟显然不是这么看的。叶荣钟与陈映真、陈少廷、郑鸿生的思想一脉相承,他们都具有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觉,把五

24、四运动追求中华民族自立的一环定义为中国现代性支脉的台湾文化抗日运动。这种基于民族文化更新思考中国现代性起源的史观,也贯串于叶荣钟关于台湾金融经济史的书写之中,例如他将祖先竿路蓝缕开发台湾形成的大租权补偿公债视为是祖先的遗泽,是创设彰化银行的资本金,是与总督府官营的台湾银行相抗衡的、道地的“民族资本”。他认为彰化银行的设置并非出于日本总督府的恩泽,而是因为出于稳定社会的考量,因为“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尚未成熟,事实上也无需歧视土著资本,假使土著资本没有出路,不但经济开发蒙受阻碍,即治安问题也会受到不良影响”。2 3 这段评价展现了他对于台湾金融资本现代化的民族性的把握。叶荣钟在台湾金融发展史的

25、书写中,最精彩也最令人震惊的片段是在昭和金融恐慌一节描写了后藤新平与铃木公司官商勾结,让铃木公司向官营台湾银行超贷案。徐振国指出这是“日本人以台湾殖民地为根基而形成的派阀政治的运作”,“日本派阀政治其实是传统封建藩国制度衍生而成的产物”。2 4 昭和金融恐慌揭示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虽然标榜“脱亚人欧”“以洋为师”,但是日本帝国主义仍旧延续封建性的体制,导致昭和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萧条后穷兵默武,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叶荣钟对这段史实的叙述,跟他批判嘉南大圳的建设完全是为了糖厂的利益,对当时的农民来说是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完全戳破了美化日本统治的“殖民有功论”。奠基在这样反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民族资本的政

26、治经济学史观,构成了叶荣钟对殖民地台湾社会特殊性的认知,他在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的凡例中指出:学者把近代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的民族运动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是产业全未发达的民族,尚18现代中文学刊无劳动阶级的存在而从事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是产业稍为发达,民族运动系由小资产阶级与知识阶级领导。第三是产业发达,社会上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存在,大资本家投靠帝国主义国,中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协力而运动则由无产阶级领导。台湾近代民族运动无疑地是属于第二种类型,是故左翼的抗日运动与阶级运动均不在叙述之列。2 5凡例这段涉及台湾社会性质的文字,却不见容于以“监修”“联名”出版的蔡培火等人,而在台湾民族运动史

27、中被删除。2 6 叶荣钟认为台湾当时的社会仍属于“近代化”的开端,产业尚未发达、文化普及程度不高,还没有产生与帝国主义合作的大资本家,仍有赖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阶级领导民族运动。加以台湾的反抗运动受台湾总督府严苛的“六三法”“三一法”以及1921年后“法三号”的限制,台湾总督一直拥有律令制定权,武装抗日与左翼运动的空间有限。因此必须采取全民的运动,同时应该先以文化启蒙、培养汉民族意识作为台湾抗日民族运动的急务,这也是叶荣钟之所以对于日据时代最大的抗日团体台湾文化协会左右分裂感到痛心疾首之故。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左右分裂以后,叶荣钟第二次留学东京,获矢内原忠雄的赏识,受业于门下,埋下他晚年书写

28、台湾社会运动史、经济史的契机,但无论是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或是近代台湾金融发展史,虽然引用了矢内原帝国主义下的台湾许多数据或论述,但坚守中华民族意识的史观与矢内原以基督教博爱主义完善殖民地资本主义化的立场构成鲜明的对比。叶荣钟的未刊稿中透露他第二次留学东京时耽读五四新文学作品,相较于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的修业,他更关注祖国的思想革命。完成于1 9 2 9 年底的中国新文学概观可视为他以祖国为师,借鉴以五四新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性经验与思想的例证,并以此介人台湾的新旧文学论争以及文艺大众化等论争,据以实践于与中国命运与共的民族更生的文化启蒙运动之中,谋求台湾文化的发展叶荣钟的文艺观亦奠基于上

29、述他对于台湾社会性质的看法,1 9 3 0 年代初他在南音杂志之所以提出超越贵族与平民的“第三文学”论,正是基于他对殖民地台湾社会性质的思考,“第三文学”论主要是基于弱小民族如何以全民运动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论述,与他在南音上的文艺时评、随笔以及战后台湾史传书写的史观都是一以贯之的。其中一篇关于鲁迅的消息显示了他对鲁迅连结日本左翼文化人反抗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动向的关注。叶荣钟的散文半壁书斋随笔,包括民俗、文化、教育和时评等诸多涉及台湾集体记忆的层面,可以跟他的关于政治、经济的历史书写互相参照。他在台湾人物群像中对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前贤的历史评价,也展现了他以民族大义月旦人物的春秋笔法。叶荣钟的日记,

30、特别是旅行的日记,往往是带着实录意识而作的。譬如1 9 4 6年的日记,记录了由丘念台倡议组织的台湾光复致敬团到大陆参访的实录过程,有助我们了解光复后国民党接收台湾、国共内战期间多方政治势力角力的复杂性。他的书信中,特别是1 9 7 4 年在美国写给林庄生那两封关于台湾未来的出路的书信,呈现了他一生都在思索如何为人民谋福让以及台湾何去何从的问题。1 9 7 4 年的书信中从中国的经济国力、国际局势分析台湾前途在于认同中共,提出与八亿中国人同其命运的思考,说明叶荣钟一生高度关注中国革命的现代性。以祖国为师,贯穿了他一生的思考,他的文史著述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资产,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视野,重新思考日

31、据时代以来的台湾知识分子如何参照中国革命的现代性经验。以面对台湾光复前后新旧殖民主义带来的与祖国分断的历史问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乙未割台以来台湾回归祖国思潮之史料整理与研究(1 8 9 5 2 0 2 2)(2 2 JJD750017)阶段性成果门注释:1叶荣钟1 9 7 4 年7 月1 7 致林庄生书信,收入叶荣钟:叶荣钟全集6 叶荣钟日记(下),叶光南、叶芸芸主编,台中:晨星出版社,2 0 0 2 年,第1 2 0 7、1 2 0 8 页。2叶荣钟1 9 7 4 年8 月1 2 日致林庄生书信,叶荣钟:叶荣钟全集6 叶荣钟日记(下),第1 2 0 9 页。3林庄生

32、:怀树又怀人:我的父亲庄垂胜、他的朋友及那个时代,台北:玉山社,2 0 1 7 年,第3 1 6 页。4张旭东:“五四”与中国现代性文化的激进诠释学,现代中文学刊2 0 0 9 年第1 期。5叶荣钟:台湾文化协会,叶荣钟全集1 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下),叶芸芸、蓝博洲主编,台中:晨星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7 7 页。6藤井省三:台湾文学史概说,贺昌盛译,华文文学2 0 1 4 年第2 期。藤井省三:台湾文学这一百年,张季琳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 0 0 4 年,第2 8 7 页。7详见朱立立:殖民体制下的“台湾民族主义”19现代中文学刊从藤井省三的(台湾文学这一百年及相关论争

33、谈起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0 8 年第1 1 期。8台共关于“台湾独立”的政策受限于第三国际的组织关系,先求脱离日本的统治而后回归中国,此点近年国内学界关注台共抗日史实研究已大有进展,可参见徐康、吴艺媒编著:台湾共产党抗日史实,北京:台海出版社,2 0 1 5 年。9、1 0、1 1 若林正丈:黄呈聪抱持“待机”之意涵日本统治下台湾知识分子的抗日民族思想,台湾抗日运动史研究,台北:大家/远足文化,2 0 2 0 年,第2 1 0 页;第1 6 7、1 6 8 页;第1 6 9 页。12若林正丈:叶荣钟的“述史”之志一一晚年书写活动试论,台湾抗日运动史研究,第4 6 0 页。13郑鸿

34、生: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的时代意义代序,叶荣钟选集政经卷,叶芸芸、徐振国编选,台北:人间出版社,2 0 1 5 年,第3 一1 5 页。14叶荣钟:凡例,叶荣钟全集1 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上),第1 9 页。15叶荣钟:台湾人的喉舌一一台湾民报,叶荣钟全集1 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下),第6 1 2 页。16、1 7、1 8 叶荣钟:台湾文化协会,第3 8 1 页;第381页;第3 8 2 页。19叶荣钟:台湾议会请愿运动,叶荣钟全集1 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上),第2 2 3 页。20叶荣钟:台湾文化协会,第3 7 9 页。21叶荣钟:林献堂先生年谱,叶荣钟全集2 台湾人物

35、群像),叶芸芸主编,台中:晨星出版社,2000年,第1 0 5 页22叶荣钟:林献堂先生年谱,第1 0 4 页。23叶荣钟:株式会社彰化银行发,叶荣钟全集8近代台湾金融经济发展史,台中:晨星出版社,2002年,第1 0 5 页。24徐振国:序言,叶荣钟选集政经卷,第182183页。25叶荣钟:凡例,叶荣钟全集1 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上),第1 9 页,26尹章义曾为文说明手稿版、报刊版与单行版台湾民族运动史的比较研究,“四位大老”在单行版台湾民族运动史上修改的痕迹,让我们照见了白色恐怖统治对“解放”与“左翼”等运动的过敏症,并且为我们揭示了叶荣钟继承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史家精神。见尹章义:

36、舍我其谁的史家和客观环境的互动一一手稿本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和报刊本、单行本台湾民族运动史)的比较研究,收入叶荣钟全集1 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下),第6 4 7 一6 7 2 页。稿约现代中文学刊侧重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研究,设有特稿、访谈、演讲、专辑、批评、学术随笔、书评、译文、史料、回应等栏目,欢迎海内外同仁惠稿。注意事项如下:一、论文一般不超过两万字,书评和回应文字不超过一万字为宜(以上均含注释)。译文和史料字数不受限制。内容提要不超过三百字,关键词限三至七个,并附论文题目英译文。引用、注释务请核对无误。注释采用尾注,以1、2、3 等标注,注码须标于标点符号之后,务请严

37、格依照以下格式: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第1 0 页。张旭东:“五四”与中国现代性文化的激进阐释学,现代中文学刊2 0 0 9年第1 期。Theodor W.Adorno,“The Idea of Natural History,Tom Huhn,ed.,TheCambridge Companion to Adorno,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p.103.二、惠稿一式两份,电子稿以Word格式发至:;打印稿寄:200062上海市中山北路3 6 6 3 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中文学刊编辑部。三、三个月未接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学刊编辑部有权删改采用稿,不同意者请特别注明。请勿一稿多投。四、惠稿请告知姓名、单位、电话和通讯地址。一经刊用,即致薄酬。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