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屆黃大仙區議會
第七次會議記錄
日期︰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九日(星期二)
時間︰
下午二時三十分
地點︰
九龍黃大仙龍翔道138號龍翔辦公大樓六樓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會議室
出席者︰
主 席︰
黃金池先生
副主席︰
簡志豪先生
黃大仙區議會議員︰
陳利成先生
陳曼琪女士
陳安泰先生
陳偉坤先生
陳炎光先生
鄭德健先生,JP
鄒正林先生
徐百弟先生
馮光中先生,JP
何賢輝先生
許錦成先生
郭秀英女士
黎榮浩先生
林文輝先生,JP
劉志宏博士,JP
劉家華先生
李明佩女士
李達仁先生
李思泌博士,JP
吳耀民先生
史立德先生
蘇錫堅先生
譚香文女士
譚月萍女士
黃國桐先生
黃逸旭先生
胡志偉先生
因事缺席者︰
莫應帆先生
陶君行先生
列席者︰
李啟榮先生
九龍規劃專員
規劃署
)
為議程
陳國榮先生
九龍規劃處高級城市規劃師/九龍1
規劃署
)
III(i)項
孫知用先生
研究經理
都市規劃¾茂盛
(亞洲)聯營顧問
)
)
出席會議
利沃霖先生
高級工程師
都市規劃¾茂盛
(亞洲)聯營顧問
)
)
黎倩君女士
規劃師
都市規劃¾茂盛
(亞洲)聯營顧問
)
)
鄭保明先生
高級經理(工程策劃)
房屋署
)
為議程
易耀華先生
結構工程師(57)
房屋署
)
III(ii)項
丘集豪女士
策劃師(10)
房屋署
)
出席會議
莫昭友醫生
社區聯絡部首席社會醫學醫生
生署
)
為議程
何振聯醫生
社區聯絡部高級醫生
生署
)
III(iii)項
何淑儀醫生
社區聯絡部醫生
生署
)
出席會議
陸志聰醫生
廣華醫院及東華三院
黃大仙醫院行政總監
醫院管理局
)
)
為議程III(iv)項
歐耀佳醫生
聖母醫院副行政總監
醫院管理局
)
出席會議
施本勵先生
黃大仙警區指揮官
香港警務處
麥兆鴻先生
高級房屋事務經理(東九龍)
房屋署
李永偉先生
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專員
社會福利署
陳式莊女士
助理社會工作主任(策劃及統籌)
(黃大仙及西貢區)3
社會福利署
蘇偉然先生
黃大仙區環境生總監
食物環境生署
李鳳鳴女士
黃大仙區康樂事務經理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陳尚遠先生
總運輸主任(九龍)
運輸署
黃重生先生
總工程師/九龍2
拓展署
鄧仲敏女士,JP
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
夏國鋒先生
黃大仙民政事務助理專員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
高崇德先生
高級行政主任(地區管理)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
馬傑智先生
高級聯絡主任(大管理)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
許偉成先生
高級聯絡主任(地區聯絡)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
陳樹玲女士
一級行政主任(區議會)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
秘書︰
李復愛女士
高級行政主任(區議會)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
I
主席致開會辭
主席歡迎各與會者出席黃大仙區議會第七次會議。他首先歡迎為議程《啟德規劃檢討第一階段公眾參與¾公眾理想中啟德未來的發展》而出席會議的規劃署及都市規劃¾茂盛(亞洲)聯營顧問代表︰
規劃署
九龍規劃專員
李啟榮先生
九龍規劃處高級城市規劃師/九龍1
陳國榮先生
都市規劃¾茂盛(亞洲)聯營顧問
研究經理
孫知用先生
高級工程師
利沃霖先生
規劃師
黎倩君女士
至於房屋署、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代表,主席將於稍後進入有關議程項目時才作出介紹。
2. 關於列席的政府部門代表方面,主席歡迎並向與會者介紹︰
¾
新任黃大仙民政事務處民政事務助理專員夏國鋒先生。夏先生接替已調任的前黃大仙民政事務處民政事務助理專員陳裕昌先生。
¾
新任黃大仙民政事務處高級聯絡主任許偉成先生,許先生主要負責地區聯絡。
¾
新任康文署康樂事務經理(黃大仙)李鳳鳴女士。李女士接替已經榮休的陳洪英先生為康樂事務經理(黃大仙)。
¾
運輸署總運輸主任(九龍)陳尚遠先生代替高級運輸主任(黃大仙)蘇鎮存先生出席會議。
¾
房屋署高級房屋事務經理(物業管理/東九龍)麥兆鴻先生代替物業管理總經理馮家榮先生出席會議。
會議通過對陳裕昌先生及陳洪英先生過往對區議會的貢獻表示謝意,並記錄在案。
3. 關於缺席的議員方面,主席告知與會者,莫應帆先生及陶君行先生均因事未能出席會議,但由於按現行的區議會常規,議員只會在代表區議會出席會議、活動及身體不適時才會獲批准缺席,故此區議會只備悉他們的缺席及其原因,未能按所提的理由批准他們缺席是日的會議。
II
通過黃大仙區議會二零零四年八月三十一日第六次會議記錄
4. 黃大仙區議會二零零四年八月三十一日第六次會議記錄獲得通過,無需修改。
III
第二屆黃大仙區議會第六次會議續議事項進展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87/2004號)
5. 議員備悉文件。
IV
啟德規劃檢討第一階段公眾參與¾公眾理想中啟德未來的發展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88/2004號)
6. 李啟榮先生介紹有關東南九龍發展計劃規劃檢討的背景資料,並感謝黃大仙區議會參與過去三個公眾諮詢論壇和工作坊作為協辦機構。顧問公司孫知用先生及利沃霖先生介紹文件。
7. 主席請議員提出問題及意見。
8. 李思泌博士說,據他近年外遊的體會,香港如果有一個郵輪碼頭,對本地的旅遊業會有很大幫助,因為乘坐郵輪的旅客一般的消費力較高,除非港口水深不足以興建郵輪碼頭,否則興建郵輪碼頭是值得支持的。此外,他亦支持興建多用途體育館,他說香港現時缺乏大型的運動場館,近年本港運動員在世界賽事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足見香港有著具潛質的運動員,他又指出,該體育館必須具備符合殘疾人士要求的設施,以協助推動傷殘人士參與國際體育運動會,並在各項國際體育比賽中取得佳績。
9. 林文輝先生說,舊機場是優質的土地資源,在市中心有面積這樣大而平坦的土地實屬罕見,如能善用,相信對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會有正面的效益。他支持不填海方案,並表示多年來困擾黃大仙區居民的啟德明渠現時水質已見改善,明渠中時有白鷺棲息,並在水中覓食小魚,因此明渠進口道不宜覆蓋,並應改以生化處理,鋪上細沙,然後發展為水上活動中心、環保博物館或水上生態公園以作教育用途,並與衙前圍村、寨城公園,連成九龍區歷史文物徑,輔以妥善的配套設施,以行人天橋連接新蒲崗舊區和東頭,以帶動人流,藉以加速舊區的發展。
10. 徐百弟先生支持以環保城概念作規劃,城內不設行車道路,住宅用地也應減少,他認為這樣才能調息平衡九龍區住宅樓宇太多的問題。水底樂園的計劃值得探討;而不填海方案較為值得支持。
11. 吳耀民先生有以下的意見︰
(a)
由於東南九龍發展計劃有足夠土地興建大型文娛康樂設施,啟德規劃檢討應與西九龍的大型文娛發展項目一併考慮,以免造成設施惡性競爭或資源重疊的問題。
(b)
關注啟德規劃的地積比率,不宜興建樓高七十至八十層的建築物,因樓層過高會破壞維港美景。
(c)
支持以不填海方案為規劃的前題,但如果合法而有必要的話,填海是可以考慮的。
(d)
以前避風塘有漁船,現時九龍灣只有裝卸貨物的躉船停泊,有礙維港美景,如可能的話,適宜將九龍灣貨物裝卸區另遷他處,以配合整體推動旅遊的規劃。
12. 胡志偉先生贊成吳耀民先生的意見,但他認為須以務實的角度考慮是否在九龍灣進行填海,不應斷言否定填海的可能性。此外,郵輪碼頭和直升機機場可作為與外國聯繫的介面,有助促進本港的旅遊業,是值得支持的。他亦指出,舊機場的土地應作為解決鄰區設施不足的契機,例如九龍城、馬頭圍和土瓜灣等舊區極需重建,所以舊機場的規劃發展不應獨立考慮,而是與鄰區的需要一併考慮。
13. 史立德先生說,維港是香港非常寶貴的資源,它甚至比土地更寶貴,維港的美景早已蜚聲國際,可惜過去十多年來的填海工程不斷蠶食維港,所以任何填海的構思均應審慎考慮。啟德的規劃發展正好為香港帶來新的契機及希望,郵輪碼頭、直升機機場等均可成國際的新焦點,亦可考慮興建國際級的展覽場館,如不可行,則考慮興建亞洲區的展覽場館,使香港添上新的動力。此外,由於新蒲崗區有多幢空置的工廠大即將面臨清拆,規劃署也應同時將新蒲崗區的整體重新發展一併考慮,並顧及期間對新蒲崗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交通擠塞。
14. 馮光中先生感謝規劃署再次諮詢區議會的意見,他提出下列各點︰
(a)
支持以不填海方案為規劃的起點及以環保城作規劃概念。
(b)
贊成林文輝先生就啟德明渠所發表的意見。由於啟德明渠的水質已見改善,可考慮保存啟德明渠進口道,但控制上游的污染物是最重要的。
(c)
希望得悉原有計劃中的綠化地帶、中央公園、地底運輸系統及預留學校用地(包括中學和小學)是否會得到保留,及未來的規劃對附近的地區有何影響。
15. 李達仁先生說他曾出席規劃署在龍翔中心舉辦的公眾諮詢大會,他所屬的團體可能會向規劃署提交詳細的意見書。由於時間所限,他簡述意見如下︰
(a)
舊機場的土地是優質的土地資源,但由機場搬遷至今荒置了六年,非常可惜。
(b)
關注鄰近地區的交通問題,適宜以行人隧道代替天橋,以免影響地區的景觀。
(c)
關注采頤花園、彩虹的噪音問題,希望路面能盡量遠離民居,並加建隔音設施。
(d)
由於市區的土地資源十分寶貴,在考慮填海的需要時應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應全盤予以否定。
(e)
新蒲崗有六座近乎空置的政府工廠大,希望規劃署一併考慮發展這些土地,善用土地資源。
16. 陳安泰先生有以下的意見︰
(a)
規劃署現時只是請市民提出意見,如果規劃署可提供全面的規劃構思供市民考慮則更佳。
(b)
較早前的規劃雖牽涉填海,但整體景觀仍然甚佳,應以務實的態度考慮填海的需要。
(c)
建議將舊機場部分地方發展為商業區,以紓緩中環、灣仔及銅鑼灣的擠迫情況。現時很多新界和九龍區居民需前往港島區上班,這樣可令市民節省交通的開支及時間。
(d)
對環保城的構思持保留態度,原因是市民難以承擔所需的開支。
17. 黎榮浩先生相信現時只是諮詢過程的初階,故暫且不談細節,只提出幾項基本原則供與會者參考︰
(a)
以不填海為規劃的起點,但填海與否需視乎確實的需要而作考慮,不應拘泥墨守不填海的原則。
(b)
支持環保城的規劃構思,因為環保是現代化國際城市的趨勢。
(c)
舊機場無論作出任何規劃,均需與鄰近的地區配合,否則日後必然出現問題。
(d)
政府須為舊機場的用地清楚訂定其功能/角色,就如西九龍作文娛用途、紅磡及尖沙咀作為交通樞紐、灣仔作為會議/展覽的地方一樣。
他建議政府在發展舊機場用地時應考慮該幅土地所具有的三項特點,包括地理位置優越、面對優美維港,以及它獨特的歷史背景。
18. 劉志宏博士指出,如果發展郵輪碼頭,從工程角度看是有技術困難的,因為跑道四周是由石塊砌成的斜坡以30度角圍繞,除非進行填海,否則郵輪難以近岸停泊,只能離岸停泊而以小船接駁。故此如發展郵輪碼頭,填海是需要的。
19. 何賢輝先生有以下的意見︰
(a)
本港境內具備可考慮發展為郵輪碼頭的天然地理環境不多,應將舊機場的地點加以善用。
(b)
在規劃舊機場用地時,必須注意新、舊區(例如新蒲崗、九龍城)的配合,令舊區未來發展亦可從舊機場的發展而得益。
(c)
建議政府利用舊機場用地來穩定公屋和私人樓宇的土地供應。
20. 鄭德健先生指出,目前的首要事務是振興經濟,減低失業率,旅遊無疑是能夠迅速振興經濟的行業,報章上有報道指內地的遊客增加了,但海外的遊客卻減少了超過10%,故此他建議將舊機場發展為旅遊區。他對於郵輪碼頭、都會公園、多用途體育館及文件中提及的優質商業中心均表示贊成;至於住宅方面,他贊成興建低密度住宅區,並對興建公屋持保留態度,原因是公屋多為樓高四十至五十層的大,可能會阻擋維港的景觀;獅子山和飛鵝山的景觀也須受到保護。
21. 主席提出他個人的意見說,希望舊機場用地的規劃可解決黃大仙區社區和道路設施的不足。此外,通往新界東、新界西,甚至珠三角的車輛,均需通過黃大仙區內的大老山隧道和獅子山隧道,故此在規劃舊機場時對黃大仙區的交通應多加注意,同時保留機場指揮塔作為地標,讓港人和遊客可緬懷舊機場的歷史。
22. 由於時間所限,主席請規劃署就議員提出的問題作回應,議員提出的建議將由規劃署日後作詳細考慮,無須在會上回應。
23. 李啟榮先生感謝議員的寶貴意見,他有以下的回應︰
(a)
舊機場未來的規劃將以不填海方案為規劃的起點,但是否進行填海則必須符合終審法院訂下的「凌駕性公眾需要」的測試。
(b)
在下階段的諮詢,規劃署會提供概念性規劃大綱草圖及較詳細和具體的資料,例如是否填海、造價等,讓公眾人士可作更深入的討論。
(c)
舊機場與附近地區的聯繫及配合將是檢討的重要環節。
24. 主席總結,現時規劃署對舊機場土地作重新檢討,除了一些既定的硬件(例如沙中線)外,其餘的元素均可作重新的考慮,而議員已提出了他們的意見和關注事項。他感謝李啟榮先生、陳國榮先生、孫知用先生、利沃霖先生及黎倩君女士出席會議。
(李啟榮先生、陳國榮先生、孫知用先生、利沃霖先生及黎倩君女士在此時離席。)
V
黃大仙上第三期重建的行人連接系統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89/2004號)
25. 主席歡迎並介紹房屋署代表︰
高級經理(工程策劃)
鄭保明先生
結構工程師(57)
易耀華先生
策劃師(10)
丘集豪女士
26. 易耀華先生利用視象器材介紹文件。他亦感謝區議員過去就黃大仙上第三期重建的行人連接系統所提出的意見及與部門作出實地視察。
27. 主席說,這議題已在房屋事務委員會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二日的會議上一致通過,如果議員沒有異議,則區議會會去信房屋署(房署)表達區議會一致支持文件推薦的方案三。議員沒有異議。
28. 蘇錫堅先生希望房署可到竹園分區委員會作出講解,竹園分區委員會將發信作出邀請。
29. 易耀華先生表示樂於向竹園分區委員會作出講解。
30. 主席感謝鄭保明先生、易耀華先生及丘集豪女士出席會議。
(鄭保明先生、易耀華先生及丘集豪女士在此時離席。)
VI
生署生防護中心介紹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0/2004號)
31. 主席歡迎並介紹生署代表︰
社區聯絡部首席社會醫學醫生
莫昭友醫生
社區聯絡部高級醫生
何振聯醫生
社區聯絡部醫生
何淑儀醫生
32. 莫昭友醫生作出引言後,由何振聯醫生介紹文件及以短片介紹生署生防護中心的工作,內容包括生署生防護中心成立的背景、組織、架構及職能等。
33. 李明佩女士感謝生署代表詳細的介紹,並說短片中可見到多位醫護人員朝氣勃勃,相信未來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她有以下的問題和意見︰
(黃國桐先生在四時二十五分到席。)
(a)
生署與生防護中心的分工和權責如何?生防護中心與醫管局的關係又如何?假如出現一種新的傳染病時,應變的工作會怎樣實行,哪一個部門會負責修改法例的工作,而尤為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工作重或出現「三不管」的情況?
(b)
生防護中心在科研方面將如何與大學方面協調?
(c)
現時在香港有多種流行病,包括乙型肝炎、腸病毒、日本腦炎等,監控情況如何?
(d)
老人院舍和幼兒園曾出現集體感染和腹瀉的情況,生防護中心已就此發出指引,在現時情況下,請問社署、生署、食環署之間將如何協調以防止集體感染?生防護中心是否有權對違反指引而引致集體感染的院舍/幼兒園/食肆作出懲處?
(e)
由於本屆區議會繼續撥款贊助推行「生健康活力城」,欣悉生署社區聯絡部樂意與區議會合作,並積極參與安排各項與推廣個人健康有關的活動。
34. 陳安泰先生說,他覺得生防護中心的工作多重宣傳、聯絡、資訊、發布新聞,應用研究則較少,應正其名為「生防護通報中心」,不是「生防護中心」。此外,他認為生防護中心的工作重點應是「預防」,例如珠三角的空氣污染便足以影響香港疾病的傳播,生防護中心應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與大學和其他科研機構進行藥物和病理學的研究,做好預防的工作,這才不負政府所投放的資源。
(史立德先生在四時三十分離席。)
35. 黎榮浩先生說短片予港人很大的希望,但關鍵在於生防護中心是否一個沒有實權的機構。由於生防護中心須與醫管局和生署合作才可發揮到應有的作用,而後二者卻是個龐大的機構,他關注新成立的生防護中心在指揮、監控、人手和資源的調動、決策和執行等各方面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以及確保不重蹈沙士期間的覆轍,以免再次犯下發放資料混亂及決策上的錯誤等,否則成立生防護中心只是徒然。
36. 徐百弟先生覺得生防護中心在組織架構上已很完備,他對生防護中心的效用有信心,只是生防護中心在醫療方面仍可做更多的工作,例如如何杜絕類似去年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對沙士的傳播。他又指出,生防護中心有一千五百位員工,相信涉及相當龐大的資源,如果它能同時發展一些具盈利能力的工作,可紓緩對公帑的壓力。
37. 馮光中先生感謝生署三位醫生到區議會講解生防護中心的工作,他對生防護中心的效用有信心。他詢問生防護中心如何與國際及國內的醫療機構保持溝通聯繫,從而發揮通報的作用,減少沙士期間資訊發布混亂的情況。此外,曾有建議成立一間傳染病專科醫院,未知進展如何?就流浮山日本腦炎病例,生防護中心有什麼對策?傳媒天地的新聞稿如能在報導事件之上加上預防性的指引則更佳。他感謝何振聯醫生參與生健康活力城的活動,並希望生署考慮投入資源及到社區及學校進行健康講座,積極參與預防傳染病的工作。
38. 劉家華先生感謝生署三位醫生前來區議會作介紹,他希望生署可派出醫生到分區委員會作講解。
39. 莫昭友醫生感謝議員對生防護中心這個課題的興趣及所提出的意見,他說大部分的問題可在生防護中心的網頁上所載文件「生防護中心目標及策略2004-2006」中找到答案,他作重點回應如下︰
(a)
在組織架構上,生防護中心隸屬於生署,生防護中心的總監向生署署長負責,生防護中心在有需要時會調動生署的資源。在日常工作上,醫管局負責醫治病人,而生防護中心則負責找尋病源,追疾病在社區傳播的情況(這即流行病學的追工作)、防止疾病散播、就公眾關注的項目將資料發放到區議會及不同的對象,例如醫生、公眾人士等。生防護中心又製定緊急應變計劃,並由轄下七個科學委員會的專家研究各種公共生項目,例如禽流感及各類新發現傳染病等,此外,亦在互聯網上發放感染個案的最新數字。
(b)
幼兒園和老人院的運作均由社署負責監管,生署會就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給予意見,執行與否及有關的懲處由社署決定。
(c)
生署樂意參與黃大仙區生健康活力城籌委會的工作,在區內推廣維持個人健康及社區生的資訊,協助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d)
生防護中心的工作除了針對傳染病,也會關注非傳染病的預防,例如網頁中載有推廣均衡營養、體重控制等健康資訊,以預防心臟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因為這些疾病亦普遍影響市民,可見生防護中心關注全民健康。
(e)
在國際協作方面,生防護中心與珠三角、澳門、內地生部及其他國家的生部門、聯合國世界生組織(尤其是西太平洋區分部)均有經常的聯繫,例如外國出現禽流感等個案時,生防護中心會向有關部門、組織聯絡,瞭解疾病的原因、傳播的範圍,以制定必須的應變措施。
40. 主席說,由於時間所限而議員對這個課題仍非常感興趣,這議題將在社區建設及社會服務委員會再作詳細的討論。
41. 李思泌博士補充,紅十字會有「五星健康家」計劃,該計劃以家庭為單位,推動每位家庭成員過健康生的生活,互相鼓勵,持之以恒,日後無懼任何傳染病的威脅,希望生署與相關的志願機構多加合作,在長遠策劃時能聯絡有關的志願團體,並在全港十八區推行,因為最徹底的預防方法是從個人生做起。
42. 鄧仲敏女士感謝何振聯醫生代表生署在過去兩年來出席生健康活力城籌委會的會議,並給予多方寶貴意見。籌委會在地區上希望建立包括地區醫院及私人執業醫生的網絡,建立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在政府部門及地區團體方面尋求協作,以提高居民對健康生活的關注,推動健康社區,她再次感謝生署社區聯絡部對生健康活力城的支持。
43. 主席感謝莫昭友醫生、何振聯醫生及何淑儀醫生出席會議。
(會議在此時休息十五分鐘。黎榮浩先生、林文輝先生、胡志偉先生、簡志豪先生、莫昭友醫生、何振聯醫生、何淑儀醫生及黃重生先生在此時離席。)
VII
醫院管理局2004/05年度工作計劃
(黃大仙區議會第91/2004號)
44. 主席歡迎並介紹醫院管理局代表︰
廣華醫院及東華三院
黃大仙醫院行政總監
陸志聰醫生
聖母醫院副行政總監
歐耀佳醫生
45. 陸志聰醫生利用視象器材介紹文件,內容包括醫管局及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的周年工作計劃。他首先感謝議員在去年沙士期間黃大仙醫院被安排作沙士病人康復醫院時,表示理解及與居民解說有關情況。他續說,醫管局去年由於忙於應付沙士,故沒有安排到區議會講解工作計劃,就前年(二零零二年)討論工作計劃時議員的意見及醫管局的跟進工作,他作出重點介紹。其後,歐耀佳醫生利用視象器材介紹聖母醫院的周年工作計劃。馮光中太平紳士在他的發言中亦代表黃大仙區生健康活力城第二屆籌委會感謝兩間醫院對黃大仙區生健康活力城的參與和貢獻。陳安泰先生在他的發言中對醫管局的工作表示讚賞;馮光中太平紳士說醫管局的工作計劃積極進取,值得稱讚。
(劉志宏博士在醫管局代表介紹文件期間在五時三十分離席。)
46. 九位議員曾就醫管局黃大仙區2004/2005年度工作計劃提出不同意見和查詢,項目達二十至三十項,兩位醫生感謝議員的寶貴意見,並已作了部分回應,主席鑑於逐一回應需時,建議醫管局在會後提交書面回應,然後由社區建設及社會服務委員會在下次會議上作詳細討論及跟進。主席請何賢輝先生向食物環境生事務委員會反映在東九龍分科診所門外興建長廊式上蓋的建議,希望在來年可透過小規模環境改善工程得到解決。陳曼琪女士追問醫管局是否會給予書面回覆,主席說秘書會將議員的意見和問題整理,然後交予醫管局作詳細回覆。黃逸旭先生指出,綜援人士可否申請發還中醫門診的開支屬社會福利署而不是醫管局的職責範圍,主席表示會在下一議程項目中加以討論。
(陳偉坤先生在五時四十分離席;鄒正林先生及李思泌博士在五時五十分離席;陳炎光先生及黃國桐先生在六時離席。)
(會後註︰
秘書已將議員的意見和查詢整理成一覽表,並於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交予醫管局跟進,而社區建設及社會服務委員會將在二零零五年一月十八日的會議上作出討論。)
47. 議員的意見及醫管局的回應詳載於附件。
48. 主席感謝陸志聰醫生及歐耀佳醫生出席會議。
(陸志聰醫生及歐耀佳醫生在此時離席。)
VIII
社會福利署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業務計劃2004-05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102/2004號)
49. 主席歡迎並介紹社會福利署(社署)代表︰
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專員
李永偉先生
助理社會工作主任(策劃及統籌)
(黃大仙及西貢區)3
陳式莊女士
50. 李永偉先生介紹文件,他指出,文件所載的業務計劃並非日常工作的全部,而是社署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日常工作以外的計劃項目。
51. 陳利成先生詢問社署將如何開展與商界的合作關係。此外,屋中常見到印、巴藉的兒童,社署是否有針對他們而設的服務。
52. 徐百弟先生理解在現時社會資源緊絀的情況下,社署的工作會感到困難,加上居民的抗逆能力低,社署並不容易推動他們改投新的行業。重組架構雖是應付的一種方法,但社署也可考慮與志願機構合作,創造一些職位,例如清潔及屋管理,使受助人的生計有所依靠。
53. 黃逸旭先生說,有些綜援家庭的子女有心脫離綜援網,但透過自力更生計劃所安排的職位多為一些基層的雜務工作,青年一代未必感到興趣,希望社署進一步探討與商界的合作,為他們提供更多元化的工作機會。此外,慈雲山和鳳凰區有一定數目的印、巴藉人士,希望社署或有關的志願機構可為他們提供一些共融服務。
54. 鑑於近年家庭慘劇時有發生,許錦成先生查詢綜合家庭服務隊的人手是否足夠。他又指出,有些屋居民希望透過體恤安置以解決家庭問題,但社署和房署所採取的標準有異,令一些家庭問題得不到解決,希望社署的家庭服務可與房署加強溝通。此外,黃大仙區有很多高危家庭或弱勢社群,例如單親、失業、新來港人士等,希望社署可提供有關的數字以及應付的策略。
55. 陳安泰先生有以下的意見︰
(a)
入境處在確認少數族裔人士的身份時有一定的困難,因為他們有些來自偏遠的山區,並非一般交通工具可以抵達。少數族裔人士在港居留的情況已失控,他們初則在荃灣聚居,後來發展至黃大仙區也有這些少數族裔。由於他們在不斷蠶食社會寶貴而有限的資源,希望社署堵塞漏洞。據了解,其他歐美國家只會在他們不需依賴社會福利資源為生的情況下才批准他們定居。
(b)
有些綜援人士在國內有住宅或商舖物業收租,在國內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整條鄉村的人均屬綜援人士,希望政府堵塞這漏洞。
主席表示(b)項牽涉社會福利政策,與議題無關,陳安泰先生可繼續闡釋,但李永偉先生無須回應。
(c)
有些綜援人士須到公園從事剪草的工作,這是否強制性?若他們不願意做這些工作,他們領取綜援的資格會否被取消?
56. 馮光中先生感謝李永偉先生簡介社署黃大仙及西貢區2004/2005年度的業務計劃,他有以下的意見︰
(a)
面對資源緊絀的情況,署方除了透過重組服務以節省資源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應付資源匱乏的問題?
(b)
黃大仙區屬人口老化的地區,亦有亞裔人士的社群,署方在這方面有何工作策略?
(c)
七間新成立的家庭服務中心之中有五間在黃大仙區,這數目是否足夠?如不足夠,署方有何應付的方法?
(d)
文件的「主要工作範疇」中提及會全區動員推行綜合家庭服務,他們的服務對象是哪些人士?是否包括新來港人士及單親家庭?在特別情況下,社署會否主動接觸學校方面以便為弱勢社群提供服務,以避免產生高危個案,防患未燃?
57. 郭秀英女士說,區內有一間單親中心將會關閉,有關的服務會分散到區內四間家庭服務中心,工作量是否應付得來?此外,正如許錦成先生剛才指出,在社署和房署所涉及的個案中,社署經常與議員辦事處的議員助理商討,她建議加強每個家庭服務中心與議員辦事處的溝通,令員工更具歸屬感,亦可以介紹所提供的服務。她得悉社署的職員私底下對議員頗有意見,感到議員辦事處除了轉介外沒有什麼可以做,由於議員助理並非專業人士,處理個案時可能會倍感吃力。
58. 主席鑑於時間所限,請李永偉先生作簡略回覆,詳情則交由社區建設及社會服務委員會再作討論。
59. 李永偉先生有以下回應︰
(a)
關於資源問題,三年前政府推行整筆過撥款的制度時,不少志願機構持保留態度,但現時很多機構均感到整筆過撥款能令資源得到更佳運用和效益。
(b)
感謝議員對亞洲少數族裔人士的關注,區內的九隊青少年綜合服務隊會在不久的將來為他們安排一些社區共融的活動。
(徐百弟先生在六時五十分離席。)
(c)
社署和房署一向有緊密的聯繫,並採取相同的標準,由社署推薦的體恤安置個案一般可獲房署接納。
(d)
關於欺騙綜援的情況,署方已增加了一隊專責的隊伍進行抽查,但要審查申請人國內的資產則有困難的地方,不過,署方設立了舉報熱線,亦會與田土廳和差餉物業估價署進行資料核對工作,一旦發現有懷疑欺詐的個案,會轉介警方跟進。
(e)
求助人士有時面對多方面的問題,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正好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服務。中心可透過提供資料或小組活動協助他們解決問題,亦可為高危家庭提供服務以達到及早識別、及早援助的作用;中心亦是社署在地區上與學校、機構、議員辦事處、法團、堂區等接觸的介面,並令資源不會重覆,這亦有助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
(f)
關於社署與商界的合作方面,他曾接觸過黃大仙區工商業聯會及其他商會組織,商界的參與並非只在給予金錢上的資助,工作時間或休息日的調節及商戶的義工隊伍等對家庭生活有正面的作用,「夥伴同行」的計劃亦是機構團體參與社會服務的一個途徑。
(g)
「深入就業援助計劃」令機構可按照求助人的專長,發掘新的職位及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尤其是在區內。社會工作人員可陪同求助人士前往面試,希望他們可以重建信心。
(h)
重組服務後,本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社工數目是增加了的,以為居民提供所需的服務,這是資源重新調配的成果。
(i)
導致家庭慘劇發生的原因頗多,生福利及食物局會繼續爭取資源,以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協助。
60. 主席感謝李永偉先生及陳式莊女士出席會議。
(李永偉先生及陳式莊女士在此時離席。)
IX
黃大仙區議會及其轄下各委員會二零零五年一月至二零零五年十二月期間的會議時間表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2/2004號)
61. 秘書介紹文件。
62. 議員通過黃大仙區議會及其轄下各委員會二零零五年一月至二零零五年十二月期間的會議時間表,秘書處會於會後將有關資料上載網頁,讓公眾知悉。
X
黃大仙區議會轄下委員會成員的改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3/2004號)
63. 秘書介紹文件。
64. 議員通過︰
l
胡志偉先生退出社區建設及社會服務委員會;
l
陳炎光先生退出社區建設及社會服務委員會及康樂及文化事務委員會;以及
l
譚香文女士退出社區建設及社會服務委員會及黃大仙區推動本土經濟工作小組。
生效日期為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日,秘書會將此事知會各有關委員會。
XI
進展報告
(i)
社區建設及社會服務委員會二零零四年九月十四日第六次會議進展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4/2004號)
65. 議員備悉上述文件。
(ii)
康樂及文化事務委員會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一日第六次會議進展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5/2004號)
66. 議員備悉上述文件。
(iii)
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第六次會議進展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6/2004號)
67. 議員備悉上述文件。
(iv)
財政常務及經濟事務委員會二零零四年十月五日第六次會議進展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7/2004號)
68. 議員備悉上述文件。
(v)
房屋事務委員會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二日第六次會議進展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8/2004號)
69. 議員備悉上述文件。
(vi)
食物環境生事務委員會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九日第六次會議進展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99/2004號)
70. 議員備悉上述文件。
(vii)
黃大仙區大管理聯絡小組/大管理統籌委員會/防火安全委員會2002/2004年度活動/工作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100/2004號)
71. 議員備悉上述文件。
(viii)
黃大仙地區管理委員會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三日會議進展報告
(黃大仙區議會文件第101/2004號)
72. 議員備悉上述文件。
XII
下次會議日期
73. 黃大仙區議會第八次會議定於二零零五年一月十一日(星期二)下午二時三十分舉行。
74. 此外再無其他議事,會議於下午七時結束。
黃大仙區議會秘書處 檔案編號︰WTSDC 15/25/5/1 Pt.2
二零零五年一月
26
2_DC[M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