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劳动观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探析 (1).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2537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劳动观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探析 (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劳动观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探析 (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劳动观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探析 (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3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本刊特稿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在长期改革、建设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对劳动精神的培养与塑造,提出了关于劳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制度、新措施,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理论化、系统化,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对于提升青年一代劳动价值的认同感,推动当代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劳动和劳动教育内涵丰富,从对劳动的科学理解出发,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深层理论与时代内涵,彰显劳动本身所蕴含的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等多重教育意义。(一)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内涵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是对学

2、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新时代劳动观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探析徐琳琳1 程珊珊2(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摘 要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和实践方式,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推动当代青少年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积极劳动观的重要举措。但部分学校与家庭对劳动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劳动教育意识淡薄。本文从新时代劳动观视域出发,分析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现状及困境成因,针对现行劳动教育总体设计、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助于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理论价值和

3、时代意义,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关键词 劳动观;青少年;劳动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21(2023)23-0003-03从心理学的视角界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研究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态度、评价和情感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总和,其核心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是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华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培养学生对共同体文化和价值的认同,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

4、家统一的观念,具有家国情怀。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并对其产生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等情感体验,并自觉自愿克服困难、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二)学校心理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联性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人的心理规律和特点,而个体心理和行为与个体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文化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系统,它既是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结果,也是人类心理行为的资源,文化与心理是相互建构,相互生成的。文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最高层次表现在文化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与潜在假设等的影响上,这种无意识的影响

5、,决定了人们的知觉、思维过程、情感以及行为方式。所以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关键知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总体思路下,理解各民族学生的差异性,以文化适切的方式关注学生、理解学生,辅导学生和教育学生。四、结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就是“五个认同”,并对其产生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等情感体验,落实在意志行为上就是自觉克服一切困难,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一教育活动过程本身就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心理教育规律。新时代学校心理教育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体框架下,创新发展学校心理教育理论和技术,只有应用中

6、国特色的学校心理教育理论,结合乡村特色,一体推进乡村振兴与学校心理教育,才能够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帮助农村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遵循心理教育的规律,应用心理教育的方法才能达成目标。参考文献:1 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 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 唐丽霞.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及解决之道的实践探索 J.贵州社会科学,2021(01).3 李金刚.教育景观视角下的农村“教育社会”构建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4 孙刚,罗昊.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与政策路径 J.江

7、汉论坛,2021(07).5 李繁荣.中国乡村振兴与乡村功能优化转型 J.地理科学,202141(12).4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本刊特稿作者简介:1.徐琳琳(1980-):女(汉族),籍贯(省市):辽宁省抚顺市,学历/职称:博士、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哲学。2.程珊珊(1999-):河南南阳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课题来源:本文系 2021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21BKS021);沈阳师范大学首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动。劳动是具体的、历史的物质性活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劳动的定义和理解会有所不同,劳动教育的内涵、方式、范围也会在一定程度

8、上发生改变。基于当下社会发展背景及大中小学教育现状,青少年劳动教育主要是指: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通过学校课程、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培养,使其能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切身感受劳动魅力,形成良好劳动理念、劳动习惯和扎实劳动技能的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国家重视劳动教育改革,对劳动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与发展,指出将劳动和教育融合起来是构建、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二)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当代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青少年身心发展局限性使其能从事的劳动工作有限,致使部分人片面认为劳动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有可无。然而,劳动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要在劳力上劳心”,强调要培养手脑健全的人。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一些必备劳动技能,进一步提升自身劳动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正确劳动理念。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公民整体道德水平。青少年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修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可以看出,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是提高整个社会公民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有利于青少年心怀崇高劳动理念,形成吃苦耐劳的劳动

10、品质,积极投身到生产活动中,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水平和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二、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重大举措,劳动教育体系有了很大改进,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但从教育实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劳动教育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在构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青少年劳动教育一体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还处于“划圈试验”状态,存在很大进步空间。劳动教育是一门循序渐进的系统课程,如果各个学段间劳动教育的衔接存在空缺,可能会为下一学段劳动教育的开展制造阻碍。有时高学段劳动教育教材内容,在低学段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过或有

11、所铺垫,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劳动教育效果的转化与呈现。(二)部分劳动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劳动教育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实践特征的课程,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地方具体情况来开展,以充分满足青少年自身需要,满足更高一级教学任务需要以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然而,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还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或局限在打扫校园、做家务等简单的劳动环节,缺乏创新性和时效性。劳动教育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简单劳动技能教学上,而应该转向对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养成的培养上。但部分人对劳动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由此导致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知

12、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思维等内容构成的劳育的完整体系认识不全面”。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氛围,更无法实现劳动教育目的。(三)青少年自身劳动意识欠缺当代青少年主流劳动观是理性向上、积极乐观的。但受“学而优则仕”“分数论英雄”等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停留在完成学习任务上,在这种片面追求成绩的不良价值观影响下,导致青少年不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意识淡薄。同时,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交往虚拟化等,也使部分青少年对“劳动”存在认识偏差,忽视了对社会价值的创造,不能深刻理解劳动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三、加强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对策目前,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面临着众多挑战,但这也

13、为其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实现我国劳动教育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总体设计,把不同学段青少年当作有机统一的整体,进一步增强劳动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一)完善我国劳动教育体系设计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方针。要以新时代全局的教育视野看待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构建涵盖实施主体、教育对象、实施办法以及保障机制在内的科学稳定的劳动教育机制。同时要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不同学段和不同地区的劳动教育方针、政策,要在充分分析其实际学情、教学条件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其次,需要强化制度支持,统筹规划青少年劳动教育。各地要认真学习和解读相关教育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学习讲座,充分宣

14、传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政策;要合理安排相关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各个阶段学校之间优质劳动教育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基地更新维护体系等方法,为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提供更多资源和场所,以保证劳动课程的开设。最后,学校也要大力推动教育制度的实施。学校要及时更新劳动教育理念,把握劳动教育新内涵,重视对 5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本刊特稿劳动教育者的筛选与培训。制定明确的教育教学规范,在充分把握不同学段学情基础上,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提高劳动育人的实效性。(二)更新我国劳动教育理念一方面,要强化教育者的劳动教育意识。作为劳动教育主要引导者,教师与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劳动教育理

15、念。因此,要重视对教育者劳动教育理念的培养。对在校教师可以采取定期培训学习、阶段性检查等形式,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使每一位劳动教育者都能够运用新时代劳动观武装头脑,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家长,可以采取线上新媒体信息传播渗透教育、社区教育政策传播学习,以及学校开展相关主题的家长会、讲座等形式,让其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对孩子全面教育。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学校要严格按教学计划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重视对劳动教育场地的开辟和建设,制定积极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劳动学习和实践中,引导其形成正确劳动理

16、念。社会要注重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通过线上多媒体平台以及线下海报、广告等形式,对榜样人物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加以宣传,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下形成正确劳动理念。(三)改进开展劳动教育方法1.优化学校课程设计,扩展劳动育人功能。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可以提高其学科地位,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独立性,推动其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同时,要注重对各个年级教材的编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时代发展要求编写劳动教育教材。也要注重各个年级间教材内容的衔接,构建从小学阶段的体验劳动、中学阶段的认识劳动,走向大学阶段的理解劳动的一体化劳动教育内容。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实践教学活动中

17、。劳动育人不是照本宣科,不能单靠灌输式的简单说教,还要依靠“实践出真知”的内涵式教育。学校可通过组织开展相关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进一步感知其乐趣,体会其不易,从而树立正确、积极的劳动意识。如:借助辩论赛、海报设计以及技能竞赛等风格迥异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广泛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刊物、新媒体等信息传播载体,来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劳动精神的洗礼。2.借助新媒体载体,扩宽劳动教育内容与渠道。劳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新媒体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播放劳动教育相关的纪录片、电影或短视频,还原

18、一些同学们接触不到的劳动场景,能使其进一步了解劳动发展历程,并切身感悟劳动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形成正确劳动认知,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弥补理论教学的抽象和不足。同时,也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教学的融合。借助新型互联网系统,组建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数字教育资源,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资源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如通过整理、归纳我国不同时期的劳模事迹,并借助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将其运用到全国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库中,不仅能够丰富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资源,还能让偏远地区学校也用上相关资源,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使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平等、自由地感受劳动教育魅力。(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

19、体的劳动教育氛围劳动教育涉及面广、所需资源多、操作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才能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劳动教育稳步开展。因此,开展劳动教育并不单单是学校的职责,也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和通力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认识不到劳育培养的意义,将会直接影响劳动观养成教育的实效性,这对于个人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父母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引导子女参与到家庭日常劳动中,重视劳动观念与习惯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劳动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学校教育是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在为学生传授正确劳动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带领

20、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学习、参与日常劳动,将劳动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劳动观念、行为和习惯。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青少年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多方面的联合教育,在社会中也要重视对劳动重要性的宣传,积极开辟劳动实践场所,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积极发挥社会信息更新及时、迅速及受众广的特点,借助当下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积极劳动理念,树立劳动榜样,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推动劳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总之,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劳动,国家的繁荣富强也离不开劳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劳动教育一贯坚持的原则。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新要求,我们更应进一步挖掘劳动教育合理内涵,为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为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在制度体系、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方法与境界。参考文献:1 夏征农.辞海 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刘俊.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6):29-35.4 孙晋超.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5 黄家慧.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 J.沈阳干部学刊,2020,22(05):46-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