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世纪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发展经验及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8183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发展经验及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世纪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发展经验及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世纪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发展经验及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Studies inFonEducation第5 0 卷总第3 9 7 期No.7,2023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7 期Vol.50General No.397新世纪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张丽姣,纪德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天津3 0 0 3 8 7)【摘要新世纪初,伴随着文化发展新战略和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提出,日本首次以立法形式保障了“传统与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传统与文化”教育迎来历史性的发展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日本逐步形成教育委员会统筹管理式、校际联合协作式和学校自主探究式推进机制,积极拓展“区域特色化”“沉浸体验式”和“游学探索式”教育内容,并通过学科内部先行建构、多

2、学科交叉互动和跨学科交叠融通提升教育质量。其推进举措折射出行为主体从教师探索走向多方协作、培养内容从传统制约转向开放融合、实践导向从文化传承迈向文化创造等特征,为我国建立多元主体协作机制、拓宽资源整理多重视野、以跨学科方式适应变革等提供借鉴。【关键词】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发展经验【中图分类号 G53/57/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0 0 6-7 4 6 9(2 0 2 3)0 7-0 0 0 3-1 3传统文化是构成群体凝聚力和民族共同体的基石,其传承发展问题受到各个民族国家普遍关注。我国先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

3、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凸显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国家要求仍然具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课程主题多样化不足,2 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1 内容安排系统化欠缺,呈现碎片化、形式化等倾向。4 日本传统文化教育在推进过程中也曾暴露出相似的问题,为此,日本提出“传统与文化”教育新理念,推动文化教育转型发展。特别是在新世纪以来,日本在“传统与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共建【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

4、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 0 1 8 JWZD08)。【作者简介】张丽姣,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辅导员、助教(德育);纪德奎(通讯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4Vol.50No.397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No.7,2023合作机制,在持续推进中不仅从多视角凸显“日本特色”,还重视整体化教育框架的搭建。中日两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较强共性,日本解决问题的经验能为我国提供有效借鉴。当前关于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研究,侧重于政策演变和课程实践,而“传统与文化”教育如何协作推动实施、有何特色内容构成以及如何组织安排教学等则少有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日

5、本官方的具体案例和成果报告等,并结合研究型文献和相关书籍,聚焦上述核心问题梳理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提供参考。一、新世纪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发展的背景面对新世纪发展的新挑战,日本重新审视赶超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至上主义造成伦理上部分应有意义的丧失,5 而传统文化教育处于边缘地位,未充分发挥文化支撑作用。为依靠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新一轮国际竞争,日本提出“传统与文化”新理念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新要求,发挥文化软实力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巨大精神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6(一)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日本重新审视赶超型经济发展模式,明确文化立国战略教育始终在社会和时代大

6、环境中获得发展,其政策动因也随着经济社会发生变化。赶超型经济发展模式使日本经济和社会实力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即专注于物质积累,忽视了人们对精神价值的需求和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并且,随着日本的快速崛起,多元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深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资本至上等观念对日本国民意识产生干扰,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日本青少年缺乏社会规范意识与民族身份认同感,出现严重道德危机。经济增长中所面临的困境,促使日本人从“经济至上”狂热状态逐步转为审视以往未曾深思的各种问题,7 对精神上的求知、审美和情感等产生新的需求并提出新的标准,其中最普遍的是人们希望找回失落的精

7、神价值。8 同时,经济上的强国地位也使日本想要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国际社会建立平衡关系。为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日本有意识地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深刻变革和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如何创造和输出带有民族特征的文化、实现与各国文化的双向交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成为了日本在文化政治方面的课题挑战。基于此背景,日本政府审视过去的发展模式,站在未来发展的全局战略思考,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光投向文化领域,从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模式转向文化立国战略,新世纪将是日本依靠本土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开展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时代。1 0)2 0 0 2 年日本文化审议会

8、发表创建珍视文化的社会为实现每个人都拥有丰富心灵的社会,阐述文化对社会、经济、科技、世界及人类五方面产生的功能和作用,由此奠定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定位。随后,日本政府根据该报告提倡的文化发展理念,提出系列教育改革政策与举措,而“传统与文化”教育即是日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7 期第5 0 卷总第3 9 7 期本以文化应对时代挑战的关键。(二)为落实文化发展战略,以“传统与文化”教育新理念,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新要求其实,2 0 世纪9 0 年代文部省意图通过“传统文化推进项目”将传统文化传承引人学校教育,修订学习指导要领提倡“培养热爱乡土和国家的心灵”及“尊重日本的文化和传统”等,新设的“综合学

9、习时间”课程也开展过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但是,上述教育举措并未真正引发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充分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随意性”导致,无论是“特设道德时间”中传统道德的倡导、或隐或现的“爱国心”教育,还是“综合学习时间”中传统文化的选择,均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有限的教育活动开展,其地位的弱势、边缘化决定了传统文化教育只不过是充实学科教学的手段,充其量是学校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显然传统文化教育还不足以为落实新世纪发展战略提供文化支撑。为此,日本提出“传统与文化”教育新理念,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新要求,具体表现为三个转向:一是培养目标的国际化转向,即强化民族价值观

10、认同的同时注重以参与国际社会为指向,其本质是以文化输出的形式主动应对异质文化存在,文化输出即是新时代日本对外的政治投资。而在赶超型近代工业文明时期,传统文化教育更倾向于“日本化”,首先致力于找回失落的精神价值,停留于传承和振兴民族文化。二是文化内容的“融通”转向,继承传统、创造新文化是新世纪“传统与文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这样的导向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联结以谋求文化创造。1 2 而传统文化教育的视角更多停留于过去,对于现代文化和新文化的关注程度有限。三是教育教学的综合化转向,“传统与文化”教育强调的是素质培养,重视对“传统与文化”的理解、表现、交流和创造,1 3 通过各学科相互配合开展有计划

11、、系统性的教学指导。而传统文化教育往往与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的理念宗旨相联系,只不过是充实学科教学的手段。作为日本应对新世纪新变革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积极探索,“传统与文化”教育内涵更为深厚、视野更为宽广、追求更为高远。二、新世纪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发展的具体举措落实教育政策、推进教育实施应把握两个向度,即外部协调由谁参与实施和如何采取推进措施的问题,内部解决如何设置教育结构和组织安排课程教学的问题。结合上述中心问题,重点从推进机制、内容构成和组织实施三个维度对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现状展开分析。(一)三种运行: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推进机制之维1.以政府牵头为引领,建立教育

12、委员会统筹管理式推进机制为应对各学校教育举措停留于单一状态、学校间的合作未深人开展、素质和能力培养与教育活动关联不明确等问题,日本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管6Vo1.50No.397StudiesinFonEducationNo.7,2023理优势,统筹地方中小学、市町村教育委员会以“传统与文化”为核心制定“学校地域合作课程”,通过学科横向整合和地域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来展现“向地区开放的教育课程”具体形态,促进地区文化交流互动与教育经验分享,以期改善各学校的教育活动,培养对地区发展有贡献的人才。山口县“传统与文化”教育推进体制就是典型的教育委员会统筹管理式推进,为加强和改善本地区“传统

13、与文化”教育,山口县教育委员会统筹规划地区“传统与文化”教育实践,以指定、指导与支援等方式助力学校文化研究,并通过介绍和传播7 所研究指定校(3 所实践校+4 所合作校)课程方面的良好做法在全县充实“传统与文化”教育,扩大教育案例影响力实现局部成果拉动全局发展的战略突破。此外,还成立了“关于充实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调查研究”运营委员会,制定衡量县内所有学校的统一性指标和针对示范区实践校、合作校的专门性指标,开展学习状况问卷调查,以调整并进一步明确学校课题研究方向、切入视点和具体内容等。培育拥有珍视家乡自然、人文、传统与文化之心的儿童计划制作分配(第二年)分配市叮教育委员会制作实践案例指导方法指导计

14、划等的展示分配各学校县教育委员会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报告会(第一年)儿童学生日本太鼓表演案例展示案例展示参与计划教师实践案例汇报实施关于传统教育的研究等演奏表演案例公示课程举措区域传承人【实践学校】美称市文化专家【合作学校】指定美市立秋吉小学(太鼓)长门市立俵山小学(鼓舞使)指导指导美市立秋芳中学(太鼓)柳井市立大盗中学(剑舞)支援县立美青领高中周南市立和田中学(神乐)山口市立太殿中学(狂言)小中高校际合作地域和家庭间的联络图1 山口县“教育委员会统筹管理式推进机制”资料来源:平成2 9 30年度我力国偿统文化忆關3 教育充实忆係3 调查研究成果告资料推進地域名山口】EB/OL.2023-05-1

15、3.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icsFiles/afieldfile/2019/03/07/1414088_003.pdf.2.以跨界融合为支撑,实现校际联合协作式推进机制基于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不协调现状,日本通过高校与中小学联合协作推进“传统与文化”教育。即虽然地区存在很多与“传统与文化”相关的学习素材,但是很多教师未充分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研究、教学设计和学习开展等方面存在困惑,且其探究多停留于细微视点,难以对“传统与文化”教育形成整体性认识。高校专家学者则具备学术资源优势,可基于哲学

16、、史学和文献学等视角系统整理、全面研究“传统与文化”教育,但其业外授课经验不足,易脱离学校实际开展学术性研究。因此,该二)三类拓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7 期第5 0 卷总第3 9 7 期机制通过高校专家学者与中小学教员联合开发的形式借助双重力量梳理教育实施、课程开发的基本脉络。如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教育学、历史学、家庭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与大町市中小学国语课、历史课、社会课等教员合作开发“传统与文化”课程,分析大町市使用的教科书、每所学校的教学计划以及由教育委员会编辑的针对当地学习的附带读物,创建中小学涉及“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教材列表,便于教师选取合适的地域素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17、此外,还设置了教师研修计划,制作能够在校内开展OJT型(有效掌握实践技能)研修的资料,并提供区域巡检等研修使教师接触地域“传统与文化”的相关素材。总括O大学教员学校院长研究委员会由研究促进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实践研究小组委员会教师培训计划发展从研究人员和大町市中小学教员中选拔相小组委员会关人员构成合作委员会成员,负责调查与研究教材开发、教学计划制定、资料和学习表编制等图2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校际联合协作式推进机制”资料来源:平成2 9 30年度我国统巾文化忙關寸3 教育充美係3 調查研究成果告资料-推進地域名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EB/OL.2023-05-13.htps:/www.mex

18、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icsFiles/afieldfile/2019/03/07/1414088_005.pdf.3.以集体化赋能为导向,优化学校自主探究式推进机制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整体相关,因此主张组织全体教职员参与其中,在校长、副校长的领导下教务人员、年级主任和学科教师等相互配合,结合儿童发展现状、校内外资源状况、家长与教师的培养期许等,以文化核心主题为基点寻找“传统与文化”和本校教育相结合的开发视点,并根据不同年级有侧重性地建构“传统与文化”课程。通过各学年“传统与文化”教材研究、教学计划制定及模

19、拟授课实践等加强“传统与文化”教育共识,建立符合各学校特色的管理体制。如八代市植柳小学“自主探究式推进机制”就是在校长统筹安排下成立研究推进委员会和全体会,并下设由“生活课综合学习时间课”小组与“道德课”小组构成的课程改善推进委员会,致力创新“传统与文化”课程设计以确立“独特的授课风格”,还积极利用地区人才成立“熊本地区学校环境促进委员会”,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对文化保护者和社区居民进行启发性引导。另外,还通过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小组委员会议研究“传统与文化”教材,编制教学指导计划等。展: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内容构成之维8Vo1.50alNo.397Studies in ForeinEd

20、ucationNo.7,2023校长研究推进委员会(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研发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专家)学校地区发展协会全体会议地区学校合作总部专业委员会年级会议课程改善推进委员会熊本地区学校环境促进委员会课程制作年级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生活课综“道德课”课创造构建熊本地区学校环境O(主题研究)合学习时间程会议主要教材研究、制定教学计课”课程会议活动划、实施模拟授课实践、具体举措制作教具1.积极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开展1.课程设计的构思与运用丰富体验活动2.使用课程设计进行授课实2.对保护者和地区居民进行启践发3.授课风格的确立3.加强学校内外的环境整治4.为学习开展奠定基础4.幼儿园、小学、中

21、学间的合作图3 八代市植柳小学“自主探究式推进机制”资料来源:平成3 0 年度研究成果告書一地域统文化尊重,生生表现见童育成 地域协衡豊体活通 EB/0L.2023-05-13.http:/www.ni-er.go.jp/kaihatsu/shiteikou/pdf/h30_sonot-dentob_higo.ed_uyanagi.pdf.1.拓展“区域特厚植乡土情怀当个体脱离母体存在于某一特定社会环境中时,乡土文化便开始哺育个体独特的生命气质。对于教育主体而言,乡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环境氛围”和“近距离接触”的亲切感。日本推行“尊重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实践示范项目”后更新研究项目,提出传统文

22、化教育实践研究“根据当地情况制定课程研究项目”。京都则在此教育背景下制定“体验京都的传统与文化,并加深对传统与文化兴趣的专门学习计划”,创设区域文化特色课程单元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如利用葵祭、园祭及时代祭等特色节日,设计“热爱乡土之心”课程内容,通过京都三大祭相关资料使学生感受历史和传统的厚重感,并呈现京都地图(与社会课的地域学习相关)确认祭典队伍路线及京都御所位置,拉近学生与区域文化之间的距离;使用京都鸭川、岚山及天桥立等特色地名,设计“发出声音来享受课程内容,让学生用五七调和七五调节奏咏诵京都地名和京都景色的短歌、句,培养学生亲近语言文化的态度以及珍惜文化的心灵;借助平安京创世馆、金阁寺及

23、平等院凤凰堂特色建筑,设计“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课程内容,通过比较奈良时代的大陆文化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化,了解平安时代文化的独特9三)三步建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7 期第5 0 卷总第3 9 7 期性等。1 4 2.拓展“沉浸体验式”内容,继承文化传统弘扬核心精神文化传统是理解国家历史和民族生命精神之根据,是一种非实体化、意义性的客观存在,遵循社会历史规律和国家发展的推进机制,为民族存续壮大积蓄深沉力量。继承文化传统弘扬核心精神,依赖于主体的衡量块择,需要学生切实认识到并内心认同责任行为价值。而“沉浸体验式”内容具有导向、激发功能,可唤醒学生角色意识和主动行为,使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意识与热爱情

24、感。因此,足立区西新井中学以和服穿法与礼法传授为主要内容,开设和服配饰名称与各部分的穿法、半幅带的打结方法(文库结、配花结等)与和服叠法等课程。通过着装和服时的站立姿势、端坐仪态、行走动作等真实体验,使学生感知常用问候语、公共场合礼仪与优雅行礼动作的文化魅力。这样的“传统与文化”教育活动,促使具有厌学倾向、违反校规的男生在选修课中主动选择学习礼法。也正是接触到以和服为代表的“传统与文化”,学生才能理解礼法的珍贵性,才能产生深入了解文化的兴趣。又如京都光华中学利用“综合学习时间”设计了礼法、书道、和歌、邦乐、茶道和花道六大核心教学内容,仅礼法部分就包含了座位位置、不同姿势和走路方法等十三个模块知

25、识,通过真实性的文化体验活动,激发学生传承“传统与文化 的主观意愿。1 5 3.拓展“游学探索式”内容,共享文化空间连接民族情感作为民族精神归依的文化空间,跨越时空传递着每个时代的记忆结点。基于文化定格的空间维度,日本主张学生亲身前往文化传承地,观赏、触摸与亲近具有独特历史韵味的文化遗产。通过与当地人开展文化互动交流活动,使学生用心感知文化历史的真实存在感,将现实与历史交汇的神圣体验存储于记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与组织从实践中获取的信息与知识,加深学生对区域传承人、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如宇城市教育委员会提出关于“传统与文化”的连贯式学习,以各地区代表性文化遗产为核心逐步拓展到自然风

26、光、传统艺术和地方名人等。根据学生成长阶段设计文化遗产的学习过程,从各教科书的内容来看,小学中年级段用“知晓”当地珍贵遗产“思考”如何珍惜;小学高年级段用“了解”珍贵遗产更为详细的信息、“学习”珍贵遗产种类、“体验”接触珍贵遗产、“比较”日本和宇城市的珍贵遗产、“思考”传承方法、“传达”给他人;中学用“挖掘”被埋藏的珍贵遗产、“比较”世界与宇城市的珍贵遗产和日本的珍贵遗产、具体“思考”传承与保护的方法,鼓励学生在逐步“知道了解 文化遗产的同时落实具体行动,转变为“实际保护 文化遗产。1 6 构: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组织实施之维1.选定学科: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指引,学科内部先行建构日本实施“传

27、统与文化”教育时,并非将“传统与文化”课程与现有课程并列设置,而是在不额外增加课程门类的前提下,通过单学科分散式教学传授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1 7/2 0 0 8 年版和2 0 1 7 年版学习指导要领,均明确指出与“传统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学科及具体内容,此举措正是日本帮助学校审视、明确和重视学科“传统与文化”10Vol.501No.397Studiesin ForeiignEducationNo.7,2023内容的表现。但是日本并未提供统一化教学参考用书,学校依据教材直接开展教学实践的做法并不可行,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赋予地方教育委员会、学校和教师较大的灵活性,使其能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引先行整理

28、相关知识。如东京都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新设定“传统与文化”学科教学内容的三项原则:重视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理解和体验、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重视表现和创作。即在此三项原则指引下,根据学科特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习指导要领关于“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规定等,各学科教师可自主、灵活挖掘教学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学科固有目标的达成不会因处理与“传统与文化”有关的内容而改变。2.建立关联:基于教育共识统一目标,促进多学科交又建设“传统与文化”是日本文化整体性、综合性的呈现,如茶道是由茶室与庭院(建筑)茶具(美术工艺)、挂轴(书画)、和服(穿着)、礼仪(举止)等多种要素所构成,而这些元素都是解读与

29、理解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视点。因此,单学科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只是文化元素中的一小部分,要形成整体性认识还需要多学科视角。据东京都教育委员会传统文化教育中有无交叉课程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科”“非学科活动”的范畴中均存在交叉课程,其中“学科学科”“学科一非学科活动”的交叉课程模式较多,“非学科活动学科”“非学科活动一非学科活动”相对较少。【1 8 实现“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多学科交叉建设,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相互信任且有合作意愿,即形成教育共识,因此日本将“传统与文化”教育视为全体教师致力研究的课题,强调通过“传统与文化理解教育”推进者培训研修和校内教研等,加深全体教员对“传统与文化”教育意义和目的的理

30、解。而另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具有统一、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如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在多学科推进“传统与文化”教育时,首先提出了本地区“传统与文化”教育三大培养目标:理解身边地区或本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并感到自豪、具有向世界传播本国传统和文化的资质和能力、理解和尊重他国的传统和文化并相互进行文化交流。3.加强规划:基于交叠范围内的跨学科内容,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多学科交叉更多地是基于学科各自视角提出关于“传统与文化”的见解,而形成理解知识的整体性框架,还需要交叠范围内的跨学科实践。推进日本传统与文化理解教育中曾提及,“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实施,应致力于各学科相关关系的建立,开展有计划、系统性的教学指导。1 9 其

31、实研究制定各学科年度教学计划表将“传统与文化”进行组合,正是为了积极推进跨学科协同教学。如图4 所示,从各科目的年度指导计划中,提取和“传统与文化”相关的指导内容,并进一步探析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综合考虑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相关性基础上确定“传统与文化”年度指导计划,以此提供完整性、发展性的跨学科协同指导。其中,单学科间“传统与文化”内容的衔接是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如国语课中读写假名的简单学习过程为进一步聆听语调和感受词语以及最终呈现句子的复杂学习奠定基础,此过程包含了完整的听说读写。同时多学科间的“传统与文化”又是相互交叉融合的,即将单学科的封闭性学11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7

32、 期第5 0 卷总第3 9 7 期日本“传统与文化 教育年度教学计划(示例)小学第一学年4月5月6月7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感受日本收集表达季节的词,发现平假名的好处聆听神话和民间故事,语调趣味并体会其中的乐趣注意词与词间的接续,并进行读写写出完整的句子算数开展与季节和地区特色相通过在自然界生活关的活动,如传统游戏中游戏,体验日各本四季的美好熟悉日本和国组限随开了开熟悉日本国歌学乐和朋友同暗日之丸小,感受合明的欧曲和民歌,感了节拍的流动并与大家一起乐趣受和倾听音乐尽情摆动身体合明科根据古老故事,从感受或想象到的桃术事物中,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以阁蔬形式呈现伴随着简单的节奏体验在乡

33、土和地区体育跳舞,并工解外国中传承下来游戏,舞蹈并以运动为乐通过观察令人愉通过令人愉快的寒快的语育和行为树立热爱乡土文道德随、措辞等,关注到等,注意到日本化和生活的态度日本礼仪优势人的独特性儿童会活勤(王学校活动(送动会)学校活动(学芸特别夕集会)全校交流在全校跳民间舞蹈,并会)熟悉文化和活动梦想和希望,共同体会各国舞蹈的魅力艺术,相互交流享受乐趣并注意其优点图4 日本小学一年级“传统与文化”教育年度教学计划示例资料来源:東京都教育委会.指遵资料日本统文化理解教育窦践一小中学校书计3 指尊計画例之实践事例JEB/OL(2009-02)2023-05-13.http:/www.kyoiku.me

34、tro.tokyo.jp/school/document/tradition_and_culture/files/traditional_culture/sidousiryo.pdf.习变为联想、创造的开放性体验,学生在经过跨学科思考后建立看待知识的整体思路。如国语课、美术课与特别活动课相互配合,国语课围绕古老故事展开,使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进而美术课以图画的形式展现感受到的或想要表达的关于神话故事的某些元素;最后借助特别活动(艺术交流会)促使学生相互交流熟悉的文化或艺术,从而进一步整合、巩固先前在国语课和美术课所学知识。三、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启示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

35、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2 0 1 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2 0 2 1 年教育部颁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具体指出各学科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此外,教育部还选出1 8 8 5 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人学校教育。综合党和政府的各类文件,可以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从社会资源视角转入学校教育层面,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的问题备受关注。我们可以12Vol.50alNo.397Studies in ForeinEducationNo

36、.7,2023借鉴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发展经验,对以下几方面予以思考。(一)从教师探索走向多方协作,建立多元主体协作机制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发展,借助了教师、专家学者、文化传承人、文化保护组织和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等多方力量。比如考虑到拥有传统艺能与高超技艺的传承人较少,日本中小学往往与生长于本地乡土且拥有丰富经验及知识的人合作。如足立区长门小学借助农场志愿者力量,依托综合学习时间课设计“从大豆中学习知识”等课时;借助相扑运动员力量,依托体育课设计“身体运动”等课时;借助地区博物馆职员力量,依托社会课开展调查先人们生活的活动等。2 0 此外,日本还依托文化保护组织优势推动地方学校“传统与文

37、化”教育实践。其中东广岛市5 2 所中小幼学校响应文化教育学会开展的“飞舞在空中的鲤鱼旗”活动”,通过明信片、剪纸及水墨画等展现“鲤鱼旗”样态,为国家寄去美好的祝愿。不难发现,在日本各类“传统与文化”教育中,多类独立主体以及彼此之间合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多元主体协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外在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学科教师“兼任”现象普遍、以单一教育形式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等。为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扎实落地和纵深发展,需要多元主体间相互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了解多元主体需求并明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能。具体而言,结合传统手工艺

38、传承人、文保单位专职“守护人”和高校专家学者等所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所积累的阅历和经验、所面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化水平等,明确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理解和功能认识。进而,学校应充分利用“生于斯、长于斯”的区域优势,根据各主体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主动地与当地民间手工坊、文化保护协会和地方高校等搭建沟通桥梁,发挥学界调研探究与成果转化等专业优势、文化传承者高超技艺与工匠精神等文化优势以及文化保护组织团队建设与资源丰富等组织优势等。另一方面,加强主体间的交流合作,基于实践积极探索协作机制。可采用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行为研究,在文化互动、经验分享和疑难探究中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共治

39、文化”,激发主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观意愿。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可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地域及指定学校实践成果展示平台,共享教育成果报告及相关资料和做法等,探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遗留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缘由,进一步巩固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逐步构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主体教育模式。(二)从传统制约转向开放融合,拓宽资源整理多重视野20世纪9 0 年代日本开始的“传统文化推进项目”,当时“与”字还未列人其中。2 1世纪以来“传统与文化”一词在日本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研究中被频繁应用。都立学校“日本的传统与文化”课程方案明确指出,“传统与文化”包含三层架构:即“经漫长岁月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种形式传承下来

40、的事物”“在现代仍被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作为一种新文化面向未来且能连绵不绝传承于世的事物”。2 1 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扩充的重要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其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面向未来的新文13第5 0 卷总第3 9 7 期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7 期化相融合,着眼培养作为生活在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自觉性和自豪感以及尊重多样文化的态度,这与日本“文化立国”的现实需求相符合。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实施层面。即传统文化教育多以日本歌舞、茶道、民谣等传统艺能为主,且实施易局限于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而“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实施,即使当地没有悠久的传统,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选择和编排教

41、育内容。2为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适合更多学校开展,应突破传统思维局限,积极拓展教育的区域化、生活化和国际化等多重视野。一是可将区域文化作为盘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力点,重视地区社会的自然环境、产业布局和风土人情等,将优秀传统文化在地区社会中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和背景相联系。如在学习传统乐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演奏乐器,还要将乐器的材料、制造方法、所在地区社会的历史和风俗以及与地区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等具体展开。二是重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即侧重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到民众以怎样的想法继承下来的、再到调查和思考文化与现在、未来的自己的生活的

42、关系。如可依托衣食住行的变迁过程,通过日常食物、中国服装以及古老建筑等内容,使学生深人解读物质内含的民族精神和当代意蕴,感受文化特色并主动思考新时代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等。三是拓展延伸国际化文化内容,重点了解中国与外国在生活、习惯和仪式等方面的差异,认识到对事物的多样看法和不同思考方式。如具体介绍不同国家的国旗和国歌的意义,培养学生尊重国旗和国歌态度的同时,让其了解国家主权以及相互尊重理念等。总之,在实践中可致力开发更多与衣食住行相关、与文学和艺术相关、与道德和价值观相关、与保存和修复相关等丰富的文化内容。(三)从文化传承迈向文化创造,以跨学科方式适应变革2006年日本修订版教育基本法在前文部分明

43、确提出“继承传统,推进以创造新文化为目标的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与文化”的教育使命由“正确理解国家和乡土的现状与历史,尊重传统与文化、培育对国家和对乡土的热爱态度”延伸为重新审视当今生活,把握漫长岁月中传承至今的“传统与文化”价值,促进地区与社会良好发展,并“通过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尊重他国、培育为国际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态度”,在国内外交流的过程中创造面向未来的新文化。2 3 从文化传承迈向文化创造,此目标并非是单一学科、单向教学可达成的。为了更有计划、更系统地实施“传统与文化”教育,日本借助各学科年度指导计划定位并改善有关“传统与文化”的指导内容,根据“传统与文化”不同特性在教育过程上

44、下功夫,不仅重视利用道德课、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还强调与相关学科进行有效组合。2021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将优秀传统文化有重点地纳人各学科,明确了“3+2+N”全科覆盖和各学科各学段具体教育内容。学科数量的多元规定和学科内容的异质呈现,与跨学科多元机制中关于量与质两方面的规定相符合。“多元”正是以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导向的学科融合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多元又必须要有机渗透与相互融合,才能化生为一个具有差14Vol.50No.397Studies in FEducationNo.7,2023异性的、多样性的统一体。这也要求学校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整

45、体设计,使各学科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纵向有机衔接的同时,彼此横向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具体而言,可将跨学科教学作为学校课题的研究方向,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同一主题分离出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技能,并基于各学科立场明晰差异化表达,而后建立异质性知识间共同价值取向,呈现同一文化知识的不同侧面。进而在不同学科情景中交叉验证知识内容,利用不同门类的知识提供看待重难点文化内容的新视角、新思维,彻底模糊学科界限。最后基于教育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延续课题,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形成“动态循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优化提升。参考文献1J3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EB/0L.2023-02-15.htt

46、p:/ J.课程教材教法,2 0 1 8,(5):82-89.4田慧生,张广斌,蒋亚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课程教材体系的理论图谱与实践路径 J.教育研究,2 0 2 2,(4):5 2-6 0.57810骆莉.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J.东南亚研究,2 0 0 6,(2):4 2-45+51.69赵敬.冷战后日本文化发展战略简析 J.日本学刊,2 0 1 0,(6):8 4-9 5.1 1 钟启泉.日本“和文化教育”的图景日本教育学者中村哲教授访谈 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11-14+25.1213张家雯.日本和新加坡中小学文化传统教育比较研究 D.金华:浙江师范

47、大学,2 0 2 0:41,44.1 4 统文化大切,地域学强生子育成(1 年次京都根统文化体感,关心深学智提示 EB/0L.2023-02-15.http:/www.edu.city.kyoto.jp/sogokyoiku/kenkyu/outlines/h25/seika/568/index.html.1 5 2 0 棍田一,中村哲.学校查活性化寸3 偿统文化教育M.束京:学事出版,2 0 0 9:66-72,39-45.1 6 國竹真由美.地域文化遗産忆基七世界遗産教育有劾性:熊本宇城市书汁了统文化学智J事例研究 J.世界遗産学研究,2 0 1 7,(5:2 2-4 7.1 7 安藤雅之

48、,大矢隆二.口一八对応力左育成統文化教育充窦關考察東京都取组学校教育视座J.常大学教育学部纪要,2016,(36):117-126.1 8 歌川光一,水引贵子.東京都公立小中学校记扫汁日本统文化理解教育了接能展例自治体凳汇關寸3 一考察一 J.名古屋女子大学纪要.人文社会编,2 0 1 7,(6 3):1 5 7-1 6 8.【1 9 2 1 束京都教育厅指遵部.日本统文化理解教育推進EB/0L.(2 0 0 8-1 2)2 0 2 3-15责任编辑:刘怡第5 0 卷总第3 9 7 期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7 期02-14.https:/www.kyoiku.metro.tokyo.lg.j

49、p/school/document/tradition_and_culture/files/traditional_cul-ture/dentoubunka.pdf.22沈晓敏.从文化传承到文化创造一一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走向 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1):83-89.23東京都教育委会.指遵资料日本统文化理解教育窦践一小中学校汇汁了指尊計画例七实践事例一JEB/0L.(2 0 0 9-0 2)2 0 2 0-0 2-2 7 .h t t p:/w w w.k y o i k u.me t r o.t o k y o.j p/school/document/tradition_

50、and_culture/files/traditional_culture/sidousiryo.pdf.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of Tradition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nJapan in the New CenturyZHANG Lijiao,JI Dekui(Department of Educ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w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