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29 周四1税率之一: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2024/2/29 周四2说明: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2024/2/29 周四3税率之二:五级超额累进税率v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到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v具体适用税率如下表。2024/2/29 周四4个体工商户等经营所得适用税率2024/2/29 周四5从2010年1-6月份统计来看,税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收增长率(%)企业所得税8079.921259.48
2、18.5个人所得税2625.29473.2722.02024/2/29 周四68.1 个人所得税规避纳税义务的筹划一、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就是我国居民纳税人。有住所,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无住所,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天,临时离境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居民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2024/2/29 周四7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只要在我国境内取得了所得,就是
3、非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只须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2024/2/29 周四8居民纳税义务人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我国境内居住时间纳税人性质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境内支付境外支付境内支付境外支付居住90天非居民纳税人90天居住1年非居民纳税人1年居住5年居民纳税人2024/2/29 周四9二、规避应税所得1、避免取得所有权案例10-12、将收入转化为股权案例10-22024/2/29 周四108.2减少计税收入缩小税基一、收入非货币化转化为福利案例10-3、案例10-4二、收入保险化可扣除住房公积金7%-20%案例10-5三、劳务所得计税收入的减少由雇佣方支付伙食
4、、交通、住宿费案例10-6四、减少计税收入的其他方法2024/2/29 周四118.3增加可扣除费用缩小税基一、对固定可扣除费用的筹划800或20%案例10-9二、充分利用可扣减项目三、扩大可列支生产经营费用针对个体工商户1、尽量将一些开支转化为费用列支2、收取自有房产租金3、给参加经营的家人发放工资4、让员工家人享受医疗、卫生、保健等福利2024/2/29 周四128.4转换税目以适用低税率一、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转换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应税所得分别计算。经营所得:企业收入(5%-35%)固定资产出租所得:企业收入或个人收入股利所得:个人收入(2
5、0%)案例10-11案例10-12案例10-132024/2/29 周四13二、利用工资与劳务报酬的区别进行纳税筹划(一)法律依据工资、薪金是因受雇而取得的报酬,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是因个人独立工作而获取的报酬,在考虑加成税率后,形成三级超额累进税率。(二)筹划思路进行筹划时,二者可合也可分,一切以节约税收为前提。案例10-14姜先生:将劳务报酬转为工资、薪金;朱先生:将劳务报酬转为工资、薪金;刘女士:分开缴纳好2024/2/29 周四14三、个人所得和企业所得的转换(一)法律依据1.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办法有两种:(1)查账征税(2)核定征收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
6、认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全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以后的余额。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2024/2/29 周四15(二)筹划思路利用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的区别进行纳税筹划自然人进行投资时,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负无限责任的公司,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凡是自然人投资达到50%以上股份的,一律视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税法的规定,如果负无限责任的公司,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
7、有限责任的公司,则首先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再就其分配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案例10-152024/2/29 周四161)负有限责任企业所得税=3033%=9.9净利润=30-9.9=20.1杨某:收入=20.170%=14.07个人所得税=14.0720%=2.814税后收益=14.07-2.814=11.256陈某:收入=20.130%=6.03个人所得税=6.0320%=1.206税后收益=6.03-1.206=4.8242024/2/29 周四172)负无限责任(合伙企业)杨某:收入=3070%=21个人所得税=2135%-0.675=6.675税后收益=21-6.675=14.325陈
8、某:收入=3030%=9个人所得税=935%-0.675=2.475税后收益=9-2.475=6.5252024/2/29 周四188.5其他适用低税率的筹划一、所得平均化案例10-172024/2/29 周四19二、在年终奖金和每月工资间适度转换(一)法律依据1.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2.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2024/2/29 周四20(二)筹划思路1
9、.正确使用年终奖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办法,可节省个人所得税。例10-19:某单位员工2011年全年工资奖金84000。方案一:每月工资4000,年终奖金36000全年月工资个人所得税=(4000-3500)3%12=180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3600010%-105=3495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1803475=36752024/2/29 周四21方案二:每月工资4000,7月份发半年奖12000,12月份发年终奖金24000。除7月外工资个人所得税=(4000-3500)3%11=1657月工资个人所得税=(4000+12000-3500)25%-1005=2120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240001
10、0%-105=2295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1652120+2295=45802024/2/29 周四22方案三:每月工资7000。全年工资个人所得税=【(7000-3500)10%-105】12=29402024/2/29 周四23方案四:每月工资5000,12月份发年终奖金24000。全年月工资个人所得税=(5000-3500)3%12=540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2400010%-105=2295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5402295=28352024/2/29 周四242.避免发放季度奖和半年奖。发放季度奖或者半年奖,按规定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将季度奖金或半年奖平均
11、到各月缴纳,其适用的税率即使没有降低,由于计税基数的减少,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会减少。2024/2/29 周四25三、避免临界点老陈:年终奖18200年终收益:18200-182001210%12+105=16485小刘:年终奖18000年终收益:18000-18000123%12=1746018000-18000123%12=X-X1210%12+105解得:X=19283.332024/2/29 周四2654000-540001210%12+105=X-X1220%12+555解得:X=60187.5新个人所得税年终奖的临界点:链接2024/2/29 周四27四、个人进行公益捐赠的纳税筹
12、划(一)法律依据对捐赠额为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24/2/29 周四28(二)筹划思路在该方面的纳税筹划,除了在企业所得税中介绍的限额扣除与全额扣除的选择和平衡点的选择以外,个人所得税的公益、救济性捐赠还可以使用分期捐赠的避税方法。2024/2/29 周四29案例张华是某服装厂的设计师,月工资收入为5400元,除此之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其他单位进行设计。2006年张华计划通过政府教育部门向某服装学校进行捐赠,金额20000元。为了达到节税之目的,其进行了精心的策划。首先用每月的工资收入捐赠1000元,其余的8000元用劳务报酬中的一部分
13、收入等额捐赠。当年纳税人取得了两次设计劳务的收入,分别为30000元和25000元。月工资应纳税所得额=54002000=3400(元)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额=340030%=1020(元)月工资实际应税所得额=34001020=2380(元)月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238015%125=235(元)2024/2/29 周四30第一次劳务报酬的应税所得额=30000(120%)=24000(元)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额=2400030%=7200(元)张华从该次的劳务报酬中捐赠4000元,不仅捐赠额没有超过规定的比例,而且还可以避免加成征收的规定。实际应纳税所得额=240004000=20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020%=4000(元)2024/2/29 周四31第二次劳务报酬的应税所得额=25000(120%)=20000(元)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额=2000030%=6000(元)张华从该次劳务报酬中捐赠4000元,实际应纳税所得额=200004000=16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1600020%=3200(元)通过策划,其公益、救济性捐赠不仅没有超过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的30%,避免了额外的税收负担;而且取得第一次劳务报酬,还因为策划得当,避免了畸高收入被加成征收。2024/2/29 周四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