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教学时间 9学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2、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毛泽东曾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生动地比作是“有的放矢”。他说:“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也就是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如果不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对于我们的意义。 第二, 马克思
3、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应对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等。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理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融入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中国化而使其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成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理
4、论,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而得以生根、开花和结果。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独创性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提炼和总结,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就是“解决中国问题”,“创造新的东西”。这正如毛泽东所讲:“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
5、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社1993年第二版,第408页)“解决中国问题”,“创造新的东西”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解决中国问题”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目标,只有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创造新的东西,才能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过来讲,“创造新的东西”又是真正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并在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曾经在两千多年以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文明是最
6、进步的文明。(中国文明在宋代达到了最高点)但经过清代乾隆盛世之后,到1799年中国开始走向衰落。进入19世纪后,中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上的贫穷国家之一。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古老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洋枪大炮打开了大门,昏庸无能的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从此,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在太平天国后期,不仅主张办工业、开矿藏、兴银行,而且主张“
7、请富者准予雇工”,对穷人“以令作功以受所值”,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把向西方的学习的范围从经济领域推进到政治领域,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系统地学习西方,以开民智,并通过译介西方学术名著,在中国宣传了唯物论的经验论、进化论的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三权分立等社会政治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直接参照欧美的经验,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仅学习西方理论,而且付诸实践,他们建立过团体,组织过政党,举行过变
8、法,发动了革命。结果是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建立起来的“民国”却徒有其名。总之,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人们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产生了怀疑,它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路。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在中国传播。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全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然而,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9、,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要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早在1919年,李大钊在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1920年,他又说过: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
10、德、俄有异。”(李大钊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恽代英在1920年也指出: “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8页)张太雷在1921年提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张太雷文集续,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不过,在党的幼年时期,对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践中取得问题的认识还是不深刻、不完整、不统一,因而也是不自觉的。从历史事实来看,党的中央领导对这个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是在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说,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1938年,毛泽东曾在
11、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它强调指出,要“根据中国的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或者说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或者叫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1943年5月,毛泽东在他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
12、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这段话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加以展开,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包括革命,也包括建设和改革实践,主要强调的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正在做的工作)、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这样三个基本方面,三个基本途径,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全面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13、缘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特别是缘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左倾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挂,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是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深刻教训的深刻反思。到了延安整风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终于成为全党的共识。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在他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更是明确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那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如此执着地追求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呢?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
14、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认清这一国情,是解决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底
15、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因此,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
16、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
17、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看任何事情都要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从历史中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由毛泽东在1938年才提出,但是这并不是说,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是突然冒出来的。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就已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
18、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思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同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以及由这种实践活动决定的认识活动是同步的。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
19、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以邓小平理论为内核,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
20、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它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他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21、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革命的理论是对于革命的本质和规律、革命的目标、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的正确反映。革命理论来
22、自于革命的实践活动,它一旦形成又会对革命的实践活动产生能动的反作用,是革命的实践活动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社1995年版,第311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了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又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并在经济、政治、文化战线取得了辉煌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
23、下,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为我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基础。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同样的道理,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合乎中国国情,体现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而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从根本上改变中
24、国落后面貌的伟大实践活动,目标宏伟,任务繁重,而我们又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能住是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
25、七大报告的一个历史性贡献,是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在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并不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首先发生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这就要求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
26、则,又从各个历史时期和各国具体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有效的实现形式。列宁过早去世,来不及解决这个难题,但他已经意识到社会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反之,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则“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3页)斯大林同反对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并在实践中构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对苏联的强大和世界格局的转变发挥过积极作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阻碍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历史的过渡性和局限性日益
27、显露。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又出现过严重的曲折和失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推进,我们党才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才真正自觉地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
28、,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也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以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开放性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所谓严格的科学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中
29、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并以严整的逻辑形式加以科学的理论表达。所谓强烈的现实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理论。所谓高度的开放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而是面向世界,正确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面向未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必定越出一国的范
30、围而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党是一个拥有七千万党员的大党,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所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的大业,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只有深刻把握
31、和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一语最早由王稼祥於1943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於1945年的中共七大刘少奇的报告论党里。对毛泽东思想的首次系统论述也是该报告。中共七大首次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八大的党章与七大的党章相比,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即未提“毛泽东思想”。对于个中缘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毛泽东本人多年来一贯主张,中共中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
32、,同意不提“毛泽东思想”;有人认为,与苏联共产党对中共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所持态度有关;有人认为,与中共八大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强调集体领导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人认为,这也是中共八大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个人崇拜错误的历史教训,提出反对和防止个人崇拜的结果。1969年的九大党章又恢复了七大的规定,并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崭新的阶段。此后,一直被规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经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毛泽
33、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毛泽东思想绝不是毛泽东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渊源。第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造成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深刻。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认识到世界潮流的变化,得出了“走俄国人
34、的路”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努力运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运动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和平演变的斗争中,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只能来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和揭示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
35、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思想就是对这些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而产生并形成的科学体系。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毛泽东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就不可能产生、形成和发展。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传入敞开大门,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之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巨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
36、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重新考虑中国问题。他们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斗争,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使之成为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思考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并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适合于中国情况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学者们有不
37、同的看法。我们这里将其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71927.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诸如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革命动力、革命的性质和目标,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71935.1)。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有着重大的创新。在反对本本主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毛泽东科学地提出
38、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这两者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1945.8)。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撰写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等,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哲学理论、军事思想、统战思想、党建思想,特别是系统地叙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的想成熟。第
39、四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阶段(1946-1978。12)这一阶段时间跨度大,又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这一阶段理论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主要理论成果包括:提出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式的科学分析;以“十大军事原则”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军事理论;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40、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原则;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新课题,取得初步成果;在执政党的建设思想、外交理论、国防现代化理论等也有新的建树。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主要的是移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原文,所以,在讲解时刻从简)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
41、,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基本点,一是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二是认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
42、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有可能和必要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建立农村根据地,长期进行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就成为革命的“三个法宝”。以上这些,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基本依据。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
43、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人民内部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他提出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派的
44、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等一系列正确方针。他多次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汉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他还强调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要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
45、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他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毛泽东同志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他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
46、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中,总结了中国长期革命战争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他把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的地位,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他论述了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他为革命军队制定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他在解放战争中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些是毛泽东同志对马
47、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的极为杰出的贡献。在建国以后,他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包括用于自卫的核武器)的重要指导思想。4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同志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他指出: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
48、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在反动统治地区,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在组织上采取荫蔽精干的方针;对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只要他们不造反、不捣乱,都给以生活出路,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等。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他根据这个基本观点,在这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例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要全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