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修水县丰和源小区建设项目.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490803 上传时间:2025-01-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修水县丰和源小区建设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修水县丰和源小区建设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修水县丰和源小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九江市丰和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09年8月28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范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修水县丰和源小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九江市丰和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胡军 联系人 周国华 通讯地址 修水县城南新区E地块 联系电话 13627922480 传真 邮政编码 332400 建设地点 修水县城南新区E地块(N29°1′39″ E114°32′20″)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J-72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228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8912 总投资 (万元) 6000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20 环保投资 占总投资 0.33% 评价经费 (万元) 1.8 预期投产日期 2009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修水县丰和源小区建设项目是九江市丰和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兴建,项目所在地选址于修水县九九路以西、义宁大道以北,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22280平方米(一期占地面积18413.1平方米,二期占地面积386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住宅、商铺及小区配套设施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的法规,项目需办理有关环保手续,该项目建设单位特委托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就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科研所的技术人员经过调查,资料收集,结合本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和具体情况,依据有关环评技术规范,就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完成此报告表。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环境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地处东经113°56′至114°49′,北纬28°41′41″至29°22′15″,东邻本省武宁、靖安、奉新,南接本省铜鼓、宜丰,西邻湖南平江,湖北通城,北接湖北崇阳、通山。 2. 地质、地形、地貌 修水县处于赣西北,东西向和南北部分的大地构造,地层出露较全,古生代,元生层及大城岩分布较广,黄冈岩占总面积的26%,紫色砂砾岩石站10%,岩修河峡谷,1~2级附地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地占15%,石灰岩、变质岩分布较广,主要岩石有:砂砾岩、负岩及泥结胶结构,地质较稳定。 3. 气象条件 修水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据修水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575.5ml,降雨量年内分布很不均匀,主汛期4~6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46.7%,10~12月期间仅占年值的15.4%。多年平均蒸发量917.1 ml,多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44.9℃,极端最低气温-11.6℃,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平均无霜期229天,年平均日照数1788小时。全年各月以静止无风为主,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其出现频率为9.2%,次主导风向为北风,出现频率为9.0%,最小频率的风向出现在西南方位,为1.2%,多年平均风速1.0m/s。 4. 水文 修水地区主要地表水体为修河。修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51m3/s,多年平均水量为47.6亿m3,最大年平均流量254m3/s(1973年),最小年平均流量70.8m3/s(1968年),丰水与枯水年平均流量之比为3.59。实测最大流量9200 m3/s(1974.6.25),实测最小流量8.56 m3/s(1965.3.20),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7月)占全年总水量的65.6%,枯水期(8-次年3月)占全年总水量的34.4%。 项目所在地原有的用地性质为:山地。项目周边情况:南抵义宁大道、东抵九九路、西抵烟草公司用地(现为空地)、北面为依次建筑设计院、检测大楼、房管局、科技局。 项目开发地段无珍稀物种存在。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全县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幅员最广的县,全县现有36个乡镇,总人口76万。修水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97.6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71%,森林覆盖率达49.2%,活立木蓄积量组成比例的56.92%,马尾松占28.19%。毛竹有4.92万亩,蓄积量为568万根。 改革开放推动了修水地方工业的发展。以宁红茶、康顺耐热瓷、梅山神茶、丝绸、贡砚为代表的修水名优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畅销于京、沪、津、穗等3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美、俄、德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10.6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15.18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41∶35。完成财政总收入5.2016亿元,增长3.9%,其中一般地方预算收入3.1289亿元,增长9.5%;财税结构逐步调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8%,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1.3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增长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3亿元,增长15.9%。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8亿元,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90元,比上年增加199元。 全县有厂矿5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近年来全县私营企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半壁江山的地位.工矿业门类主要有:森林、机械、燃料、电力、建材、陶瓷、纺织、丝绸、印刷、医药、酿造、食品、缝纫、工艺美术等。主要产品有:宁红茶、双井绿、眉峰云毫、白厂丝、丝绸、羽纱、水泥、饮料酒、日用药、松节油、木梳、贡砚、胶合板、家具、纺织器材、皮革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产品有:宁红保健茶、耐热瓷、鼎立水泥、黄金、白钨、白厂丝、贡砚、木梳系列特种工艺产品等。特别是茶叶系列发展很快,宁红茶、梅山神茶、台茶、双井绿等闻名国内外,仅宁红系列就有保健茶、减肥茶、工夫红茶、绿茶、男子汉茶、水茶、外婆米酒、瘦身含片等风靡海内外。宁红、康顺成为全省56个名优产品之一,成为省级工业队,香炉山钨矿日处理矿石量将达到25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钨生产基地。 全县57所普通中学(含高中8所、职中1所)和696所小学,有中、小学生13.2万余人,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5%和99%,教职工共6000余名。全县“普九”“普实”和扫盲达标验收。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到20000余人,在省市各种比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修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有江西十大名人纪念馆之一——黄庭坚纪念馆,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秋收起义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站、广播电影电视形成了城乡网络;《修水报》发行了2万余份;文艺创作繁荣,由国家级省级出版部门出版发行的各种文学著作20余种。建成了以县电台、电视台为中心的文化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 根据项目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并考虑所处的地理位置,本评价利用2008年修水县城例行监测的数据,并利用该数据对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状评价,大气评价因子选择SO2、NO2、TSP。监测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单位:mg/m3 项目 监测点 SO2 NO2 TSP 日平均 小时浓度范围 日平均 小时浓度范围 日平均 项目所在地 0.046 0.014~0.080 0.019 0.005~0.045 0.12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0.15 0.50 0.12 0.24 0.30 比照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可以看出,目前评价区内各项污染物浓度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二、地表水 项目废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由市政管道进入修水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最终汇入修河,为说明修河水质现状,本次环评利用2008年修河水质例行监测数据的结果,统计见下表2。 表2 修河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 mg/L(pH除外) 监测点 项目 pH CODcr BOD5 氨氮 修河修水段 8.33 11.16 1.78 0.305 GB3838-2002Ⅲ类 6~9 ≤20 ≤4 ≤1.0 由上表分析,修河水质尚好,能够满足地表水水质标准的Ⅲ类标准。 三、声环境 区内的噪声监测统计结果:白天52.9dB(A)、夜间43.5dB(A)。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要求。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3、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执行修水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2、施工期间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修水县丰和源小区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九江市丰和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城南新区E地块(修水县九九路以西、义宁大道以北),具体位置见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4、项目性质:新建 5、总投资:6000万元 6、周围概况:项目四周围城市规划道路,南抵义宁大道、东抵九九路、西抵烟草公司用地(现为空地)、北面为依次建筑设计院、检测大楼、房管局、科技局等单位具体见附图2(项目四至图)。 7、建设内容:住宅建筑为主、辅以适量的社区商业和融合城市服务功能的商业设施。 8、项目规划总平面图,见附图3。 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3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项目 数值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22280平方米 一期占地18413.1平方米、二期占地3866.9平方米 2 总建筑面积 其中:商业面积 住宅面积 45000平方米 2400平方米(一期) 30600平方米(一期) 一期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3 居住总户数 340户 一期住户220户,二期住户100户 商铺数 70个 4 容积率 1.8 5 建筑密度 30% 6 绿化率 40% 7 停车总数 85个 包括建筑地层停车位 9、公用环境规划: (1)供水规划: 项目用水由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供给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2)雨污水排除规划: a、雨水排除规划 雨水直接排入市政下水道。 b、污水排除规划 根据设计规划,该项目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汇集,经修水县污水厂处理后最终排入修河。 (3)供电规划: 电源接自城市电网。 二、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整个项目各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场地平整、掘土、基础设施建设、地基深层处理及土石方、建筑材料运输、设备装配等施工行为,在一定时段内都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是属于可逆的,待施工期结束后将一并消失。 1、施工期间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 ⑵施工行为产生的扬尘; ⑶施工造成的生态系统的原貌改变; ⑷施工机械及车辆排放的废弃物; ⑸施工产生的废土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⑹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 2、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 ⑴、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A)以上,本项目施工所用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据调查,目前本项目工程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这些设备的运转将影响施工场地周围区域声环境的质量。常用施工设备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见表4,施工各阶段的运输车辆类型及其声级见表5。 表4 各施工阶段的噪声源统计 单位:dB(A) 序号 机械类型 声源特点 距离设备5m处噪声值 1 推土机 流动不稳态源 86 2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不稳态源 84 3 卡车 流动不稳态源 92 4 混凝土搅拌机 固定稳态源 91 5 混凝土泵 固定稳态源 85 6 移动式吊车 流动不稳态源 96 表5 施工期各交通运输车辆噪声排放统计 声源 大型载重车 混凝土罐车、载重车 轻型载重卡车 声级dB(A) 95 80~85 75 ⑵、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排放分析 施工期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污染因子为TSP。 施工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二是来自建筑材料包括白灰、水泥、沙子等搬运和搅拌扬尘;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根据类比调查资料,测定时风速为2.4m/s,建筑施工扬尘严重,工地内TSP浓度相当于大气环境标准的1.4~2.5倍,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达下风向150m处,水泥储料站扬尘影响范围在距其150米处TSP浓度既可降至为1.00mg/m3以下。施工及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30米范围以内影响较大,路边的TSP浓度可达10mg/m3以上。 ⑶、施工期废水排放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石方阶段降井水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及各种车辆冲洗水。 ⑷、施工期固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废渣土,及废弃的各种建筑装饰材料等。 三、运营期项目本身产生的污染分析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项目本身没有特殊的污染物,主要的污染因素来自项目入住居民、活动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厨房燃气灶废气,以及项目公建配套使用的通排风系统等机械产生的噪声。 (1)用水量统计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用水包括入住居民用水、商场用水和区域绿化用水。用水量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的相关规定,对项目用水量核算结果见表6。 表6 项目生活用水量核算表 序号 用水项目 用水指标 设计最大数量 用水量(t/d) 备注 1 住宅用水 600L/户·d 340户 204 2 商业用水 8L/ m2·d 2400 m2 19.2 3 绿化用水 2.5L/m2·d 8912m2 22.3 4 未预见用水 生活用水量的10%计 24.5 小计 270 (2)废水排放量 由表4可知,项目总用水量为270t/d,9.9万t/a,绿化用水不计入污水量,则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 约为223t/d,8.1万t/a。该项目总计用污水包括厨房含油含渣废水、卫生间与洗浴排水等,各污染物浓度可参照同类型水质情况及各污染因子排放总量统计,具体数据统计见表7。 表7 生活污水水质一览表 污染物 项目 COD BOD5 SS NH4-N 污染物产生浓度mg/L 350 180 300 30 修水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280 120 200 25 由表7可见,该类废水需经过修水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水体。 (3)废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项目产生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是厨房油烟。根据经验系数,厨房含油烟废气可按250 M3/h·户计算,以日开炉1.5小时计,整个项目含油烟废气产生量约为1.28×105m3/a(以340户计)。 (4)固废物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所排放的固废物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垃圾和公建垃圾。垃圾分为两类,一类是干垃圾,主要成分是废纸、垃圾袋、清扫垃圾、废包装物等;另一类是湿垃圾,产生于居民厨房、餐厅,主要成分是蔬菜、水果、肉类等,含水分较多。干垃圾密度为130kg/m3,湿垃圾密度为500 kg/m3。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日,每户按3.5人计,本项目投入使用后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17.2t/a。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 排放量(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厨房 油烟 1.28×105m3/a 1.28×105m3/a 水 污 染 物 生活、商铺 生 活 污 水 COD 产生浓度:350mg/L 产生量:28.4t/a 排放浓度:175mg/L 排放量:14.2t/a BOD5 产生浓度:180mg/L 产生量:14.6t/a 排放浓度:90mg/L 排放量:7.3t/a SS 产生浓度:300mg/L 产生量:24.4t/a 排放浓度:150mg/L 排放量:12.2t/a NH4-N 产生浓度:30mg/L 产生量:2.43t/a 排放浓度:15mg/L 排放量:1.22t/a 固 体 废 物 生活、商铺 果核、纸屑等 排放量:217.2t/a 排放量:0t/a 噪 声 其 他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在建设施工期间,主要污染因子有: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废气等。项目施工期间,将会对该区域内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一、噪声 主要是施工机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建设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间的主要噪声源及噪声源强见表5、表6。本项目建设阶段各机械设备的动力噪声源声压机一般在85dB(A)以上(负载,距源10米处)。根据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首先经土地平整、打桩、基础水泥浇筑等工序,在此期间建设地块非常空旷,同时建筑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基本上无隔声、隔振措施,即声源声级较高,声传播条件较好,对项目周边地区影响较大。施工噪声源可近似视为点源,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可估算出施工期间离噪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 LP=Lpo-20Lg(r/ro)—△L 式中: Lp—距声源r(m)处声压级,dB(A); Lpo—距声源ro(m)处声压级,dB(A); r—距声源的距离,m; ro—距声源1m; △ L—各种衰减量(除发散衰减外)dB(A)。室外噪声源△L取零。 各类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未与现状值叠加)预测结果见表8。 表8 各类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序号 机械类型 噪声预测值 5m 10m 20m 40m 50m 60m 100m 1 推土机 86 80.0 74.0 68.0 66.0 63.5 61.5 2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84 78.0 72.0 66.0 64.0 61.5 59.5 3 卡车 92 86.0 80.0 74.0 72.0 69.5 67.5 4 混凝土搅拌机 91 85.0 79.0 73.0 71.0 68.5 66.5 5 混凝土泵 85 79.0 73.0 67.0 65.0 62.5 60.5 6 移动式吊车 96 90.0 84.0 78.0 76.0 73.5 71.5 由表8可知,主要设备噪声源大部分都超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项目施工噪声对施工场地周围50m的范围内的环境影响较大,对50~100m范围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施工时影响更为严重。因此,项目在施工设备选型时应选择低噪声工程设备,并加强对机械和车辆的维修,以使它们保持较低的噪声水平;在建设期间,必须严格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标准和规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向环保部门申请登记。除抢修、抢险作业和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 二、扬尘 主要来自拆迁、土地平整、建筑施工和建筑材料运输过程。粉尘主要表现在交通沿线和工地附近,尤其是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影响更为明显,从而使该区块及周围附近地区大气中TSP浓度增大。因此,在建设期首先对该地块内的道路及时清扫和浇水,同时加强施工管理,配置工地滞尘防护网,采用商品混凝土,封闭车辆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固废 主要指建筑垃圾、装修垃圾以及少部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将产生大量废土、废石等施工固废,并将有大量的室内装修建筑垃圾,必须按城市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不能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及时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处置。 四、废水 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撒落,以减少施工废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散料堆场四周用石块或水泥砌块围出高50公分的缓冲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等。由于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泥砂,故施工现场应建造废水沉砂(泥)池临时性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废水进行相应的沉淀处理后,并做到有组织排放清水。 五、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因植被的破坏和下雨而造成的,如不注意对水体的保护,将有可能造成水体污染,为尽量减少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必须实施以下几点水保措施: ⑴临时堆放建筑材料或废料的地点,在建设完工后应及时清理,恢复植被。雨季施工时,建筑用砂堆应用工程土工布覆盖,防止汛期造成水土流失; ⑵建设方将施工产生的废弃渣及清运,并对临时的弃土场修建拦土坝,不应将弃土随意堆放,避免泥渣随雨水进入水体; ⑶修建临时沉渣池,尽量截留含泥沙的雨水,减少泥沙外流; ⑷保持排水系统畅通,以防暴雨时,区内路面径流大面积外溢,造成泥沙直排溪流。 六、施工期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1、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运输车辆使用时间,尽可能将运输时间安排在交通低峰时,避免由于建材的运输造成周边道路的交通阻塞。同时在交通低峰时运输车辆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时间、油耗及减少车辆慢行时排放的CO、HC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2、工程建筑施工单位要保持周围道路路面的平整和整洁,保证过往车辆和行人出行的安全和通畅。 七、区域景观影响缓解措施 1、工地周围应设围栏,使凌乱的建筑工地与外界相分隔。围栏可以统一的整洁的围栏材料分隔,也可以树立广告招牌的形式分隔,或种植一定的树木遮掩,以保护已建成区域的整体面貌。 2、主体工程完成后拟尽快完成清场、绿化等配套工程,使之与环境协调统一。 项目施工期经过以上污染控制措施治理后,则该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营运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厨房油烟及噪声等。 一、污水影响分析 经计算,项目绿化用水不计入排水量,则排水量约为223t/d,8.1万t/d。该项目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进入修水县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修河,预计对修河影响较小。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前后水质变化见表9 表9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前后水质变化一览表 污染物 项目 COD BOD5 SS NH4-N 污染物产生浓度mg/L 350 180 300 30 污染物产生量t/a 28.4 14.6 24.4 2.43 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染物浓度mg/L 175 90 150 15 污染物排放量t/a 14.2 7.3 12.2 1.22 修水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280 120 200 25 二、固(液)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对于小区排放的生活及部分公建办公垃圾,包括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同时还有一部分塑料、废纸、金属、玻璃和织物等。对于这部分垃圾应设立一定数量的垃圾点,并做到及时清运,避免造成垃圾二次污染。从而防止冬季由于风力较大而形成垃圾飞散,夏季由于气候炎热而容易腐质变坏,滋生蚊蝇。对于可利用的垃圾,可以充分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对于不能利用的垃圾及时交由环卫部门运送市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废气影响分析 江西省建设厅颁布了赣建设[1999]4号文“关于批准《ZRF住宅烟气集中排放系统》为江西省建筑标准设计的通知”,通知要求自九九年五月一日起,城市新建住宅均采用住宅集中排放系统。采用这一排放系统将可以有效地解决住宅油烟污染问题,建议本项目将其列入住宅建设设计中。 四、环保投资估算见表10 表10 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 治 理 项 目 治 理 措 施 投资估算(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比例(%) 污水处理 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城市污水管网进入修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15 生活垃圾 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5 合计 20 0.33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及投资 预期治理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 厨房 油烟 住宅烟气集中排放系统,其投资已列入工程基本投资。 对环境影响不大 水 污 染 物 污水 COD 化粪池初步处理后经市政管网进入修水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化粪池投资约15万元。 达标排放 BOD5 SS NH4-N 固 体 废 物 垃圾 纸屑、果核等 交由环卫部门送垃圾填埋场,投资约5万元。 对环境影响不大 噪 声 其 他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该新建工程施工以及工程弃渣等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地表植被的破坏和侵蚀。只要施工后立即采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措施,本次新建项目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可以很快得到恢复的。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项目建设地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满足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现状良好,满足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噪声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2、项目产生的废气经过住宅集中排放系统确保住宅油烟达标排放; 3、项目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进入修水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修河,预计对修河影响较小。 4、项目的生活垃圾应安排专人收集、管理,避免发生垃圾堵塞现象和臭气四扬,保证项目内的清洁、卫生、舒适、优美的外部生活环境; 5、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施工期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及时清理场地并进行迹地恢复,尽可能地恢复原貌。 通过本评价的分析,该项目只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则从环保角度考虑,项目建设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