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
2、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
3、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指
4、名领读。三.讲解句子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5、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四总结。1.组织学生诵读。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一导入新课(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
6、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指名领读。3.自由读。三讲解句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四拓展。1.课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老师和家
7、长的责任。 2.知道学生时期是读书的最好时期。教师内容l;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一导入;l父母为什吗要送我们来学校呢?学校的老师会怎样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2出示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二诵读句子。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学生领读。3.自由读。4.分角色读。三理解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
8、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四讨论:你以后会怎样做?五总结我们的学生时期要努力学习,知道怎样做人,成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有用之人。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熟读成诵。2.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一导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能实现你的愿望吗?你应该怎样做?二 诵读新句。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指名领读。3.分角色读。三理解句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雕刻玉石。“器”,指器物。“义”,做人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
9、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少时”,小时候。“亲”,亲近。“师友”,良师益友。“礼仪”,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四展示。1.一起诵读前八句。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2.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教学内容:香九龄, 能温席
10、。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范读、领读。2.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三。理解句子。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
11、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2、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3.歌曲我的好妈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4.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四总结。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
1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内容: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一. 导入:你们知道一个人首先要学的什么吗?今天的三字经就会告诉你。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二. 诵读新句1.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 .指名领读3. 齐读三. 理解句子首孝悌,次见闻。
13、知某数,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四. 展示1.一起诵读前十二句。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或家里人。五.总结 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和兄弟之间的友爱,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国家的栋梁。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诵读句子。2.简单的了解语句的意思。教学内容;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一.
14、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指名领读。3.齐读三.理解句子。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
15、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2.个别同学诵读。第八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一年四季的特点和人们在四季中的活动。 2.知道东.南.西.北方向的划分。教学内容: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一.导入: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方向的划分又有几种?三字经就会告诉我们。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领读。3.齐读。三.理解句子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
16、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四.提问1.四个季节有什么特点?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吗?五.总结1.一起诵读。2. 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第九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2.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教学内容: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
17、,不容紊。一.导入: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古人又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呢?古人做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诵读新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领读。齐读。三理解句子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四讨论:你想成为一个什么品质的人?五总结诵读学过的三字经。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一个诚实守信,有
18、礼貌,有爱心,有知识,有道德的好学生。 第十课时教学目标: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粮食。知道过去人们饲养的动物。教学内容: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一导入:你在平时都吃什么饭?这些饭又是用什么粮食做成的?你家里饲养小动物吗?饲养的哪种动物?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看人们都吃哪些粮食,饲养哪些动物。二诵读新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领读。齐读。四理解句子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
19、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五总结你知道这六种动物都有什么用处?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诵读学过的三字经。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七种情绪。2.了解简单的一些颜色。教学内容;:曰喜怒,曰哀惧。爱巫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无色,目所识。一.导入.:你知道人物的表情有几种?你都见过哪几种颜色?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古人的表情和见过的颜色。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朗读。3.齐读。三。.理解句子。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20、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四.联系实际.1. 请学生上台表演这种情绪,并说一说感受到这七种情绪的事情;2.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五.总结 人们的心情受情绪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保持每天都有好心情,保持乐观的态度。第十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口和鼻子所识别的味道。教学内容: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一.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块糖,你们闻到味了吗?没有闻到那我们来品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你的鼻子能闻到哪些味?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
21、学生跟读。2.学生朗读。3.齐读。三.理解新句。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四.展示1.诵读学过的三字经2.教一教你身边的家人和好朋友。五.总结.我们的嘴巴和鼻子各有各的功能,我们吃的食物要用嘴巴来分辨味道,有些东西用我们的鼻子就能闻出东西的气味。.第十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制造乐器的材料。 2.知道我们说话的四种音调。教学内容: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
22、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一.导入:你见过哪种乐器,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古人的乐器有哪几种,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领读。3.齐读。三.理解句子。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四.提问1.你知道什么乐器用竹子做的?(笛子,箫,竽,管)2.你知道什么乐器用丝做的?(琵琶,琴,瑟)3.你知道什么乐器用金
23、属做的?(铜锣,唢呐,喇叭,)4.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什么做的?五.总结1.诵读学过的三字经。2.你喜欢哪种乐器?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第十四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教学内容:高曾祖,父而身。身而
24、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一导入:我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你知道爸爸的爸爸和爸爸的妈妈是谁吗?妈妈的爸爸和妈妈又是谁?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人是怎样排辈分的。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领读。3.齐读。三.理解句子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古时候,一个人如果犯了罪,
25、可能要株连九族。四.总结 我们要尊敬我们的长辈,爱护我们的弟弟和妹妹。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学生。第十五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2.简单的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内容: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一.导入: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你和爸爸是什么关系,你和你的兄弟姐妹是什么关系,你和你的小伙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该如何相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人是怎样相处的。二.诵读新句。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学生领读。3.齐读。三.理解句子。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
26、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四.提问1.你的父母相处的好吗?2.你是如何孝敬父母的? 五.总结1.讲故事一个半朋友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何交朋友。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27、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
28、”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
29、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2.你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第十六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句子。2.了解古人读书的技能。教学内容: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一.导入:你知道古人读书时都学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领读。3.齐读。 三.理解句子。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四.总结。1.现在的学生和古时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2.你有什么打算?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