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现状与实践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2055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现状与实践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现状与实践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现状与实践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1-21作者简介:陆敏(1988),女,江苏南通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编号:21FYHYB024)。摘要: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坚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劳动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切实践行,也是加快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举。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劳动实践为抓手,以文化宣传为助推,以内外协同为保障,加快改善劳动教育现状,提高育人实效。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立德树人”中

2、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425(2023)02-0088-0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2018 年 9 月,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020 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与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继印发,强调要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这些都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指明

3、了方向。1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1.1理论逻辑1)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真实坚守。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2161,人的生命活动具有既定的自然意义,这是人“活着”的“自在性”;另一方面,与动物不同,人在“自在”地“活着”之外,有着实现“更好更充分地活着”的强烈意愿,这种意愿推动着人有意识地去为创造一个“有意义的 生活世界”3而不断奋斗,这是人“活着”的“自为性”。这一过程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与分工中开展的、作为“人的存在的类本质”4的劳动即是人实现从“自在”到“自为”的前提,也是人得以创造出“有意义 的生活世界”3的关键。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

4、550,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5,也是人与动物分化的根本。在吸收卢梭、莫尔等人劳动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现象进行了批判,提出要“把教育与物质生产结合起来”6422,强调“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6377。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教育”是“教育与劳动的双向结合”7,二者相辅相成,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2)对中华优秀传统劳动价值观的时代追寻。璀璨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思想,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历史之根。传统劳动价值观主要包括:指出劳动是生存之本。左传 有云:

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8,强调辛勤劳动是民众免受贫乏之困的保证。墨子认为“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9,人的根本在于劳动,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9。强调劳动有助于养成品德意志,加快个人发展。明末清初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颜元、李塨提出劳动在传授知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现状与实践路径现状与实践路径陆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南通 226006)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第23卷 第 2 期2 0 2 3 年 6 月DOI

6、:10.19315/j.issn.2096-0425.2023.02.017Vol.23,No.2Jun.2 0 2 3之外,亦有“正心”“修身”、强健体魄等功效,这是对劳动“增智”“树德”“强体”价值的较早诠释;清代汪辉祖在 双节堂庸训 中指出“欲望子弟大成,当先令其劳”,诠释了劳动之于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性与重要性。提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曾国藩以“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10勉励长子。汪辉祖认为“欲尽人之本分,全在各人做法故 人 是虚名,求践其名,非实做不可”11,是对踏实工作、诚实劳动重要性的强调。墨子则是开展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代表。在劳动教育思想方面,古代先贤主张将

7、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家风家训与学校教育中,并在学与习、知与行的统一中实现对劳动的“日用而不知”12。先秦兴起的耕读传统是古代对劳动与学习相结合模式的探索,国语周语上 的“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13、尚书大传略说 的“耰锄已藏,祈乐已入,岁事既毕,余子皆入学”、元史食货志 的“每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农隙使子弟入学”14等便是此种模式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耕读文化”。颜李学派则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出“习动”“习劳”的观点,亦是对辛勤劳动与劳动实践的强调。3)对中国共产党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思想的切实践行。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新民主主

8、义革命时期,李大钊明确提出“尊劳主义”的价值观,毛泽东等人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指出应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实现脑力与体力的均衡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目标,还是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相融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都反映出尊重劳动、注重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念与育人方针。因此,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践行中国共产党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思想的应有之义。1.2价值逻辑1)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不仅如此,也正是在理性的、能动的劳动过程中人得以“使自己的生命

9、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4而最终走向自由。新时代的高校劳动教育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是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成长成才的有效助推,具体表现为:树德。历史的偏见、世俗的误解、机械化的普及与人工智能的席卷,这些使得劳动在世人意识中逐渐成为落后与过去的代名词,不尊重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青年学生人数显著攀升。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主动培养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劳动品质。增智。实践出真知。正是在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劳动中,人类解决了新问题,发现了新规律,拓展了认知世界,而后继的劳动又为践行已知、

10、深化认知、实现“知行合一”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说,劳动是大学生收获并内化知识的重要渠道。强体。体力劳动是劳动的最原始形式,但正是在这看似枯燥无趣的过程中,人的肌体得到锻炼,体格得以强健,这是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强身健体”的首要表现;另一方面,劳动实践督促学生走出封闭与孤寂,在与自然世界的拥抱融入中、在与身边人群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焦虑,推动身与心的健康和谐发展。育美。多元思潮的侵袭与网红文化的冲击下,主观世界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极易受到影响,不少人对“美”的理解出现偏差,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科学评判美丑,自觉树立“劳动最美丽”理念,在此基础

11、上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美、切身感知美、主动追求美、努力创造美,可以真正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美育价值。2)有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实现人与才的和谐统一。高校的劳动教育正是践行这一使命的有效渠道:一方面,在切实的劳动任务开展与完成中帮助学生强化理论认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加快成才进程;另一方面,结合榜样示范与自身践行引导学生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大德,守“尊重他人”之公德,立“严于律己”之私德,进而提高社会责任感,夯实为国为民

12、之情怀,确保树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保证。3)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准备付陆敏: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现状与实践路径第 2期8989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5。在世界大变革大发展的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在全体中华儿女,尤其是青年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正确的劳动观与劳动精神,让他们懂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懂得爱岗敬业、埋头实践、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从而在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16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13、中国梦。2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现状2.1正确的劳动认知尚未形成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劳动之于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何重要意义?对这两个问题的正确认知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实现“以劳育人”的前提与基础。从当前实际来看,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抑或是家庭与社会,普遍将体力劳动视作新时代劳动的主要内涵,将农民、工人等视为既定的劳动主体,对劳动存在误解与偏见,正确的劳动认知尚未形成,劳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未被正视。故加强劳动教育,实现“以劳育人”,任重而道远。2.2现有的课程体系仍需完善我国劳动教育思想起源较早,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

14、程。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唯就业论”的观点依旧是绝大多数高校开设课程的指引与向导。从实际调研结果来看,至今未能单独开设劳动专业课程的高校不在少数,即使已经开设劳动相关课程的高校,往往也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分配不充裕、师资配备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从课程中获取对劳动概念的科学解读和对劳动教育内涵的全面把握,也无法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中国共产党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思想的深入解读,导致对劳动的认知不清、理解不深、热情不高、情怀不深。不仅如此,教育过程中也往往是就劳动教育讲劳动,缺乏与思政教育、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实习实践的有机结合与有效联动。劳动教育的

15、形式不多、内容不丰、效果不好,学生自然难以根植“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的情怀。2.3单薄的实践教育有待充实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知识技能传授轻品质精神涵养等问题也渐趋突出,主要表现有:相当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是且仅是对劳动概念、劳动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的解析,缺乏丰富的、切实的实践内容,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之下,劳动教育停滞于“纸上谈兵”阶段,学生无从于“知行合一”中完成对知识的内化。现有实践平台之下,间或开展的劳动实践也往往局限于校园清理、宿舍整理、卫生打扫等最简单、最原始的日常生活劳动,对整体素养要求更高、综合育人效果更好的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实践的开展依

16、旧很少。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精神品质涵养的引导偏差,实践结束后又缺乏对成果的及时回顾与经验的全面总结,导致学生对劳动的认同不足、情怀不够。2.4积极的劳动氛围尚需构建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将劳动教育的主阵地禁锢于第一课堂内,尚未将新时代的劳动思想融入如学校制度建设、党团活动、仪式庆典中,造成校园劳动文化的建设不到位,难以收获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援引的劳模工匠、榜样人物仅仅停留于简单苍白的语言描述中,缺乏生动立体的了解认知与近距离的情感互动,意识中远距离的瞻仰下,学生难以生发向榜样靠近、向模范学习的主动与自觉,点燃学习劳动知识技能、培育劳动精神的热情也愈发困难。2.5坚实的育

17、人合力亟待形成当前,多数高校的劳动教育囿于“单打独斗”的尴尬与无力中,主要表现在:劳动教育在高校仅被视为某部门或教学单位的使命任务,全校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劳动育人整体局面未能形成;家庭与社会在旧有观念的影响下,尚未树立对“劳动”概念的新时代认知,对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知不全、理9090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解不深,造成二者的角色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自然无法给予高校应有的帮助与支持。校内外的育人合力尚未形成,这是当前高校劳动教育所面临的又一突出问题。3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3.1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强化劳动育人理念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刻回答了劳动与人的关系、劳动之

18、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意义这两个问题,这是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引领。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引,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尽快将劳动教育纳入当前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新格局;教育过程中,解析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品格、涵养劳动精神,确保在“以劳育人”中真正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3.2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深化劳动理念认知以劳动教育专业课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高校应加快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以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开设劳动教育专业课,在保证课时与学

19、分的基础上,精心挑选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劳动教育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全面解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梳理劳动与劳动教育在我国的缘起与发展,帮助学生厘清劳动内涵,端正劳动态度,深化劳动认知,产生对“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美”的理论认同;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创新创业课、职业规划课等其他课程作为劳动专业课程的有效补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予以劳动意识的强化与劳动情怀的涵养,从而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中强化劳动理念和劳动精神渗透。3.3以劳动实践为抓手,落实劳动育人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劳动教育的本质特征,注重“知行合一”是落实劳动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理论教育之外,要更加

20、重视劳动实践的有效开展与持续推进。应将劳动实践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从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两个层面捕捉劳动实践契机,拓展劳动实践平台,丰富劳动实践内容,创新劳动实践成果。过程中,要对学生予以及时的、适时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教育,推动其在实际践行与总结反思中深化理论认知,实现“知行合一”;注重对劳动过程的回顾与对劳动成果的总结,引导学生在感悟劳动之趣中认同劳动之举,自觉根植劳动情怀,主动将意识层面的爱岗敬业、坚持不懈、踏实肯干、精益求精落实于日常自我修炼中,加快劳动精神的涵养与劳动品质的培育,保证“人”与“才”的全面、和谐发展。3.4以文化宣传为助推,提升劳动

21、主体自觉将“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融入学校制度建设、党团活动、节日庆典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与感召价值,引导学生强化劳动主体意识,生发参与劳动、积极劳动的主动与自觉;结合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做好线上与线下两个层面对榜样人物、典型模范的宣传表彰,定期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进讲堂,积极构建线上交流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身边有榜样”“榜样在身边”的真切感知中消除对劳动过时、劳动粗鄙的误解,燃起向榜样靠近的热情与动力,督促自己认真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厚植劳动情感,涵养劳动品格。3.5以内外协同为保障,形成劳动育人合力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合作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导

22、,社会须支持。应尽快突破当前高校甚至某一部门“单打独斗”的育人僵局,在明确高校内部各部门育人使命、形成校内育人合力的同时,注重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同联动,推动“劳动教育共同体”的建成。一方面,充分尊重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强调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风家训与日常督促对于学生端正劳动认知、养成劳动习惯、习得劳动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家校沟通与交流,梳理育人成果,研判现存问题,保证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实践平台拓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赢得企事业单陆敏: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内涵、现状与实践路径第 2期9191位与群团组织的帮助与支持,推动学生在生产劳动与新型服务

23、性劳动的切身实践中、在与劳模工匠近距离接触中涵养“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的深厚情怀。4结语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使命与育人价值愈发彰显。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从课程建设、劳动实践、文化宣传、内外协同等方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改善育人现状,提高育人实效。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既定要求,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劳动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题中之义,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应有之举。参考文献:1 求是 评论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10-08)2022-02-18.http:/ 9卷M.北京:

24、人民出版社,2009.3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201.4程从柱.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考察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6-26.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42.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刘淑艳,刘培路.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实践路径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2(2):11-20.8赵逵夫.先秦文学编年史:中M.北京:

25、商务印书馆,2010:652.9曹海英.墨子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8:158.10 成晓军,康兆梅.曾国藩家训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306.11 傅浩军.汪辉祖家训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7:30.12 易学百科全书 编辑委员会.易学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319.13 线装经典 编委会.线装经典国语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20.14 安树芬,彭诗琅.中华教育通史:第 3卷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585.15 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

26、/OL.(2020-11-24)2022-02-18.http:/ 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11-24)2022-02-18.http:/ the Logical Connotation,Current Situation and Practice Pathof the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LU Min(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

27、logy,Nantong 226006,China)Abstract:Strengthening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which is the adherence toMarxist philosophy of labor,is not only the practice of the labor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CPC as well as thelaboring values in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but is

28、 also the indispensable measure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education.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abor education and better thepractical results of education,it is essential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losely follow Marxist philosophy oflabor,and take curriculum as the carrier,labor practice as the key link,cultural publicity as the booster and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rom inside and out as the safeguard.Key words:new era;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rxist philosophy of labor;fostervirtue through education929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