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样本与估计一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难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分析本章的内容包括普查与抽样调查、样本与样本的选取、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本章内容是在七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走进概率”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数据描述、数据处理与数据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八年级(下)与九年级进一步学习“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频率与概率”的重要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与学生的发展具
2、有重要的作用。四、课时建议 1、普查与抽样调查 1课时 2、样本的选取 1课时3、加权平均数 1课时4、中位数 1课时5、众数 1课时 6、计算器算平均数 1课时 回顾与总结 1课共计7课时四、教学建议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必要的。如无理数的引入,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感受引入的必要性。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与同伴进行合作,并充分地开展交流。因为这与他们以前的运算结果唯一的经验不符。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时要把握住要求,尽量采用浅显、直观的描述性讲法,通过对后面知识的学习逐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