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药理学理学第一节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一药理学的概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药理学(pharmacology)的概念硝酸甘油片剂使用说明硝酸甘油片剂使用说明 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片 化学药品说明书的总体构成化学药品说明书的总体构成【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 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药品名称】【成份】【性状】【适应症】【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硝
2、酸甘油片剂硝酸甘油片剂通用名通用名:硝酸甘油片英文:英文:Nitroglycerin Tablets拼音:拼音:Xiaosuanganyou Pian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硝酸甘油MC3H5N3O9=227性状:性状:白色片规格:规格:0.5mg/片贮藏: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结构式?结构式?药理毒理药理毒理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硝酸甘油扩张动静脉血管床,以扩张静脉为主硝酸甘油释放氧化氮(NO),NO与内皮舒张因子相同,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苷酸(cGMP)增多,导致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调节平滑肌收缩状态,引起血管扩张。其作用强度呈剂量相关性。外周静脉扩张,
3、使血液潴留在外周,回心血量减少,左室舒张末压(前负荷)降低。扩张动脉使外周阻力(后负荷)降低。动静脉扩张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缓解心绞痛。药理毒理药理毒理治疗剂量可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有效冠状动脉灌注压常能维持,但血压过度降低或心率增快使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时,有效冠状动脉灌注压则降低。使增高的中心静脉压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肺血管阻力与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心率通常稍增快,估计是血压下降的反射性作用。心脏指数可增加、降低或不变。左室充盈压和外周阻力增高伴心脏指数低的患者,心脏指数可能会有增高。相反,左室充盈压和心脏指数正常者,静脉注射用药可使心脏指数稍有降低。尚无评价其致癌性的长期动物试验
4、。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舌下含服舌下含服 口服口服 立即吸收,生物利用度80%。舌下给药约23分钟起效、5分钟达到最大效应,血药浓度峰值为23 mg/ml,作用持续1030分钟,半衰期约14分钟。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为8%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60%。主要在肝脏代谢,中间产物为二硝酸盐和单硝酸盐,终产物为丙三醇。两种主要活性代谢产物1,2-和1,3-二硝酸甘油与母体药物相比,作用较弱,半衰期更长。代谢后经肾脏排出。禁忌症禁忌症 禁用于心肌梗塞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和已知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还禁用于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的患者,后者增强硝酸甘
5、油的降压作用。适应症适应症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片剂:成人一次用0.250.5 mg(1片)舌下含服。每5分钟可重复1片,直至疼痛缓解。如果15分钟内总量达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在活动或大便之前510分钟预防性使用,可避免诱发心绞痛。头痛:可于用药后立即发生,可为剧痛和呈持续性。偶可发生眩晕、虚弱、心悸和其他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尤其在直立、制动的患者。治疗剂量可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虚弱、出汗、苍白和虚脱。晕厥、面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均有报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应使用能有效缓解急性心绞痛的
6、最小剂量,过量可能导致耐受现象。片剂用于舌下含服,不可吞服。小剂量可能发生严重低血压,尤其在直立位时。舌下含服用药时患者应尽可能取坐位,以免因头晕而摔倒。应慎用于血容量不足或收缩压低的患者。诱发低血压时可合并反常性心动过缓和心绞痛加重。可使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引起的心绞痛恶化。可发生对血管作用和抗心绞痛作用的耐受性。如果出现视力模糊或口干,应停药。剂量过大可引起剧烈头痛。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用药用药 尚不明确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儿童用药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尚不确定
7、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尚不确定。孕妇及哺乳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妇女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中度或过量饮酒时,使用本药可致低血压。与降压药或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硝酸盐的致体位性低血压作用。阿司匹林可减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清除,并增强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使用长效硝酸盐可降低舌下用药的治疗作用。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加强有机硝酸盐的降压作用。与乙酰胆碱、组胺及拟交感胺类药合用时,疗效可能减弱。药物过量药物过量 过量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晕厥、持续搏动性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搐、脸红与出汗、恶心与和呕吐、腹部绞痛与腹
8、泻、呼吸困难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心绞痛(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angina pectoris):):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急剧、的心肌急剧、暂时暂时的的缺血缺氧缺血缺氧综合征。综合征。心绞痛的定义病因及病理机制病因及病理机制冠冠脉脉痉痉挛挛冠冠脉脉粥粥样样硬硬化化或或血血栓栓冠冠脉脉狭狭窄窄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缺氧心心肌肌耗耗氧氧量量增增加加心室肌张心室肌张力增加力增加心肌收缩心肌收缩力增加力增加心率心率无氧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组无氧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组胺、胺、k+k+等聚积,刺激神经末梢等聚积,刺激神经末梢 心心 绞绞 痛痛要想使化学物要想使化
9、学物质转变成成药物物,首先要首先要进行行药理学研究理学研究pharmackon(药物或毒物药物或毒物)logos(词或论文词或论文)pharmacologypharmacology药理学研究目的1.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据2.为开发研究新药或新剂型提供实验资料为开发研究新药或新剂型提供实验资料3.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机体的生理生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本质化过程的本质药物效物效应动力学力学,简称药效学 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功
10、能如何发生变化,即研究药物的生化、生理作用和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代物代谢动力学力学,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进行处理 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主要包括:有机体药物药动学药效学 药理学首先是一门基础科学 它应用生物化学、生理学、生物学以及其他许多生物科学分支的知识、概念和技术在整体、器官、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在任何一种动物的动态过程及其发挥的作用。因此,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的桥梁学科。例如临床上对于心绞痛治疗(二)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药理学又是一门临床应用科学 二、二、药理学理学发展展简史史(一)本草阶段,或称药物学阶段这个阶段的主
11、要内容是用文字记录了人类从史前以来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对药物的生态、形态、性味、功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记述 希腊盖伦(Galen,公元130-200)实验药理学的创始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开端(二)近代药理学阶段 化学治疗学 药理学与合成化学的密切关系,使药理学和制药化学工业结成不可分离的伙伴 药理学逐渐形成1.一些生理学家观察和证实了化学成分的药效和毒性2.意大利生理学家通过对千余种药物进行动物实验认为天然药物都有其活性3.德国学者用狗证明吗啡有镇痛作用4.法国学者用青蛙证明士的宁作用于脊髓受点(体)概念 Langley提出的经Ehrlich 命名的受点(体)概
12、念 现代药理学的开端 德国Bucheim(1820-1879)建立第一个药理学实验室三、现代药理学阶段三、现代药理学阶段 Clark推广Langley和Ehrlich倡议的受点(体)学说 化学治疗药物和抗生素的发现,以及20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了新药“爆炸”性发展,刺激了药理学对药物构效关系、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 我国近代药理学进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化学学科的发展 如从麻黄中分离提取的麻黄碱确定为麻黄的有效成分由此开发出一系列的抗哮喘药和升压药 陈克恢(18981988),药理学家。长期致力于中药药理研究,是20世纪国际药理学的一代宗师,也是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始人。现代药理学之父(
13、三)现代药理学阶段 临床药理学形成临床药理学形成 从大量天然和合成化合物中筛选出来的药物还要求经过严格的临床试用的评价 定量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发展使药理学成为在基础医学科学中最早和最多应用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的学科从药理学科发展起来的受点(体)学说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成为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生物医学和药学科学所有共有的基础理论。三 药理学分支 向不同生理系统或病理系统发展的如神神经药理学理学、心血心血管管药理学、平滑肌理学、平滑肌药理学、激素理学、激素药理学、生殖理学、生殖药理学、化学理学、化学治治疗学学、免疫免疫药理学理学。向微观发展的药理学分支如细胞胞药理学,理学,细胞胞电药理理学、分子
14、学、分子药理学和理学和受体受体药理学理学 向宏观发展的药理学分支如 临床床药理学(包括理学(包括药代代动力学和力学和药效效动力学)、中力学)、中药药理学。理学。第第二节药理学研究内容理学研究内容临床上医生遵循 药效学与药动学 的基本原则,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使药物在其体内达到最佳效应浓度,而且不良反应最小,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了解了药物浓度和效应之间的关系,临床医师就可以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调整药物的使用 一 药效效动力学力学(pharmacodynamics)对药物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阐明药物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研究药物作用与剂量间的关系和规律其目的在于为临床合理用
15、药和研制新的、疗效更好的药物提供坚实的基础。是指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所引起的变化或效应(一)药物作用物作用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它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原因:药物与组织亲和力大 组织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高。意义:选择性高,活性高,针对性强;选择性低,作用广,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多。药物作用的一般规律:选择性和两重性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n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用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传染病n对症治疗:用药改善疾病症状。用解热镇痛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1)治疗作用:能达到对疾病防治效果的作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二者同等重要某些情况下
16、应标本兼治。1)副作用)副作用药物在治物在治疗量量时,出出现的与治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2)毒性反)毒性反应药物在体内达到最小中毒量物在体内达到最小中毒量时,引起的不良反引起的不良反应。3)变态变态反反应应(过敏反敏反应)机体受机体受药物刺激物刺激时,发生的异常免疫反生的异常免疫反应。(PC)(2)不良反应是指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等危害机体的作用。5)后后遗遗效效应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有残留的生物效应。6)特特质质反反应应 大半是由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所致,多与遗传有关。4)停停药药反反应应 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例如长期服
17、用可乐定降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二)作用机制 它是对药物为什么起作用和怎样起作用所做的某种推理和解释。也包括药物产生作用或效应的初始作用部位或关键部位的阐明。结构非特异性构非特异性药物物:其作用主要取决于分子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抗酸药中和胃酸 补充机体所缺的各种物质补充机体所缺的各种物质 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 作用于特定的靶点作用于特定的靶点 (1)作用于受体 (2)影响酶的活性 (3)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 (4)影响核算代谢 (5)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 (6)基因与基因治疗(三)(三)药物的量效关系物的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即剂量-效应关系。1量
18、反应 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心率、血压、尿量、血糖浓度等。2质反应 有些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A药物药物Amol/L0效效应应3.半数有效量 能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浓度或剂量,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如果效应指标为死亡则可改用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死剂量(LD50)表示。可以用这些指标比较两药的可以用这些指标比较两药的作用强度和毒性大小。作用强度和毒性大小。4.治疗指数(TI)TI =LD50ED50 安全指数=LD5ED95此数值越大越安全(1)受体研究的由来(2)受体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
19、的能与特异性配体结合,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能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并可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并可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核酸等。2、受体学说激素递质药物 受体效应器离子或分子的传输酶的激活或失活激素或递质的释放生物效应配体(3)受体的分类受体的特性(1 1)灵敏性:)灵敏性: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显著的效应(2 2)特异性:)特异性:引起某一类型受体兴奋反应的配体的化学结构非常相似(3 3)饱和性:)饱和性:受体数目一定(4 4)可逆性:)可逆性: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5 5)多样性:)多样性:同一受体可分布到不同细胞而产生不同效
20、应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1 1)激动剂)激动剂 为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最大效应(2 2)拮抗剂)拮抗剂 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具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竞争竞争性拮抗药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二二 药物体内物体内过程与程与药物代物代谢动力学力学(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 它不仅是现代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新药设计、提高疗效与减少毒性、优选用药方案与改进药物剂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药
21、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被动转运:分子量小、脂溶性大的、极性小的药物容易以这种方式通过。特点:特点:(1 1)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 (2 2)速度与膜两侧浓差成正比)速度与膜两侧浓差成正比 (3 3)不消耗)不消耗ATPATP (4 4)无载体)无载体三种类型: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滤过()主动转运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其它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排序:吸入吸入舌下舌下直直肠肌注肌注皮下皮下口服口服皮肤皮肤 2吸收 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与给药途径,可供吸收部位的面积与血流量等首过效应胃肝门静脉肝静脉血液循环肠口服胆排出下腔静脉肾脏排出如果药物在肠腔内不被
22、破坏,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都要经过肠粘膜与门静脉而进入肝脏。首过消除是指某些药物经肠壁或肝脏转化使其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口腔吸收、直肠吸收没有首过效应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多数是不均匀的,并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即随药物的吸收与排泄不断变化着。药理作用强度取决于药物在靶器官的浓度。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的体内再分布(sodium thiopental):药药物物首首先先分分布布到到血血流流丰丰富富的的组组织织器器官官,然然后后再再向向分分布布容容积积大大的的组组织织转转移移,称称之之为为重分布。重分布。体内屏障血血脑屏屏障障(阿托品季铵化变为甲基阿托品后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胎胎盘屏障屏障3 分
23、布 硫喷妥钠脑脂肪分布再分布4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1 1)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2 2)第二相反应:结合(与葡萄糖醛酸、硫酸、乙酰基、氨)第二相反应:结合(与葡萄糖醛酸、硫酸、乙酰基、氨基酸、谷胱甘肽、甲基等)基酸、谷胱甘肽、甲基等)意义(1)促进 药物排泄体内的药物主要在肝内通过生物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而利于排出体外。(2)使药理活性改变灭活、产生活性代谢物、产生毒性代谢物(肝药酶)5 排泄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经胆汁排泄也较重要,某些药物也可从肺、乳腺、唾液腺或汗腺排出。进行肝肠循环的药物排泄减慢,抑制肝肠循
24、环可促进药物排泄。如强心甙中毒时可用考来烯胺来抑制肝肠循环,促进药物排泄。影响因素:肾功能,尿液酸碱度,竞争性分泌肝肠循环肝肠循环(gluoside)首过效应胃肝门静脉肝静脉血液循环肠口服胆排出肝肠循环下腔静脉肾脏排出(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估价药物的治疗和毒性作用选择和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1.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药时曲线剂量 血浆药物浓度 作用部位的浓度效应的强度 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血药浓度时间(小时)量时关系 半衰期(Half-life time,t 1/2)一般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
25、和速度。生物利用度是描述药物吸收过程的总结果,与吸收并不是同义词。因为有时药物吸收尽管很完全,但由于首过消除的影响,生物利用度也可以很低。制剂中的差异,使不同工厂生产或同一工厂生产不同批号的同一产品,生物利用度可以不同。多次恒速多次恒速给药临床治疗为了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通常采用等剂量等时间间隔多次重复给药。这种给药方法的药时曲线,开始呈峰值与谷值交替组成的锯齿形上升,然后逐渐趋于平稳,并保持在一定水平范围内呈锯齿形波动。三三 药物的毒理学物的毒理学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药物的毒性、入侵途径、中毒机理、病理过程,为诊断、治疗、预防中毒及制定有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的一门科学。毒理学也包
26、括对非药用的化学品的研究,如杀虫剂、农用化学品及环境污染给机体造成的毒害作用,称为工业毒理学和 环境毒理学。(一)一般毒理学方法1急性毒性 LD50测定法该法用于了解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死亡、中毒现象、靶器官等最初的毒性作用。这是一种相当粗的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但它对受试物毒兴奋剂、毒性靶器官、异常现象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长期毒性期毒性长期毒性试验是观察受试物连续多次给与动物后,大量受试物的蓄积对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 该方法是评价受试物重复给药后对动物的中毒反应和严重程度、靶器官损害或可逆性以及确定动物无毒剂量的可靠方法,它是评价新药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他任何试验都难
27、以取代动物长期毒性试验。该方法是耗时长、花钱多、费精力的试验,一般是一次性实验,因此对某些毒性反应的可靠性存在一些问题。长期毒性试验原则上采用拟临床给药途径,但有时无法达到这种要求。总之,当评价新药安全性时应慎重应用长期毒性试验资料。1 大鼠(小鼠、狗、猴等)长期毒性试验。2 蓄积毒性试验、耐受试验。3 迟发性亚急性或亚慢性神经毒性试验。(三)(三)特殊毒理学方法特殊毒理学方法 致突变试验 生殖毒性试验 致癌试验药物依赖性试验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基因突变试验 染色体突变试验DNA损伤测定法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阿司匹林aspirin)aspirin)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口服主要在小肠吸收;
28、分布于全身组织、关节腔及脑脊液;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发生中毒时,可碱化尿液,加速肾排出。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均较强。较强。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TXATXA2 2与与PGIPGI2 2的生理拮抗作用的生理拮抗作用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血栓素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血栓素(TXA(TXA2 2)合成合成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前列环素大剂量:抑制血管壁前列环素(PGI(PGI2 2)合成。合成。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剂量的选择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剂量的选择 血小板膜磷脂 环氧化酶环氧化酶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 环内过氧化物 (PGG2、PGH2)
29、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释放ADPTXA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和作用特点: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和作用特点:1、TXA2和PGI2是生理性对抗物,TXA2/PGI2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的形成。2、前列环素(PGI2),强大的全身血管扩张剂,也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壁可生成PGI2。3、阿司匹林小剂量(人:30-50mg/天)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但对PGI2的生成无影响。大剂量阿司匹林(100-200mg/kg)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使PGI2的生成减少,这样反而又可促进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时,用量不宜过大。Clinical usesCli
30、nical uses 各种慢性钝痛和发热各种慢性钝痛和发热(复方制剂)(复方制剂)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 首选首选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首选首选 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栓形成(75-100mg/d)(75-100mg/d)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梗)(冠心病、心梗)其他:其他:一过性脑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缺血发作;血管成型术及旁路移植术等血管成型术及旁路移植术等 预防结肠癌的发生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减少(减少50%50%左右)左右)Adverse reactionsAdverse reactions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溃疡病禁用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溃疡病禁用 凝血障碍:严重肝损害
31、、低凝血酶原血症及凝血障碍: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及VitK VitK 缺乏者禁用。缺乏者禁用。“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服乙酰水杨酸或其他解热镇某些哮喘患者服乙酰水杨酸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痛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哮喘”。因。因PGPG合成受阻,而合成受阻,而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居于优势,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居于优势,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禁用。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禁用。水杨酸反应:水杨酸反应:剂量剂量5g/d5g/d,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耳鸣、视听力,甚至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甚至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等中毒表现。等中毒表现。急救:急救: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瑞夷瑞夷(Reye)(Reye)综合征综合征: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时使用阿斯匹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时使用阿斯匹林退热林退热,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脑病综合征,以肝衰竭合并以肝衰竭合并脑病为表现!脑病为表现!肾损害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