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4719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0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 第 4 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ol.25 No.4 2023 年 8 月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ug.2023 收稿日期:2023-01-10 基金项目:2022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研究”(22JDSZ3176);2022 年度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研究”(Y202250991)第一作者简介:金慧燕(1989-),女,浙江宁波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 金慧

2、燕,叶卫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设计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摘要:移情体验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心理学运用的技术手段。当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呈现出方式方法多元、组织分工严密、团队配合专业、网络投放精准、技术远程控制、辐射范围面大、案例成功率高、甄别难度增强等特点。通过对移情体验三大成分的剖析,探究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的主体性需求、自主性选择和社会性机制,可以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教育提供依据、增强师生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提供新的技术路径。关键词:移情体验;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

3、60(2023)04-0113-05 公安机关 2022 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遭受电信诈骗最多的人群中,以 18 岁至 35 岁的年轻人居多,比例超过 50%,受害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及无业人员。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不仅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创建文明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体现。一、移情体验的现实运用状况 移情能力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移情的过程是行为主体不断内化知识的一个过程。理解所学知识是学习的本体目的,在此基础上成为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现实意义。

4、(一)移情体验的基本内涵 移情体验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狄尔泰的“将心比心”,或者日常生活中换位思考的“设身处地”。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将自己和他人站位互移,使人具有能够知觉、体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并通过换位感知现象,对感知到的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采取合乎情理的推理方法。(二)移情体验使用现状 移情体验是体验教育方式的一种,在小学、中学等初等义务性教育阶段中经常使用。搜索高等教育的相关实际应用案例,发现:多与艺术类课程相结合,例如美学赏析课、戏剧课等;缺乏与德育类实际应用课程的结合,例如安全课、普法课等。二、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构建机制 当前大学校园主要存在刷单返利诈骗、虚假

5、投资诈骗、虚假贷款诈骗、虚假购物诈骗、虚假色情诈骗、虚假交易诈骗等六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并呈现出方式方法多元、组织分工严密、团队配合专业、网络投放精114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 准、技术远程控制、辐射范围面大、案例成功率高、甄别难度增强等特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性教育是各个高校都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环,虽然各个高校都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大部分本专科高校仍然把安全防范教育视为一项管理性的工作,以安全保卫部和学生工作部为牵头工作单位,缺乏多维性、发展性和系统性。通过对某市监狱 42 名诈骗犯的个案分析,不难发现在高校电信网络诈骗中运用移情体验视角进行案例分析能够契合研究的

6、理论依据和反诈的现实诉求。因为移情体验不仅从主体方面能够遵循育人规律,让受骗人能够由虚拟关注转向自我更新关注,而且遵循心理规律,让受骗人由角色紧张转向自我角色选择,在接到诈骗电话的第一时间做出理性的选择。从客体上来说,高校电信网络防诈线上教育平台应用,体现了移情体验的载体要求和契合了反诈教育监测应用的隐性要求,让第三方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外围介入,避免损失。故通过对移情体验三大成分的剖析,找到契合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的主体性需求、自主性选择和社会性机制,真正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管理和服务提供依据,增强高校师生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一)移情体验的构成成分 移情体验的构成成分主要是三个:

7、认知成分、情绪成分和行为成分。认知成分通常是指分辨他人情感现状的能力以及采纳或吸收他人观点的能力;情感成分通常是指情绪的反应能力;行为成分通常是指在收到正向积极的认知、饱满的情感线索后,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认知之后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二)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构建机制分析 防控机制一般包含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的构建步骤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故构建机制可从前期防控、学习过程和后期疏导三个阶段进行契合。1.前期防控:移情的认知成分契合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主体性需求。反诈学习通常是主体自主选择受教育的类型和参与活动的形式,在前期教育防控过程中,教师设身处地对学

8、生移情,当投入时间与精力获得准确的认知后,更加趋近所要完成的目标,即降低受骗率。2.学习过程:移情的情绪成分契合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自主性选择。移情体验的情绪成分有助于增强亲近性,形成认知的一贯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设身处地对当下教学情景进行移情,在众多的活动中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显然是因为对活动本身的“亲近感”,这种自主性的亲近感能够增强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的教育性。3.后期疏导:移情的行为成分契合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社会性机制。电信防诈只有付诸行动才有意义,如果没有社会价值,活动目标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移情的行为成分,尤其是从罪犯角度移情了解犯罪手法,契合防控的社会性需求,其路径机制的搭建

9、有利于及时性的后期疏导,有利于文明校园的创建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三、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的机制(一)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的实施原则 1.内在体验要求与外在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网络用户数不断增加,一方面为人民群众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为网络诈骗的远程实施提供了便利。诈骗行为人通过电信网络,将线下的传统诈骗模式与线上互联技术相结合,使得时空不再受到限制。移情体验是一种内在体验,外在实践行为是反诈教育的最终着力点,在突破时空限制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面前,受教育者通过移情体验手段达到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相统一,有利于将反诈意识“内化于心、

10、外化于行”。第 4 期 金慧燕等: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 115 2.教育的主导性和实践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的宣传、打击力度增强的大背景下,反欺诈的意识逐渐入脑入心。常规和传统的广撒网型的诈骗案例成功率不断降低,但诈骗技术也在迭代升级,尤其是部分不法分子在窃取个人信息后,针对个人情况进行精准设计,一对一实施骗术后,导致反诈工作具有滞后性。高校反诈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一次活动、更是一种方法和一种意识的形成。移情体验视域下的反诈实践主体,必然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自身,让大学生在接受主导型教育的同时,能够于社会生活、学习、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主体性思考,不给“精准诈骗”可乘之机。3

11、.主体的能动性和社会的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化的浪潮下,诈骗集团已经有了严密的组织结构和明晰的内部分工。团伙作案而非单人作案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主流形式。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中大部分人员只负责其中的某个环节,集团成员间虽精密配合但又独立工作,甚至彼此间可能互不相识。大学生相对独立,虽有集体生活,但更多的是独处的时间,在专业诈骗团伙面前保持清醒确有一定的难度。移情体验,能够让大学生在碰到电信网络诈骗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受骗的同时激发社会公民的责任意识,积极报案,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提供线索和素材,攻破其诈骗链条,让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使得社会防控规范性得以提升。(二)移情体验对高校电信网

12、络诈骗防控的支持功能 1.导向功能。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课堂和反诈教育讲座,会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与反诈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绪价值,讲授者的这一行为正是利用了学习者的移情性体验来正向促进学生理解反诈案例。由此可见移情体验可以影响学生的认知接受度,即移情体验的目的是将理解向纵深推进,从而在认知和情感的合力作用下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度。移情体验中对理解的导向,其功能发挥的心理机制,一般包括两个有机主体联动的过程,即主讲人先通过创造和设置与安全反诈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习者在情境中不断激发和唤醒情感的内在体验,然后学习者通过情境感知和自身的切实体验,对案例发生的情境或者反诈的

13、学习材料加深理解,主体体会和思想感悟也就随之增多,从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导向功能。2.强化功能。强化是一种增强反应可能性的力量。移情体验对反诈教育内容学习理解的强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移情体验的作用结果,一般有积极的移情体验和消极的移情体验。在日常完成学习任务后,如果学习者获得愉悦的积极体验,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行为会因为正强化得以巩固,出现类似行为的后期概率会上升,一旦接到诈骗电话,会有积极理性的回应,反之亦然。因此在反诈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在教育活动中不断促成学习者的积极性移情体验,发挥其正面作用,探索转变消极移情体验的方式方法,从而减少反诈教育“入耳不入心”的出现频次

14、。其二,移情体验对学习理解内容有巩固和深化的实际效能,通过学习者的换位思考,达到情感共鸣,意识耦合,理解加深的目的,终而在对“陌生人案例”的解读和剖析中,丰盈自己的安全观和世界观,形成对自身有益的反诈思维模式。3.补充功能。在日常交往联系中,人们会借助语言进行交流,在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声语言的影响时,我们经常性需通过情感流露来传递自身的主观意图,从而使他人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的内心想法。一般来说,移情体验可以在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时弥补“言有尽,意无穷”的现实情况,通过内在情感的迁移,达到“无形”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移情体验对反诈教育的补充功能,是基于有声语言传递的限制性,116 宁

15、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 尤其学生在理解广度上所制约的拓展缺陷,实现超越语言、补充语言的目的,透过案例和材料的本身,进一步体悟“无诈”教育体系中不贪利、不信传、与陌生人保持距离等教育目的。四、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构建 在移情体验视域下构建完善的校内互联互动机制,应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主体的协调能动性,协同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力量,使得校内和校外的多方资源更具实效。尤其是移情体验的行为体验、情境体验、自主体验和情绪体验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构建契合高校反诈周期、各年级人群的防控机制。(一)行为体验反馈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应急管理机制 反诈工作,根在打击源头。高校可在“三全育人”的协

16、同治理模式下,构建立体的智慧安全网络,即“防诈反诈”应急体系。在充分应用高科技的防诈反诈设备的基础上,优化防诈反诈的网络技术手段,强化行为体验,进而完善高校内部的“人与科技”互促互利的立体式防诈骗应急智能化管理系统。高校的内部可建立起“师生宿舍班级学院学校”“手机电脑科技终端”的应急监督体系,形成“学生骨干班导师辅导员学校部门”防诈反诈反馈应急网格,通过行为应急体验,提前知道诈骗套路,达到重在预防,防治兼顾的反诈防控目的。(二)情境体验完善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教育宣传机制 归纳整理各个时间点的一般性常规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结合现实的需求,从而情境化地开展常态化的专项性宣传防范教育活动。高校的学

17、制周期一般较为固定,期间特定的时间节点,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当然也是防范教育的最好输出和输入时机。针对新生入学、双十一购物节、毕业季升学求职、寒暑假等特定的时间段,各高校可以聚焦核心,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在“开学季”,高校可把防骗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融入新生始业教育方案中,情境性体验“助学金圆梦型”“代缴学费型”等开学季常见的冒充诈骗案例。又如针对 618 购物节、双 11 购物节前后的购物退单、地址异常等诈骗,情境体验冒充客服联系、虚假网站交易、退款退税异常等诈骗形式,提升大学生对网购陷阱的判断能力,切实发挥反诈宣传效力。(三)自主体验找准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

18、监测预警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从制度上保证监测预警机制的合法性。公安部牵头推出了反诈的五大利器,不管是国家反诈中心 APP、96110 预警劝阻专线、12381 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还是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和云闪付 APP“一键查卡”,政府部门不断深化预警防范工作,为高校师生构筑起及时的防诈反诈“防火墙”,移情体验的自主体验可进一步弥补第三方监测预警的事后性,通过虚拟体验、场景模拟、现身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前找准监测预警人群,发挥学校与社会政府机构的联动合力,让监测预警更具说服力和长久性,并可通过班导师、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人群,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切断诈骗“

19、闭环”链条。(四)情绪体验构建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事后疏导机制 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在被诈骗后,如果涉案金额不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辱心选择对诈骗过程避而不谈;也有部分大学生因为怕被亲人指责或被熟人嘲笑,不愿向亲朋好友诉说被骗过程;另外部分大学生觉得诈骗案件数量多,技术犯罪的隐蔽性强,导致对案件的侦破信心不足,放弃报警或告知老师,导致事后疏导机制未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滞后。这些行为事实未能达到保护受害者切第 4 期 金慧燕等: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 117 身权益的效果,某种程度上还助长了不法分子再次实施诈骗的嚣张气焰。情绪体验往往通过匿名和线上

20、沟通的方式,在受骗后一旦感到心理不适或有负面消极情绪,可及时在线上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做好应急的心理疏导,答疑解惑从而正向平复。如果负面情绪的症状较轻,可通过进入虚拟疏导游戏环节,减轻心理压力,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了“斩链”“清源”“利剑”三大战役,深入推进“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在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按照“重指导、重防范、重宣传、重长效”的校园治安防范工作指导方针,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安全防诈作为生活必备技能。网络环境日新月异,新型技术潮起云涌,高校应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的电信网络空间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活学活用“移情体验”思维方法和技术路径,不断

21、在实践活动中厚植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生为本,围绕中心理念,优化具有可行性的反诈路径和具有实操性的防控机制。参考文献 1 梁旭,汪亮,封静.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平台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8):122-125.2 陈代杰.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构建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研究J.法制博览,2021(29):125-126.3 姚东升.“校园无诈”何以可能?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困境破解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2):68-72.4 吴方,季万全,卞振平.当代大学生网络防骗意识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6):224-226.Research on the P

22、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raud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athy Experience JIN Huiyan,YE weishu (School of Design,NingboTech University,Ningbo 315100,China)Abstract:Abstract:Empathy experience is an educational method and a technical tool used in p

23、sychology.The current typ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raud in universi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diverse forms,strong confusion,precise targets,high success rates,remote implementation,wide coverage,strict division of labor,and strong professionalism.By analyzing the three major components of em

24、pathy experience,exploring the main needs,independent choices,and social mechanism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raud in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vides a basis for targeted education o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raud prevention in universities,enhance the recognition and self-protection a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provide new technological paths for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such cases.KeyKey words:words:empathy experience;universities;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raud;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责任编辑 张文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