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490786 上传时间:2025-01-06 格式:DOC 页数:191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农田水利综合规划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 领导小组 组 长:副县长 张国际 副组长:副县长 陈立贵 成 员:县政府办主任 张化兴 县农工委主任 陈元彪 县水利局局长 文家旭 县财政局局长 甘 志 县发改局局长 周 勇 县林业局局长 林昆若 县农业局局长 黄明中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廖首龙 县统计局局长 龙昌泽 县气象局局长 刘志毅 县交通局局长 陈 挺 《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 编写人员名单 批 准:何 健 核 定:刘双美 审 查:张晓波 校 核:卢喜平 汇 编:伊 滨 参加人员:张晓波 伊 滨 瞿 珂 卢喜平 郭万城 陈开武 何 孟 郭翔宇 顾晓东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综合说明 4 1.1 概述 4 1.2 基本情况 4 1.3 农田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 5 1.4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 1.5 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任务目标 6 1.6 工程建设规划 8 1.7 典型工程设计 9 1.7.1东北镇白梨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9 1.7.2元华支渠1+335~5+335整治典型设计 10 1.7.3合兴乡和睦村蓄水池新建工程典型设计 10 1.7.4 山坪塘整治与新建典型设计 10 1.7.5 提灌站新建典型设计 11 1.8 工程管理与改革 11 1.9 投资估算 12 1.10 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12 1.11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3 第二章 基本情况 14 2.1 自然条件 14 2.1.1 地形地貌 14 2.1.2 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 14 2.1.3 气候条件 15 2.1.4 水文 15 2.1.5 水资源 16 2.1.6 水质情况 18 2.1.7 土壤 18 2.1.8 自然植被 19 2.2 社会经济状况 19 2.2.1 社会、经济概况 19 2.2.2 农业生产现状 19 2.2.3 交通通讯现状 20 2.2.4 电力现状 20 2.3 自然灾害情况 20 2.3.1 旱灾 21 2.3.2 洪灾 21 第三章 农田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 23 3.1 农田水利现状 23 3.1.1 水资源特点 23 3.1.2 水利工程现状 23 3.1.3 人畜饮水现状 24 3.1.4 灌区及渠系配套现状 24 3.1.5 水资源保护现状 25 3.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25 3.2.1 建设和管理经验 25 3.2.2 建设和管理做法 27 3.2.3 建设和管理成效 29 3.3 农田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0 3.3.1 利用问题 30 3.3.2 建管问题 31 3.3.3 减灾问题 32 3.4 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33 3.5 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可行性 36 第四章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9 4.1 水土资源总量 39 4.1.1 水资源 40 4.1.2 土地资源 45 4.2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48 4.2.1 各行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 49 4.2.2 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 49 4.2.3 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预测 63 4.3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64 4.3.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4 4.3.2 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5 4.3.3 水土资源供需评价 68 4.3.4 节水方案与措施评价 73 第五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 74 5.1 指导思想 74 5.2 发展原则 74 5.2.1 统一规划、因地制宜 75 5.2.2 集中连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75 5.2.3 尊重民意、民办公助 75 5.2.4 整合资源、完善机制 76 5.2.5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6 5.2.6 建设、管理、改革同步 76 5.3 规划依据、范围和水平年 77 5.3.1 规划依据 77 5.3.2 规划范围 78 5.3.3 规划水平年 79 5.3.4 规划分区及任务目标 79 5.4 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 83 5.4.1 发展目标 83 5.4.2工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84 5.4.3 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 88 第六章 工程建设规划 89 6.1 工程建设标准 89 6.1.1 节水灌溉 89 6.1.2 灌溉排水工程 89 6.1.3 塘坝除险加固 90 6.1.4 农村饮水安全 90 6.2 总体布局及发展重点 91 6.2.1 总体布局 91 6.2.2发展重点 92 6.3 主要建设内容 94 6.3.1 水源工程 94 6.3.2 灌溉排水工程 100 6.3.3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101 6.3.4 河道护岸及防洪工程 102 6.3.5 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104 6.3.6 渔业发展规划 105 6.3.7 水环境治理 108 6.3.8 水利信息化建设 109 6.3.9 实施规划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111 6.4 重点工程 113 6.4.1水库及渠系工程 113 6.4.2 春雷村集中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17 6.4.3 黄鹿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 118 6.4.4 凯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120 第七章 农田水利工程典型设计 123 7.1 东北镇白梨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123 7.1.1基本情况 123 7.1.2工程建设内容、规模 123 7.1.3 总体设计方案 123 7.1.4 主要工程量及估算 128 7.2 元华支渠1+335~5+335整治典型设计 129 7.2.1 元华支渠基本情况 129 7.2.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29 7.2.3 本次设计任务与规模 129 7.2.4 工程设计 130 7.2.5 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 135 7.2.6 工程投资估算 135 7.3 合兴乡和睦村蓄水池新建工程典型设计 136 7.3.1 项目村基本情况 136 7.3.2 蓄水池典型设计 136 7.4 山坪塘整治与新建典型设计 136 7.4.1 山坪塘整治典型设计 136 7.4.2 新建山坪塘典型设计 139 7.5 提灌站新建典型设计 140 第八章 工程管理与改革 141 8.1 建设管理 141 8.1.1 组织管理 141 8.1.2资金保障管理 142 8.1.3 招投标方案 143 8.1.4 质量保障管理 143 8.1.5 进度安排 144 8.2 建后管护 145 8.2.1 产权归属及管理体制 145 8.2.2 运行机制 147 8.3 服务体系建设 147 8.3.1 建立科技培训中心 147 8.3.2 建立县级水质监测中心 148 8.3.3 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 148 8.3.4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148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9 9.1 投资估算 149 9.1.1 编制依据 149 9.1.2 投资估算方法 149 9.1.3 基础资料及取费标准 150 9.1.4 总投资估算 152 9.2 资金筹措 - 160 - 9.3 分期实施计划 - 161 - 9.3.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 161 - 9.3.2 其它工程 - 162 - 第十章 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 164 - 10.1 经济评价 - 164 - 10.1.1 评价依据及相关参数 - 164 - 10.1.2 效益估算 - 165 - 10.1.3 费用估算 - 167 - 10.1.4 评价指标计算及结果 - 168 - 10.1.5 国民经济综合评价 - 169 - 10.2 环境影响评价 171 10.2.1 评价依据 171 10.2.2 项目区环境现状 171 10.2.3 项目对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172 10.2.4 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173 10.2.5 环境保护管理及对策措施 174 10.2.6 环保投资 177 10.2.7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178 第十一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79 11.1 编制规划,依法治水 179 11.2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79 11.3 强化措施,保障质量 180 11.4 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 181 11.5 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 181 11.6 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 182 11.7 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182 附件一: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附图 附件二: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附表 183 前 言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情系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构建和谐新村的崭新时代,但是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始终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必须着力加强。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投资、促进增长的现实抓手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无论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怎么变化,农业对农田水利的依赖不会改变,只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形势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为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中江县始终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长抓不懈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涉农部门根据本行业的工作任务和相关规定分别编制了一些涉及农田水利内容的专项规划并付诸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重叠立项,多头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效益较低,影响了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为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农田水利的要求,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川府发[2008]1号)等文件精神和四川省水利厅《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在中江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中江县决定编制本规划,从而指导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编制该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从制度上、机制上、体制上协调相关部门,整合涉水项目,大幅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农田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受中江县水利局委托,我院承担了《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中江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水利局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通过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共同努力,我院于2009年10月完成了报告的初步编制工作。根据《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和《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和2020远景目标纲要》,本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规划为2012年,中期规划为2015年,远期规划为2020年。该规划覆盖全县45个乡(镇)760个村,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规划期的主体建设内容,涵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工程建设、骨干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以及加强水利管理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包括塘坝、堰坝建设及除险加固,水池、水窖(柜)建设,机井更新改造,小型灌排泵站建设与改造等目标任务。田间灌溉排水工程包括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改造、5万亩以下中型灌区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农田排水工程建设等目标任务,达到增加装机容量、增加有效库容、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增加补灌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排涝保证率等,实现涝能排旱能灌,优化配置水资源。水源工程和田间灌溉工程的主要任务是:(1)新建各类水源工程22982处,扩建或改造各类水源工程5792处,其中:①新建中型水库2座,整治水库45座;②新建塘坝、堰坝11074口,扩建改造塘坝、堰坝5507口;③新建水池、水窖11850口;④新建提灌站135处,改造提灌站240处;(2)新建灌溉渠道7124km,改造配套灌溉渠道10789km;(3)新增有效灌面8.00万亩,改善灌面27.01万亩,使节水灌面达到54.6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面达到14.64万亩);(4)到规划期末,蓄引提总量达到45919万m3,新增22444万m3,其中水库蓄水量增加2240万m3,小型水利工程增加蓄引提水量16904万m3,都江堰引水增加3300万m3。 经估算,该规划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工程建设、骨干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各项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638153.34万元(小型农田水利估算投资388748.75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636853.34万元,移民和环境部分投资1300.00万元。规划实施后,全县大部分地区实现农田旱涝保收,同时也可以解决灌区人多地少与粮食增产的矛盾。节约水资源,确保全县耕地灌溉保证率达92.4%的目标实现。新建中型水库两座,完成全县45座水库的病害整治以及震损除险加固工作。解决人畜49.37万人,达到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稳定社会局面,整治凯江河、辑庆河、郪江河、仓山河共4条河道,新建防洪堤102.8km,加固1.4km。整治水土流失面积1144.52km2,通过水土保持方案和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的治理,林草覆盖率达到53%,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度达95%以上。规划期末达到成鱼总产量达到13000吨,水产业总产值达到16000万元。规划实施后,对中江县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工程合理地分布在境内,经过防洪、水土保持等措施,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不断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林草覆盖率大大提高、生态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由于水面的增加,调节了小区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提高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该规划对保证中江县的防洪、灌溉、人饮、水产的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建议对该规划项目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及财务上的支持。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由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农机、国土资源、审计、监察卫生、环保等单位负责人和项目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中江县农田水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组织管理、技术指导、财务监督、工程验收、后勤保障等办事机构,抽调相关人员实行专人专责办公,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县财政局负责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督。 为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中江县将采取“加强领导、整体联动;明确职责、强化监管;优化配置、节约用水;民办公助、整合资金;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培训技术、提高水平;强化宣传、舆论监督”等保障措施,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扎实工作,注重实效,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 概述 中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介于东经104°41′~105°15′,北纬30°55′~31°29′之间。东临三台,北靠绵阳、罗江,西与旌阳、广汉、金堂相连,南和乐至、大英接壤。地形狭长,东西宽24~37km,南北长90余km。全县幅员面积2063 km2,耕地103.34万亩,有效灌面63.05,占耕地面积的6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龙泉山脉自安县经旌阳入境,横亘西北。平均海拨高程600m左右,最高点是“老牛坡”,海拨高达1046m,次为“西眉山”,海拔1045.2m,最低点是南面的普兴,海拔约310m,相对高差为736m。 中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覆盖全县45个乡(镇)760个村,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规划期的主体建设内容,涵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工程建设、骨干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以及加强水利管理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规划为2012年,中期规划为2015年,远期规划为2020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新建各类水源工程22982处,扩建或改造各类水源工程5792处,其中:①新建中型水库2座,整治水库45座;②新建塘坝、堰坝11074口,扩建改造塘坝、堰坝5507口;③新建水池、水窖11850口;④新建提灌站135处,改造提灌站240处;(2)新建灌溉渠道7124km,改造配套灌溉渠道10789km;(3)新增有效灌面8.00万亩,改善灌面27.01万亩,使节水灌面达到54.6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面达到14.64万亩);(4)到规划期末,蓄引提总量达到45919万m3,新增22444万m3,其中水库蓄水量增加2240万m3,小型水利工程增加蓄引提水量16904万m3,都江堰引水增加3300万m3。 1.2 基本情况 中江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低气温-5.9℃,极端最高气温38.2℃。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878.11mm,北部年平均降水量897.9mm,南部872.6mm,中部最低,年平均降水量797.0mm。 中江县水资源总体较贫乏,且分布不均匀。全县多年平均水源总量16.1亿m³,其中过境水量5.81亿m³/年,地表平均径流量5.12亿m³/年,地下水0.81亿m³,都江堰可引水4.36亿m³/年。 2008年全县年末总人口142.6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6.591万人,占总人口的88.73%,非农业人口16.077万人,占总人口的11.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126.2752亿元。 1.3 农田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江县共有水库47座,其中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17381万m³;小(一)型水库11座,总库容2271万m³;小(二)型水库31座,总库容1013万m³。兴利库容达12991.4万m³;山平塘8926座,蓄水量2670万m³,兴利水量1767万m³;石河堰1087座,蓄水量729万m³,兴利水量550万m³;微型水利工程12883处,蓄水量159.31万m³;现有江河提水站370处,总装机14461千瓦,总提水能力为1660万m³;机井366眼,总提水量3047万m³;都江堰引水3300万m³(都江堰实际引水8100万m³。其中包括:1~6月引用水量3300万m³和7~12月的引蓄水量4800万m³)。综上所述,全县现有水利工程23679处,可供水量现状为23475万m³。 农田水利存在问题主要是:蓄水设施不足,输水渠道防渗率低,输水损失大,乡村缺乏治水手段,管理政策难落实,水利资本尚未形成,水土保持治理缓慢,江河防洪任务繁重,农村饮水安全亟待解决。 1.4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08年水利工程现状供水能力为23475万m³,农业、人畜饮水工程、工业等需水量分别为31292万m³,基准年就缺水7817万m³。以2008年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为基础,按2012年、2015年和2020年毛需水量预测成果为依据,中江县各水平年供需水平衡状况,在P=75%时,水利工程现状供水能力为23475万m³。各水平年(2012、2015、2020)农业、人畜饮水工程、工业等需水量分别为37551万m³、42100万m³、47972万m³。各水平年缺水量达到14076万m³、18625万m³、24497万m³。 通过平衡计算,如果按2008年水利工程现状供水能力,既不新建大量的水源工程,又不新建和不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中等干旱年水量就缺口很大,直接影响到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解决面临的难题,就必须积极修建防渗渠道、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根据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在新建大量的水源工程,新建和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后,各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在P=75%时,各水平年(2012、2015、2020)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分别为:30514万m³、37303万m³、45919万m³。农业、人畜饮水工程、工业等需水量分别为37551万m³、42100万m³、47972万m³。 全县从宏观看供水基本上小于需水,在2012年P=75%时缺水7037万m³,在2020年前工程水的供给能力制约着全县工、农业的发展所需。目前的工程供水能力为2.35亿m³,至2020年虽然工程供水能力将增加到4.59亿m³。在中等干旱年仍有水量缺口,在特别干旱年更存在着的较大的水量缺口,主要是工农业与人畜用水至2015年后大大的提高,因此,中、远期的工业节水、农业节水与生活节水就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平衡计算,全县水资源能持续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但又是一个工程性缺水的县,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于走出困境。因此,为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新建大量的水源工程,又要新建和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必须采取节水措施节约水资源。 1.5 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任务目标 本规划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规划期的主体建设内容,涵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工程建设、骨干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以及加强水利管理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 规划以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川府发[2008]1号)、《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德阳市中江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参考大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为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规划为2012年,中期规划为2015年,远期规划为2020年。 根据项目区地形、水源条件、县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田水利发展现状及特点,按照全国水资源规划分区的要求和原则,流域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护行政区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综合治理、合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并结合境内地形、地貌、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水资源条件及水利化方向的基本一致性,农业布局及自然灾害相对同一性等原则,结合中江县境内地势地貌特点各异,耕地分布不均,作物品种不同,需水量不等,水利工程分布南北差异较大等区情,在中江县农业区划的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貌和行政乡(镇)完整性,将全县分为人民渠六期灌区(Ⅰ区),人民渠七期灌区(Ⅱ区)和集凤蓄提灌溉区(Ⅲ区)三个分区。 至2020年,规划水利设施和管理有一个大的发展和跨越,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环境,形成以六、七期主干渠为骨干、继光水库为龙头、中小微水工程配套的高标准灌溉网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自流灌溉渠道三面光防渗率达到95%,放水设施实现100%的闸门控制,全县水量调度实现局域网络化,旱涝保收率大大提高,其有效灌面达到98.06万亩,能抵御中等偏上的自然灾害。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全县农户用上安全卫生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全面实现由农业水利转变的资源水利,基本实现水利化。 (1)耕地面积达到106.11万亩,其中新增2.77万亩;有效灌面达到98.06万亩,其中新增8.00万亩。 (2)有效灌溉面积(98.06万亩)占耕地面积(106.11万亩)的比重达到92.4%;节水灌溉面积(54.62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98.06万亩)的55.7%,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4.64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26.8%。 (3)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区斗渠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ⅠⅡ区达到0.65;Ⅲ区达到0.75。 (4)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5)到规划期末,水库、塘堰、水池、提灌站的数量在基准年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达到49座、21087口、24733口和426处;使全县水利工程由现有的23679处达到46661处,其中新增22982处,整治5792处。 (6)到规划期末,渠道长度在基准年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达到19668km,其中新增7124km,整治10789km。 (7)到规划期末,蓄引提总量达到45919万m3,新增22444万m3,其中水库蓄水量增加2240万m3,小型水利工程增加蓄引提水量16904万m3,都江堰引水增加3300万m3。 表1-1 规划年水量统计表  规划年  工程 2008 2012 2015 2020 现状 新增 累计 新增 累计 新增 累计 水库 12991 0 12991 1020 14011 1220 15231 山坪塘 1767 2111 3878 4720 8598 5644 14242 石河堰 550 261 811 583 1394 697 2092 提灌站 1660 55 1715 81 1796 96 1892 微水池 159 49 208 93 302 94 396 都江堰引水 3300 1100 4400 1100 5500 1100 6600 机井地下水 3047 770 3817 806 4623 842 5465 合计 23475 4346 27820 8403 36224 9693 45919 1.6 工程建设规划 根据中江县实际情况,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历史机遇,遵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针,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基本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重点抓好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巩固和挖掘现有工程效益,努力加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农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渠道防渗技术,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大力发展小型、微型水利。实行“五个结合”,即大、中、小、微结合;蓄、引、提结合;塘、库、埝、井、田、池、窖结合,灌溉用水与解决人、畜饮水结合,新建与挖潜改造结合,进一步增强供水抗灾能力,形成由水库、塘堰、微水池、提灌站等工程组成的综合供水体系,实现农业的旱涝保收。全方位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 1、增加灌溉面积8.00万亩,实现农业高产稳产。项目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因旱灾和洪水对中江县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大部分地区实现农田旱涝保收,同时也可以解决灌区人多地少与粮食增产的矛盾。节约水资源,确保全县耕地灌溉保证率达92.4%的目标实现。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项目实施后,为开发林、果、桑、鱼、禽等立体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新建中型水库两座(石泉水库和扇子沟水库),完成全县45座水库的病害整治以及震损除险加固工作。增加有效库容2240万m³。 3、解决人畜饮水49.37万人,达到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稳定社会局面。项目实施后,可解决溉区人畜的饮用水困难。同时还可为溉区农业的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了水源保证。 4、规划整治凯江河、辑庆河、郪江河、仓山河共4条河道,新建防洪堤102.8km,加固1.4km。 5、整治水土流失面积1144.52km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讲求效益。通过水土保持方案和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的治理,林草覆盖率达到53%,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度达95%以上。 6、全县水产发展以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为目标,使水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至规划期末达到成鱼总产量达到13000吨,水产业总产值达到16000万元。 7、通过努力,到2020年中江县内河流域水环境有更明显的改善,各河流域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1.7 典型工程设计 1.7.1东北镇白梨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中江县东北镇白梨村电力提灌站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灌区控灌面积2003亩,最大提水能力达0.15m3/s。但灌区内的末级渠道因年久失修而逐渐荒废,普遍存在淤积、堵水、漏水等问题,造成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正在日趋加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因此急需通过节水灌溉改造来满足灌区内农业生产需要,也同时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这将极大的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使灌区达到节水增产的双重效益。 此外,项目区内还分布有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优质竹笋竹种和生态育肥猪繁养基地。为此本次项目还计划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喷灌区400亩。使得该区实施本项目后不仅能有效带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更能与中江县水利现代化灌区建设相适应,在该区实施节水灌溉项目试点示范作用都十分明显。 本次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渠道建设内容为:整治电力提灌站主渠以下农渠6条,总长度3000m,(明渠防渗长度2800m,暗渠防渗长度200m),人行桥20个。喷灌示范项目布置自动化喷灌体系一套,新建控制中心房200m2,新建蓄水池4口,泵房8座,铺设输水主支管道19.3km。 本工程总投资156.15万元。 1.7.2元华支渠1+335~5+335整治典型设计 元华支渠位于中江县城以南的仓山镇境内,渠道属于县管渠道,业主为中江县水利局技术推广中心管理。渠道属继光右干渠输水主要干渠,渠道全长10.06km。本次整治渠段为1+335~5+335整治长度4000m,整治明渠长3537m(其中4+000~5+335整治方案为疏浚渠道,长1335m),包括暗渠整治长256m;隧洞整治207m;沿渠道新建山溪接水5处,沿渠道改建放水洞8处;新增侧流堰4处;沿渠道本次整改人行桥改造25处;本机耕桥改造1处。元华支渠渠道渗漏、局部垮塌、渠墙局部段单薄、隧洞底部淤泥较深等。元华支渠渠道垮塌较严重段为2+686至5+186m,渠道全长2500m。渠道渗漏、局部垮塌、人行桥及机耕桥裂缝。桩号1+335至2+686渠道外观较好,但渠道淤泥较深,不利于通水,造成渠道横断面的现状不能输送原设计流量。目前渠道护面层拉裂、破损严重,垮塌加剧,造成局部段堵塞严重;渠道两岸落石及垮塌体阻碍了渠道输水。导致当地0.12万余亩的农田缺水,急需整治。 本工程的整治内容为元华支渠,其目的是让渠道恢复原设计功能,同时解决元华支渠灌区的农田灌溉问题。工程总投资111.29万元。 1.7.3合兴乡和睦村蓄水池新建工程典型设计 本次设计以合兴乡和睦村蓄水池作为典型设计。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大部分规划为直径9.2m、深3m,蓄水池容积200m³,水池开挖直径稍大于规划建设直径,以利于蓄水池墙体砌筑,—般按直径超挖0.5m。水池墙体材料采用浆砌红砖或浆砌条石砌筑,池底采用现浇砼打底,池周建设红砖栏杆,确保人畜安全。当前项目区不具备自流灌溉的条件,因而采取人工担水灌溉,用2块钢筋混凝土板(50×420)修建取水梯步,便于取用水。完成该工程需挖运土方190m³,挖运石方85m³,人工回填夯实土方56m³,M7.5水泥砂浆砌砖体16.5m³,砼9.6m³,M10砂浆抹面124m2,安砌砼管2m,计划总造价17936.26元。 1.7.4 山坪塘整治与新建典型设计 1、山坪塘整治典型设计 南华镇金猴村一社刘家大堰塘整治为典型工程进行设计。南华镇金猴村一社刘家大堰塘库容1.5万m³。需整治的山平塘坝型为均质土坝,设计将坝体内坡在保证原坡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削坎,使边坡系数在1.0以上,并夯填密实,用C20砼护坡防渗,厚度8~10cm,在坡脚沿坝轴线方向设置现浇砼截流槽,槽深80~100cm,槽底宽30~40cm,坝顶用条石压沿,保证混凝土不遭破坏。为方便取水,还为每个整治的山平塘没置了一至二道码头,采用浆条石砌筑。在进行坝体外坡整治时,不稳定的要先彻底清除杂草、乱石、树根等,然后培厚土料,夯填密实,个别外坡用干砌条石护坡,确保外坡稳定。 山平塘放水涵洞也是其整治的重点之一,整治时采用先进的放水设施替代过去的砌石卧管,即方便放水操作,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且又节省了投资。另外还为每口山平塘配套了一定数量的引水沟和放水沟,采用条石砌筑砼护底,引水沟进山平塘处设置沉砂凼,沉淀集流设施雨水中的泥沙,减少塘的泥沙进入量。经估算,本工程静态总投资85602.50元。 2、新建山坪塘典型设计 新建山平塘以富兴镇群丰村堰塘为典型设计。新建堰塘可控灌67户农户的93亩农田,其中缺水旱地面积68亩,修建处的地质结构依次为表层深0.5~1m为砂壤土,下接厚1.2~2.5m页岩,再下部为完整砂岩,适宜建修山坪塘。 挖土方201m³,开挖石方52m³,土方回填夯实1023m³,浆砌条块石89m³,干砌条石145m³,护坡预制砼板776张,配套引水渠长69m,其中安砌U型放水渠槽50m,在坝体右侧设置溢洪道。经估算,本工程静态总投资155602.50元。 1.7.5 提灌站新建典型设计 以继光镇兴中村提灌站为典型工程进行设计。主要任务是新建泵站1座,安装机电设备1台套,购安ø150mm压力管道148m,安装30KVA变压器1台,架设农电线路1km,建泵房1座,检查井1座衬砌渠道1.8km,分水口5座,该工程属五等小(2)型,工程灌溉350亩耕地,经估算,工程总投资45.8万元。 1.8 工程管理与改革 按照责任明确、权责统一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和监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 中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问题,针对中江县农村人口多、分散,建设任务重的特点,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坚持“政府规划,部门设计,村社协调,业主建设,城乡统筹,建管并重,多元投入,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实行“政府引导,部门督导,技术指导,党政领导”的工作思路。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配合,通力协作,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农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改革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9 投资估算 本工程投资估算主要执行四川省水利厅现行有关规定、办法、定额、费率标准等,以2008年4季度价格进行编制。 经估算,该规划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工程建设、骨干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