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1,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景观构筑物,水体设计,2,地形,1.,概要,2.,地形的表现方式,3.,地形的类型,4.,地形的实用功能,3,概要,地形:地球表面三维空间的起伏变化。,“,大地形,”,:山谷、高山、丘陵、草原以及平原,“,小地形,”,: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微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包括沙丘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4,概要,地形被认为是构成景观任何部分的基本结构因素。,地形能系统地制定出环境的总顺序和形态,而其它因素则被看作是叠加在这构架表面的覆盖物。,地形是所有室外空间和用地的基础,可作为其它设计因素布局和使用功能布局的基础或场所。,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绘制,“,基础平面,”,(,base plane,),或园址的地形图。,5,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的植物等。,6,7,地形的表现方式,等高线,蓑状线,明暗度和色彩,模型表示法,计算机图解法,百分比法,8,地形的表现方式,等高线表示法(最常用的地形平面图表达法),等高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9,等高线表示法,基本原则,1.,原地形等高线用虚线表示;,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上用实线表示。土地表面所出现的任何,变动或改造都称之为,“,地形改造,”,。,10,等高线表示法,地形平整:,“,填方,”,和,“,挖方,”,在平面图上,当等高实线从原等高线位置向低坡移时(走向较低数值的等高线),表示,“,填方,”,;反之,设计等高线走向高坡时(走向较高数值的等高线)则表示,“,挖方,”,。,11,等高线表示法,专门用来表示一个园址的路基平整的平面图叫,“,地形改造图,”,。,既表示地形改造的等高线和原地形等高线,同时也表示所有建筑物、大路、小道、围墙的轮廓,以及其他设计的结构要素。,12,等高线表示法,基本原则,3.,所有等高线都是各自闭合的曲线;,4.,等高线决不能交叉,每一条等高线其一侧是较高点,而另一侧是较低点;,13,等高线表示法,基本原则,5.,除了悬崖或垂直面外,等高线决不能相交。,14,特征,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在平面图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等高线表示法,15,等高线表示法,山谷:在平面图上的表示是等高线向上指向,即指向较高数值的等高线。,山脊:在平面图上的表示是等高线向下指向,即指向较低数值的等高线。,16,等高线表示法,凸状地形:在平面上由同轴、闭合的中心最高数值等高线表示。,凹状地形:在平面上由同轴、闭合的中心最低数值等高线表示。其中最低数值等高线的绘制,常用短小的蓑状线表示。,17,等高线表示法,18,等高线表示法,19,等高线表示法,高程点表示法:在平面或剖、立面上,表示海拔高度的方法。高于或低于水平参考面的某单一特定点的高程叫标高点。用,“,+,”,字记号,并配有相应的数值,常用小数来表示。,20,蓑状线表示法,蓑状线是互不相连的短线,均与等高线相互垂直,蓑状线的粗细和密度表示斜坡坡度的陡缓。,蓑状线表示的等高图,21,明暗与色彩表示法,明暗调(灰调)和色彩:,以不同的浓淡或色彩表示高度的不同增值;,较淡的色调表示较高的海拔,反之,则表示较低的海拔;,当明暗色调层次渐进和均匀时,整个海拔图的外观最佳。,22,明暗与色彩表示法,可以用于,“,坡度分析图,”,表达特殊园址地形结构的手段。,以坡度斜坡为基准,深色调代表较大的坡度,浅色调代表较缓的斜坡;,它更好地帮助确定园址不同部分的土地利用和景观要素选点。,坡度分析图,23,模型表示法,地形最直观有效的表示方法;,材料:陶土、木板、泡沫、厚纸板或聚苯乙烯塑料等。,24,计算机绘图表示法,25,百分比法,斜坡的倾斜度等于斜坡的垂直高度除以整个斜坡的水平距离(上升高,/,水平走向距离,=,百分比),26,坡度的设计标准和尺度,01%,(过于平坦):排水性差,除了适宜作为受保护的湿地外,几乎不适宜作为室外空间的利用和使用功能的开发。,1%5%,(比较理想):适合大面积工程用地,而且不需要平整土地。缺点:如果在一片区域内延伸过大,在视觉上易变得单调乏味。,2%,:适合草坪运动场的最大坡度,或平台和庭园铺地的设置。,3%,:地面倾斜度显而易见,低于,3%,地面相对呈水平状。,510%,:适合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人行道最大极限坡度为,10%,。,1015%,:起伏型斜坡。有陡斜的感觉,为防止水土流失,应尽量少动土方,主要的工程设施须与等高线平行,以便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土方挖填量,并能与地形在视觉上保持和谐。,大于,15%,:因其陡峭一般不适于大规模的开发。,27,地形的类型,地形可以通过它的规模、坡度、地质构造以及形态加以归类和评估。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地形的形态是涉及到土地的视觉和功能特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形态角度看,景观就是实体(空间制约因素即地形本身)和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的一种连续的组合体。,实体和虚体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各种不同地形类型所构成: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山谷。,28,平坦地形,定义:指在视觉上与水平面总体上相平行的地面,包括有微小的坡度或轻微起伏的。,性质:,最简明、最稳定的地形,易让人产生舒适和踏实的感觉,是人们站立、聚会或坐卧休息的理性场地;,稳定,平静,愉快,平坦地形的性质,29,30,性质:,开阔空旷的、暴露的感觉,没有私密性,平坦地形,平坦地形自身不能形成私密的空间限制,空间和私密性的建立必须依靠地形的变化和其它因素的帮助,31,平坦地形,性质,对水平面的协调作用,能使水平造型要素与水平面构成统一协调感,自然地与外部环境相结合。,水平的形状与水平地形相协调,赖特,草原住宅,32,平坦地形,性质,4.,水平地形的视觉中性,使其具有宁静的特点,成为其他引人注目物体的背景。任何一种垂直线性的元素,在平坦地形上都会成为一突出的元素,并成为视觉的焦点。,垂直形状与平坦地形的对比,33,平坦地形,性质,具有多方向特性的地形。在平面上,某点向都有方向的运动具有同等的选择。,平坦地形可以让所有给点向各方向发展,34,在平坦地形上适合布置具有延伸性和多向性的设计构筑物和设计元素。,平坦地形极为灵活、实用,具有许多潜在的观赏特性和功能作用。,大规模散布的建筑、停车场和娱乐设施是最适合安置在平坦地形上,35,凸地形,表示方式:以环形同心的等高线布置围绕所在地面的制高点。,表现形式:土丘、丘陵、山峦以小山峰。,性质,一种正向实体,同时是一负向的空间,被填充的空间。,可建立空间范围的边界,凸地形的坡面和顶部限制了空间,控制视线出入。,36,凸地形,性质,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力和力量的地形。,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特别是当其被较低矮、具有中性特性的设计形状所环绕时。,37,凸地形,凸地形在视觉上的高度的增强还可借助于那些与等高线相垂直,并沿凸面地形边缘顺延顶部走向的线条和造型。相反,缠绕于凸地形,并与等高线相平行的线条和造型,则会削弱其视觉高度。,垂直于等高线的线性强调了凸地形,而平行等高线的线性削弱了凸地形,38,凸地形,性质,可提供外向性视野,即凸面地形可提供观察周围环境的更广泛的视野。,利于作为最佳建筑场所。,39,凸地形,性质,调节小气候:影响光照和风向,40,凸地形,东南坡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太阳的光照的原因,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41,凸地形,凸地形可以阻挡冬季刮向东南部的寒风,从而使其更加温暖。,42,山脊,与凸面地形相类似的地形,脊地总体上呈线状,与凸地形相比较,其形状更紧凑、更集中。,性质,限定户外空间边缘,调节坡与周围环境的小气候,提供具有外倾于周围景观的,制高点,,沿脊线有许多视野供给点,脊地终点景观的视野效果最佳,成为理想的建筑点。,山脊的脊线和脊线终点是最好的视点,能向外观察周围的景观,43,山脊,性质,导向性,视觉:具有摄取视线并沿其长度引导视线的能力。可用转换视线在一系列空间中的位置,或将视线引向某一特殊焦点。,功能:位于脊线或平行于脊线行驶都是最方便易行的。山脊是流动要素的理想场所。,在山脊的顶部可顺脊线布置建筑、道路和停车场,44,山脊,性质,韵律感:山脊和山谷的大小和间距能直接影响景观的韵味。,45,山脊,性质,充当分隔物,作为一个空间的边缘,犹如一道墙体将各个空间或谷地分隔开来。,“,分水岭,”,,降落在脊地两侧的雨水,将各自流到不同的排水区域。,46,凹地形,凹地形在景观中可被称为碗状洼地。当与凸地形相连接是,它可完善地形布局。,形成方式:当地面某一区域的泥土被挖掘或当两片凸地形并排在一起时。,47,凹地形,性质,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可将处于该空间中的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心或底层。,地形的边封闭了视线,造成孤立感和私密感,48,凹地形,性质,封闭性和内倾性,可成为理想的表演舞台。,在凹地形中视线内向和向下,49,凹地形,性质,凹地形可躲避掠过空间上部的狂风,凹地形与同一地区内的其他地形相比更暖和,风沙更少,较低的底层周围比较潮湿,容易积水。,50,谷地,与凹地形相似,景观中的一个低地,具有实空间的功能,可进行多种活动,。,性质,与脊地相似,具有方向特性,适宜布置活动场地。,谷地属于敏感的生态和水纹地域,它常伴有小溪、河流以及相应的泛滥区,同时,谷地底层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产。,51,地形的实用功能,地形的使用全依赖于设计师的技能和想象,1.,分隔空间,地形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空间的形成方式:,对原基础平面进行挖方降低平面;,在原基础平面上添加泥土进行造型;,增加凸面地形上的高度使空间完善;,改变海拔高度构筑成平台或改变水平面。,影响因素:空间的底面范围;封闭斜坡的坡度;地平轮廓线,52,分隔空间,空间的底面区域,:指空间的底部或基础平面,它可能是平坦的地面,或微起伏的,呈现为边坡的一个部分。一个空间的底面范围越大,空间也越大。,坡面,:斜坡的坡度与空间制约有紧密关系,斜坡越陡,空间的轮廓线越显著。,地平天际线,:地形可视高度与天空之间的边缘。地平轮廓线和观察者的相对位置、高度和距离,影响着空间的视野,以及可观察到的空间界限。,53,分隔空间,空间因观赏者以及地平线的位置会出现扩大或收缩感,54,分隔空间,在任何一个限定的空间内,其封闭程度依赖于视野区域的大小、坡度和天际线,55,分隔空间,56,分隔空间,57,2.,控制视线,由于空间的走向,人的视线会沿着最小阻碍的方向通往开敞空间;,地形一侧为一片高地,而另一侧为一片低矮地时,空间就可形成一种朝向较低,更开阔一方,而背离高地的空间走向。,58,控制视线,利用填充垂直面的方式,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景观和景观序列。,59,控制视线,地形可以用来,“,强调,”,或展现一个特殊目标或景物。,60,控制视线,61,控制视线,地形可构成一系列赏景点,即以变化各异的观赏点给予景物千变万化的透视景象。,62,控制视线,观赏者的位置与地形的关系,对景物的可视或不可视有重要影响。,63,坡顶可作为视野屏障,遮盖位于其坡脚部分的不悦景物,控制视线,64,控制视线,65,控制视线,“,制高点,”,对景观中设计要素的分布和视野有重大意义。,视野开阔,制高点示意,66,控制视线,67,3.,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地形可被用在外部环境中,影响行人和车辆运行的方向、速度和节奏。,68,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69,3.,影响引导路线和速度,改变运动的频率:斜坡地面或一系列水平高度变化;起伏的山坡和土丘地形可被用作障碍物或阻挡层,以迫使行人在其四周行走,以及穿越山谷状的空间。,70,4.,改善小气候,71,土壤的可塑性,使得地形可被当作视觉要素来使用,5.,美学功能,72,美学功能,73,地形的实用功能之美学功能,深圳某汽车绿地广场,74,课堂练习,以,地形,要素为主,设计一个提供观赏(一组共,3,件雕塑作品)的空间。,要求:绘制出该空间的平面、剖面图;简要设计说明,尺寸:,A3,纸,比例自拟,75,植物材料,1.,概要,2.,植物的功能作用,3.,植物的建造功能,4.,植物的观赏特性,5.,植物的美学功能,6.,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76,建筑物,1.,建筑群体和空间限制,2.,建筑群体和空间类型,3.,建筑群体的设计原则,4.,单体建筑物的定位,5.,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77,铺装,1.,铺装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构图作用,2.,地面铺装的设计原则,3.,基本的铺装材料,78,景观构筑物,台 阶,坡 道,墙与栅栏,挡土墙,设计原则,墙和栅栏的材料,座 椅,79,水,水的一般特性,水的一般用途,水的美学观赏功能,8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