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探索180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文化霸权、中国威胁论对我国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增强国民凝聚力,提升国家认同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这些威胁越发受到党和国家重视。大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有利于强化国民身份意识和归属感,有效应对各种不良思潮的渗透。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但同时新媒体自由性、开放性、匿名性的虚拟环境,致使大学生国家认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大学生本人和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期,列文森研究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时,首次提出
2、了国家认同的概念。认同作定语修饰国家,表明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有清晰的认识,最核心的是对国家的强烈归属感和守护奉献。经阅读学者文献,总结出国家认同有三重维度:一是政治共同体的认可;二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可;三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认同方式、认同场景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致使大学生国家认同面临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探究其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此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是当今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一)国家认同观念弱化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的态势,其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华民族有着较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大
3、学生吸收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正处在思想发展和价值观养成的时期,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广泛使用新媒体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认同的观念有所弱化。(二)缺乏文化自信部分大学生一味崇尚外来文化,深受中华民族文化滋养却丧失继承性与发展性,缺乏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道路、制度、理论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当前文化冲突愈演愈烈,各色各样的文化形式席卷而来,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充斥着网络世界,许多外来文化借助新媒体平台,如以短视频的形式大搞文化侵略。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美剧和日漫,向周围的同学大肆宣扬美剧、日漫中表达的思想观念
4、,而将我国的民族文化置于一边,这削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三)缺乏理性的国家认同表达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致使部分大学生不经思考与信息求证就随意发表不正当的言论。国家认同的核心是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然而部分大学生口头大肆宣扬做积极践行者,但缺乏实实在在的行动。部分人持有一种完全封闭的观点,认为国家认同就是完全拒绝一切外来文化,或者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才会认同,如“自由主义”观点,其实这只是隐藏在文字下方的另一种人身束缚,却在新媒体环境中受到大学生的热捧;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沉浸在自我空间,一切课余时间花在游戏或者所谓的追星上,对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乃至民族、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
5、问题与解决对策魏娜(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加强了文明交流和互鉴,但同时其自由性、开放性、匿名性的特性,导致各种不良意识形态混迹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大学生国家认同观念弱化、缺乏文化自信、缺乏理性的国家认同表达。基于此,文章解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并从高校、社会、网络空间三个角度提出解决的对策,即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引导作用,抢占大学生国家认同阵地;入驻短视频等新兴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打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作者简介:魏娜(1
6、996),女,苗族,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教育探索181家的重要事件漠不关心。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置国家法理不顾,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严重挑衅了国家执法部门的权威。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表达方式不合理,缺乏理性思考,在语言和行为上容易出现极端做法。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新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弱化了大学生国家认同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主体的各种传播技术的交互融合,我们所处的传播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可能是单向度的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其转为多向度的传播,塑造了人人可发声、人人可分享转发的信息场域。人人都能在网络空间中能够自由发表观
7、点,促使了个体舆论表达的内在驱动力、个体本我的外化意识逐渐凸显。不同观点散布于网络空间并经多级链条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并逐步削弱了集中的话语表达权利。(二)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弱化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新媒体时代下,传播内容碎片化,不仅仅是各种胡乱拼凑,缺乏内在的逻辑,更有甚者是由文本之间毫无逻辑关联的信息堆砌而成,这就容易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系统性的逻辑被割裂,导致大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完整的意义传达的认知体有出入,造成大学生认知思维的碎片化,以偏概全,解读不全面,削弱并侵蚀着大学生的政治文化认同。碎片化信息的长期轰炸使得他们注意力分散化、理解简单化、较少涉及宏观的深
8、层思考,无法使大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意义。(三)网络话语的易接纳性冲击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新媒体呈现出的碎片化特点,在传播信息时使用生动、形象、抓人眼球的语言,这样的方式契合了大学生的阅读心理,这也就造成部分媒体无视事件真相,一味只追求标题的猎奇来吸引大学生的浏览。长此以往,给大学生的国家认同造成了严峻挑战。看似正常的网络标题下可能隐藏一些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危害生命的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轻则损害大学生权益,重则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此外,网络用语有着通俗、有趣的特点,但也存在低俗、恶搞的问题,这给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
9、家认同问题的解决对策(一)高校发挥思政课的引导塑正作用,筑牢大学生国家认同阵地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作为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的主战场,要抓住学生长时间在校这一关键点,充分发挥引导纠正作用。首先,高校要发挥思政课的形塑引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系统、有逻辑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育的主渠道,也是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紧随时事,增强授课内容的时效性,及时引导,帮助大学生辨别是非,使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观念。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时效性、同步性。大学生能够及时浏览世界各地的新闻,这也导致了信息的大爆炸,同时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导致他们了解片面
10、且深度不够,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误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及时跟进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将时事热点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相结合,与学生共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引导作用。高校可通过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贴吧、校园信息官网建立相关网页、剪辑相应的音频、制作形式多样的视频等方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生动地展现给每一位大学生,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耳濡目染。并且及时在这些平台上更新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出台的国家政策、我国取得的成就等,引导学生对国事、家事事事关心,及时组织开展深度讨论活动,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二)利用短视频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学
11、校通过不同的媒体手段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同时,社会也要发挥应有的功能,全方位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协同发力,让大学生能够被积极向上的国家认同教育包围。结合当代大学生媒体使用倾向,当代大学生热爱短视频等新兴信息传播平台,短视频时长简短,符合大学生碎片化零散的时间,表达时各种各样的表情包等也更加生动形象,能瞬间抓住大学生眼球,符合他们的关注点,因此,短视频成了大学生的首选。国家认同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在这种双向建构中,人的主体性及其所形成的选择是基础,而国家为每个人生存与发展所创造的整个国家结构体系是关键。第一,高校是助力大学生增强国家认同的主导力量。教育探索182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短视频的文化传播氛
12、围,积极为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作出贡献。比如,突发新冠疫情后,2020年年初,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乃至众多学习平台发挥积极作用,践行担当,接连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公开课,将丰富的资源面向公众开放,提供了资源共享的渠道。这些实践经验都为高校利用短视频平台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指明了路径,也值得各个高校学习借鉴。第二,政府机构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核心力量。政府机构应该利用好本身权威性和引领性的地位,主动入驻短视频平台,打造主流官方账号,即时传播发生的时事并引领学生发表充满正能量的言论。这与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相契合,也能够减轻非主流文化在网络平台的传播,减轻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干扰。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
13、播好中国声音的主体之一,政府机构的声音代表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比如,外交部就其他国家发表对中国的不实言论或恶意诋毁进行强烈的抨击,向外展示中国的大国担当。第三,官方媒体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力量。官方媒体象征着国家、民族的传播形象,彰显着社会积极向上的声音,同时是受到人民群众广泛拥护、时常关注关心的媒体。官方媒体进入短视频平台,为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扩展了崭新的渠道,也将最受大学生、社会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最能提振信心的声音纳入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呈现更为正向、更为丰富的主流文化观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打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人类社会发展到
14、信息时代顺应而成铸就了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真实反映,人们将其工作、生活、学习、沟通拓展到网络,并在其中塑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因此,网络空间呈现出两面性,其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易使大学生对文化认同产生盲目、迷茫。因此,要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筑牢网络空间安全防线,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一是要强化网络空间“把关人”角色的作用。新媒体下的信息生产质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有所冲击,把关人要对传播的内容进行筛选,及时过滤危害社会、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负面信息,及时终止信息传播。二是官方媒体发挥“议程设置”作用,积极传播正向议题,
15、从而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关注主流文化,运用耳熟能详的人物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四、结语大学生国家认同关乎国家安全,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社会、网络有义务和责任引领大学生辨别是非、站稳立场,协同发力,构建积极正向的信息传播空间,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促使大学生将青春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中。参考文献:1刘佳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114-116.2陈文亮,肖蕴杰.网络生态圈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表征与提升路径J.华北理工大学学
16、报(社会科学版),2018(2):128-133.3刘康.“去中心化再中心化”传播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双重困境及建构路径J.中国青年研究,2019(5):102-109.4欧阳磊奕.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调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5彭茜.论国家认同的“情感转向”及其教育意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9-79.6王继龙.深度了解互联网构建网络空间治理体系N.中国信息化周报,2021-11-29(12).7王晓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人民日报,2021-12-08(09).8刘旭初.20102020年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现状与综述J.开封文
17、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45-149.9佚名.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J.中国纪检监察,2019(16):4-5.10高海建.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特征及问题反思评 新媒体与社会变迁 J.新闻与写作,2021(7):114.11党刚.论“标题党”的危害J.新闻传播,2020(20):84-85.12刘智利.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传承,2016(11):88-90.13张良.新时代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14刘亚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探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15周安妮.新媒体背景下回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适应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16卿思雨.抗疫类短视频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