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绥宁县绿洲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教案 湘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416022 上传时间:2025-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绥宁县绿洲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教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绥宁县绿洲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教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绥宁县绿洲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 2.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重 点: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 点: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 1.出示小黑板:P105动脑筋:. 2.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同一个不是0的式子),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a=b,那么ac=bc,(d≠0). 3.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明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想一想,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1.出示小黑板:P106动脑筋: 师生共同分析:若设井深为x尺,将绳子3折量井,则绳长可表示为3(x+4);将绳子4折量井,则绳长表示为4(x+1),而绳子的长度没有变,所以4(x+1)=3(x+4)即:4x+4=3x+12如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呢? 2.学生活动:回答以下问题. ⑴从4x+4=3x+12能不能得到4x+4-3x=3x+12-3x呢?为什么? ⑵从x+4=12能不能得到x+4-4=12-4呢?为什么? 3.师生互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这个方程. 4.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x=8是否为方程4x+4=3x+12的解。 三、议一议,运用移项法解方程 1.出示上例中根据等式性质1对方程两边的变形. 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变形,你发现什么?与同伴交流. 学生回答: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移到另一边.这叫称项 教师指出:这种变形叫移项,强调:移项要变号,不管从左边移到右或从右边移到左边,只要“移”就得“变”。 2.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解方程: ⑴2x=x+3; ⑵3x-1=40+2x.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运用移项法则解这两个方程. 四、随堂练习 课本P109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 1.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2.利用等式可以解一元一次方程. 3.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更简便. 六、作业 1.课本P117习题4.2A组第l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二) 教学目标:1.进一步等式的性质,能牢固掌握“移项法”解方程, 2.学会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 重 点: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 难 点: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系数时,不要改变符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方程模型解方程 1.出示小黑板:P109动脑筋:(题略) 教师活动:⑴让学生观察这个问题情境,弄清题意; ⑵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活动: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交流.⑵明晰:设乙班参加校运会的人数为x,那么,丙班参加的人数就是(x+10)人,根据“甲班参加的人数+丙班参加的人数=乙班参加的人数的3倍”得:3x=40+3x+10 移项得3x-x=50即2x=50. 2.利用等式性质2解这个方程. 教师提问:从2x=50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交流,解完这个方程,检验这个数值是否为原方程的解。 3.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的概念. ⑴教师指出:在上例中,通过移项、化简后,方程变成了形如ax=b(a、b为已知数,且a≠0)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⑵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就是利用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就得到它的解是x=(a≠0). 二、做一做,解方程 讲解例题,P110例2 解方程: 1.11x-2=8x-8 2、x=-x+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说明:⑴应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往往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⑵第二个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如:先移项或先方程两边同乘以4,再移项.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都予以肯定. ⑶请两名学生口头对两个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三、随堂练习 课本P111练习第1、2题. 四、小结 方程ax=b(a≠0)的解为x=。 五、作业 1.课本P117习题4.2A组第2、3题. 2.补充题: 一、解方程. 1.-2x+6=7x; 2.x+2=x; 3.4x=ax-2(a≠4). 二、解答题. 1.若关于x的方程kx=6的解是自然数,求k的值. 2.已知x=是关于x的方程x+a=1-3ax的解,求a的值. 教学内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三)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方程模型. 2.能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重 点:熟悉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难 点: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况,引入课题 1.出示小黑板,讲解P112动脑筋,(题略)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活动:师生共同分析,设原有树苗x棵,如果每隔5米栽一棵,则路长为5(x+21-1);如果每隔5.5米栽一棵,则路长为5.5(x-1),由于路长相等.所以5(x+21-1)=5.5(x-1)即5(x+20)=5.5(x-1) 2.怎样解所列的方程.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尝试解这个方程. 教师活动:⑴引导学生分析:解这个带有括号的方程,只要去括号就可以运用移项法则解;⑵回顾去括号法则;⑶提醒学生注意: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⑷板书解的全过程. 二、师生互动,解方程 1.学生活动:解方程(x-5)-(x-2)=x. 2.教师活动:⑴鼓励学生独立完成;⑵组织学生交流评析;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括号时要变号,用分配律去括号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且不要搞错符号.移项要变号.⑷请同学们用口算检验. 3.解方程-2(x-1)=4. ⑴让学生独立解这个方程. ⑵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这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⑶板书:两种不同的解法. 第1种方法是先去括号;第2种方法是两边先除以-2 4.学生活动:观察上述两种解方程的方法,说出它们的区别,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让学生自己大胆说出看法,比较这两种解法,发现解法二更简便. 三、随堂练习 课本P114练习第1、2题. 四、小结 本节课还是进一步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解有括号的方程一般先去括号,再应用移项法则求解. 2.去括号时不要犯漏乘的错误及符号错误. 3.移项要变号. 4.可根据方程形式灵活安排步骤. 五、作业 1.课本P117习题4.2A组第7题. 2.补充题: 补例、 1.若某数与1的差的2倍比某数与1的和大3,求此数. 2.在公式an=a1+(n-1)d中,已知a1=2,d=3,an=20,求n的值. 教学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四) 教学目标:1.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工程问题。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重 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难 点: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方程模型 1.出示小黑板,讲解P114动脑筋:(题略). 学生活动:观察问题情境,弄清题意,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师活动:⑴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⑵引导学生分析,建立方程模型.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方程 (x+1)+(x+4)=1. 2.提出问题:如何解方程 (x+1)+(x+4)=1? ⑴鼓励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⑵巡视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⑶给出两种不同的解法.一是先去括号;二是先去分母。 ⑷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得出解法二更简便. 明晰:去分母是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乘以各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二、做一做,体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学生活动:解方程: 2.教师引导学生解答并规范步骤. 三、想一想,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的步骤 1.提出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教师归纳:⑴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不可漏乘某一项,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代数式要加括号。 ⑵去括号——应用分配律、去括号法则,注意不漏乘括号内各项,括号前是“-”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⑶移项—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移项要变号。 ⑷化简——合并同类项,要注意只是系数相加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⑸标准形式的化简——同除以未知数前面的系数,即ax=b→x= 4.学生活动:解方程: (x+15)=(x-7). 四、随堂练习 课本P116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2.由于方程的形式不同,解方程时可灵活运用步骤. 六、作业 1.课本P117、118习题4.2A组第5,6、8题. 2.补充习题 已知x=-2是方程的解,求k的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