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 (记叙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散文)( 一 ) 上周末,妻子去农贸市场,发现有鲜嫩的荠菜,一下子买了五斤。午饭时,她眉飞色舞地说:“今天要请你尝一尝新!”说着,陆续摆开四道菜:荠菜炒肉丝、荠菜墨鱼汤、荠菜炒鸡蛋和荠菜豆腐汤。荤素搭配得颇为得当。那翠绿欲滴的荠菜进口,味道鲜异常,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蔬菜,使我食欲倍增。 一顿荠菜宴,勾起无限的乡思。记得儿时同小伙伴们一道,到野外去挖荠菜,花不多功夫,就收获了一篮子。要是时节,几乎俯拾皆是。我母校似乎通晓烹调学,她用荠菜烧稀饭,项多在菜饭中加点盐巴和虾米,但我每次至少比平日多吃一碗。 我不是素食者,但对荠菜却有特殊的爱好和情
2、感,一向觉得荠菜的香味难得,对健康有重要作用近日偶翻有关资料,得知荠菜原来有丰富的叶绿素、多种维生素、胆碱、乙酰胆碱等成分,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我细细回味着荠菜的风味,觉得“菜根香”于今难得,假如一年四季有荠菜,那该多美! . 至今,作者还对荠菜怀有特殊感情的原因是哪一项: () A. 荠菜翠绿欲滴,味道鲜美异常 B. 荠菜不仅勾起了乡思之情,还有药用价值 C. 荠菜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药用价值 D. 荠菜儿时俯拾皆是,现在还价廉物美 . 从记叙的顺序看,第二段是 .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 _ .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俯拾皆是”用在文中是说荠菜生长数量多,采挖很
3、容易 ( ) )最后一段话,主要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 ) . 文章从不同观察角度描写荠菜,请按下列题目要求,各摘录一个相关的短语: )从视觉角度描写荠菜惹人喜爱: )从味觉角度描写荠菜惹人喜爱: )从内心感受描写荠菜惹人喜爱: ( 二 )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孩子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作我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效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束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扇的。阿姨问:你不
4、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 A 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该尊重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个人争执,先是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仗!现在的人很烦,街头上的斗殴发生了,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B 孙涵泊安危
5、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还有许多言行令我肃然起敬。他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 不布置作业。我却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 . 文中两处加括号的部分 AB ,从表达方式看,属 . 作者说:“他(孙)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从本文看,作者已发现了自己的什么“卑劣”,已知道了自己的什么“羞耻”?请依次分别用横线和曲线在文中画出来。 . 文末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照应了开头的哪一个句子? . 下列对文末“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6、) A. 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B. 将这个句子变换为肯定句则是:所以,我有理由称他是老师 C. 从 A. 两项可知:两种句式表示的意思虽然差不多,却不完全相同,即它们在语意上有轻重弱强之的差别。由于作者从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着眼,所以在这里采用了双重否定句式。 D. 从项可知,两种句式表示的意思基本一样,所以用哪一种都一样 . 作者采用双重否定句式,更能强调应该称呼孙涵泊为老师和为什么要这样称呼的理由。、( 三)对我来说,学生时代已经遥遥远去了。但每提起它,在我的眼前,常有一个和蔼的面影闪现这便是我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 屈指算来,那时他也不过三十来岁,但在我们心目中,他是博学多才、令人敬慕的。他写
7、得一手好字,同时口才极好,讲起话来,常常五指向上微微张开,晃动着,好像在搓动着一个无形的小球,激动时,还要轻拍一下桌子。这一切,都仿佛构成了他讲课的特殊风格。每每讲到动人之处,真可谓声情并茂诸如祥林嫂如何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刘和珍三女子怎样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下,清国留学生为什么要将发髻盘成一座“富士山”,还要“将脖子扭几扭”,都是在他侃侃的讲述中,有如汩汩清泉,在我们心底溅起朵朵浪花。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往往在他讲完最后一句、将搭在额前的头发潇洒地往后一甩时,下课铃声便恰如其时地大作起来。 我们十分敬重他,常常在下课之后,仍然三五成群簇拥着他,问这问那,他也顾不得拍去身上的粉笔灰,挟着讲义
8、,斜倚在走廊的窗口上,随手点起一支香烟,继续侃侃地给我们谈文学,谈人生,以及我们所问到的各种问题,直到上课铃声再次大作 . 此后,我远离了母校,远离了他。尤其其间相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竟使我们之间(音讯杳然)。当我终于再次站在他面前时,我已是三十挂零的人了。他也早已不再年轻,眼角分明地布满了鱼尾纹,唯有那睿智的目光,讲话的手势,还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 . 是啊,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 . . 末段中的“音讯杳然”与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一文中的“ _ ”一词近义。 . 第一段中“但每提到它”中的“它”是指什么? . “是啊,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
9、 A. 想再回到老师的身边聆听他的教诲 B. 感叹时光不可能倒转 C. 遗憾自己不可能再回到老师的身边 D. 以上三种含义都有 . 概括本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 从上面文段看,这位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特点。 (四) 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杭梳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吗?哈,镜子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哩。 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国自古便有这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
10、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后来,人们便发现了青铜镜。 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 便是指的青铜镜。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晚镜但愁云鬓改,木兰诗里的“,”,这里所说的“镜”,也是指青铜镜。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常有叫喊“磨镜啊,磨镜啊”的工匠,是专门替人家磨青铜镜的。 在埃及,也很早就有了青铜镜了。有趣的是,古代埃及的炼金家们用“”的符号来表示银,其实,“”便是青铜镜的象征。此外,
11、欧洲人在古代曾制造过“银镜”,而俄国人还制造过“钢镜”。 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 . 银镜太贵大,钢镜又太容易生锈。 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 . 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 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在 300 年前,威尼斯是世界上玻璃工业的中心。最初,威尼斯人是用水银(即汞)来制造玻璃镜。就是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做出来。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 100 多年前
12、,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 镜子,从水面,到 _ 玻璃镜,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极、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们还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了黄色、玫瑰红色、蓝色、绿色的彩色镜子。 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我热爱镜子,我赞美镜子,因为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 1. 在第段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2. 根据文章 . 第段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是哪一项?() A. 银镜、钢镜、青铜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B. 青
13、铜镜、银镜、钢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C. 青铜镜、银镜、铜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D. 青铜镜、铜镜、银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3. 用文中原语回答: 玻璃镜的特点是 _ 。 镀铝的玻璃镜的特点是 _ 4. 文中画曲线 ( 加 的 ) 的句子 ,运用了 _ 说明方法。 5. 用一个五字偏正短语概括本文段说明的内容。 _ 6. 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7. 第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 _ 。 (五)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民族文化宫的后面,教育部大楼的南面。这座学校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座座楼看起来很旧,但是,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人们,
14、却是朝气蓬勃的。 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色的影壁。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着党的教育方针。它的两侧,是两棵孪生姐妹似的柿子树,像卫兵一样,各守一旁。到了深秋时节,橙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影壁的背后,是一个不太大的花坛,也是生物小组的园地。每到春、夏季节,各种各色的花,竞相开放,吸引着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花坛的南边,是一排橱窗,经常张贴着各种光荣榜。花坛的南北两面是两条通道。南通道南面是食堂,大部分同学在这里就餐;北通道北面是校办厂和车棚。 从花坛旁边往东展望,整个校园的轮廓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五座楼房和一排平房构成一个长方形。中间地区是大操场,这是课余时间最热闹的地方;东边是由小松墙围成的新
15、开辟的花果园。整个校园的布局显得很整齐。 1. 本文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答: 2. 对本文段说明顺序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B. 从后到先的时间顺序 C. 从内到外的空间顺序 D. 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 3. 根据文段内容和要求,完成下页“校园平面图”的绘制。 将下列处所、景点的名称填写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上。 校门 影壁 橱窗 花坛 柿子树 食堂 南通道 北通道 校办厂 车棚 在图中恰当的位置上,用长方形表示“五座楼房和一排平房”。 校园平面图 (六) 最后谈谈教师的语文实践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四周
16、围一切人说的和写的。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说的话。写的文字跟他对学生讲的道理不尽相符,那么,学生会丢掉以前听到的道理而模仿当前的榜样,至少是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应该说普适话,但是自己用方言讲课,学生就知造“说普通话”云云只是说说罢了。推而至于写字、用字眼、造字, 无一不是如此 。不但语文科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各科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说到这里,我要代语文教师呼吁一下,请求各科的同事和他合作,都来关心学生的语文,对学生的语文负责。 消极方面 ,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如果语文老师说某个字不能这样写,学生说数学老师就是这样写,语文老师怎么办? 积
17、极方面 ,各科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在回答提问和书面作业的时候正确地使用语文。不能因为不是语文课就可以在语文上马马虎虎,正如语文课虽然不讲各科知识可是不能让学生在作文里任意颠倒史、地、理、化方面的事实。分科教学是为了工作的便利,学生所受的教育是整个的,是不能割裂的。不但各科教师,学校行政也应该关心学生的语文,对学生的语文负责,每 _ 布告,每 _ 一个通知,每 _ 一个报告,都应该检查一下语文质量,包括错别字在内。 A 总之,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否则学生就认为语文也只是一门;功课而已,只要作文本上不出问题,别的地方都是可以随随便便的。 9. 用简短的文字(不超过 20 个字)概
18、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 答: 10. 本文段从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11.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 末句 ) 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是 _ 12. 加曲线的词语“无一不是如此”如果换成“都是如此”,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无一不是如此”比“都是如此”语气更。 13. 依次指出文段中加点词语“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的含义,选择正确的一项。() A. 坏的做法好的做法 B. 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 C. 偷做的态度勤快的态度 D. 起码的要求较高的要求 14. 文段中空格处依次应填上哪些动词?选择确切的一项。() A. 作 出 发 B. 出 作 发 C. 发 作 出 D. 出
19、发 作 15. 根据文意指出“蓬生麻中,木扶自直”的比喻义。 答: (七) a “时间就是金钱。”听说,这句话在深圳特区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之后,才取得合法地位,登上名言的宝座。现在,全国各地经常在讲这句话。的确,它反映了生活中的真理,警策人们,。活生生的事实说明:“时间就是金钱。”同时,它使我又联想到:时间,还有更丰富的意义蕴含于其中。 b 学生,把时间和知识看作是等价的,任何知识,都是时间换来的。惜时和求知是一致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用青春年华去猎取知识,充实自己,年少智高,才能“春风得意马蹄疾”。 c 参加社会活动,与人交往,也可以在守时与惜时上,看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准时到场
20、,“宁可我等他人,不可他人等我。”这也需要一点自我牺牲精神。少闲扯,少废话,不罗索 , 多为对方着想,用制作“压缩饼干”的方法对待时间的使用,这既是一种自我修养,也是尊重别人。鲁迅的话说得好,无端的耗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他人的生命。 (6) 守时讲信用;惜时讲风格。 (7) 这不是道德又是什么! d 战士,把时间看成是纪律的象征。迟到或者早退一分钟,都为军纪所不容。时间,又是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早一分钟抢占制高点,就多一分胜利。看过电影南征北战的同志都还记得,敌我双方在凤凰山两恻同时抢登摩天岭,结果我军早攀上一分钟,把敌人完全歼灭了。 e 可见,时间,不只是金钱,它还是纪律,是胜利,是知识
21、,是智慧,是能力,是道德,是文明 16. 在文中句子的空格里填上三个短语,其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哪一项?() A 珍惜时间 提高效率 多创财富 B. 提高效率多创财富珍惜时间 C. 多创财富珍惜时间提高效率 D. 提高效率多创财富珍惜时间 17. 本文中间三段的次序已被打乱,从上下文看,合理的排列顺序应是哪一项?() A b d c B. db c C.c b djD d c b 18.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本文的论点。 19.C 段共七个句子,其层次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 A. / / B. / / C. / / D. / / 20. 从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看,本文属哪一种论述结构? 答: _ (
22、 八) 疼爱 谢谦老师退休后,什么地方也没去,一天到晚只顾写他的文章。老婆埋怨他,说他不疼爱自己的宝贝别、子。谢老师舍不得跟老婆伴嘴,只顾望着稿纸的方格自言自语:“我的心是红的,不是黑的,我从心里爱” 老婆耳利,马上把话接过去:“这还不够,还要有行动!” “什么行动?” “俯首甘为孺子牛。”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眼镜片后面,眸子里闪着疑惑的光点。 “喂,”老婆急了,有点咄咄逼人,“你是真的不懂,还是假的不懂?” 谢老师摇摇头,慢悠悠地说:“真的不懂。” “哎呀!”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指轻轻地戳在谢老师宽阔的额头上,得意地说:“这句名言是姓鲁的,哎呀,我记起来了,是名叫鲁迅的人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
23、叫你爬在地上,弓起背脊给孙子当牛骑,懂吗?” 谢老师笑了,说:“不懂的是你。你把鲁迅先生的话给歪曲了。爱,要爱得其所,不能溺爱” “你好好,你有理论,我拗不过你!”老婆听见孙子哭了,就匆匆地赶到客厅哄他去了。 有一天,儿子儿媳上班去了,谢老师又伏案埋头写文章。忽然,耳畔响起惊呼声:“救命呀,孩子掉下河啦!”谢老师扭头看看客厅,孙子不见了,飞机、大炮、坦克和战舰等玩具扔在地。上 , 横七竖八的 他马上抛一笔 , 飞也似的赶到屋侧的小河边。他的眼镜掉了,也顾不上捡起来。他看见靠岸的河面上有一圈水波向四周扩散开去,俏皮的孙子一定是从那个地方掉下去了。他不再考虑什么 , 正要一个猛子往下扎的时候 ,却
24、被老婆那鹰爪般的手抓住了。 “你,你干吗要投河?!” 谢老师翻翻眼,说:“刚才不是有人惊呼救命呀,孩子掉下河么?” “哎呀,邻居在收看电视节目,那呼救声是从电视机里传出来的” 谢老师似乎还未醒水,他指着河面上那圈扩散开去的水波,直勾勾地望着老婆:“那?那? “哎呀,是鸭子入水抓吃的!”正说着,两只鸭子同时钻出水面,甩着脖子,拍打着翅膀,嘎嘎嘎的扑向对岸。 “孙子呢?在哪?” “爷爷,我跟奶奶打仗呢?”孙子从屋角冲出来,端着冲锋枪给爷爷一核子,爷爷赶忙把他抱起来,一老一少两张笑脸紧紧地贴在一起。 35.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并标调。 戳()溺爱()哄() 36. 导致谢老师误将邻居电视机里
25、传出来的呼救声当作真的有人呼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37. 分析文中画有横线语句 ( - 句 ) 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 句:行动描写;表现谢老师不顾一切,急于抢救估计已落水的孙子。 B. 句:环境描写;为下文写谢老师下水勇救孙子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C. 句:心理描写;点明谢老师对俏皮的孙子喜欢玩水则总有一天会出事早有估计。 D. 句:行动描写;表现谢老师奋不顾身地急于跳水抢救落水孙子。 38. 文中最能揭示本小说深刻的主题的是下列哪一句人物语言描写?() A. “我的心是红的,不是黑的,我从心里爱” B. “爬在地上一弓起背脊给孙子当牛骑” C
26、. “爱,要爱得其所,不能溺爱” D. “孙子呢?在哪?” (九) 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着一两张满被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已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
27、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墙绿叶。 13. 文中的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怎样的感情?请选出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生长快速的欣赏之情 B. 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格外茂盛的赞美之情 C. 表达作者对牵牛花勃发的生命力和长势之旺盛的欣赏赞美之情 D. 表达作者对牵牛花具有生命力和长势之茂盛的欣赏赞美之情 14.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文眼。 15. 下列各项是对(牵牛花一文中牵牛花象征意义的理解,请找出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A. 逗人喜爱的牵牛花象征着新生事物值得赞美。 B. 生长着的牵牛花象征着新生事物。 C. 充满“生之力”的牵牛花象征着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是极其旺盛
28、的。 D. 生长快速、顽强的牵牛花象征着新生事物发展的迅速和不可阻挡。 (十) 不知为什么,每当一想起那个盛夏的晚上,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 那天傍晚,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我面对着两道数学题,一张张语文练习篇子,还有作文,烦极了。我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闲逛。路过一家图书馆,我便走了进去。 图书馆里人不算多,几个老干部模样的人正在那儿看着报纸,几个年轻人在书架上翻找资料。我到书架前找了几本连环画报,坐在椅子上翻起来。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忽听“啪”的一声,把我从画报的故事情节中“惊醒”,我抬起头,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吃力地拾起摔在地上的拐杖,嘴里还轻轻地说着:“对
29、不起。”我注视着这姑娘,见她一身朴素的打扮,右腿已被截去。这时,我心中一动,抬起头再看她的脸,汗水正从她的额头上流下来,她用手臂拭了一下额头的汗,又低下了头。她手里拿一本厚厚的外文资料,”边看边写,汗水向断了线的珍珠,一滴滴地往下掉。在她旁边的桌子上有一块干面包,一个空水壶倒在地上。显然,她在这儿少说也渡过了一个下午,她,在这闷热的盛夏,在书海之中,渡过了整整一个下午,也许更长。 我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一位强者在大海的风浪里拼搏,奋斗 。这要是一个健全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她靠的是什么?意志,坚强的意志;毅力,惊人的毅力。 看看她,想想自己,自己不正
30、是缺乏这种精神吗? 一阵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我的沉思。啊,已经十点半了,到闭馆的时间了。我漫步在大街上,望着星光闪耀的天空,感慨万千。这时,从背后传来“昨叶”的拐杖的声音,越来越近。我倾听着,一会儿这声音仿佛超过了我,远远地超过了我,消失在远方。 一阵凉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冷战,清醒了许多,我回想起刚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说不出来的力量,我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每当那“哗哗”声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它就像一面小小的战鼓,激励我奋勇前进。 1. 这篇文章中的“我”与拄拐杖的姑娘在哪些地方形成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 文章第 5 、 6 、 7 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我”的心理
31、活动。每一段各写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三段联系起来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 答: 3. 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 4. 第 4 自然段对拄拐姑娘多次描写,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 行动、语言、心理 B. 行动、心理、外貌 C. 行动、语言、外貌 D. 行动、语言 答: 5. 从全文看,对“我”进行的描写,运用的方法是: A 行动、语言 B. 行动、心理 C. 心理、外貌 D. 外貌、语言答:() 6. “我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强者在大海的风浪里拼搏、奋斗。”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 A. 拄拐姑娘 B. 一位强者在大海的风浪里拼搏、奋斗。 C. 大海的风浪 D. 拄拐姑娘刻苦
32、攻读。 答:() (十一) 魂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儿的。但我不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 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 , 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放着本又脏又破名叫野女艳史的书 ,抄起来,扔到茶几上,) _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 “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位大哥哥,他好象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开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 _(B)_ 似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
33、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翻,说:“少犯嘎!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与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儿的话,那种人大概仅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已纠在一起,一场厮打过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身,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儿像银铃似地说: “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 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
34、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河样的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女女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三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那远
35、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1. “我却看到了”这句中“看到”的宾语补出来应是 _ 2. 文中描写车厢里拥挤的情况,为下文写什么理下伏笔? A 小姑娘的文雅 B. 打架 C. 争座位 D. “我”答:() 3. ()部分在本文中的作用是: A. 表明这小伙子爱读历史书。 B. 表明这小伙子爱好文学。 C. 表明这小伙子思想情趣不健康。 D. 表明这小伙子热衷于传播黄色书刊。答:() 4. 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 A 无动于衷 B. 视而不见 C. 熟视无睹 D. 旁若无人答:() 5 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A. 蛮不讲理
36、B. 粗暴残忍 C. 凶神恶煞 D. 阴阳怪气答:() 6. 作者三次写小姑娘外貌,是为了表现小姑娘: A. 天生美丽 B. 追求打扮 C. 外貌美与心灵美是一致的 D. 心灵很美,外貌并不美答:() 7 小姑娘说“我要下车了”,其实并没有下车,这是因为: A 她息事宁人,不希望发生跟别人殴斗的事件 B. 她胆小怕事,逃避斗争 C. 她容忍坏人坏事,讨好旅客 D. 她顾全大局,宁可牺牲个人利益答:() 8. 从全文可以体会出作者认为: A 老人说的“人是有魂儿的”说法是正确的。 B. 崇高的思想才是人的“魂”。 C. 老人说的“人是有魂儿的”说法是迷信的说法。 D 每个人都是有魂的,无论是丑恶的,还是美好的。 9. 作者刻画小姑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各举一例。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