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函数(3)》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分管领导
课时
1
第 13 周 第二课时 总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画出一次函数图象;结合图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在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
操作——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重点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因为图象是研究性质的前提,而研究性质又是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基础.
难点
由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观察
发现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举几个一次函数的例子吗?函数中的k,b是什么?
(2)研究函数有几种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
生举例
教师从中选取较易画图像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解析式法
列表法
图像法
二
探
究
说
理
用描点法作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与
--2
-1
0
1
2
12
6
0
-6
-12
17
11
5
-1
-7
讨论解决问题(1) 观察你和同伴画出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2)你能发现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与联系吗?
(3) 所有的一次函数图象都是直线吗?
归纳: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称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做有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得到的。(当b>0时向上平移,当b<时向下平移)
既然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直线
问题1:作图时取几个点就可以了?
问题2:取哪些点比较简单,有代表性?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取点,如尽量找整数,或从两条坐标轴上找点。
下面请同学们用两点法迅速的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仔细观察图像一次函数y=kx+b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
发现:当k>0时直线y=kx+b有左至右上升,当k<0时直线y=kx+b有左至右下降由此得出一次函数y=kx+b具有如下性质:
当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学生动手画图
小组讨论两个
函数的共同特
征,和不同点
从而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师提出问题
生回答问题了解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像的依据
并利用两点法画出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
三感悟
深化
(1)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图像经过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每小题中的三个函数有什么关系?
并指出他们的相同之处。
y=x-1 y=x y=x+1
y=-2x-1 y=-2x y=-2x+1
当场练习,
当场点评
学生先独立解决,小组交流答案,对有共性的问题教师邀统一讲解
四巩固
提高
一、填空: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___________ 若该函数图象过原点,那么它是___________.
2、 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_ 象限内,经过点(0, )与点(1, ),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
3、 一次函数y = – 2 x – 3的图象经过第__________象限,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
4、把直线y=x+1向上平行移动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关系式是
5、先将直线y=x+1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 。
6、已知点P(x,y)和点Q(x,y)在函数的图象上,若x>x,
比较大小y___________y。(填“>”、“=”、“<” )
二、选择题:
1、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点( )
(A)(0,0) (B)(0,1)
(C)(0,–1) (D)(1,0)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三、课外延伸: 将直线沿x轴方向向 (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 个单位可以得到直线
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
教师补充
的形式进行
五实践
延伸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上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14.2一次函数函数(3)
一、观察发现
二、探究说理
三、感悟深化
四、巩固提高
五、实践延伸
六、预习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