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491334 上传时间:2025-01-0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津市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前 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重组机遇、实现津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津市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指南。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工业立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2、,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圆满完成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主要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10年经济总量达63.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322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财政总收入达3.58亿元,年均增长18.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29.3:35.5:35.2调整为20.4:44.6:35.0。2010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7.4亿元。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五大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在常德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中进入了第

3、一方阵。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6亿元,年均增长42.2%。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形成了“三纵四横”路网框架。交通通讯、能源供给、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支撑能力日益提高。城区面积扩大,城市功能增强,城镇化率达62.2%。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生产环境明显优化,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连年丰产增收,特色产业规模扩大。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3%。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协调推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采取“镇村同治、办点示范、连片推进”的“津市模式

4、”,率先在区域同步规划、环境同步治理、产业同步发展、设施同步建设、文明同步创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了“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的发展格局,加速了农村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农民市民化步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提高。德雅中学成功建设,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扩大,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十一五”期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73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4项,取得科技成果105项,实施专利30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全面开展。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体育、人口与计划

5、生育等其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被授予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平安畅通县(市)”等荣誉称号。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质量日益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28元。2、基本经验坚持把“工业立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市委、市政府根据津市的现实基础、阶段特征和发展潜能,以统御全局、把握大势的智慧,理清区域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业立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科

6、学发展观的实践特色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要求。通过全力以赴抓工业,使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成为区域经济的强大支撑。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跨越发展的第一抓手。市委、市政府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整体联动,持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建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为津市持续发展积蓄了能量。坚持把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作为提高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产业转移机遇,全力开展向上争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工作,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重要保障。全力改善交通区位状况,加强开发区平台建设,深

7、入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切实优化企业服务,使津市成为投资创业的福地。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城市建设与乡村发展等关系,坚持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建设模式,促进了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动力。高度关注、全力投入民生事业,使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幸福指数得到提高。第二节 宏观环境1、国内外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速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时期。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

8、展,各国、各地区的结构调整均在加快,产业转移的领域、地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津市进一步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更好地承接汽配、纺织等相关产业的转移,引进和发展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四化”建设加速推进,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有利于津市把握政策机遇,发掘潜在商机,拓展发展空间“十二五”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城市化的战略推进期,体制改革的战略突破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加快,拉动内需政策进一步实施,市场商机巨大。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两纵两横”经济带建设、打造“三基地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将促进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

9、利于地处京广和长江两大经济带结合部的津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拓展国内外市场。3、“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与总体要求,对津市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国策和省策。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将逐步从主要依靠资金、物质等要素投入,加速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提升转变。津市既有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有利发展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力较弱等方面的压力。4、湖南实施“3+5”城市群发展战略,加强湘鄂合作,有利于津市发挥比较优势,建设湘西北工业重镇加快推进长株潭“3+5”城市群发展步伐,已经成为湖南省“十二五”时期“四化两型”

1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里提出要加快湘鄂两省区域合作,共建“湘鄂西经济圈”的战略部署,津市可以更好地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突破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建设成湘鄂西地区新的增长极。第二章 发展阶段与历史使命第一节 资源条件津市位于澧水下游、湖南西北部边境,在地理区位、经济实力、资源基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以下特点:区位条件。是湘西北和澧水下游重要节点城市,水运基础好,但陆路交通优势不明显。经济实力。人均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总量不大。资源基础。生态景观资源独具特色,人文历史资源得天独厚,但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工业一枝独秀,五大产业初具规

11、模,呈现集群发展趋势,但核心技术较少,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生态环境。生态本底好,但流域环境保护压力相对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专栏2-1 津市主要资源区位条件位于澧水上游山区与洞庭湖区结合部,湘鄂边省际经济协作结合部,陆路通道主要依靠S302、S205,航运基础好,湖南六大良港之一。经济实力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63.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322元,财政总收入3.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规模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常德市前列。资源基础主要有石煤、石灰岩、陶土、砖瓦粘土等;西湖为湖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孟姜女传说、车胤“囊萤照读”等非物质

1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猿遗址、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大同古寺等历史资源丰富;嘉山、新洲古城等自然旅游资源颇具潜力。产业发展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20.4:44.6:35.0,工业发展来势好,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7.4亿元,初步形成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五大支柱产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良好,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6.8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6平方米,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1吨标准煤。第二节 阶段特征“十二五”期间,津市将全面进入经济起飞阶段,表现为新型工业化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新型城镇化进入统筹优化阶段、人民生活进入品质提高阶段三大特征。1、新型工业

13、化进入全面提速阶段,五大支柱产业呈现集聚态势当前二次产业支撑作用明显,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过去连续三年超过30%,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工业企业不断向开发区集中,汽配、盐化工等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型工业化来势好、潜力大,“十二五”将进入全面提速发展阶段。2、新型城镇化进入统筹优化阶段,“南工北商”城市空间结构加速成型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62.2%,全市环境更美、产业更优、基础更实,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十二五”时期,津市“南工北商”的空间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城乡统筹将进一步扩大深化,城镇化将由零散自发缓慢发展型向统筹优化快速发展型转变。3、人

14、民生活进入品质提高阶段,生活需求由物质为主向物质和精神并重转型2010年,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357元和5728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居民消费水平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十二五”时期,人民对文化、旅游等非物质消费要求将明显提高,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比重将进一步加大,人民生活将进入品质提高阶段。第三节 历史使命“十二五”时期,津市发展的历史使命是:实现科学跨越,重现重镇繁荣。在“十一五”基础上,通过更好更快的发展,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建设“四个津市”,发展水平跃居全省50强,再创湘西北重镇辉煌。1、实现“三个翻番”经过5年

15、左右的努力和快速发展,在“十一五”基础上,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财政收入翻番、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过30000元和11000元。2、建设“四个津市”实力津市。提升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做好城市经营,盘活旅游资源,争取到2015年,发展速度位居常德市前列,发展效益明显提升,发展水平跃居全省50强。创新津市。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进五大支柱产业加快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强化制度创新,在城乡统筹、节能环保、社会管理、政府效能等方面努力形成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宜居津市。优化城市空间,强化城市

16、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强生态建设,培育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宜居城市。幸福津市。注重增加民生投入,推进民生工程,解决民生难题,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民幸福为追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努力把津市建设成为一个民富民安、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第三章 战略构想第一节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实施工业主导、城乡互动、商贸振兴、旅游升温、惠民和谐五大战略,

17、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构建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重点的更加稳健的产业结构,逐步将津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新兴现代化城市。第二节 发展定位津市“十二五”发展定位为:湘西北工业重镇。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效益,到2015年,建设成为湘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生态宜居新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公共安全度,把津市建设成为澧水流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宜居新城。澧水流域航运中心。恢复和发挥水运优势,加快澧水航道整治和港口码头建

18、设,提高澧水航道等级,把津市建设成为澧水流域航运中心。第三节 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津市发展总体战略是:工业主导。以集群发展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高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和带动力,努力建成湘西北工业重镇。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提升集聚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从“传统工业城时代”转向“现代工业生态城时代”,从“城市单级发展状态”转向“城乡一体发展状态”。商贸振兴。推进城区、集镇商贸中心和专业特色街建设,加快物流园建设,培育提升各类市场,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建立起开放、高效、畅通、统一的商品流通体系,

19、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重现湘鄂边境商贸重镇繁荣。旅游升温。整合提升旅游资源,依托孟姜女、车胤、药山惟俨、古大同“福”地、嘉山风景区、西湖生态湿地等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资源,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和景点宣传推介,着力打造具有津市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地位,增强旅游产业带动辐射能力。惠民和谐。坚持以民为本、创业富民、服务利民、保障安民,实现由单纯的财富观向和美的幸福观转变,从偏重物化追求到注重人文关怀的转变,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实现安居乐业、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幸福津市。第四节 发展目标津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经济实力实现重要跨越,文

20、化更富特色,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趋和谐,人民生活更为殷实,争创湖南省城乡统筹领先市、全面小康领先市,基本建成湘西北工业重镇、生态宜居新城、澧水流域航运中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调控方向和目标是:经济实力。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对外开放水平有新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年均增长14%。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2:36。新型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71%,北区“宜居新城”、南区“工业新城”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城

21、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人民生活。城乡居民的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9%,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2.8。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0%,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事业。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完善。社会治安良好,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到2015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控制在2吨标准煤以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高于全省、常德市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争取

22、达到25%。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专栏2-1 津市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分类指 标2010年2015年五年年均增速(%)指标属性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3.713013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243224350012.3预期性财政总收入(亿元)3.58817.4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26.624020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8.27020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2100400014预期性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20.4:44.6:35.012:52:36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五大支柱产业产值比重(%)79

23、90预期性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3535预期性城镇化率(%)62.271预期性社会事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100100约束性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5.66.1年均提高0.1个百分点约束性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个)2.73.7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约束性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3573000014.3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7281100013.9预期性城乡居民收入比2.682.8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4.54约束性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综合覆盖率(%)21.490约束性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综合覆盖率(%)9295约束性生态建设森林覆盖

24、率(%)16.8525预期性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7.68.5预期性城镇污水处理率(%)73.180约束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约束性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2.12累计下降15%约束性其他全市总人口(万人)27.430预期性城市人口(万人)13.118预期性第四章 现代农业第一节 农业发展按照“突出特色、优化布局、整合资源”的思路,走特色、精品、高效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加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种植业向基地集中,逐步形成专业化食品工业园、产业化规模养殖园、高效化产业种植园、生态化农业观光园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到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达

25、到15.6亿元,年均增长1.7%。农业产业化覆盖面达到7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年均递增13.9%。1、做优传统农业积极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粮食。加强对中、低产田改造,积极推广病虫统防统治、标准化栽培等。推行“无公害”优质稻基地认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到2015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5万吨。油料。稳步扩大优质油菜、油茶生产,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开展优质油菜、油茶订单经营。到2015年,实现无公害种植面积达100%,绿色认定面积达15万亩以上。棉花。大力推广优质棉种植,加强优质棉基地建设,与市域棉纺企

26、业开展订单生产。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优质棉种植面积达100%。生猪。加快生猪良种基地建设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到2015年,全市生态猪出栏量达60万头。推进生猪屠宰及肉类综合加工项目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2、做强特色农业藠果。以环西湖为重点区域,建设省内最大藠果产出基地。到2015年,全市建设优质藠果产业基地2万亩。扶持引导龙头企业推进藠果深加工。特色养殖。以肉兔、家禽生态养殖为重点,打造津佳兔业肉兔养殖加工品牌,加快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肉兔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到2015年,全市肉兔、家禽出栏量分别达150万只、480万羽,肉、蛋产量分别达到4万吨、2万吨

27、。以环西湖为主要区域,大力发展黄鳝、螃蟹、西湖鱼等高效水面养殖基地,加快水产健康养殖小区建设。到2015年全市水产品达2万吨,水产品加工率达到30%。食用菌。在涔澹农场、襄阳街、灵泉、保河堤大力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扶持培育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到2015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55万平方米,各类食用菌总产量达到5000吨。蚕桑。加大蚕桑新品种引进,推广先进的种养加工技术。依托茧丝加工企业加快蚕桑产业化,推进茧丝一体化,着力加强桑、茧、丝资源的综合利用。到2015年,形成湖南省原种、一代杂交良种繁育基地。3、做大休闲农业依托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资源,开发融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生活、休闲度假于一体

28、的乡村旅游产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点。以锦绣兰苑休闲农庄、烂泥湾、神九堰一线为龙头,带动各乡镇,打造集餐饮、垂钓等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新农村体验区。合理保护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充分挖掘蚕桑、西湖鱼等农产品资源,围绕农业休闲旅游招商引资,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加快灵泉镇综合示范片和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建设步伐。4、推广绿色农业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牛粪食用菌(培养基质)蔬菜,猪(畜、禽)沼渣(液)果(鱼),农作物秸秆有机肥农作物,食用菌培养基质(沼渣)蚯蚓黄鳝四种循环农业模式。大力推进环西湖农业综合利用示范区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具体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小区与无公害

29、水生蔬菜示范小区三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农村清洁工程”,高标准建设好农业部中南村循环农业示范园、渡口镇新湖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力扶持食用菌标准化栽培。5、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运用,完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立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网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建立农产品综合市场流通体系,实施新网工程,加强对专业市场以及各乡镇集贸市场的改扩建,健全市域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专栏4-1

30、津市市“十二五”农业产业重点项目1、洞庭湖西北湿地农业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2、藠果产业化建设项目;3、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4、油菜产业基地建设;5、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按照“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镇村同治,建设宜居村庄”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城乡统筹领先市、全面小康领先市的目标定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组织实施农村电网扩容工程、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强对中低产田改造,抓好骨干

31、道路沿线的路、沟、渠、田、林、塘、湖的综合治理。加大机埠改造力度,提高抗旱排渍能力。加快农村机耕道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农村自来水通村率达80%,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宽带入户率达35%以上,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2、切实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以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和各乡镇农民培训中心为载体,开展生产技能、务工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出台农民教育扶持措施,培育一批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带动型、管理型、公益服务型的新型农民。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展就业空间。3、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合农

32、村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教学设施装备和办学条件,优化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力量配备,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及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快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与职工待遇。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不断提高“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率。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员覆盖。“十二五”期间,抓好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完成10个以上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逐步提高低收入人口、水库移民及原住民

33、的生产生活水平。专栏4-2 津市市“十二五”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1、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工程;2、农村机耕道建设;3、综合开发示范镇;4、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第五章 新型工业化第一节 思路和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筑“52”产业体系,实施“四大”战略,打造“五个基地”,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整体素质。突出核心企业、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知名产品品牌建设。1、构筑“52”产业体系5:主要指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以及食品工业五大产业。2:主要指新型建材和生物医药产业。2、推行“四大”战略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重点打造五大产业集

34、群。以规划为先导,抓好产业空间布局;以培育现有龙头企业为抓手,积极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促进重大生产性项目的裂变和衍生;以完善配套为保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促进工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选择与津市现有资源和企业有密切关联的高新技术项目为发展方向,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重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对外加工出口贸易,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层次提升。实施品牌培育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依托中联车桥、湘澧盐矿

35、、娄星纺织、雪丽造纸、中意糖果等有基础和实力的骨干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壮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3、发展定位和目标到2015年,工业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规模企业总户数超过15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0家,过10亿元的企业5家。把津市汽配制造业打造成为湖南一流的车桥生产基地,盐化工业打造成为湖南重要的盐化工循环产业基地,纺织工业打造成为湘西北地区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基地,造纸业打造成为湖南省最大的苇浆纸生产基地,食品工业打造成为湖南重要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力争把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扶持培育成能在未来支撑津市高

36、速可持续发展的新的重要支柱。第二节 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1、做大做强汽配制造业扩大车桥生产规模,重点发展工程车专用车桥、重型车桥,兼顾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整车制造,做强核心企业,提升配套能力,实现汽配产品的系列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龙头企业对津市配套企业重点倾斜,支持嘉城汽部、中沃汽配等配套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扩大产能规模。以汽配产业园为载体,加快汽配企业聚集,发展汽配制造业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年产80万根车桥生产线改扩建以及新建20万根工程车专用车桥生产线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全市汽配工业产值达到80亿元,培育3个省级品牌,争创1个国家级品牌。2、改造提升盐化工、纺

37、织、造纸产业盐化工业。以湘澧盐矿为龙头,加强资源整合,着力延伸产业链,加大以烧碱、液氯及其下游产品开发,进一步优化盐化工产业结构。促进湘澧盐矿和有关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引进1015家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有机氯类和氟氯类等精细化工项目进入盐化工业产业基地,形成上下游氯碱基本平衡的盐化工产业链。“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年产60万吨盐硝联产项目、年产10万吨双氧水项目、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力争到2015年,盐化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纺织业。依托娄星纺织、宏力纺织、友联纺织、益林纺织等企业,加强与沿海同类企业的沟通,搞好纺织业转移承接,引进织造、染整、缝制等企业,形成纺、织

38、、染、成衣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纺织产业集群。棉纺行业重点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精梳紧密纺、精梳卡摩纺项目,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中高档产品。印染行业重点发展棉和化纤混纺中厚织物印染、麻纺织品印染加工、经编织物染整。服装行业重点引进1-2家国内知名服装加工企业。“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年产20万锭精梳卡摩纺生产线、年产10万锭精梳紧密纺生产线、年产700万平方米中高档牛仔布生产线、年产8000万米染整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初步形成占地3000亩功能齐全的纺织工业园,纺织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造纸业。依托雪丽公司,围绕经营集约化、产品高端化、原料林

39、纸一体化和产品结构多元化的行业发展方向,积极开发高端纸品。加大纸业招商力度,引进纸品深加工及包装项目,加强相关配套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延伸造纸产业链条。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环保达标,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30万吨纸浆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雪丽造纸形成年产30万吨机制纸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0亿元;招商引进纸品深加工企业1-2家;争取“雪丽”牌文化用纸成为国家驰名商标,企业中高端产品年产量占总产量比重超过50%。3、培育做优食品产业以中意和南北特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积极支持食品企业扩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培育糖果食品、特色食品等产品系列。整合现有特色小吃资源,积

40、极探索特色小吃的品牌开发与连锁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知名度与占有率。引进现代食品生产技术与工艺,积极开发休闲食品、特色食品种类,提高食品品质及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将食品产业打造成为津市的特色产业。以食品工业园为载体,鼓励现有企业搬迁入园,形成食品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中意糖果休闲食品工业园和南北特公司淡水鱼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食品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力争培育省级品牌5个,国家级品牌2个。4、积极培育新型建材、生物医药产业瞄准市场潜力大、技术优势强的领域,积极引进、培育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重点扶持卡普吉诺建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高档建筑墙地砖及

41、新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产品。到2015年,力争新型建材产值达到8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扶持鸿鹰祥、汉晶瑞等企业,积极发展酶制剂与医药制造。到2015年,力争生物医药产值达到6亿元。专栏5-1 津市市“十二五”工业产业重点项目汽配1、中联车桥年产80万根车桥生产线改扩建; 2、年产20万根工程车专用车桥生产线; 3、中沃汽配年产80万根汽车工字梁生产线; 4、鑫嘉城年产10万吨消失模铸件生产线; 5、汽车齿轮加工项目; 6、汽车铸件加工项目; 7、模具制造加工项目。盐化工1、湘澧盐矿年产60万吨盐硝联产项目; 2、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 3、年产10万吨双氧水; 4、金永化工年产2万吨三氯异

42、氰尿酸; 5、阿斯达年产1000吨乙基香兰素项目开发。纺织1、20万锭精梳卡摩纺生产线; 2、益林纺织10万锭精梳紧密纺生产线; 3、年产8000万米染整生产线; 4、年产700万平方米中高档牛仔布生产线。造纸1、雪丽造纸30万吨纸浆配套改造项目; 2、新鲁包装1亿平方米瓦楞纸箱生产线二期; 3、纸品深加工项目。食品1、中意休闲食品工业园; 2、南北特淡水鱼深加工; 3、十八子食品电子自动恒温恒湿腐乳发酵生产工艺改进。新型建材卡普吉诺高档墙地砖项目。生物医药1、鸿鹰祥年产30万标吨酶制剂异地扩产改造; 2、新型发酵年产2万吨高纯淀粉酶产业化项目; 3、汉晶瑞精氨酸系列产品开发。第三节 工业布局

43、和经济开发区建设1、优化工业布局根据“南工北商”城市发展规划和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鼓励引导新引进企业向开发区集中。实施“北工南移”,着力推进企业搬迁进入开发区,形成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及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产业片区。2、推进开发区建设围绕“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定位,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企业和项目进入开发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打造布局合理、服务配套、环境优越的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到2015年,开发区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亿元,开发区企业达到100家,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税收4.5亿元。科学规划布局。以向西、向南拓展为重点,沿高速接线完善开发区三

44、期建设规划,打造高速接线工业走廊。建设和完善“七纵五横”道路框架。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实现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引导项目聚集。按照生产要素向开发区聚集,主导产业向开发区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靠拢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入区企业优惠政策,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完善开发区管委会封闭式管理服务机制。积极发展开发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开发区服务能力,引导和吸引项目进入开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开发、滚动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优势和融资平台,运用市场机制,采取BT、BOT多种方式引进资本,加大对开发区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高标准、

45、高要求推进开发区建设。第六章 服务业第一节 思路和目标按照“经营城市、繁荣市场、搞活流通、提升人气”的指导思想,利用已有的水运交通基础和逐步形成的陆路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历史人文、地方美食、水生态三大特色,优化服务业行业布局,提升传统商贸业,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房地产业,培育文化旅游业,不断增强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6.8亿元,年均递增13.7。第二节 发展方向和重点1、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 以“扩需求、活市场、聚人气”为总体导向,优化商业功能布局,加大商贸网络建设力度,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整体水平。围绕金城银座商业区,抓好购物商业

46、特色街建设,打造城市核心商业区,引进一家大型超市;加快以长山湖为中心的南区商业区建设,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推进现有市场升级改造;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等工程。积极引进外地餐饮品牌,鼓励锦绣兰苑、刘聋子米粉等本土品牌餐饮企业实施连锁经营;挖掘地方美食,恢复“望江楼”小吃,完成“津市牛肉米粉”注册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提升津市餐饮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新建一家五星级宾馆,提高休闲娱乐业经营档次和服务水平。2、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突破价值链关键服务环节为核心,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新格局。现代物流业。构建以高速公路、省道、航道为轴心的区域物流网络,建设以产业基地带动的现代物流集聚区,在二广高速公路出口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在九澧大道东段建设商贸物流园。积极推动工业和商贸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组建专业化物流公司,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力争到2015年建成2个3A级、5个2A级物流企业。金融服务业。争创省级金融安全区。加大金融业服务力度,加强金融机构网点建设,拓展农村金融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社会事业领域。发展担保、典当等行业。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