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电导电流和直流1mA下的电压U1mA的测量
2.1试验目的
试验目的是检查避雷器并联是否受潮、劣化、断裂,以及同相各元件的α系数是否相配;对无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则要求测量直流1mA下的电压及75%该电压下的泄漏电流。
2.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2.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高压直流发生器、微安表
2.4测量步骤
2.4.1避雷器地端接地,高压直流发生器输出端通过微安表与避雷器引线端相连,如图2所示。
图2 避雷器泄漏电流测试接线图
2.4.2首先检查升压旋纽是否回零,然后合上刀闸,打开操作电源,逐步平稳升压,升压时严格监视泄漏电流,当要到1mA时,缓慢调节升压按钮,使泄漏电流达到1mA,此时马上读取电压,然后降压至该电压的75%,再读取此时的泄漏电流。
2.4.3迅速调节升压按钮回零,断开高压通按钮,断开设备电源开关,拉开电源刀闸,对被试设备和高压发生器放电。
2.4.4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2.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对不同温度下测量的普通阀型或磁吹型避雷器电导电流进行比较时,需要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温度。经验指出,温度每升高10℃,电流增大3%~5%,可参照换算。
2.6测量结果的判断
2.6.1对不同温度下测量的普通阀型或磁吹型避雷器电导电流进行比较时,需要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温度。经验指出,温度每升高10℃,电流增大3%~5%,可参照换算。
额定电压(千伏)
3
6
10
直流试验电压(千伏)
4
7
11
泄漏电流(微安)
≤10
≤10
≤10
2.6.2 FZ(PBC,LD)型有分流电阻的避雷器的各元件直流试验电压和电导电流标准及同相各节间非线性系数差值,同相各节电导电流最大相差值(%)标准如下:
(20℃时)
元件额定电压(千伏)
3
6
10
15
20
30
直流试验电压(千伏)
U2
8
10
12
U1
4
6
10
16
20
24
U2时电
导电流
(微安)
上限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下限
交接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运行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同相各节间电导电流最大相差 %
25
30
同相各节间非线性系数α的差值,交接时不应大于0.04运行中不大于0.05
电导电流最大相差 (%)=
α=lg ∕lg
I1、I2分别为电压U1、U2时测得的电导电流
Δα=α1-α2
2.6.3 氧化锌避雷器试验标准如下:
U1mA值与初始值或与制造厂给定值相比较,变化应不大于±5%,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不大于50μA。
3. 测量工频放电电压
3.1试验目的
测量工频放电电压,是FS避雷器和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必做项目,其试验的目的,是检查间隙的放电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3.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3.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电压表、电流表、调压器、试验变压器
3.4测量步骤
3.4.1工频放电试验接线与一般工频耐压试验接线相同,接线如图3所示。
3.4.2试验电压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为消除高次谐波的影响,必要时调压器的电源取线电压或在试验变压器低压侧加滤波回路。对有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在被试避雷器下端串接电流表,用来判别间隙是否放电动作。
3.4.3图3中的保护电阻器R,是用来限制避雷器放电时的短路电流的。对不带并联电阻的FS型避雷器,一般取0.1~0.5Ω/V,保护电阻不宜取得太大,否则间隙中建立不起电弧,使、测得的工频放电电压偏高。
3.4.4有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由于阀片的电阻值较大,放电电流较小,过流跳闸继电器应调整得灵敏些。调整保护电阻器,将放电电流控制在0.05~0.2A之间,放电后在0.2S内切断电源。
3.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试验时,升压不能太快,以免电压表由于机械惯性作用读不准。应读取避雷器击穿时电压下降前的最高电压值,作为避雷器的放电电压。一般一只避雷器做3次试验,取平均值作为工频放电电压。
3.6测量结果的判断
FS(PBⅡ,LX)型的工频放电电压在下列范围内:
额定电压(千伏)
3
6
10
放电电压(千伏)
新装及大修后
9~11
16~19
26~31
运行中
8~12
15~21
23~33
4. 测量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露电流
4.1试验目的
监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判断是否出现故障保障避雷器的安全运行。
4.2该项目适用范围
1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
4.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泄漏电流测试仪
4.4测量步骤
按照测试仪器接线方法,正确连接试验接线,一人接,一人检查,接线检查完毕后,进行交流泄漏电流的测试。
4.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由于是在运行中测量避雷器的泄露电流,因此应注意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监护人应提高警惕。
4.6测量结果的判断
测量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阻性电流或功率损耗,测量值与初始值比较,有明显变化时应加强监测,当阻性电流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5. 测量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
5.1试验目的
工频参考电压是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明阀片的伏安特性曲线饱和点的位置。运行一定时期后,工频参考电压的变化能直接反映避雷器的老化、变质程度。
5.2该项目适用范围
35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
5.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电压表、调压器、试验变压器、交流泄漏电流测试仪器
5.4测量原理接线图
如图4接好试验接线,然后逐步升压使测得的工频泄漏电流等于工频参考电流,此时读取输入电压求得避雷器两端所加电压,此电压就为工频参考电压。
5.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应在20±15℃,测量应每节单独进行,整相避雷器有一节不合格,应更换该节避雷器(或整相更换),使该相避雷器合格
5.6测量结果的判断
判断的标准是与初始值和历次测量值比较,当有明显降低时就应对避雷器加强监视,110kV及以上的避雷器,参考电压降低超过10%时,应查明原因,若确系老化造成的,宜退出运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应符合GB11032或制造厂规定。
6. 检查放电计数器动作情况
6.1试验目的
检查放电计数器是否正常工作。
6.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6.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放电计数器测试棒
6.4测量步骤
6.4.1 将测试棒的接地引线夹在计数器的接地端。
6.4.2 然后打开电源,等待几秒钟后,测试棒高压输出端迅速接触计数器与避雷器连接体,同时观察计数器是否动作。
6.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测试3~5次,均应正常动作,测试后计数器指示应调到“0”。
6.6测量结果的判断
观察计数器是否能正常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