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隐约的传统,开放的院街——浙大海宁国际校区教学北区设计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1025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约的传统,开放的院街——浙大海宁国际校区教学北区设计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隐约的传统,开放的院街——浙大海宁国际校区教学北区设计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隐约的传统,开放的院街——浙大海宁国际校区教学北区设计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新校园建设,如何综合功能需求、场地特质、历史文化打造校园特质,是营建的核心命题。作为浙大海宁国际校区核心组团之一,针对项目所处江南地域以及面向国际招生的实际需求,面临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组团个性与校区共性等诸多挑战,本组团设计以“隐约的传统,开放的院街”为题,以对浙江大学校园建筑及西方传统空间原型回顾、分析为背景,聚焦于校园空间、砖石建筑的研究与实践,为校园特质营造提供了特定思路,对“平衡建筑”理叶长青B.1973,浙江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YEChangqingB.1973,Master,ZhejiangUniversityArchitect,UAD董丹申*(通讯作者)B.

2、1963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研究员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DONGDanshen*(CorrespondingAuthor)B.1963Chairman,First-Chief Architect,t80Professor-Level ResearchFellow,UADDirector,CenterforBalanceArchitecture,ZhejiangU史国雷B.1987,浙江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SHIGuoleiB.1987,Master,ZhejiangUniversityArchitect,UAD王欣B.1987,东南大学硕士原浙江大

3、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WANGXinB.1987,Master,SoutheastUniversityFormerArchitect,UAD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赵强摄影收稿日期:2 0 2 3-0 6-3 0论的“中西融合、多元平衡、共享共生”作出了新的解答。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a new campus,how to integratefunctional needs,site characteristics,history and culture to create campus characteristics is the core proposi

4、tion.As one of the core clustersof Haining International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it face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Chinese andWestern,tradition andmodern,group personality and campus commonality,in responseto the actualneeds of the Jiangnan region where the project is located and international

5、enrolment.The designof this building cluster focuses on the concepts ofsubtle traditionandopen courtyard street,andis based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prototyp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ampus architecture andWestern traditional space,and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egeneration of the camp

6、us spaces andbrick and stone buildings.This group of buildings provides a new answer to the theory of balancedarchitecture,which emphasisesintegration of east and west,diversified balance,and sharingcoexistence.关键词:校园空间,砖石建筑,中西融合,多元平衡,校园特质Keywords:campus space,brick and stone architecture,integratio

7、n of east and west,diversifiedbalance,campuscharacteristics0引信大学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西方从古希腊柏拉图的“学园”,到中世纪以“修道院”为原型、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学术方院”,到文艺复兴后的人文苏醒,再到现当代欧美大学校园,是一条相对连续完整的发展路径。而中国的校园历史,仅从原先的少量书院发展而来,在1 8 4 0 年之后,在国外教会及欧美留学归来的小部分学者的影响下,渐渐出现了现代大学的建设尝试;建国后,经历了苏联模式影响与1 9 52 年国内大学学科大重组,才慢慢形成了当今国内大部分大学的发展谱系。21世纪以来,国

8、内大学新校园经历了罕见的蓬勃建设,为此阶段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大规模人才需求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海量集中建设的新校园,也带来了时空压缩背景下的诸多问题,如校园规划科学性不足、人车问题较为突出,总体建设质量不尽人意、“干校一面”、人文历史记忆丧失等。在如此新校园建设热潮下,实有必要对大学新校园建设的得失进行客观反思与总结。国内也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我们看来,在绝大多数异地新建的大学新校园建设函需讨论的问题中,似乎有两个核心要点:(1)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融合借鉴优秀校园空间发展理念,建设适用与前瞻性的功能空间?(2)如何尽量融合基地环境、学校历史人文特色与未来趋势,打造真

9、正有场所记忆与校园特质的校园环境?人本视域下建筑学在地共生的设计探索1教学北区总平面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规划建设,同样面临上述两个重要挑战,而其中的核心区之一一教学北区设计(图1),集中地反映我们对上述问题的思考。1总体规划一湿地中的校园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位于浙江海宁市鹃湖北侧,占地8 0 hm,总建筑面积约4 0 0,0 0 0 m。校区包含教学南区、教学北区、湖东综合体、东西区书院、体育馆、校医院等组团。国际校区规划以“一轴、二环、三心、四区”为总体规划结构,依托项目所在优美环境,通过错落与开合,致力于打造“湿地中的大学校园”(图2),以此奠定本校园的生态基底。1-学术大讲堂2-小讲堂3-多

10、功能厅4-商学院5-行政楼6-人文社科楼7-公共教学楼2组团布局一一开放的院街教学北区位于国际校区中轴核心区,总面积约53,0 0 0 m,包含学术大讲堂、公共教学楼、小讲堂、商学院、行政楼、多功能厅等8 个单体建筑,是集校园文化、会议、教学、办公于一体的校园公共组团之一。为顺应校园总体规划脉络、强调开放型综合体理念,教学北区组团规划以圆厅学术大讲堂为核心,商学院与公共教学楼分列东西侧翼,小讲堂、多功能厅与人文社科楼居中布局,各单体通过架空平台、连廊多维互通,共同形构以“圆厅讲堂”为核心的“开放院街”。开放性首先体现为开放链接的总图布局。本组团南承校园中央草坪,北接中央景观湖区,东西向分别与图

11、书馆及交流接待中心等重要组团相望(图3)。设计通过设置“一横四纵”空间通廊,打造开放界面与开放路径,提升整个组团的通透感与公共性,着力打通、串接、提升校园的总体空间脉络。同时,设计致力塑造北向滨湖公园(图4)、南向中央广场(图5)教学主楼学习街(图6)及各单体开放式庭院等具有不同特质的开放型空间节点。其中既有礼仪性、聚集性的前广场,也有沿湖休闲景观带;既有相对开的共享空间,也有静雅的建筑内部庭院。3场所营造一一隐约的传统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作为中外联合办学的校区,吸纳世界各国学子,而浙江大学的发展历史,也同时有以“求是书院”为载体的传统书院以及之江校区(原之江大学)曾是美国教会学校的双重基因。

12、“必须重新发现校园建筑和城市化的最佳传统,将其作为产生建筑和校园形式的主要来源”。无疑,对中西经典空间及浙大校园传统的研究与传承将成为重中之重。然而,我们认为,中西融合并非等同于传统建筑的“泥古”,相反,我们尝试探求其传统基础上的融合发展。2国际校区西北向全景鸟瞰3南向日景鸟瞰4湖畔全景5南向中央台阶广场6学习街融合的首要在于室外广场群的立体营建,尤其是大讲堂前广场,其空间原型即源自古希腊室外剧场 2 。半圆形的空间布局,有足够的台阶升起,使得前广场成为一个多功能的观景、交流、聚会与合影场所;同时,半围合形态作为校园中心草陌的端景,增强了校园主轴空间的向S8023An Exploration

13、of ad Locum Symbiosi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froma HumanisticPerspective7南向中轴视景8东广场9西广场10.11主教学楼庭院空间12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的砖石建筑表情,来源:commons.m.wikimedia.org/wiki/File:USA-Harvard_Memorial_Hallo.jpg#mw-jump-to-license13浙大之江校区教学建筑立面14教学楼墙身立面局部15小讲堂立面局部16教学楼底层立面局部980心力(图7)。而东西侧的台阶广场,既是交通、集散的空间,也是师生的空间和舞台,是校园生活的表演

14、场(图8、9)。同时,设计还进一步致力于院落空间的适应性延承(图1 0)。项目从整体校园到各个组团及单体,均来源于传统中外大学的“学园”“书院”传统3。组团既作为整个校园的“园中园”,其中各个单体如教学楼、商学院楼、文科楼均为相对围合构筑,并特别强调其空间界面的开放性与特色营造,成为有体认性、归属感的院落空间(图1 1)。立面上,设计选择以美英代表性校园砖石建筑为参考(图1 2),同时积极兼顾浙大悠久的校园营建传统(图1 3),进一步探讨立面语言的当代化表达。首先,建筑均由纵向三段式构成,但求清晰简明;且从总图的侧翼往中部单体,由折中向现代的微妙过渡;主材为细腻配色的暗红色实体砖(大讲堂为暗红

15、砂岩板),局部结合米色石材(或同色真石漆),并辅以深灰色的坡面系统,以在主调性上取得传统校园建筑的清晰回应。立面构造方面,为适应当下使用,主张功能基础上的理性调适,通过加大开窗面积,强化实体红砖砌筑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图1 4),简化常规线脚的做法,配以局部幕墙、金属屋面等现代元素,增加实用、简洁、通透的现代感;继之,在整个立面系统上增加了部分中式元素,如中式的砖花、木结构半亭戏台等,从而形成更为强烈的中西、古今要素的并置与共鸣(图1 5、1 6)。4主要单体的空间与形质探索4.1学术大讲堂大讲堂位于校园南北主轴的核心位置。大讲堂以圆为体,其体量可较好地回应各个方向的视线要求;而大平台的架设,应

16、对了大讲堂内观众席的升起高度,自然形成了双首层的特色格局,并就此设置南北双门厅,以迎纳各个方向人流。大讲堂功能定位以学术报告为主、兼顾其他演出,作为校园的“学术客厅”,同时也是校园的“精神高地”。通过前期的综合比较研究,观众厅功能设计形制上以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图1 7、1 8)及牛津大学谢尔登尼安剧场(图1 9)为借鉴原型。平面采用类环绕形座位布局,便于讲台与观众更直接地交流和互动,同时通过视线分析、声学分析、以确保视线均好性并避免声聚焦等问题。设计尤其强化弹性使用理念,通过前区半圆形升降乐池为实现多种需求提供了可能:乐池升至1215舞星斗人本视域下建筑学在地共生的设计探索2017543旺2

17、一6Senders Thestre Seating Chart:Orchestre and Mezzonine2181-主舞台2-伸出式舞台(乐池)3-观众厅4控制室5-北门厅(上空)6-南门厅(上空)7-中央大平台8-室外剧场9-卫生间10-空调机房17多桑德斯剧场二层平面,来源:boxoffice.harvard.edu/Online/default.asp?BOparam:WScontent:loadArticle:permalink=sanders-theatre&BOparam:WScontent:loadArticle:context_id-18桑德斯剧场室内,来源:com

18、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anders_Theater,_Memorial_Hall,_Harvard.jpg19谢尔登尼安剧场室内,来源: 0)。大讲堂以白色砂岩环形柱廊为基座,立面主体采用了近色的砖红砂岩,点缀以深灰铝框的方形窗洞,上部为深灰色内退体量及环形露台,总体形成了结构清晰、虚实相间的纵向3 段面貌,体现出协调前提下的典雅与稳重(图2 1)。公共大厅室内以象牙白为主调,塑造学术殿堂的素雅形象;观众厅以枫木吸音板为主材墙饰,暗色的座椅呼应了宁静的主题氛围,形成内外空间的有机整体。大讲堂屋顶层还有校史展览馆,外围为3 6 0 环形室外平台,是整个校园的

19、绝佳观景场所。4.2公共教学楼、小讲堂教学楼、小讲堂设计注重特色化与人本化。教学楼西侧设置室外学习街,既方便特殊天气的通行,也为师生提供便利的半室外的学习和交流场所;教学楼平面以中廊为主,教室大多容纳3 0人以内,室内布局模式多样,既有传统的阵列式教室,也有马蹄形教室、哈克尼斯圆桌教室、六边形教室等,满足国际校区不同场景(图2 2)。小讲堂设置有1 0 0 座与2 0 0 座环形阶梯教室,相对独立,既可以作为平时大班授课的教室,也可以举办学术报告、社团活动等(图2 3)。4.3多功能厅多功能厅西连行政楼,东接大平台与学术大讲堂,共同构成校区对外交流的综合体。首层临湖餐厅为1 50 人规模,北侧

20、设置开外廊,就餐同时可以享受惬意的湖畔美景;二层多功能厅为4 0 0 座容量,通高7 m,内部空间可分可合,结合北向观景露台,通过竖高大落地窗向中央湖景完全打开,成为全湖景景观的高标会议场所(图2 4);休息厅横向布局,局部首层与二层通高,南向可以跳望广场及中央草陌景观,室内外蔚然一体;其南向入口二层还点缀有中式木构半亭,既是入口的雨棚设施,也是外部广场活动的“戏台”空间,有着中西并置的对比效果(图2 5)。4.4商学院与行政楼商学院、行政楼位于组团西侧,纵向联体营造,并通过二层玻璃连廊东接多功能厅与大讲堂。商学院建筑借鉴了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等世界知名商学院建筑的布局模式,有着较为雅致的

21、人口,并围绕中央共享方厅展开(图2 6)。方厅4 层通高,以中心演讲台(楼梯)为中心,左右对置红砖柱廊,顶部为反拱透光屋面,通过室内外材质的一体化设计,求其内外融合,典雅庄重(图2 7)。行政楼南接商学院,呈“L”形临湖布局,并有半围合内部庭院。一层公共门厅南北通透,侧边设置公共事务大厅与贵宾接待,二至四层为办公区(图2 8)。立面设计凸显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与并置(图2 9)。2805小结与讨论在当前依旧方兴未艾的大学新校园建设浪潮中,关于校园的科学理性营造、校园特质的追寻与实践,设计业界已有一定的探索与努力,但真正有说服力的成果并不多。An Exploration of ad Locum Sy

22、mbiosi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from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2224262831-教学楼门厅2-30座教室3-60座教室4学习街5-讨论教室6-开放学习区7-教师休息室8-卫生间9-服务间10-机房21-多功能厅2-休息厅3-贵宾接待室7-中式台廊4-服务间5-观景露台6-卫生间1-讨论室2-多功能教室3-马蹄形教室4卫生间5-共享廊1-行政楼门厅2-接待3-公共事务232522公共教学楼一层平面23小讲堂阶梯教室24多功能厅二层平面25多功能厅南向视景26商学院二层平面27商学院共享方厅28行政楼一层平面29行政楼内庭院30湖畔夜

23、景鸟瞰880大学发展走向越发开放和融合的趋势,“国际校区办学强调融汇中外、汇通古今,回归大学的精神实质”4,而浙大国际校区建设正是顺应这个方向的办学举措。作为设计方,要解答新老校园延承关系,面临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组团个性与校区共性等诸多问题的挑战。“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5。作为浙大国际校区的核心组团之一,针对项目所处江南地域以及面向国际的实际需求,本组团设计以“开放的院街”“隐约的传统”为题,在校园生态基底、组团布局、单体设计等诸层面,着眼于对西方传统空间原型的借鉴与学习、浙大老校园建筑的回顾与分析,致力于传统砖石

24、建筑营建逻辑性、策略性的再探讨,通过相对理性、开放的手法予以综合和实施,希冀建立兼具实用性和前瞻性、有丰富历史传承、富人本活力的真正有特质的当代校园建筑群组(图3 0)。“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6 。在组团设计中,我们以浙大校歌“大不自多,有容乃大”“礼主别异,乐主和同”精神为指引,秉持“平衡建筑”理论之“中西融合、多元平衡、共享共生”理念 7,尝试作出实践解答。口1:参考文献1MRY.CAMPUS&COMMUNITYM.Massachusetts:RockportPublishers,1997:12.2陈志华.外国建筑史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4:55.3江立敏,王涤非,潘朝辉,等,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一从校园规划与设计出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2 1:2 1 0-2 1 7.4董丹申,劳燕青,宋永华,傅强.大学校园中的知与行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1 9:3 0 8.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9 8:4.6周榕,程晓喜,祝远,意匠清华七十年一关肇邺院士校园营建哲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2 0:9 1.7董丹申.走向平衡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1 9:1 9-2 0.30人本视域下建筑学在地共生的设计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