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研究认知地图的技巧和方法
谈奇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认知地图法是探求人们如何把握空间和空间要素的方法。它应用于调查认知的结构,弄清人们把握空间的过程,明确建筑或地域空间的构成。在规划与设计领域,作为从心理角度探求的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认知地图 技巧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要
1948年,认知地图的概念被心理学家托曼(Tolman)引入,用于说明人和动物不但对具体而连续的环境刺激产生反应,而且也能感知环境的整体氛围。此外,林奇(Lynch)在1960年研究了城市的意象,罗文森(Lowenthal)在1961年研究了环境的意象,沃尔波特(Wolpert)在1964年研究了空间选择产生的过程。实际上正是这些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建立了行为地理学和空间认知概念的基础[1]。
认知地图法是使用某种工具材料,在纸上或图上将空间意象记录下来的方法。尽管同是提取个人心理的空间意象,用作研究素材的方法,但是它与采用访谈或问卷,单纯以语言方式询问空间意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另外,即便用图示表达空间意识,也有很多可以考虑的方法。这里所指认知地图法的范畴不
仅包括在白纸上直接描画的方法,也包括在提示图(地图、简图等)上标记的方法,还包括介乎它们之间以图来表现的种种调查方法。
尽管图示空间意识的调查方法还没有统一称谓,但认知地图(CognitiveMap)调查是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意象地图(ImageMap)是从林奇的调查发展而来的方法,它仅仅是指在白纸上自由描画的方法。此外,还有心理地图(MentalMap)、草图地图(SketchMap)、示意地图(SignMap)、记忆地图(MemoryMap)等常用语。在本文中,采用认知地图调查作为以上各种方法的统称[2]。
2研究目的与调查方法
在研究个人的意识空间时,大体把握对空间认知程度的研究与把握喜好、态度、评价程度的研究区别很大。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同样为探求图示而进行调查,具体的方法也不一样。
如果是把握空间认知程度的研究,则最好不提供实体空间的信息。因为严格意义而言,调查是为了捕捉人们对环境的内在认识。与此相对,把握喜好、评价的研究,基于明确实体空间与意识空间的关联性,所以尽可能提供实体空间信息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因此,相对而言,描画或图示的方法适合调查空间认知程度,实际上这样的应用案例也比较广泛。对于把握喜好、评价的研究,应用SD法更为常见,一般而言,多使用语言的方法调查。关于SD法的详细介绍,请参阅章俊华的《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一文[3]。
采用图示的方法时,调查效果受被调查者的绘图能力和从地图上读取信息能力的影响程度很大,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比较困难。另外,林奇也承认,关于空间要素的认知,访谈时通过语言方式得到的信息更为丰富。与语言方法相比,图示方法的优点在于能直接地表现空间的整体组成与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正因为如此,在实际研究中很多研究者设法将图示的方法与语言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3调查方法的种类与特点
3.1自由描画法
自由描画法指被调查者在白纸上自由地描画出各自知道的空间要素的方法。在调查时,需要事先告知被调查者描画的范围,比如住宅小区内、市中心内、学校内等。
另外,描画的方法,多采用要求被调查者画出平面图,一般事先让被调查者熟悉描画的范例,以使他们大致了解需要达到的目的。
这个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将调查者方面对结果的影响降到了最小。被调查者的空间意识可以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被调查者的图示表现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受制于学历、职业以外,有时还受年龄的限制。
此外,以该方法表现的事物,经常是些比较宏观的空间要素。而当要求被调查者指认微观空间要素时,由于微观的空间要素容易受到忽视,被调查者往往难于在图上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该方法对了解空间整体构成的认知状况比较有效。一般而言,这个方法需要对被调查人员进行访谈,给出必要的指示,描画的顺序和所需的时间等细节内容都需要记录下来,因此非常花费时间和人力,不适合大量取样调查。而且,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会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产生干扰,导致误差,所以需要高度的分析和读取能力。3.2限定描画法
限定描画法的使用旨在弥补自由描画法的不足之处:受制于被调查者的绘图表现能力。并且,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分析的难度。调查中首先使用事先记录下来的,标记有对象
地区内主要空间要素位置形状的地图,给予被调查者,要求他们描画出地图上隐去的其他部分。通常会使用地区的边界线,干线道路,车站、学校等中心设施作为事先标记在图中的主要要素。
这种方法,某种程度上是强制性地表现被认知的事物。和自由描画法相比,该方法的弱点是对认知的强弱表现不够,丧失了生动性。由于回答变得更容易,原本受制于绘图表现能力的方面得到改善,所以能够得到性质相等的数据。伴随而来的是会出现调查者主观诱导效果的误差干扰。分析的时候,因为主要的空间要素事先在地图上被表示出来,而不是像自由描画法那样,全部要素都需要被调查者描画出来,所以,该方法尽管加强了绘制的空间要素的客观性,但是能够数量化的空间要素也同时减少了。
该方法需要被调查者对调查对象地比较熟悉,比如自己居住的周边地区等。该方法适合的研究类型是:以被限定的小区域为对象空间,目的是为了把握空间的细部特征。另外,根据记录分析调查结果、绘图表现顺序等,不单单是对认知的有无和广度等定量的数据方面,而且在一定范围上也能把握程度和重要度等定性的数据方面。3.3圈域图示法
圈域图示法是指在比例尺适宜的地图上,要求被调查者指示出调查对象地的范围,并进一步要求被调查者将特定的圈域或边界点、分节点等记录下来的方法。一般而言,圈域图示法多应用于研究居住社区的范围、城市中心的范围等。此外,它还可应用于道路沿线或场所气氛变化的路段,让被调查者以节点划分各段的调查研究,和让被调查者圈出自己认为的如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影响覆盖范围等类型的调查研究。
该方法与其说是使用地图,不如说是使用被严格限定的道具,因而能够确保答案作为数据的统一性,还可以减轻回答者的负担,使调查简单易行。但是,用该方法能够调查把握的事项仅限于比较单纯的特定事物,分析结论也比较简单。3.4空间要素图示法
空间要素图示法不是调查对象空间的整体关系,而是调查存在于其中的建筑、道路、树木等空间要素,并在图上表示认知的有无和评价的方法。因此,操作时需要向被调查者提供对象地区的详细地图。
使用地图进行针对空间要素的调查时,有2种指示方式:一种是自由指示,即将知道的空间要素全部标记出来;另一种是规定要素指示,即被调查者只需要在图上将规定的空间要素标记出来,其余要素不需要标记。调查在询问评价时,也有标记出全部评价和规定要素评价2种。规定要素评价的操作,比如对道与意识空间的关联性,所以尽可能提供实体空间信息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因此,相对而言,描画或图示的方法适合调查空间认知程度,实际上这样的应用案例也比较广泛。对于把握喜好、评价的研究,应用SD法更为常见,一般而言,多使用语言的方法调查。关于SD法的详细介绍,请参阅章俊华的《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一文[3]。
采用图示的方法时,调查效果受被调查者的绘图能力和从地图上读取信息能力的影响程度很大,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比较困难。另外,林奇也承认,关于空间要素的认知,访谈时通过语言方式得到的信息更为丰富。与语言方法相比,图示方法的优点在于能直接地表现空间的整体组成与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正因为如此,在实际研究中很多研究者设法将图示的方法与语言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3调查方法的种类与特点
3.1自由描画法
自由描画法指被调查者在白纸上自由地描画出各自知道的空间要素的方法。在调查时,需要事先告知被调查者描画的范围,比如住宅小区内、市中心内、学校内等。
另外,描画的方法,多采用要求被调查者画出平面图,一般事先让被调查者熟悉描画的范例,以使他们大致了解需要达到的目的。
这个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将调查者方面对结果的影响降到了最小。被调查者的空间意识可以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被调查者的图示表现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受制于学历、职业以外,有时还受年龄的限制。
此外,以该方法表现的事物,经常是些比较宏观的空间要素。而当要求被调查者指认微观空间要素时,由于微观的空间要素容易受到忽视,被调查者往往难于在图上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该方法对了解空间整体构成的认知状况比较有效。一般而言,这个方法需要对被调查人员进行访谈,给出必要的指示,描画的顺序和所需的时间等细节内容都需要记录下来,因此非常花费时间和人力,不适合大量取样调查。而且,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会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产生干扰,导致误差,所以需要高度的分析和读取能力。3.2限定描画法
限定描画法的使用旨在弥补自由描画法的不足之处:受制于被调查者的绘图表现能力。并且,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分析的难度。调查中首先使用事先记录下来的,标记有对象
地区内主要空间要素位置形状的地图,给予被调查者,要求他们描画出地图上隐去的其他部分。通常会使用地区的边界线,干线道路,车站、学校等中心设施作为事先标记在图中的主要要素。
这种方法,某种程度上是强制性地表现被认知的事物。和自由描画法相比,该方法的弱点是对认知的强弱表现不够,丧失了生动性。由于回答变得更容易,原本受制于绘图表现能力的方面得到改善,所以能够得到性质相等的数据。伴随而来的是会出现调查者主观诱导效果的误差干扰。分析的时候,因为主要的空间要素事先在地图上被表示出来,而不是像自由描画法那样,全部要素都需要被调查者描画出来,所以,该方法尽管加强了绘制的空间要素的客观性,但是能够数量化的空间要素也同时减少了。
该方法需要被调查者对调查对象地比较熟悉,比如自己居住的周边地区等。该方法适合的研究类型是:以被限定的小区域为对象空间,目的是为了把握空间的细部特征。另外,根据记录分析调查结果、绘图表现顺序等,不单单是对认知的有无和广度等定量的数据方面,而且在一定范围上也能把握程度和重要度等定性的数据方面。3.3圈域图示法
圈域图示法是指在比例尺适宜的地图上,要求被调查者指示出调查对象地的范围,并进一步要求被调查者将特定的圈域或边界点、分节点等记录下来的方法。一般而言,圈域图示法多应用于研究居住社区的范围、城市中心的范围等。此外,它还可应用于道路沿线或场所气氛变化的路段,让被调查者以节点划分各段的调查研究,和让被调查者圈出自己认为的如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影响覆盖范围等类型的调查研究。
该方法与其说是使用地图,不如说是使用被严格限定的道具,因而能够确保答案作为数据的统一性,还可以减轻回答者的负担,使调查简单易行。但是,用该方法能够调查把握的事项仅限于比较单纯的特定事物,分析结论也比较简单。3.4空间要素图示法
空间要素图示法不是调查对象空间的整体关系,而是调查存在于其中的建筑、道路、树木等空间要素,并在图上表示认知的有无和评价的方法。因此,操作时需要向被调查者提供对象地区的详细地图。
使用地图进行针对空间要素的调查时,有2种指示方式:一种是自由指示,即将知道的空间要素全部标记出来;另一种是规定要素指示,即被调查者只需要在图上将规定的空间要素标记出来,其余要素不需要标记。调查在询问评价时,也有标记出全部评价和规定要素评价2种。规定要素评价的操作,比如对道1~3)分别列出了访谈调查中语言方法得出的波士顿意象和自由描画法得出的波士顿意象,还有受过训练的观察者现场勘察得出的波士顿意象。为了便于比较,这些地图都使用了相同的比例和符号。
正如前文自由描画法理论部分所阐述的内容,调查首先向被访谈的市民指出了调查对象地的范围,比如“波士顿中心地区的地图,从马萨诸塞大街向里,向市中心方向的那部分”。而且,也应让被调查人员熟悉统一的绘图比例和符号。另一方面,访谈市民绘制草图的顺序和时间也被调查人员记录下来。
约合960hm2的3个市中心,属于比较宏观的空间范围。从(图3)与(图4)的草图结果可以反映出,语言方法比图示方法得出的关于空间要素的信息更为丰富。林奇也承认徒手草图反映空间要素信息的起点更高一些,即在访谈中出现频率最低的元素根本不会在草图中出现。一般情况下,所有图中元素的出现频率均少于它们被口头提及的次数。众所周知的重要联系会出现在草图中,而许多其他物体都消失了。因此,草图往往表现了最本质的结构关系。4.2限定描画法
限定描画法选取了一个关于自然公园空间意象的研究为案例[2],以揭示该方法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具体应用。该研究目的是明确使用者对自然公园的空间意象,弄清空间意象与景观资源条件的关系,为公园的空间规划获取基础资料。研究选取东京周边可以当日往返的,使用程度相近的,箱根、奥日光、奥多摩等5个自然公园作为调查对象地。调查的对象样本是尽量熟悉环境的、与林学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士和学生共94名。
调查在每个自然公园事先选择10个代表当地景观资源的风景点,一共50个风景点,向被调查者展示。随后要求被调查者画出包含有这10个地方在各自公园的位置关系和当地的道路、河流等内容的草图。也即是,并非描画自然公园全体空间的意象,而是限定内容的空间意象。在进行限定描画法的同时,调查也
记录下来在全部50个风景点当中,被调查者选择指出的自己留有印象的风景点。
分析探讨了描画的顺序,最初被绘出的风景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也是选择频率最高的留有印象的风景点。以这个风景点为基准,草图明确了其他场所的布局关系。(图4~6)中的数字代表在各自然公园中被辨认指出的风景点编号。(图4)有6处风景点被指认,且编号1的风景点具有较高的指认率,所以属于依靠1个突出风景点的类型。(图5)也有6处风景点被指认,但是编号1、2、3、4的风景点都具有较高的指认率,所以是拥有多个使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点类型。而(图6)仅有5处风景点被指认,且指认率都不高,所以属于不存在使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点类型。
4.3圈域图示法
圈域图示法选取了一个市民对地方环境的认知与意象的研究为案例[2],以揭示该方法具体的操作和分析过程。作为案例研究,调查旨在探索在街区的改造中促进市民公众参与的规划决策方法。其中关键而基础的一环,就是掌握市民对街区持有的空间认知和意象。
调查要求市民圈画出认为是该市中心地区的范围。调查对象样本选择日常生活中,与当地环境设施接触机会较多的群体。考虑区位条件和居住社区的形成年代,调查随机选择了4个不同地方的大约50名样本。
调查方法为入户访问,并综合使用访谈和问卷2种方式。调查市民关于城市中心区范围的意向时,使用了标记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名称的1:10000地形图,并请他们在图上用线圈出各自认为的繁华地区的范围。
分析过程将这些地区的范围线叠加,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等级将指认率图形化,如(图7、8)所示。结果显示,市民认为的城市中心区的范围很小,只有10%的指认区域与商业区重合。所以调查表明,在市民心目中该市是中心性欠缺的城市。4.4空间要素图示法
尽管空间要素图示法的调查对象可以是建筑、道路、座椅等多种形式的空间要素,但是本文结合风景园林的专业特色,选取了以树木为空间要素调查对象的案例。该研究调查在更新改造的居住社区里保留原有树木的情形下,居民在改造前后对社区空间喜好的变化[5]。
正如前文理论部分阐述的,空间要素图示法适用于比限定描画法更小的区域。在大体认知整体空间的情形下,空间要素图示法要求被调查者在图上标记大量微观空间要素的分布,如树木的位置分布,所以该方法适合正确把握大量微观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分布。该研究的调查对象地为大阪市某处面积为7hm2的居住社区。该社区在更新改造规划时进行了关于原有树木状况的环境资产调查,并在改造建设时大量保留了场地原有树木和移植树木。因此,研究一方面收集了改造前基于树木资产调查成果的关于树名、位置、棵数3个方面信息;另一方面在改造后实施现场勘测,依照保留树、移植树、新植树3种分类,调查树名、位置、棵数3方面信息,并在规划实施平面图上记录下来。
接下来,调查应用空间要素图示法对更新改造后搬回来居住的46名志愿者,使用标记有树木分布位置的改造前与改造后2张居住社区平面图,就改造前后喜爱的场所、喜爱的树木等方面问题对社区空间进行评价。调查人员就地图上的空间要素对居民进行直接访谈,询问他们喜爱的场所、喜爱的树木,然后在地图上记录下它们的位置,并以文字方式记录下喜爱的原因。在空间要素图示法的2种指示和评价方法中,上述调查内容属于规定要素的指示和评价。
分析统计居民喜爱场所空间和喜爱树木的累积度,如(图9)所示,得出如下结论:关于空间,改造前居民喜爱的空间广泛分
布于社区各处,改造后集中于中央广场。改造时对原有树木的积极保留有利于社区意象的延续。关于树木,改造前社区内广泛种植的建构社区意象的群植树和树形独特的若干孤植树,以前就被居民所喜爱,改造时被原地保留。它们从视觉和感觉上有助于居民对原来场所的记忆延续。而且,即使是同样种类的树木,保留树比移植树、新栽树更容易赢得居民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