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温病一绪论.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42923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一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温病一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温病一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温病一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温病一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主任主任主任主任 教授教授教授教授 张福利张福利 博导博导博导博导 吴某,女,吴某,女,2008届本科生,将付北中医参加届本科生,将付北中医参加心内心内科硕士复试科硕士复试病史病史:五天前始发热恶寒五天前始发热恶寒(病前曾受凉病前曾受凉)。连续。连续五天服五天服桂枝汤桂枝汤仍每天仍每天午后低热(午后低热(37.5)而)而夜晚上升夜晚上升,至后至后半夜半夜3点高热达点高热达39.3,上午热暂退,而复循环如是。平素血上午热暂退,而复循环如是。平素血压压120/90mmhg。刻诊刻诊:全身酸痛而四肢大关节尤甚全身酸痛而四肢大关节尤甚,便溏便溏,舌舌红苔黄腻红苔黄腻,脉濡数脉濡数辨证辨证:?处方处方

2、:?黄连黄连10山栀山栀10半夏半夏10厚朴厚朴10豆豉豆豉10芦根芦根10石菖蒲石菖蒲10竹叶竹叶10滑石滑石20炒杏仁炒杏仁10藿香叶藿香叶10生姜生姜10八付八付一付两包一付两包效果效果:(1)一天)一天(三包三包)热退(热退(2)用药结束)用药结束血压降至血压降至114/76mmhg思考思考:(1)体质和证型)体质和证型?(2)治法和方剂)治法和方剂?(3)降血压效果)降血压效果?第一章第一章绪绪论论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 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熟悉熟悉熟悉熟悉战国至唐代:病因、证候和治疗的零散认识战国至唐代:病因、证候和治

3、疗的零散认识战国至唐代:病因、证候和治疗的零散认识战国至唐代:病因、证候和治疗的零散认识宋金元时期:理论上和诊疗方法的重大发展宋金元时期:理论上和诊疗方法的重大发展宋金元时期:理论上和诊疗方法的重大发展宋金元时期:理论上和诊疗方法的重大发展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明代医家吴又可明代医家吴又可明代医家吴又可明代医家吴又可 对对对对温温温温病病病病学学学学发发发发展展展展的的的的贡贡贡贡献献献献清代温病四大家清代温病四大家清代温病四大家清代温病四大家 内容内容温病学温病学定义、地位、发展史定义、地位、发展史一、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一、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一、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一、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一)学科

4、定义(一)学科定义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方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法的一门学科(二)学科性质:(二)学科性质:直接讨论临床上各种温病的证治直接讨论临床上各种温病的证治临临床课性质床课性质理论和诊疗方法又用于临床各科理论和诊疗方法又用于临床各科基基础课功能础课功能伤寒伤寒临床课性质临床课性质+基础课功能基础课功能中医临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床基础学科金匮金匮 温病温病(三)学科体系:(三)学科体系:清代温病学家清代温病学家创建的温病学说为基础创建的温病学说为基础(文献重点)文献重点),结合现代结合现代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而构成。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而构成。(四)学科地位及重

5、要意义(四)学科地位及重要意义1、学科地位、学科地位中医基础学习阶段,中医基础学习阶段,八大主干课程之一八大主干课程之一2、重要意义、重要意义?(1)指导内、外、妇、儿有急性)指导内、外、妇、儿有急性发热特点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发热特点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外感外感指导发热性疾病辨治指导发热性疾病辨治(2)指导非感染发热性疾病诊治)指导非感染发热性疾病诊治内伤内伤(白血病白血病风湿热风湿热红斑狼疮)红斑狼疮)(3)指导辨治热盛及阴伤性杂病)指导辨治热盛及阴伤性杂病CO2暖冬温室效应(时)暖冬温室效应(时)城市化城市化热岛效应(地)热岛效应(地)热性内热性内伤病增多伤病增多高热饮食等生活方式(人)高热饮食

6、等生活方式(人)(4)理法方药广泛应用各科杂病)理法方药广泛应用各科杂病指导非发热性指导非发热性 祛湿法(祛湿法(湿热湿热湿热湿热 热热热热=湿湿湿湿 热湿热湿热湿热湿)疾病的辨治疾病的辨治各种各种热性内伤病热性内伤病清营汤清营汤(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 神经症神经症神经症神经症 湿疹)湿疹)湿疹)湿疹)二、温病学的发展概况二、温病学的发展概况(一)战国至唐代(一)战国至唐代萌芽阶段萌芽阶段(二)宋金元时期(二)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成长阶段明代吴有性明代吴有性明代吴有性明代吴有性等等等等(三)明清时期(三)明清时期形成阶段形成阶段清代温清代温病四大家等病四大家等(四)建国以来(四)建国以来新的

7、发展新的发展(一)战国至唐代(一)战国至唐代(一)战国至唐代(一)战国至唐代萌芽阶段萌芽阶段萌芽阶段萌芽阶段 一)成就一)成就一)成就一)成就对温病的因、脉、证、治均有一定的认识对温病的因、脉、证、治均有一定的认识对温病的因、脉、证、治均有一定的认识对温病的因、脉、证、治均有一定的认识病因病因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必病温”(伏气病因说)伏气病因说)脉证脉证伤寒论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不恶寒者为温病”治则治则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温者清之温者清之”(温病清热法理论根据)温病清热法理论根据)方药方药伤寒论伤寒论阳明经证阳明经证白虎

8、白虎汤类汤类清热清热温病治法温病治法阳明腑证阳明腑证三承三承气类气类攻下攻下发展基础发展基础千金方千金方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温温病蓄血出血病蓄血出血 二)局限二)局限二)局限二)局限没有形成独立的温病辨治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温病辨治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温病辨治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温病辨治体系1素问素问热论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寒之类也”2难经难经 五十八难五十八难:“伤寒有五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有热病、有温病温病”3伤寒论伤寒论以以“六经六经”辨治所有辨治所有外感热病外感热病(二)宋金元时期(二)宋金元时期(二)宋金元时期(二

9、)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成长阶段成长阶段成长阶段一)宋代一)宋代一)宋代一)宋代1、病因学突破:、病因学突破:郭雍郭雍“冬伤于寒冬伤于寒,至春至春发者发者,谓之温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提示提示温病有新感、伏邪两种发病形温病有新感、伏邪两种发病形式的导源式的导源2、治疗学突破:、治疗学突破:朱肱朱肱“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行之无不应验四时行之无不应验.自江淮间唯冬及初春自江淮间唯冬及初春可行可行,自春末及夏至以前自春末及夏至以前,桂枝证可加黄芩半两桂枝证可加黄芩半两,夏至后有桂枝证夏至后有桂枝证,可加知可

10、加知母一两、石膏二两母一两、石膏二两,或或加升麻半两加升麻半两.若病人素虚若病人素虚寒者寒者,正用古方,不再正用古方,不再加减也加减也.”提示提示用用伤寒论伤寒论辛温发散的经方辛温发散的经方治外感病不能一成不变治外感病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发病地区必须根据发病地区、季节和病季节和病人体质差异而灵活变化人体质差异而灵活变化.二)金元二)金元二)金元二)金元1、刘河间、刘河间(创新论)(创新论)“六气皆从火热六气皆从火热而化而化”“六经传受,六经传受,皆是热皆是热证证”(立新法)(立新法)(订新方)(订新方)辛凉、清下辛凉、清下双解散、防风通圣、凉膈散双解散、防风通圣、凉膈散(寒凉派)(寒凉派)(

11、解表热与清热配合运用)(解表热与清热配合运用)评价:温病学史上重大转折评价:温病学史上重大转折“伤寒伤寒宗仲景,热病主河间宗仲景,热病主河间”2、王安道、王安道医经溯洄集医经溯洄集“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温病不得混称伤寒”发病上发病上伤寒因感寒发病,温病由里热伤寒因感寒发病,温病由里热外发而致外发而致治疗上治疗上温病初起应以清里热为主温病初起应以清里热为主,稍兼解表稍兼解表评价评价该时期温病学在理法方药上较该时期温病学在理法方药上较唐以前有重大发展,开唐以前有重大发展,开始从概念和成因、证候特点、始从概念和成因、证候特点、治疗原则等方面与伤寒治疗原则等方面与伤寒明确区分明确区分,为形成独立体系打为形

12、成独立体系打下基础。下基础。(三)明清时期(三)明清时期(三)明清时期(三)明清时期形成阶段形成阶段形成阶段形成阶段标志:大批有成就的温病学家标志:大批有成就的温病学家标志:大批有成就的温病学家标志:大批有成就的温病学家系统的温病学专著;系统的温病学专著;系统的温病学专著;系统的温病学专著;完整的理法方药体完整的理法方药体完整的理法方药体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系;系;系;一)明代一)明代一)明代一)明代吴有性(字又可)吴有性(字又可)吴有性(字又可)吴有性(字又可)中医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中医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中医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中医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 贡献贡献贡献贡献11)特殊病因)特

13、殊病因)特殊病因)特殊病因“疠气疠气疠气疠气”(而非六气)(而非六气)(而非六气)(而非六气)2 2)感邪途径)感邪途径)感邪途径)感邪途径“邪自口鼻而入邪自口鼻而入邪自口鼻而入邪自口鼻而入”(而非皮毛)(而非皮毛)(而非皮毛)(而非皮毛)3 3)受邪部位)受邪部位)受邪部位)受邪部位“邪伏募原邪伏募原邪伏募原邪伏募原”4 4)传染流行)传染流行)传染流行)传染流行“无问老少强弱无问老少强弱无问老少强弱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触之者即病触之者即病触之者即病”5 5)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原则祛邪为第一要义(攻下、透祛邪为第一要义(攻下、透祛邪为第一要义(攻下、透祛邪为第一要义(攻下

14、、透达)达)达)达)6 6)创立方剂)创立方剂)创立方剂)创立方剂达原饮、三消饮达原饮、三消饮达原饮、三消饮达原饮、三消饮 二)清代温病四大家二)清代温病四大家二)清代温病四大家二)清代温病四大家成就:构成中医温病学科、课程体系的主要成就:构成中医温病学科、课程体系的主要成就:构成中医温病学科、课程体系的主要成就:构成中医温病学科、课程体系的主要基础基础基础基础1 1、叶桂(字天士)、叶桂(字天士)、叶桂(字天士)、叶桂(字天士)温热大师温热大师温热大师温热大师代表作代表作温热论温热论,温病学,温病学奠基著作奠基著作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温邪上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辨证施

15、治辨证施治卫气营卫气营血辨证纲领血辨证纲领特殊诊法特殊诊法辨舌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齿、辨斑疹白pei诊疗经验(诊疗经验(临证临证指南医案指南医案)2、薛雪(字生白)、薛雪(字生白)代表作代表作湿热病篇湿热病篇湿热病证的病因湿热病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病机及辨证治疗上焦上焦中焦中焦湿热病三焦辨证湿热病三焦辨证下焦下焦3、吴瑭(字鞠通)、吴瑭(字鞠通)代表作代表作温病条辨温病条辨,系统论述,系统论述四时温病辨证施治专书四时温病辨证施治专书总体理论总体理论四时温病的范四时温病的范围和种类围和种类(现代沿用)(现代沿用)辨证方面辨证方面三焦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和卫气营血辨证共同成为辨证核心)证

16、共同成为辨证核心)治疗学上治疗学上三焦分证的治三焦分证的治则、治法和方剂则、治法和方剂4、王士雄(字孟英)、王士雄(字孟英)代表作代表作温热经纬温热经纬书名含义书名含义“以轩岐仲景之文为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内容编排内容编排编辑文献编辑文献+临床临床体会体会学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献价值文献价值+临床临床价值价值(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温病学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在临床广泛、温病学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在临床广泛运用运用 195456年年部分地区乙脑流行部分地区乙脑流行中医治疗(蒲辅周等)

17、中医治疗(蒲辅周等)以后以后运用于多种感染性、传染运用于多种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和杂病治疗性疾病和杂病治疗2、温病学文献整理、专著出版、规划教材、温病学文献整理、专著出版、规划教材出版出版50年代年代影印、重版许多温病学著影印、重版许多温病学著作作温病学全书温病学全书统编本科温病教材(第七版);统编本科温病教材(第七版);统编七年制温病教材(第一版)统编七年制温病教材(第一版)3、温病学理、法、方、药的现代研究、温病学理、法、方、药的现代研究理论理论卫、气、营、血本质卫、气、营、血本质治法治法清热、攻下、养阴法的作清热、攻下、养阴法的作用用方药方药银翘散、犀角地黄汤的银翘散、犀角地黄汤的作用作用

18、剂型剂型颗粒、口服液、注射液颗粒、口服液、注射液(清开灵)(清开灵)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课前课前预习预习、思考思考课堂课堂简记、深思简记、深思课后课后复习、总结复习、总结上篇上篇基本理论(重点基本理论(重点病因、辨证、治病因、辨证、治疗疗)深入理解、牢固深入理解、牢固掌握、融会贯通掌握、融会贯通中篇中篇各病各病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论治各温病因脉证治各温病因脉证治并能分析、对比并能分析、对比下篇下篇原著原著温热论温热论湿热病篇湿热病篇选选读读自学以加深对上自学以加深对上 篇中篇内容理解篇中篇内容理解重点复习思考题重点复习思考题重点复习思考题重点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

19、温病学是一门既有临床课性质又为什么说温病学是一门既有临床课性质又有基础课功能的学科?有基础课功能的学科?4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病因病机和治疗上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病因病机和治疗上提出那些独特见解?提出那些独特见解?5、清代温病四大家指那几位、清代温病四大家指那几位?他们在温他们在温病学上各有哪些成就?病学上各有哪些成就?基础知识检测基础知识检测基础知识检测基础知识检测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温病学、温病学2、寒凉派、寒凉派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从温病学发展过程看,大体上从温病学发展过程看,大体上是萌芽阶段,是萌芽阶段,是成长阶段,是成长阶段,是形是形成阶段。成阶段。4.明代医家吴又可在

20、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论温疫论中提出,中提出,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其病因是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其病因是,感,感邪途径是邪途径是,治疗上强调,治疗上强调。三、单项选择题三、单项选择题1温热经纬温热经纬的作者是(的作者是()A.戴天章戴天章B.王孟英王孟英C.叶天士叶天士D.吴鞠通吴鞠通E.薛生白薛生白2被誉为被誉为”温热大师温热大师”的医家是(的医家是()A.刘河间刘河间B.叶天士叶天士C.吴鞠通吴鞠通 D.吴又可吴又可E.薛生白薛生白 6我国医学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著作的是我国医学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著作的是()A.湿热病篇湿热病篇B.温疫论温疫论C.温热经纬温热经纬D.温热论温热论E.温病

21、条辨温病条辨8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的医家是(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的医家是()A叶天士叶天士B.薛生白薛生白C.喻嘉言喻嘉言D.吴鞠通吴鞠通E.刘河间刘河间9创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创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吴又可吴又可B.薛生白薛生白C.叶天士叶天士D.吴鞠通吴鞠通E.王安道王安道10提出水湿三焦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提出水湿三焦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A.罗天益罗天益B.刘河间刘河间C.吴鞠通吴鞠通D.薛生白薛生白E.喻嘉言喻嘉言11“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以叶薛诸家之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以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全,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全面整理,为促进温

22、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面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医家是(贡献的医家是()A.吴又可吴又可B.吴鞠通吴鞠通C.汪机汪机D.王孟英王孟英E.王安道王安道12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的医家是()A.朱肱朱肱B.王安道王安道C.吴又可吴又可D.刘河间刘河间E.郭雍郭雍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A.温病条辨温病条辨B.温热论温热论C.湿热病篇湿热病篇D.医医病书医医病书E.温热经纬温热经纬“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此文出自,此文出自哪部经典著作(哪部经典著作()A.

23、素问素问B.难经难经C.伤寒论伤寒论D.金匮要略金匮要略E.灵枢灵枢认为温病有新感、伏邪之不同导源于(认为温病有新感、伏邪之不同导源于()A.伤寒论伤寒论B.医经溯洄集医经溯洄集C.类证活人书类证活人书D.伤寒补亡论伤寒补亡论E.素问素问四、多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3属于清代著名四大温病学家的有(属于清代著名四大温病学家的有()A.喻嘉言喻嘉言B.叶天士叶天士C.薛生白薛生白D.王王孟英孟英E.陈平伯陈平伯5.在概念上将温病从属于伤寒范围的论述有在概念上将温病从属于伤寒范围的论述有()A.“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B.“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今夫热

24、病者,皆伤寒之类也”。C.“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D.“伤寒邪从毛窍入,由表传里,温热邪伤寒邪从毛窍入,由表传里,温热邪从口鼻入,由里达表,从口鼻入,由里达表,不察乎此,而概以温散为法,是直以不察乎此,而概以温散为法,是直以温治温矣,其贻误岂温治温矣,其贻误岂浅鲜哉浅鲜哉?”。E.“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有热病、有温病”。创立了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辨证纲领的医家是(证纲领的医家是()A.叶天士叶天士B.薛生白薛生白C.吴鞠通吴鞠通D.柳宝诒柳宝诒E.喻嘉言喻嘉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