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概述教案(第二课时)第2课时(课堂导入)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哪几种主要类型?承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板书二、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讲授新课)讲述同学们,自然资源概念的范围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原来不为人们认识的一些自然资源,能为人类提供福利,扩大了自然资源的范畴,比如说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四川攀枝花,该矿最初是作为铁矿开采的,后来发现伴生有品位较高的钒、钛等矿种,改进冶炼技术后,将伴生的钒、钛等金属提炼出来,使之成为一个效益极高的综合型矿山;另外,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使原来难以利用的资源,能被
2、人类更充分地利用了,比如说,我国可采的铜矿含铜量由4提高到0.2,原来当废料抛弃的尾矿成为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第三,由于对自然资源理解的不断加深,过去不属于自然资源的空气、风景,也被纳入自然资源的范畴。(出示幻灯片)板书1.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空间读图分析1.(出示幻灯片“人口增长”)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导致尽管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却在不断减少。2.(出示幻灯片“石油资源可开采年限”)很多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像石油这样的资源,其总量变得越采越少。3.(出示幻灯片“水污染”)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法继续利用。活动阅读教材P.55“
3、贝贝”和“玲玲”的对话,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不宜作倾向性结论,但可以适当给予揭示或提供补充材料。1.引导学生分析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如,海洋曾是人们不可逾越的障碍,但人们掌握了其特点,使之成为人类的交通空间,揭示海啸等自然灾害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出示幻灯片“海啸图片和实例数据”)2.讲解“化害为利就可能成为自然资源”。(出示幻灯片“地震、风暴危害的图片和数据”)尽管地震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但海啸和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中又隐含着巨大的能量。地震波给我们带来了地层深处的信息;台风给沿海地区造成灾害,但给处在“伏旱”期的内陆地区带来了喜雨和凉爽,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但如何化害为利则需要我们每一个同
4、学认真学习,用科学精神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3.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我们人类能采取哪些办法能化害为利?(切忌给学生作定性结论)4.(出示幻灯片“新能源”和“未来能源”)让学生阅读交流。板书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过渡自然资源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质量存在差异讲述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可以知道含铁量高的铁矿,我们称为富矿;含铁量低的铁矿,我们称之为贫矿。引导(出示幻灯片“我国主要铁矿产地的铁矿含铁量表”)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含量的铁矿载运属国城中的运输量、冶炼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和冶炼后的多少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了解自然资源质量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读图分析1.读教材P.57图36“海南石碌铁矿夜
5、景”,再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绘图或列表对比石碌铁矿与全国主要铁矿在储量、年产量等方面的情况,认识石碌铁矿(富铁矿)在我国铁矿中的地位,了解我国铁矿储量虽然居世界前列,但多为贫铁矿这一基本国情。2.(出示“内蒙古草原从东向西的景观图片”)通过不同地域的草场景观揭示草场质量的差异。同时引导学生推导资源质量差异的地理特征和规律,为后面讲规律性打基础。板书3.自然资源的质量存在差异活动让学生阅读教材P.57阅读材料“我国的矿产资源”,教师设置阅读提纲,指导学生思考分析。提纲如下:1.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2.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的条件是什么?它与具有地区性优势
6、的矿产有什么不同?3.探明储量不足的矿产对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4.读煤、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产图,说出这些矿产哪些地方多,哪些地方少?5.我国正在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请从矿产分布的特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承转通过读图分析,我们了解了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由于受某些成因的制约,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表现为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提问通过读我国主要矿产图,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我国石油、天然气、煤、铁及其他金属的分布有哪些规律?(北方多,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设问指导学生重温“自然资源的质量差异”时,展示内蒙古草原从东到西草场的景观变化图片,设问:“你知道内蒙古草原从东部高大多汁的
7、优质牧草逐步演变为西部稀疏草原甚至荒漠的原因吗?”(降水从东向西逐步减少所致)可见牧草这一生物资源的分布是受降水分布规律制约的。承转同学们,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知识中找出规律性相似的资源分布情况吗?降水多的地方,相对云量就会多一些,云对太阳光会有什么影响呢?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吗?就此导入P.58图3-7的读图思考活动。活动读“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教材P.58活动题,这部分内容是对全节知识的简要概括,同时又是一个层次较高的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综合练习。从师生共同推导的降水、云雾与太阳光照的关系直接切入本节内容。1.由于初二尚未涉及热力学概念,适当对太阳总辐射量单位作出解释,
8、并说明数值大小与太阳辐射总量多少的关系。2.使学生关注分层设色图及其含义,并依此读出广州、昆明、北京三地的总辐射量,从点的角度了解太阳总辐射量的解读基本方法。3.在上海与乌鲁木齐之间连一条直线,使分层设色图与等值线图的优点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读太阳辐射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东少西多,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均高,验证在讲述自然资源分布规律时对太阳光照情况的主观推断,通过读图对这一基本规律予以强化。4.指导学生从一般规律的认识升华到对特殊情况的了解,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太阳辐射最高的地区(青藏高原),指导学生对照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太阳辐射总量多分析原因:新疆、内蒙古等地由于深处内陆,
9、水气少,云雾少,光照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而青藏高原除上述原因外,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二者共同作用,使之成为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5.读图,找出年太阳辐射量最小的地区(四川盆地),该地区处在东南及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地区,年降水量多,云雾量大,造成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少。6.教师应在对一般规律总结归纳及对特殊分布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分析思考方法,同时让学生了解影响地理事物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主要因素形成一般规律的同时,次要因素往往能导致规律的变异,形成特殊的分布,借此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板书4.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和不均衡性读图归纳(
10、出示相关图片、表格)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有哪几方面的原因?这个问题的答案,前面提过了,请同学们读图和表格,认真思考,看谁能帮大家总结归纳一下。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原因,本段教材涉及的知识在前面“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等教学内容中都已提及,引导学生从自然的角度(如矿产的数量是有限的;有的地方水源变得越来越少,导致河流断流)和人为的角度(如因污染导致有水不能用等)对资源变动情况进行归纳。板书5.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课堂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的几个重要特征。我们大家一起来回想一下(要求学生一起回答):1.科学
11、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空间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3.自然资源质量存在差异4.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板书设计二、自然资源的特征1.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空间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3.自然资源质量存在差异4.自然资源分布具有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课后活动1.调查本地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了解各景点建立的时间,景点建设前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2.调查本地人口增长情况,了解人均耕地的变化或对本地资源的影响。3.调查本地主要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情况,分析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开采、污染、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