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显微镜的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2、能力目标:
在共同规范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培养实验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严谨的科研精神,及爱护公物的良好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以“细菌个体微小,肉眼看不到,想不想亲眼看到他们?”直接导入。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注意老师的提示。
指导学生看书: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各实验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对照实物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指示显微镜不同部分提问,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归纳小结
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并进行观察。
试一试:
转换遮光器,变换不同的光圈,观察视野明亮程度的变化?
转换反光镜,比较用平面镜和凹面镜观察时,视野明亮程度的变化?
对光
①、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 将遮光器的一个适合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并转动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视野。
讨论回答:防止压碎玻片标本。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规范操作、观察带有“上”字的玻片标本。
换“P”字。
思考、讨论并回答: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观看演示、加深印象。
将显微镜清理干净、放入箱中。
熟读显微镜操作方法的顺口溜,并熟记。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
观察
①、将写有“P”或“上”字的透明纸片放在载玻片上,制成玻片标本。
②、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玻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③、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接近玻片为止。(注意: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机件,使粗准焦螺旋调节失灵)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能看清物像为止。
物像不够清晰时,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提示讨论:为什么镜筒要先下降,后上升?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
引导学生继续规范操作、观察物像情况。并提示学生换上另一个目镜再进行观察。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引导提问: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我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参与学生讨论。
显微镜的使用应包括哪几步呢?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课件演示、加深印象。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总结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并把它编成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布置随堂练习
板书提要: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二、对光
低倍镜对通光孔、左眼看来右眼睁,再用反光镜、明亮视野找。
三、观察
压住标本、先下镜筒、左眼观看、再上镜筒。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